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彩的语文世界中,我永久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我永世领略语文世界的浩渺,我倾情书写着最美丽的文字,我开怀朗读着最瑰丽的诗章,汉字汉语一点点地铸造着我的筋骨,开阔着我的胸膛!
——题记
(一)写给您——我的语文教师
您让我知道了——
有至情至理,方有至文;有真情真理,方有真文;有奇情妙理,方有奇文妙章。
您让我知道了——
至情至理、真情真理、奇情妙理,至文、真文、奇文、美文,出自真境、大境、奇境美境。
您让我知道了——
实境、心境、文境,境境相通。
您让我知道了——
境者,界也,感官所历之涯也。境有大小,皆不空也,人事物景,义理情志,言文辞章,皆为境之所涵;境有虚实,皆不死也,色形声味触,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您让我知道了——
空死之境,必无物、无心、无文。欲人之有心、有文,必使境之有物有动;欲使人有大心境(大胸襟、大怀抱)、大文境,必使人处于大实境、大动境。
于是——
朝阳升起了,您领着学生欢呼歌唱;火烧云上来了,您与学生一起凝神观赏。
我们的队旗、团旗、班旗、校旗,映红过青山碧水,映红过我们学生与您的笑脸,您吃过学生野炊的夹生饭。
在低矮的农舎里,在干裂的黄土地上,在“5.12”大地震后北川,听着农人的倾诉,听着灾民的哭喊,您和我们全都低低地悲泣。
在青草覆盖的南山烈士墓前,您和我们一起唱着“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赢得了今天的解放……”唱得心潮翻腾,热泪盈眶。
暴风雪中,您领学生冲出教室,敝开大衣,和学生一起高唱“抗冰雪,战严寒,防地震,做志愿者,我们胸有朝阳”。
节假日里,您领着学生去车站,去岗亭,去为人民服务。
您带着学生长跑,从酷暑跑进隆冬,从情感跑进道德,从小我跑进大我。
登高临远,您鼓励学生将来治理这块土地、这座城市。
面对地方失政、民怨沸腾引起学生议论的事,您敢和学生一起慷慨激昂,撰文投诸报刋;
面对学生家长意见纷纷的班事、校事,您敢与学生一起座谈,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
您会组织发动师生间互当心理医生、治病救人的集体活动。您会指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效地保证事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您敢培养爱管“闲事”的学生。
面对国事、省事、市事、县事、乡事、村事、家事、校事、班事,您会引导学生去学着当总理、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家长、校长、班长。
您把学生“逼”向自然,“逼”向社会,推向人群,推向事物,推向生活,推向矛盾;难他,激他,教他。
您教会学生看、听、想、干;
您教会学生爱憎、理解与宽容;
您教会学生蓄势待发,迎难而上;
您教会学生拍案而起,刚直不阿;
您教会学生自己善待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您教会学生打开自己的“生物摄录机”;
您教会学生描绘心中的佳禾山水图;
您教会学生耕耘心田这块肥沃的土地;
您教会学生宇宙挪移法,只凭一念起,千山万水入心来;
您鼓动学生“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舞动思维的千钧棒,轰倒竖在客观宇宙与心理宇宙之间“隔离天日”的“天之涯,海之角”的界碑——
“天之涯,海之角”变成了“天之交,海之汇”……
您看到了交汇处的“素车白马”、“走龙游蛇”。
您知道那是学生心理宇宙原有表象、概念、经验、知识、理论等与奔涌而至自然、社会动力场的人事物景相互撞击掀起的波涛,激出的闪电。
您听到了两个宇宙交汇处的涛响雷鸣。
您看到交汇处那上下翻飞的精灵,您知道那是学生放飞的观赏、采访两种宇宙交汇争鸣之大观的语言的海燕、心灵的夜莺。
于是,您笑了——
您为学生的的两个宇宙交汇而笑,为学生的心理宇宙的波涛、闪电雷鸣而笑,为学生心理宇宙里那只穿云破雾、挟雷曳电的语文的海燕,心灵的夜莺而笑——
因为您心理宇宙中也有个全景的客观宇宙场,有个全景的社会动力场,也有波涛、闪电与雷鸣,也有个勇敢的语言的小精灵,您知道这是修成语言“正果”的“不二法门”。
因为您知道,自然宇宙场与社会动力场里的人事物景汇入了心理宇宙,我们的“心境”便如“实境”一般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因为您知道,我们的心理宇宙一旦激起了波涛、闪电与雷鸣,我们的“心境”便是活境、动境、实境、真境、大境。
因为您知道,我们的心理宇宙飞出了语言的海燕与心灵的夜莺,那波涛,那闪电,那雷声,便是待译的密码,这活动的心境,便是充滿语言回声的大文境……
(二)领略语文浩渺的江水
家居涪江畔,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
由于我偏爱于文学,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特别投入与关注,其中对水之咏诵不绝于闻,深爱有加。
从浩渺无垠的语文中,我俯瞰神州大地,九曲黄河,滚滚长江,体味哺育出华夏文明的一段段美妙文字。
时常,手握语文书卷,品味语文课的精髓,为水而赋,小哼一曲,贻笑大方,但聊以自娱。
于是乎,我以为:天下之多者,水焉。
我们所居的这个蓝色星球的表面,70%由水覆盖,从而别于其他行星成为有生命体的一个星球。
试问,芸芸众生,谁离得开水呢?
