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爱心,给你们力量!
用我们的真心,为你们祈祷!
在灾难之中,我们学会了坚毅和顽强!
——题记
(一)我们都是一家人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8.0级大地震,强烈的冲击波直接波及并摧残了中国科技城——我们的绵阳市!
当时,正是我们和其他所有学校的上课时间。
就在同一时间,在大禹故里的北川中学里,也许,同学们还没来得及听清老师念的第一个英语单词;也许,同学们还没来得及算完第一道数学题;也许,同学们还没听完老师念的第一篇作文……
一时间,地面开始剧烈晃动,那些同学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倒塌的房屋埋在了底下。
当天晚上,躺在学校操场上避难的我们从MP3收音机里听到: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纷纷赶往四川的汶川和绵阳的北川,去救助那些被埋在废墟底下的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小学生。
温家宝总理马不停蹄来到四川一再叮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尽百倍的努力!”
是啊,遇难、被困的大都是学生们和孩子们,都是祖国希望的花朵、未来的栋梁,现在,他们正面临着生命的考验,这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啊!
在电视、网络上,无数信息不停地反馈着灾情——
看着无数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相信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哀思和痛楚。与此相反,每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救出,我们的心中又是一阵无比的喜悦!
画面一:一救援队在一家幼儿园的废墟中发现了9个儿童,他们正欲救时,余震又来了,他们不得不撤退,其中一救援队员跪下哭喊着:“让我再救最后一个吧!”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拉出了一个小女孩,却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了脚。尔后,他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8个鲜活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底下。
画面二: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小学的老师在地震发生后,将4个学生掩藏在讲桌底下,他也死死地趴在讲桌上,保护着那4个孩子,结果,那4个孩子全部生还,他自己却被塌下来的一块大石头砸中头部而去世。
画面三:一位17岁的高中生在地震时已被老师推出教室,但他却又跑进教室救同学,结果也被埋在了废墟只中。如果他当时自私一点儿,那他就会全身而退,但他最在乎的还是同学之间的手足之情。
画面四:从地震之处一直到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运往灾区的物资源源不断;募捐箱旁的人们慷慨解囊;献血车后排起了长队。
我们知道啊,这个时候,一顶挡风的帐篷,一床御寒的被褥,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一句真诚的问候,对于灾区人民来说也许就是希望,就是明天!
我们明白啊,这个时候,一点很小的善心、爱心,乘以13亿,就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是八个大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国难当头之时,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素有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此时此刻弘扬光大。
现在,我们的四川骨肉同胞正在经历着丧失亲人、残疾身躯、无家可归等等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与忧伤,我们学生虽然无法为他们分担这一切,但却有能力给他们一些慰籍与帮助。
在此,我们呼吁身边的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让我们一起勇敢行动,于危难中扬起爱的风帆,于灾难里托起爱的方舟,一道帮助我们四川各地受灾同胞度过难关,我们充分理解受灾同胞的心情,感受他们的伤痛,因为我们对生命有着共同的理解,更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二)在灾难中一起成长
灾情发生后,一句“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的话很快流传开来。
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永恒的历史。
这些天,我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
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灾区群众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
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
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
在当时那个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
正是完美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感受到并真切地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另一种成长。
我们的思维、意识和观念发生显著的嬗变,我们能够在短时期变得成熟,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一切——
在政府的层面,中央政府此次在震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相较于过去的突发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而这一长足进步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更有望为以后的政府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在媒体的层面,各路媒体深入采访报道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堪称实现了某种历史性的飞跃。
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的几个频道、四川电视台以及成都电视台、绵阳电视台全部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还有完美快遗忘的广播电台,记者们对灾情和救援工作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报道,其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最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信息。这种强大的报道力度,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人动容,让人敬仰。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诸如“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北川组织部长翻山越岭报灾情”、“刘宁老师抢救59名学生后痛失亲生女儿”、“北川三干部在废墟下自强不息靠小便与死神搏斗75小时”、“北川法院副院长冒死拯救4条生命”、“张兰老师为挽救4名学生而眼睁睁看到距离她10米远的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等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
从非典到洪灾,从罕见的冰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让人心一次次更加凝聚。
这一次的特大震灾,更是让人们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
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捐款狂潮,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类赈灾义演正在紧张准备,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北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
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
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
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三)让我们一起用心来祈祷
地震发生时,正是我们学校准备上课的时候,而北川中学的教学楼的突然垮塌,把好多学生都埋在里面,好多学生都死去了!
看着新闻,难过、伤心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我看了好多图片,那些无辜的人们呀!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女的父母,她们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中呢?
