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还要知错能改,这才是好孩子。孩子做到了,可我们自己呢?在我们错怪孩子、失信于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跟他说声“对不起”?相信很多父母都不会对孩子承认错误,甚至还会自己辩解,掩饰错误。我们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还有所谓的家长尊严,而孩子在乎的只有我们对他的态度。
张涛家买了个新鱼缸,里面养了两条小金鱼,张涛没事就围着鱼缸转。
一天,妈妈回家发现鱼缸被打破了,鱼缸里的小金鱼也不见了。妈妈认为是张涛打破的,他平时那么好动,又老围着鱼缸转,不是他是谁?于是劈头盖脸地骂了张涛一顿。
可是张涛一直不承认,妈妈一气之下打了张涛,这下张涛更是委屈得大哭起来。晚上爸爸回家见张涛低着头坐在椅子上,也不理人,觉得奇怪,平时一回家他就冲过来开门的,今天怎么这么安静?一问原因,爸爸赶紧跟妈妈解释:“你误会了,鱼缸其实是我今天早上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弄破的,根本不关张涛的事。”
妈妈一听,还真是错怪了张涛,可是她又拉不下面子向张涛道歉,就对他说:“虽然这次不是你打破的,你平时可没少搞破坏,以后可要多注意了。”没想到她说了这句话后,张涛很长时间都没再和她说过一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被人冤枉、误解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痛苦,为什么现在却要将这份痛苦施加在孩子身上呢?其实孩子需要的仅仅是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左传》中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却不肯承认,还不断地掩饰。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做错,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如果我们坚持不向孩子道歉,也许维护了一时的“尊严”,却让孩子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也失去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敬重。
可见,我们犯不着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因小失大,让孩子的人生变得灰暗。只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换回来的却是孩子的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学会对孩子说“对不起”
爸爸早上赶着上班,一时没注意,把欣欣给撞倒了。欣欣撅着嘴说:“爸爸,你撞到我了。”爸爸说:“我不是故意的,你看,爸爸正赶时间呢!”
“可是爸爸,你确实撞到我了,你看看我的额头,都被你撞疼了。”
爸爸一看,欣欣的额头真的磕红了,于是抱了抱欣欣:“对不起,是我太不小心了。”
欣欣听了笑着对爸爸说:“爸爸,我没事了,不疼了,您去上班吧。”
看看,如果我们真的做错了事,那么辩解在孩子面前完全起不到作用,反而给孩子树立了逃避错误的坏榜样。事实上,孩子更乐于接受我们简单的一句“对不起”,这让孩子看到了我们的歉意,也看到了我们对他的尊重。可见,一句“对不起”胜过千万句辩解。
向孩子道歉要有诚恳的态度
有的时候,我们虽然是在向孩子道歉,却言辞含糊、轻描淡写,试图将事情草草揭过。孩子从我们这种态度中只能感受到不真心、不诚恳,这和没有道歉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一定要及时、诚恳,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和诚意,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宽慰。
道歉要落实到行动上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过“对不起,我下次不会再这样”,那么就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错怪了孩子后给他道歉,并告诉他下次不会再冤枉他,可是再次遇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时,我们仍然没改变自己的态度,那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啊!甚至给孩子做了“说话不算数”的反面榜样。
因此,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将道歉落实到行动上,否则我们的道歉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要毫无原则地向孩子道歉
我们能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是好事,但也不能毫无原则地向他道歉。有的父母为了取悦孩子,让孩子情绪稳定,就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对不起,都是妈妈的错,别哭了!”“对不起,是爸爸太笨,忘了给你买故事书。”……
明明我们没有做错,却不停地对孩子道歉。这样只会丧失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让我们在孩子面前显得软弱无能,这将导致我们无法开展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因此,我们道歉也要有的放矢,要让孩子在道歉中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同时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