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6000000036

第36章 一、牛王节

在人类历史上,牛曾是人类崇拜的一种动物对象,这一点可能发生于史前的狩猎时期。随着饲养业的出现,野牛变耕牛。由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牛,人们信仰牛神,并在一定季节里要对牛进行祭祀。这样也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牛王节。

牛是民间的保护神,渊源于史前动物和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秦代已有祭牛神风俗。《水经注?渭水注》引《列异传》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俗称怒特祠,供奉牛王,现在台湾还视牛为神。后来人格化,牛首人身。又讹为伯牛。《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四引《蓼花州闲录》:“明中原来者,云北方有牛王庙,画牛百于壁,而牛王居其中间,牛王为何人?乃冉伯牛也。”近代民间供的牛栏神也是拟人化的神灵。每年七月二十五日、十月一日祭祀。在山西临汾魏村有一座牛王庙,正殿供有牛王、药王,在这里定期举行盛大的牛王庙会。另外,在夏县上牛堆云洞内有座三王祠,奉牛王、马王和药王,说明北方也信仰牛王,但都是黄牛,南方则供奉水牛,说明牛王信仰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与人们对牛的驯育不同有关。

随着动物神信仰的淡化,鬼神观念的演变,在牛王信仰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牛头鬼的形象,又称阿傍,是阴曹地府中阎王的鬼卒,据研究有两种传说:一种来源于神农,《外书》:“神农牛首”。一种来源于佛教影响,佛教信仰阎王,他有判官、走卒。《五苦章句经》:“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钗。”后来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或牛头鬼,归泰山神统辖。

在各民族地区流行着形形色色的牛信仰。云南大理七里桥葭蓬村白族以黄牛为本主,传说该村遇到洪水,黄牛卧于洪峰中,挡住了洪水,救了白族祖先的性命,所以村民世代以黄牛为本主,每年二月二十三日祭祀黄牛,该村也不饲养、役使黄牛,禁食牛肉。在白族甲马中就有牛王神形象。拉祜族认为牛有灵魂,牛生病后要敲击牛槽,或者迁徙,严重者请巫师替牛招魂,即在大门口或牛跌伤的地方,杀鸡,做粑粑,念道:“牛魂回家吧,外边风雨大,没处躲,有老虎,家有吃的,有牛栏,你顺着路回来吧。”

由于人们相信牛有灵性,所以又派生出一种牛魂石信仰,又称宝石。如黎族每到七月或十月牛节,?头(氏族长)必把家藏的牛魂石取出来,用酒洗石,经过牛魂石泡的酒,认为是福酒,众人都来喝酒、跳舞。还认为牛魂石是牛魂的象征,喝了福酒,既有助于人的健康,又有助于牛群发展。黎族视牛魂石为宝物,与铜锣、粉枪、田地、谷仓构成五大财产。类似信仰在壮族地区也存在,广西东兰、凤山、巴马壮族在正月初一早上,男子、青少年成群到河滩里找有孔的石子,边找边唱《寻宝牛歌》,找到后用绳子穿起来,高高兴兴往村内牵,而且口唱《牵石牛歌》:

来了啦,来了啦!

崖边的黄牛等我拉,

河边的水牛待我牵。

牵着牛儿乐哈哈了,

你牵过上边,

我牵过底下,

黄牛是家宝,

水牛是金蛙,

我们同心又协力,

黄牛、水牛统统牵进家,

依呼呵。

拉到家后,把牛石置于牛栏内,象征在牛栏内饲养,牛繁殖快,像石头一样顽强,不生病,避牛瘟。此外,台湾有的地区把牛神塑造成牛的形象,由牧童牵牛,供在庙宇内,信奉者定期虔诚地给牛神献青草。

在游牧民族中,还有一种崇拜牛乳房的风俗流传。在蒙古包入口内,有男女坐席之分,其中妇女坐席的上方,必挂一个母牛的乳房。后来东蒙地区流行用羊毛织编一个牛乳房,而且镶一块布,挂在蒙古包内,由人们定期祭祀。每年第一头牛下崽后,必把初挤出的牛乳放在牛奶桶内,举行“洒乳祭”。妇女在挤乳前,一定洗干净双手,不能用盐接近乳房。在蒙古族人看来,牛的乳房不仅是母牛的标记,也是产乳的地方,必须拜祭,才能丰产乳汁,否则将危及牧民们的生活。

