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3000000022

第22章 书法三宝聚碑林

1998年,首倡并建设兰州碑林的流萤先生到天津拜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王学仲,请他为兰州碑林题词。王先生说:“你们把敦煌写经和汉简选择一部分,刻碑上石,非常好。我历来主张,民间书法家的东西,是我国书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下功夫研究推广。”就这样,堪称书法领域三件瑰宝的“敦煌写经”、“汉简”和“淳化阁帖”刻石,以刻石的形式第一次荟萃在兰州碑林与广大参观者见面,领了全国风气之先。

这些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的书法艺术品,在拂去历史云烟和岁月沧桑后,把古人们留与我们的文化遗产再现在坚硬而冰冷的石碑之上。那些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的书法随着时空的变化征服并将继续征服着络绎不绝的观赏者。

敦煌写经

敦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可以说是声振寰宇,光被五洲。有些外地人不知道甘肃,也不知道兰州,却都知道敦煌。在中世纪的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地域、城镇能像敦煌那样形成那么庞大那么辉煌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群体,能像敦煌那样集中反映了印度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交汇的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其丰富与精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展示出世界三大文明的融合,展示出佛、道、儒三家文化精神的共存,展示出诗、词、歌、赋、音乐、舞蹈、戏曲、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显示出如此的包孕深厚和博大辉煌来。从美学角度去考察,敦煌写卷格调清新,傲然独立,且与敦煌壁画在审美情趣上有一种同步的现象。可以说敦煌的壁画、雕塑与写经都具有十分可贵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敦煌写经”是用书法的形式保存了丰富的佛教经典、儒家和道家的经典,再现了在雄厚的本土文化大背景之上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群体。敦煌遗书绝大部分为古代写本,且以写经为主。就目前所知,敦煌写经最早的写于公元305年,最晚的写于公元1002年,前后跨度近700年,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情况。这些遗书,内容庞杂,包括佛经、儒道家的经典、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大多数是民间的写经生所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除了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以外,还有大量的优秀的民间书法家存在。他们创造了很多不朽的书法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亚于名家之作。要讲存世的墨迹,其数量之多,更令人兴奋不已。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家,还不同程度地对当时的文人书法家产生过一定影响。敦煌写经的发现,对我国书法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敦煌遗书到底有多少件呢?目前还无法完全统计,一般说法有5万多件,存于甘肃的大约700多件。

在筹建兰州碑林时,一开始就想把敦煌写经刻石上碑,供世人瞻仰,那是有重大意义的。如此之举,一是考虑到敦煌写经在书法艺术上的崇高地位;二是因为举世闻名的敦煌就在我们甘肃,是甘肃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不有所展示。尽管今天在兰州碑林里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敦煌写经碑刻作品,但它们却形象地告诉我们:艺术在互相交融与撞击以及不同元素的组合中,改变着它原有的结构和素质,从而组建起新的形态,而择优的组建则又会诞生出新的艺术形态。这种综合的艺术则是从艺术的综合中发展得来的。

敦煌卷子的书写者,大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因此实用性很强,简便、易写、易识、整齐、规范,是其主要目的和原则。但熟能生巧,久书成艺,其中就蕴含着极为质朴的审美趋向,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其突出的民间性,成为古代民间书法之大成。在表现上自然,质朴,自由率意,不矫饰做作,不故弄玄虚,机动灵活,简单易懂,约定俗成,富于创造的乡土气息,泼辣大胆,不受任何法度约束,形成一种与宫廷、士大夫书法截然不同的形态。它们比较翔实、清晰地反映了我国汉字演变的脉络和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书法与宗教艺术,特别是与佛教艺术的血肉关系。同时,它们在书法上兼收并蓄,将宫廷上层、诸多名家的书法成就与庶民百姓的书法艺术实践熔为一炉,创造出大量的书法杰作。因此可以说,敦煌写卷与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中珠联璧合的灿烂珍宝。

兰州碑林中镌刻的敦煌写经,共计66块。其中晋1块,西凉2块,北魏11块,西魏4块,北周2块,南朝3块,隋4块,唐39块。每块标明题目、时代和编号,便于查找,也是爱国主义教材。如有些编号为伯多少号,斯多少号,就是说,这些写经被伯希和、斯坦因盗往国外。每块石高70公分,宽90公分,厚6公分。总标题《敦煌写经》四个大字和前言,都是由郑汝中先生撰文并书写的。如果加上这两块,敦煌写经部分,共计68块。现在,都镶嵌在草圣阁第二层。

当然敦煌书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以及对当代与今后书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价值,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兰州碑林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极小一部分,刻石上碑,旨在扩大敦煌学的影响、弘扬敦煌艺术的光彩。