我眼中的泪水,早已不知道流了多少。
他们真的很可怜!
看了那些电视报道,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镜头在看了之后鼻子很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救死扶伤的医生,在废墟中救人的战士,温爷爷的殷切关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唤醒被困的人们。
但是,这些努力似乎都已经被上天否认了,抢救出来的好多人都残废了,可以成功逃出这次大地震的魔爪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从网上得知,平均每25人可以成功逃出来的仅仅有18人。
这样的数字,真得让人很悲痛。
你能有什么感想呢?
不是人为的灾难,却带来了无比大的痛苦。
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地震无情,人有情,就让我们大家出一分力,去关怀那些受困的人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心来祈祷,祈祷上苍给受苦受难的同胞们少一点儿痛苦吧,让他们的家园早日恢复吧!
让我们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来帮助他们战胜灾难!
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广大人民子弟兵叔叔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的!
(四)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灾区
人间的真情,往往在灾难面前得到最大释放,显得最为真诚。
汶川地震,举世哀悼;北川罹难,万民同悲。
一时间,无数双热情的手伸向了灾区,伸向了灾区人民。成千上万的人,和总理,和解放军指战员,和灾区人民一起创造着感动,经历着感动。
在一片感动中,有人对捐款数额给予了过度关心。
如某明星捐款50万,有人直言,少了;有的企业还未捐,有人表示,抵制……
我们应该理解,这是出于对灾区人民无私的热爱,出于对公众人物、对商业企业充分的期待,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呼唤。
然而,呼唤不能成为要挟,我们绝不能将是否捐款,或捐款多少,作为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爱心、爱心大小的惟一判断标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提倡的支援,应该是尽其可能。如果我们非要把爱心称出分量,那么,它的分子应该是捐款额,而分母应该是能力。
从这意义上说,一个稚童掏出10元钱,在爱心分量上,并不逊色于一个富人捐出100万。
通过数字化的捐款榜,我们对明星、对企业家会有一个独立判断,会有一个心理定位。
但这样的判断、定位,只能是相对的。
我们可以对那些快捐、多捐的明星、企业表示自己的仰慕,但不必对那些迟捐、少捐的明星、企业予以谴责。
须知,这一刻,因人因企不同,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能拿出大笔的现金,来支援灾区的。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的团体、个人,都发起了捐助活动。我们应该尽已可能,伸出自己的双手,尽献一片爱心。
但同样,我们不能以爱心来绑架别人都来捐款,都捐出大量的款。
就在昨天,我认识的一位退休老人拿到了自己报销的医药费,他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但一下子捐掉了一半。论款额并不太多,但谁说老人的爱不重如泰山?
我们推崇的支援,应该是以自己的方式。
有钱的应该出钱,有力的应该出力,无钱无力的给予祈福,这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灾区。
就在这几天,无数的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有的走上街头,参与了献血;有的准备了衣物,准备寄给灾区;有的表示,只要需要,将走进灾区参与救援;更多的坚守在岗位,湿润了双眼,给予了祝福,传递了关怀,我以为,这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着灾区。
对于企业来说,捐出一部分利润是支援灾区,更好地善待员工,积极纳税,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这也是支援灾区。
昨天,有朋友通过网上银行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布的工商银行账号汇入500元捐款。不料,在最后提交汇款需要点“确定”的时候,交易信息显示需要支付4.5元人民币的手续费。
朋友呼吁,请为捐款捐物开“绿色通道”。如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同样是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灾区。
支援灾区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不必强求一致。
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援灾区,这样,我们每个人就都能为灾区做点贡献,就都能成为“爱心一族”。
(五)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
一个浙江的文友给我写下了这样一些文字:
“灾难开始的那一刻,就有一种叫尊严的情愫和泪水一起流淌。”
瞬间的颤栗,瞬间的垮塌,沉重的废墟下,孩子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铅笔;死神来临前,妈妈还在把最后的奶水喂给刚出生的婴儿;厚如磐石的水泥板下,年轻人相信他能和娇美的妻子相守一世。
可是,就差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他们已经冲到门口,却没能冲出门口,没能逃过震魔的极速追杀。
纵观人类历史,苦难或许根本就未曾远离。
大自然将生命给予人类,当它有些后悔时,又在不经意的震怒间将鲜活的生命夺走,这次的地震灾难,有些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抗争,就匆匆地停止了呼吸,它的施虐绝不亚于一场战争的杀伤……
看着这些流泪的文字,我的哀思还在继续——
是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
死亡,此刻竟以这种方式降临。
到底,生和死哪个离我们更近一些?