在节日文化中,有一种牛神节,充分反映了各民族对牛的信仰。

中国民间的节日很多,但是为牛过节日却是动物信仰的突出事例。牛王节有不同的名称,如牛节、牛王会、牛王诞、牛神节、牛魂节、脱轭节等。

汉族的牛王生日

各地的汉族人崇拜牛王,湖北地区认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为牛王生辰日,当天必须要剥芋头做羹吃,因而又名为牛羹。另外,有的地区还喂牛吃芋头。四川在十月一日过牛王神生日,做糯米粑粑,粘在牛角上,当天不让牛做活,黄昏时牵牛转弯,晚上让牛在水田边照身影。《雅安县志?风俗志》:“牛见黍则喜乐。”其他地方在六月八日举行牛王会,演戏娱乐。浙江过清明节,在拂晓时把牛牵出村外,觅草而牧,以早出为佳,称“牛抢青”。

黎族的牛节

海南黎族在七月或十月过牛节,由?头主持,首先由?头敲锣打鼓,为牛招魂。该族认为牛有灵魂,每头牛都有一块美丽的牛灵石,收藏在家,以收存牛魂多为富有的标志。当天?头夫妇用自己酿造的酒洗牛魂石,为牛祝“福酒”,即吃米酒,补牛身体。群众跳“总兵舞”,欢庆牛的生日。

壮族的牛魂节

壮族称牛王节为牛魂节、脱轭节、开秧节,具体时间在四月八、五月七、六月六、七月七。传说在很早以前,壮族人养的牛患瘟疫了,死亡惨重,久治无效,在四月八日去拜神,牛王从天而降,保护了耕牛,牛瘟也停止了,牛又繁殖起来。为了纪念牛王的恩赐,四月八在牛栏设祭台,打扫牛栏,撒石灰,垫干草,让牛休息一天,拉到河里洗澡,或者以艾叶洗牛身,能除虱、压惊和定魂。同时杀鸡,做五色饭,全家围桌共餐,并牵牛转桌一周,给牛吃五色饭、甜酒、绿豆粥、鸡蛋汤,小孩还把红纸挂在牛角上,向牛祝福,老人唱牛歌:

世人听我说缘由,兽中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出苦力,四时耕种求全收,

规劝世人喜耕牛,人畜两旺乐悠悠。

布依族的牛神节

贵州布依族在四月八日过牛神节,又称开秧节,从此开始插秧,也称牧童节,酬谢牧童的辛劳。当天卸下牛轭,休息一天,给牛吃黑米饭。

仡佬族的祭牛王节

仡佬族的牛节又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当天各家杀鸡买肉,做糍粑粑,备米酒,为牛挂彩,休耕一天,在牛角上挂两个糍粑,并把牛牵到河边洗澡,让牛从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再把糍粑给牛吃,俗称“牛做寿”。然后全家进餐。传说过去仡佬族连年征战,牛曾救过该族,所以才有祭牛王节。

土家族的牛王生日

土家族有一个传说,过去有一次战争,土家族失败了,退却时又遇到大河拦路,进退两难,这时突然有一头水牛游过来,人们拖着牛尾巴过河,保全了性命。又传说此日为牛王生日,家家要宰鸡杀猪,祭祀祖先,让牛休息一天,民间还禁食死牛肉,将牛好好安葬。

畲族的让牛“见三”

饲养母牛的家庭,遇生小牛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一个仪式,要杀鹅,做麻糍、酒菜,请亲友欢宴,给牛吃红糖米饭、鸡蛋酒,把麻糍送给孩子们吃。

羌族的牛王会

羌族在十一月一日宰一羊一鸡,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祈求天神保护耕牛安全。

白族的牛王会

白族先是各家在春耕栽种结束时,于自己的牛圈门口杀鸡向牛王供祭。祭祀时要在牛圈门上插青松枝和白花,以示对牛王的感谢。农作物收获后,还要在二月初一举行全村性的祭牛王会,杀猪宰鸡供祭牛王。同一天也举行五谷会,祭五谷之神。