简书

简书,也叫“汉简”,是西汉时期用墨写在木简、竹简上的文字。

简书没有东汉的隶书那么成熟,但看起来却会给人一种质朴奔放的艺术美。如从出土的《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武威汉代医简》等书写风格来看,有的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犷朴实,变化流速而不拘束;有的笔画刚劲,使转流动,飒爽多姿;有的波磔奇古,形意翩翩;有的古朴而风韵飘逸;有的若篆若隶,自由奔放,浑然而一体。

陈列在兰州碑林的汉简刻石有甘肃出土的王杖简、天水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玉门汉简、甘谷简等等。它们在笔法上大都运用藏锋和中锋,小字用指处较多,因简书中皆是小型字体;大字写出了“蚕头燕尾”的笔画特征,顿挫分明。但多数为小字,皆承袭篆书笔法,加之草率急就,起笔时用逆锋不甚明显,甚至有些字也用露锋起笔。使其结体一改秦隶取纵势的特点,而用正面取横势;章法布局,不受界格所囿,规整中又出现不规整,纵横飞动,极富变化;在墨法上也是讲求质朴而豪放的气势。从书体的演变来说,简书的出现,不仅对隶书成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为今草开创了先河。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在出土于武威的汉简就包括了“仪礼简”、“张长史简”、“医药简”、“玉杖诏书令”等。这样丰富多样的简牍书法,以勒石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是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难得一见的。其实把汉简书法移植到碑上,让其流传后世,是兰州碑林的首创。其价值一是正确反映了汉简的学术地位,包括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二是汉简的精美书法,包括书法史的研究价值和书法实践价值;三是对这一国际显学的普及价值,让更多的人通过碑林认识汉简,了解汉简;四是对“简牍之乡”的宣传价值,让国人乃至世界了解甘肃,了解甘肃的历史。

汉简在书法领域也有极高的价值。一是在书法史和书法源流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二是汉简书法所表现的艺术性。过去人们在研究、临摹汉代书法时,大都是汉代遗留下来的汉碑刻,如《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等。至于秦汉时期民间流传使用的字体,极为罕见。以前也有过不少文字资料,但都是刻在铜器或砖瓦上的。直到汉代简牍的出土,才使人真正见到了当时人们使用的书体墨迹。简牍所经历的年代是久远的,上起战国,下至西晋十六国,约七百余年。这些书体,在书法发展上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战国竹简,其次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书体仍属篆体,或者篆隶相杂,称为古隶或秦隶的。从秦隶到汉隶是书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革时期,它上承前代篆书的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真书的风范,同时还发展了草书体。如《居延汉简》,可称为简中之冠,年代早,数量多,内容丰富,其中篆、隶、真、草都有,且风格多样,为研究西汉书法提供的资料也最为丰富。这些简牍是一些工匠或普通劳动者书写的,看起来生气勃勃、自由流动,呈现出多种书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现在刻在碑林的秦汉简牍,共计7个部分62块,计天水秦简4块;居延汉简18块;敦煌汉简5块;悬泉汉简5块,其中放大的两块;武威汉简24块,其中仪礼简10块,玉杖十简1块,玉杖诏书令册4块,医简9块;玉门汉简3块;甘谷汉简3块,其中放大的两块。除此之外,还有为显示汉简编排形式而刻制的居延汉简1块,悬泉出土的纸文书1块。这些石刻,大的高150厘米,宽50厘米,厚6厘米;小的高70厘米,宽50厘米,厚6厘米;纸文书长160厘米,宽75厘米。如再加上赵正撰文并书写的总标题《秦汉简牍》和前言两块,整个秦汉简牍部分,共计66块。

《淳化阁法帖》

明代肃王翻刻的通称“肃府本”或“兰州本”的《淳化阁帖》,是我国书法史上现存的时代较早、摹刻精致、保存良好、颇具影响的一部大型法帖原石,兰州碑林不能不展现这部陇上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书法珍品。

在谈及我国书法艺术时经常提起《淳化阁法帖》来。它是这样一回事:宋太宗赵炅于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摩勒。大臣登二府者赐一部,此即《淳化阁法帖》,略称《阁帖》。因是朝廷所拓,不同于民间,故不及百年,原拓已极难得。然王著学识不足,采择不精,标题多误,且编次杂乱,为后世所非难。此帖全十卷,采择古代帝王以至唐人之书。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最多,占大半。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绅尧令温如玉、张应召摹刻上石,未成而薨,世子识接着完成。先后历时7年,用富平石144块刻成,藏于肃府东书园遵训阁,视为珍宝。现存141块,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石高27.4厘米~34.5厘米,宽36.5厘米~40.7厘米,厚5厘米~8.9厘米,大都为两面刻字,也有仅刻一面的。