当死神来临时,不能抓紧那些飘逝的生命,那我们还能选择什么?
其实,这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固守尊严。
尊严地怀想。尊严地哀悼。
当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拯救生命已变成人们期待中的奇迹,我们不得不面对冰冷的死亡数字,无助而无望,一次又一次的泪光泛过面颊。
冷漠不再、麻木不再。
大灾有泪,大哀无声。
当眼前的斑斓一夜变素颜之时,我们一起默默地低下头同此国殇,三分钟啊,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不同寻常的这一年,我的心里注定种下了一颗怀想的种子,捐赠是它的土壤,关爱是它的阳光。
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是最痛苦的一群。
听到废墟下的求助声一点一点地变弱,却又无能为力时,一颗泣血的心要承受怎样剧烈的疼痛?
哭出来吧,这大痛大悲伤需要无数次的宣泄和释放。
幸存的孩子们,让我们都拿起一张纸。
好,我们撕掉了一块,是一个未能生还的小伙伴;再撕掉一块儿,是一架断裂的桥梁;再撕吧,是一个母亲痛彻心肺的哀嚎。现在,手里还有半张残缺的纸,让我们把它折成一个飞机吧。这时,老师会告诉你们:即便是残缺的人生,我们也要飞翔!
生命已逝,悲歌弥漫。
生者更要今生漫长地守望。
这些天,问候的话语络绎不绝,缅怀的情怀弥足珍贵。
我感谢着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温暖的抚慰——
《儿童文学》杂志、《小读者》杂志、《少年文艺》杂志、《美文》杂志、《中学生阅读》杂志、《语文报》、《学习报》、《初中生优秀作文》杂志、《第二课堂》杂志、《今日中学生》杂志、《读与写》杂志、《新概念阅读》杂志、《辽宁青年》杂志、《同学少年》杂志、《新作文》杂志、《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杂志、《初中生写作》杂志、《语数外学习》杂志、《作文报》、《少年月刊》杂志、《未来作家报》、《作文与阅读》杂志、《中学生作文指导》杂志、《上海少年报》、《做人与作文》杂志、《作文评点报》、《作文与阅读报》、《好家长》杂志、《小溪流》杂志、《初中生》杂志、《青少年日记》杂志、《优秀作文选评》杂志、《新读写》杂志、《作文新天地》杂志、《读写天地》杂志、《读友》杂志、《新课程报(校园作家)》等几十家报刊的编辑时刻都在关心着我关注着我们绵阳、北川等地,他们或发短信或打电话或在电子邮箱里留言,向我——一个普通的东辰学校初中学生及全家问平安,向罹难的朋友表示深切的悼念!
在全国各地百多位文朋好友和同窗好友更是用不同方式,向我和家人表达最最真挚的慰问。今后,我只能用良好的成绩、出色的特长、完美的素质等,来回报他们的关爱!
广州一位网名叫“我是比男孩还要帅气的天天”的写作爱好者给我发来短信,她说:
“用我们的爱心,给你们力量!
用我们的真心,为你们祈祷!
灾害无情,你我有情,为四川人民祈祷,愿你们一切平安!”
深圳一位叫“小青”的文友对我说:
“你们停课了对中考有一定的影响吧?要好好注意身体咯!好好复习哟。要注意安全,尽力去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的人。我们这里也捐了款,虽然对于灾区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是我们的一份心。学校也组织了捐款,大家都很踊跃的参与。我们都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重建家园!”
福建一个叫“娴娴”的中学生发来这样的短信:
“只要大家的心在一起,我相信你们跟我们都会共同度过难关,为逝者祈祷吧!
活着的更要好好地活下去!
快点过去吧,
黑暗的地震……”
佛山一位叫“lalzcy”的文友发短信说:“最近,看到你们那儿发生了大地震,我很担心你的情况。今天我背着爸爸给你发短信,你没事吧?别担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心连心,全国人民都会对你们伸出援手!”
