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6000000029

第29章 一、山间牛帮

牛的功能还不止上述诸项,它还可以拉车。如果说牦牛为雪域之舟,骆驼为沙漠之舟,那么牛(黄牛和水牛)就是陆地之舟了。

牛是重要的畜力。《农桑衣食撮要》:“一牛可代七人之力。”所以牛力的应用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不过,对牛的应用和开发是逐步的,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仅仅是利用牛力驮运东西,后来才拖牵货物,甚至牵引车辆。

以牛驮运,是指不用任何交通工具,只利用牛背驮运人或货物,具体划分两种形式:供人乘骑和驮运货物。

骑牛是最早的役牛方式,也是最简单的奴使方式。无论是放牛、迁徙,还是下田耕作途中,人们都可以骑在牛背上,以减少行路的疲倦。人们都知道千里马,《古小说钩沉》辑《祖台之志怪》中却记有千里牛。相传苟?当上兖州的官之后,有许多人巴结他,供奉珍鲜,为了不使食物在运输过程腐烂,他想招募一头能日行数百里的牛,结果有人送上一头千里牛,从早上出发,中午便能到京师(今日从北京到兖州,火车需10个小时)。

贵州水族因居住在山区,交通多用牛,骑牛出门是司空见惯的。在当地的石刻艺术中,有不少骑牛的生动形象。藏族人喜欢骑马,但是爬雪山时,往往骑着牦牛,进行长途旅行。古代黎族也喜欢骑牛,在《琼州黎民图》中就有一幅黎族骑牛打仗的场面。其注文曰:“黎人鸷悍性成,同类一言一合,?持弓矢标枪相向,有不可过柳之势,若得妇人从中一间,则怡然而解。至于红布缠头插以鸡羽,以角为甲,以牛为骑,不近相传其战之妆束。”这说明黎族是骑牛打仗。但是牛的毛短,又滑,肌肉浑圆,骑牛者很容易滑下来,因此为骑牛者造成一定困难,但是牛行动缓慢,即使跌下来也无危险。民谚说:“牛轻,马重,驴骡要命。”尽管如此,由于牛的行速过慢,除在日常生活中骑牛外,一般在交通、战争方面并不骑牛,所以牛多不备牛鞍,唯独在南方和西南民族地区的驮牛才有专门的货鞍。牛鞍有两种:一种是骑鞍,与马鞍相似,比较讲究,适合于人坐或骑用,鞍上垫有垫子,在骑鞍的两侧,各垂挂一绳,绳头为套,相当于马蹬,是供人上下踏用的,骑行时也可蹬踏,以保护身体平衡的作用。另一种为驮鞍,工艺粗糙,没有垫子,在其上驮粮食等其他货物。

牛能浮水,可以渡过江河。在《番俗图》上有一幅泅渡图,其上绘有三种渡水工具,一种是竹筏,一种是腰舟――葫芦,还有一种是牛。在渡水时一人负在牛背上,另一人拖着牛尾巴,在水中游渡。这说明牛也是人们借助的渡水工具。

如果说骑牛应用不广,以牛驮运就比较多了。这在西南民族地区十分流行。如云南傣族过去组成庞大的牛帮,用以驮运茶叶、盐巴和粮食。牛帮前头有一只高大的头牛,该牛是引路牛,有特殊的装饰,如贝饰牛冠、牛铃,其他牛则尾随其后。

在《么些图卷》上有一组运粮队伍,主要就是牛帮,前面也有一头牛,颈下拴有七个铃铛,背上有牛鞍,驮着盐或粮口袋。后面有五头牛也驮着货物。这些牛都没穿牛鼻子,但戴有笼头和嘴兜。由一位男子赶牛,另外还有三个男子背着口袋同行。据作者曾询问纳西族老人:“头牛为什么戴铃铛?”老人说:“铃铛一响,后边的牛就跟上来了,牛帮不会掉队,铃铛也可避邪,吓唬鬼怪虎豹。”