故此,水在物质世界的众多成员中被推称为生命之源。
同时,从对立于物质的另一个质态而言,水又是精神之泉。
放眼中国古典诗词歌赋艺术的煌煌千年宝库,其中可谓水光耀眼“水”不胜收。
早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曾反复咏叹“水哉,水哉”,并从水流不息中有所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玄哲之思,启发了后人不止于山水审美的智慧。
水之道,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江河。
揭开《诗经》扉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进入眼帘的是一片倒映着佳人倩影的河光春色;翻开厚重的《楚辞》,眼前又是凛冽朔风中泪湿满襟的蛾冠诗人踟蹰于浊浪滔天的汨罗江水。
先秦的汩汩涓流,穿过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流到大唐盛世,汇成了诗歌艺术的浩瀚大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唐代众多煜煜生辉的诗人明星中,最为夺目的非李白莫属。其笔下的黄河是何其荡气回肠的壮美!
王之涣则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黄河作了气势恢宏的全景式描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与之同样也称的上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无疑是更处南方的长江了。
于酒于黄河写得多又写得好的李白,对长江何尝不是如此?请看下面两首孩提时代已烂熟于胸的诗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诗的浪花浩荡而下,又激荡起宋词飞珠溅玉的雄奇,而其中无论是“大江东去”的豪放派还是“应是绿肥红瘦”的婉约派,都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对于同一样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况且,水其本身就是形态多样的,静则或温柔、或平缓,或清浅、或深广;动则是或活泼、或汹涌,或曲折、或悠长。
苏轼《念奴轿·赤壁怀古》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抒发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瑰丽壮阔,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诉说的却是江山破碎、百姓流离的辛酸;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用“水是眼波横”来寄寓对友人的惜别祝福,南唐李煜《虞美人》却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对亡国的伤感悲愁。
水,荡污浊,排邪尘,超凡世。
水,诗意浓浓,含蓄幽幽,似情爱之飘带,若思恋之彩绸。
水是催放诗词歌赋之花的雨露,是启发人们感性思绪与理性冥想的甘泉。
是啊,学好语文,明白了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常常缘水而居,赖水生息,正是由于浩渺的水文化与人的这种密切关系,使水的意象在文学、音乐、绘画、哲学、语言、民俗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三)读书的境界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今日,我想他要是在世,这话真应该加上一句:不可坐无书。
清朝著名大臣姚启胜被康熙关起来几个月有余,不求放人,不求见人,只是大声哀嚎:给我一本书,给我一本书!哭天骂娘,气极败坏。随便给一本书他,立即闭嘴,就着月光马灯,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可爱老头儿,书比命还重要。
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那么戏剧性,可是让我们学生读书也是一件头等大事。
从过去到现在,我在睡觉前、等人、闲极无聊时,一本书在手,时光真是好打发。几年前,我老爸曾对我说:儿子啊,你每个星期坚持读一本书,你可能不会成为博闻强记的人,但绝对可以成为一个有见地的人。
的确,阅读跟看电视不一样,电视画面以形象为主,所有的信息可以通过图象直接表达,没有想象、思索的空间,看多了人会傻掉,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书上是方块字,在脑子里先把它翻译成可以理解的话语,再按照话语里的意思想象形象,最终获得信息。无踪无影间,脑细胞已经运转了无数次,想不聪明都难。