纳西族的敬牛王

云南丽江纳西族每年敬牛王两次,一次在六月二十至三十日,另一次是在九月十日至三十日。在此期间,由各家任选一天,给耕牛洗澡,让它休息,家里也刷洗干净,摆放整齐,以示对牛王的敬意。这一天喂牛麦面饼十二个,青稻草一捆,还在牛角上挂一串饼子,称为洗牛脚会。同时,他们还在八月的牛日请喇嘛念经,为牛求保平安。

通过以上例证说明,牛王节是相当普遍的节日信仰,尤其在南方和西南民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乍看起来,是对耕牛的谢酬,其实,牛王节起源于对牛的信仰。初期的牛信仰,诚如万物有灵论一样,认为生物都有灵魂,牛也不例外,牛为牛神。后来又把牛神人格化了。民间流行着许多神话传说,除上面所列的例证外,还有两个传说:

一个是牛为玉帝的太子。民间信仰认为天上有许多神,以玉帝为大,玉帝看见地上人类天天劳动,十分辛劳,就让太子下凡传圣旨:“一天吃一顿饭,洗三次脸。”太子却说:“一天吃三顿饭,洗一次脸。”于是人间粮食短缺,怨气冲天,玉帝一查问,方知是太子假传圣旨,气愤之极,令太子下凡为牛,帮助生产粮食,由于水牛是四月八日下凡的,人们为了感谢耕牛,也在四月八日为牛过生日。

另一种传说认为牛是牛魔王变的,故事同上,但有一点不同,不是太子,而是牛魔王假传圣旨,玉帝惩罚他,把他变成耕牛,从而有祭牛王之俗。

同类推荐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热门推荐
  • 小制作

    小制作

    文章讲述的是:两用纸飞机模型;蚕生活史的制作;鸡蛋保护器;会滑冰的机器人;小巧精致的桥;高效消烟除尘装置;听话的蝴蝶等内容。
  • 全系召唤师:邪王独宠紫梦公主

    全系召唤师:邪王独宠紫梦公主

    “求收留!!”某男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对一个比他小8岁的女孩撒娇卖萌,颠覆了他以往的冷漠形象,坑、蒙、拐、骗、威、逼、利、诱都用上了,只为了把她弄回家做夫人。。。然而某女的反应却很淡,显然早已习惯!!“瓷娃娃,不要把我赶出去好不好?”梦雪看着面前的帅脸,嘴角抽了抽,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冷漠的邪王在这儿卖萌会是什么反应?说好的冷漠无情呢?说好的乖张不羁呢?把我的冰山还给我!
  • 奇兵无限

    奇兵无限

    一本游戏类的无限流,会涵盖我玩过的很多游戏,只是想写出一些游戏里的遗憾,不会有太多数据
  • 九麟门

    九麟门

    《罪后终结》中南北六派的前传,主要讲述民国时期南北六派的摸金历险故事。浪客铁面古董商,公子笑星一把枪。以南派中派主冀麟宇的视角带你走近古墓,近距离接触各种古怪生物,神秘机关……
  • 证道系统

    证道系统

    本是一株白莲,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第四宇宙的产物!自此开了灵智,有了慧根,踏上苍茫修真路!这是一个“生死无涯,结庐为家”的故事!都怪往事如风,一笑沧桑妖生…奈何苍凉似梦。
  • 离奇穿越之清妃

    离奇穿越之清妃

    一个公主成为妃子,却因心有不甘——终于在临死前召唤出自己的前世帮助自己!一个21世纪的大三学生,成为皇帝的妃子,一个用情至深的帝王,一个温柔不羁的王子,一个才气横溢的学士……会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都帝源

    神都帝源

    这是一个鲜血,杀戮,仇恨彼此交织的世界。当一切都陷入黑暗和混沌,撕开黑暗,渗透光明,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求。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狂音魔曲

    狂音魔曲

    一缕强大的魔音帝记忆出现在古浪的脑中,从此,他的人生大不同!一身惊艳惹人恨!各路牛鬼蛇神,隐秘豪门世家,绝顶武道尊者,诡异异能斗士,纷至沓来!但魔音决在手,试问谁敢争锋?热血!争斗!温情!傲气!一首魔曲,任君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