倪苏门《古今法论》说:“淳化帖在明朝,惟陕西(注:当时陕、甘尚未分省)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石,所费巨万。今市本相去天渊。”陈奕禧《皋兰载笔》称:“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郑学孚也说过:“明翻刻阁帖,以肃府本为最佳,跋语亦最多。”今存肃府帖初拓本,笔力遒劲,纸好墨匀,清新悦目。人称“新旧不爽,毫发俱在,与宋本无异”。

在《淳化阁帖》中,载有被誉为草圣的东汉大书法家张芝的一笔书和有“银钩虿尾”美誉的西晋大书法家索靖的隶草。

《肃府本淳化阁帖》又名“兰州本”、“遵训阁本”。明肃庄王朱受封兰州时,太祖(朱元璋)曾赐以《淳化阁帖》真本,万历时(1573-1620年)洮岷道张鸣鹤得“李子崇藏本”,又于皋兰(今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得“材官本”,借肃宪王朱绅尧赐帖校对,因请温如玉、张应召双钩,宪王乃令刻石,未成而薨。世子识费时七年踵成之,计用石144块,纸253张。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今极难得。卷首标题为行书,卷末隶书题“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岁秋八月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摩上石”。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洮岷道陈卓补之。

它们被专家们认为是兰州碑林的镇馆之宝。

同类推荐
  • 难忘的沽河人

    难忘的沽河人

    朋友,你若足踏胶东,就能叫你吃之不尽的享受,就能叫你产生走之不舍的心情。胶东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上有天宫,下有胶东的美称呀!真是不愧为之。
  •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热门推荐
  • 鸿域

    鸿域

    当姬楚从国外回来后,发现世界变了。高贵冷艳的吸血鬼女王缠着他,媚骚入骨的狐狸精勾引他,清丽出尘的小仙子要跟着他。家还是那个家,朋友还是那些朋友,但这到底是怎么了?战,粉身碎骨终无悔。一身血,洒尽又何妨。
  • 红色的笔记本

    红色的笔记本

    谁不拥有青春,谁又拥有青春。那个人—是劫,是命,是幸。
  •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一个没有幼儿园的童年,一个没有游戏机的童年,一个没有电的童年,一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童年,是怎样的一种童年?是幸福还是艰辛?是财富还是缺陷?一个没有校车,没有书包,没有铅笔的小学时代,一个每天步行五里地的小学时代,一个放羊、放驴、打草的小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小学时代?一个每天骑行十公里的中学时代,一个每天中午啃干膜的中学时代,一个聚众斗殴、喝酒抽烟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中学时代?一个每天饿着肚子上课学习,一个连一毛五的包子都舍不得买的高中时代,是怎么样的一种高中时代?一种被时间遗忘的80后生活,一种不会再在中国大地重现的80后生活,一种独一无二的80后成长,是幸福还是苦难?是财富还是缺陷?
  • 长老会之永恒史诗

    长老会之永恒史诗

    【白龙渊文学社】神与魔的共存世界,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这个神秘重重的世界里又到底隐藏了何种惊人的秘密?神魔之间又到底是什么关系?【常青藤神林】,【源火七彩海】,【冰魄神谭】,【修罗战场】……这些几乎独成一界的灵天异地究竟是何来历?这是一本充满杀戮极其血腥的打斗爽文,没有太多的花哨都是切切实实的争斗,而且不会有太多的主角光环,给大家一种真实的感觉。天才多如狗,强者遍地走,在这个世界也许死亡才是一种解脱!
  • 彼岸公主冰火玫瑰

    彼岸公主冰火玫瑰

    她来自冥界,彼岸花开时节出世,不知是因为什么,使得她拥有两颗心,两种人格。“我不想知道自己的这一面却又失去另一面。”或许她会永远这样躲躲藏藏的活下去,殊不知,大家根本不是很在意她到底是什么样子。“梦绫,干嘛这样隐藏自己的真实。”
  •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封天路

    校园封天路

    当茅山太极伏魔镇魂各种武林齐聚校园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怎么样复杂交错的感情故事。当邻国神忍异能鸟人的入侵他们又是否会团结一心。当神魔降临他们又是否能够解封真正的力量,魔横世除恶尽,杀神惊现挽人间。什么猪脚那么强大都被退婚?我特阿油弄啥勒
  • 走马观花看云南

    走马观花看云南

    本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此书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陈振林的旅游散文力作。“屐痕处处”小辑,是作者四处游走留下的轻轻印迹,“雪泥点点”是作者作为一个旅行者的片片思想浪花。作者集教师、作家、旅行者多种角色于一身,乐于旅行,善于思索。
  • 修神录

    修神录

    多说没有什么意思,这本是有关于修真类的小说。第一次写这个方面的。能不能坚持我就不知道了。 有什么地方有问题要留言啊,没事写写书评也算是鼓励撒。别让偶寂寞哦。
  • 天臣小爱

    天臣小爱

    来自21世纪的萌妹子变成可爱小官,爱上一根木头后踏上了变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