我读书哪有什么章法,不过是拿起什么读什么。无论是功利性的读,还是兴趣性的读,我觉得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读书都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被动接受型,无论书上说什么,都点头称是,吞枣填鸭,不求甚解。
第二阶段是主动批判型。时间长了,自己的观点越来越多,开始找书的漏子,这说得不对,那说得也欠妥,经常在心里反驳,或拿起笔来批注。
最后一个阶段是没事找乐儿型。接触得越多,变得越宽容,读书变成习惯,带有娱乐性质,管他同不同意的,放任自流。
不想那么多书占地方的话,其实也有一个捷径,就是跟书读得比较多的老爸谈话。老爸一见面就问:“喂,儿子,最近在学校读了什么好书?”我一般都有一股子可爱的“呆气”,真的跟我老爸说起来了:“最近读了一本《阿马罗神父的罪恶》和《吕贝卡》……”讲了10分钟,老爸基本明白了我在《阿马罗神父的罪恶》和《吕贝卡》两本书里讲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省时省力。老爸说:然而这又是一个坏方法,书的筋骨在了,可是没见到血肉,意犹未尽,跑去买来读,却又是知道了结果的,倒尽了胃口。
最不能原谅的,是看到别人家里一大柜的书,大部头,精装版,一翻开来,崭新崭新的,连一点折痕都没有。老爸经常对我说:这是把书拿来做装饰用的,辱没了书。如果真要装饰,不如直接买一个封套,里面的书用平装的价钱卖给想看的人。
不久,我在写的文章里这样描述道:养花养鱼的人知道,以喜爱之心对它们,它们会长得很好来回报你;书也是一样,长时间不看不翻不闻墨香,发霉也格外快些吧。不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的书就不要买,买回来的书往书柜上一放,想书的时候,拿起什么读什么,多高兴!
(四)写作的乐趣
文字的思维令我心灵高雅。
文字思维是属于文学灵魂的,灵魂在,思维就在,而文字思维又不囿于人体有限的空间,可以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或苍茫的宇宙。思维一次次的出走,又一次次地回归,神游万仞,心鹜八极,将我这个初中生小得可怜的视野无限扩大,于是心也跟着开阔,变得比天空更宽广,比海洋更深邃。
而文字思维的生长又是如此地自然,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人类主宰万物般理所应当。但上天又偏偏赐给了我们语言和文字,赐给了我们表达的欲望。
爸爸对我说过,现在写作规则的不再规则,叙述流畅的不再流畅。迫切的表达切断了思维自然的进程,费心费力酝酿半天后的吱唔嗫嚅,非但没有将思维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抽彩条般潇洒地抽出,反而多了一堆不久就灰飞烟灭的语言垃圾。
我的语文老师蒲莉、童家珍也告诉我,表达从来都是如此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管你用语言用文字用音乐用绘画或者用什么另外的综合艺术,都没法说清心府最切痛的感受。一切的表达都不能和心贴近,虽然距离有所不同。到此时,朦朦胧胧倒成了最好。于是,我常常恨不得一见昭君貂禅杨贵妃,看看她们究竟是如何地风流占尽,美不胜收。当然是不可能看到,于是就气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可是转念想有相机又怎样,一颦一笑,款摆腰肢的娇态都能拍下来吗?那么有摄像机就好了,可是那熏人欲醉的幽香又如何留在胶片里?不知道有克隆技术会怎么样,可能也不会带给人太大的惊喜了,一堆的杨贵妃,有什么好看?杨贵妃就是杨贵妃,生于唐殁于唐,芳踪无觅处,这样的她才叫人惦记叫人痴嗔叫人魂牵梦萦,怎么的描摹都假而虚伪,总觉不足。对一个人外表的表达如此,对心情又如何?
我们表达不了别人,又何尝表达不了自己。卡夫卡告诉我们:我所说的不是我所想的,我所写的不是我想说的,我所写的不是我要写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卡夫卡究竟要表达什么。
悲哀如斯!
在东辰三载,在南山中学一载,也有感人至深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蒲莉、童家珍老师还说过,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微笑眼神也都可以不要了,只要人在,心就可以交流,突破一切媒介的障碍,思维直接搭轨。多美妙的境界,无须表达,反正我们互相知晓。
太多的高处不胜寒,低处无人理。我——普普通通的一个爱文学的初中生,是否就有希望在芸芸众生中找到更多心意相同的文友?其实有三五个就幸运了。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一首歌并稍加改动:“心儿慌慌如何来表达,喜欢缪斯就带她回家。”歌罢,我不由拊掌大笑。不知文字如何表达,倒不如干脆多捉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