藏族的牛帮是由牦牛组成的,每个牛帮少者几十头,多者百余头牦牛。主要运输盐巴、茶叶、皮毛和其他商品,牦牛善蹬山,能越过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域也能行走。每头牛负重50公斤左右,日行程60华里,一般抵达目的地后,除卸下货物,多把牦牛宰杀,出售牛肉和皮毛,留几头牦牛把工具和用品驮回来即可。

牛帮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运输队,每个牛帮都由几个赶牛人和若干牛组成,在赶牛人中,有一位是头人,他比较有经验,负责行走路线、休息、货物运输和生活安排。每个人负责四五头牛,每天行程约三四十华里,一旦太阳夕下,牛帮就选择一个背风朝阳的地方,先把货鞍卸下来,在地上围一个圆圈,然后把牛轰到有水草的地方,任其饮食。然后牛帮中有一名伙夫,在圆圈中央生一堆篝火,烧茶煮饭。入夜人们环火而眠,但习惯于以火烤背,认为这样会解除疲劳。夜间篝火并不熄灭,而放一粗树干,让其阴燃,冒烟,据说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是保存火种,二是防止野兽来袭。次日黎明,人们又起来煮茶做饭,饭后把牛找回来,驮货前进。

同类推荐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冠

    末世之冠

    隐藏在地下的亡尸界,散布在各地的虚灵界,他们的触手随处可见,就在此时,高中生‘远泽无双’在21区遇到了一位自称是‘王’的虚灵,故事由此开始。
  • 吾名天道

    吾名天道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河释岁月,一图傲天地。一招九天,横扫兵甲三千,一式太极,打遍天下无敌。吾怒天亦怒,吾悲天亦悲,世人若问我何人,吾方言吾名天道。
  • 崔判

    崔判

    他,没有无敌的实力,没有无上的地位,可是,世间却流传着他的故事。他就是——崔判。
  • 印魄

    印魄

    在虚寂的修练之路上,背叛,离弃,失去,摧残。谁,还能守住那颗魂心?破碎的花瓣凋零飞舞,远去的身影拼合重现。再弱小的生灵,也可以燃尽灵魂,去守护一一那颗本心。
  • 封门诡影

    封门诡影

    一群人走在荒无人烟的鬼村里,他们又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呢?又有怎样的谜团等待他们解开呢?本小说由电影改编,本故事纯属虚构,到后面结局并不会向原著中那么无看点,但是还是会向原著致敬。夜晚QQ;2641562101
  • 剑破幽冥

    剑破幽冥

    三十年前,冥岳门与玄火教决战于图南,冥岳门战败,从此销声匿迹。时过境迁,镇南侯之子周凡的一次密探任务,发现出云国的皇宫内诡异重重,周凡在拨开层层迷雾后发现,当年差点被斩草除根的冥岳门早已恢复实力,并且隐藏在各国之间,编织着一个席卷各国的巨大阴谋。
  • 神话系统

    神话系统

    穿越了,重生了,可直到十三岁,觉醒了系统,才知道,这个世界,妖鬼横行,神魔隐现,气运之道,贯穿其中。想要求道得长生,你们不收我,那又何妨,总有一天,我将站在你们难以企及的高度,俯视你们!
  • 问道无常

    问道无常

    生死寂灭,乃世间之无常;无常之大,自然包括世间万象。无常不会令人痛苦,人心困于无常之时,才会产生痛苦。执著问道,原本就在于执著修心。《问道无常》,讲述一个更真实的全真道派,讲述一个不一样的邱处机。
  • 傻瓜你要明媚的笑

    傻瓜你要明媚的笑

    “傻瓜不要哭我会一直陪着你,陪着你到天涯海角,陪着你到海枯石烂。
  • 如何将天道踩在脚下

    如何将天道踩在脚下

    这个世界,是仙界,曾有一人对抗天道,以身作势,将仙界一分为五,变成了如今这般寒酸样子,慕枫很不幸运,离奇般的遭遇,使得他成为了仙界的一份子。于是,仙界就此大乱!!神魔就此乱舞!!天道,就此被踩在了脚下!洣南都看不过去了,但是,慕枫威胁洣南写本关于他的自传,洣南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