洛阳一位女生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你们那边还好吗?四川地震的余震也让我着实被惊吓了一回。你们一定要坚强,挺过去灾难,就会迎来曙光!而此刻,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但我们的心还在炽热,我们的热血还在涌动,只要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只要我们的心脏还在跳动,我们还是会胜利的!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这些天,广东茂名市十三中一名叫杨婉琪的初二学生让我异常感动。我与他(她)素不相识,因为文学,也因为“5.12”地震,把我和这个陌生的学生连在了一起——那是一篇在《茂名晚报》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远方的朋友请听我倾诉》,其中这样写到:“鸟儿和鱼的遥远,并不在于天与水的相隔,而是它们不曾相识;我和你,虽然素未谋面,虽然隔着半个中国,可距离的遥远却无法阻断心灵的相会……”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绵阳市是此次灾害的重灾区之一。看到新闻时,我仿佛感觉自己整个人停了一秒钟,血液都要凝住了,我冲回房间用力地翻找着昨天才寄到的《创新作文》——上面有你的文章《只愿沉醉不愿醒》,我多么希望是自己眼花一直以来记错了你所在的城市,但是,淡紫色的目录页上的“四川绵阳市”五个大字狠狠地把我击醒了。怎么会呢,你怎么是在绵阳的呢,那个受伤了的城市,那个藏着单纯得像天使的你(作者把我误认为是女孩子)的城市,就在昨天,我还可以充满快乐地享受着你的文字。而你,一定想不到5月12日的灾难,否则又怎能写出那篇感性而深邃的文章呢?我搜寻着所有关于地震的消息,而绵阳市上万的遇难人与不计其数的受伤人员让我心情沉重得抬不起头,任眼里的酸和热肆意流淌……
遥远的朋友,你还好吗?你还没有听完鱼的倾诉,难道就要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吗?难道你没看见水里的鱼儿带着七彩泡泡在寻找着你吗?我的信已写好,和洁白的信封一起压在笔下,只是,它太沉重,太沉重了。
遥远的朋友,我记得你曾引用过几米的那句我最喜欢的话:“只要有信念,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虽然距离一直存在,却有着无可阻挡的相似。我相信,即使遥远,海也同样可以触摸天空,对吗?”
武汉一位汤姓编辑这样对我说:“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真诚地祝福你们一切都好,祝你能早日回到校园。我想,我们应尽快开辟出专栏刊登出你的来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次大地震,了解震区的人们是怎样面对这次灾难的。最后,再次表达一个普通的教辅期刊编辑对你、对你身边的人们的深深的祝福!”
北京一位著名编辑也这样安慰我:“你是好样的!让我肃然起敬!真的,少年!经过这场震动,我们懂得了很多。而你也经历了生活的考验,会比我们收获更多。深深为你祝福,为你的家人、同学、老师祝福!坚强的你们,请接受我们编辑部人员的敬意!”
一位湖南的编辑说:“你可以多写写发生在地震灾区有关同学们的感人故事,写好后发给我。向你的父母、老师、同学问好,若灾区的同学们对我刊感兴趣,并希望阅读我刊的话,可以和我联系。”
一位广州的女编辑也说:“你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你和你的同学尽快写一些比较感性一些的抗震救灾文字过来吧。”
河南的编辑要我转告同学们及各位老师,多多保重,他们编辑部所有同志一直都在支持我们东辰的学子和老师更坚强!
上海一本名刊物的编辑张爱华老师给我发来这样的问候:“黎冰同学:您好!今天突然想起你是四川绵阳的,非常担心你和你的同学、家人的安危。你留下的电话已停机(被梁上君子窃走了),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你发去这封邮件,希望你能收到,并报一个平安的信息。”第二天她又发来邮件:“黎冰同学:收到你的回复,真是非常高兴!天佑灾区人民,天佑所有灾区的读者们!向你并请你代我向你的爸爸及全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注意安全,加油!”
北京一位既作家又是编辑的尹利华老师给我发来关切的话语:“不知道黎冰你近况如何?我一直关注着四川,关注着绵阳,自然也挂念着身在绵阳的朋友们。祝你全家平平安安。黎冰,你要多注意休息,多注意安全,愿四川一切平安。《地震十日记》一文,很真实也很感人,我们会尽快刊登。最后,再次祝福你及家人和四川吉祥平安!”
天津一家杂志社的贾坤编辑来信说:“得知你安好,编辑部全体人员深感欣慰。灾难无情人有情,感谢你在第一时间发来关于四川灾区的情况。也希望你和你的家人注意安全,平安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山西一家名刊物的知名女编辑三虫老师更是关怀备至:“黎冰同学,希望你一切都好。《‘5.12’大地震随笔》等最真实的稿件我会认真看的,而且一定会安排发表,请放心,我们杂志会将四川孩子的故事发给全国的初中生看的!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愿你一家人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天里,哈尔滨、北京、杭州、吉林、辽宁、山东、江西、陕西、广西、成都的杂志社与上海的几家报社的多个编辑,以及全国各地的文友几乎天天来电话,他们随时把温馨的祝福送到我的心怀,让我的心时刻与他们一起跳动,战胜自然灾害的坚毅和信心日益勃发,与日俱增。
……
梅州一学校一个班里的16名从报刊看到我通讯地址的中学生,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的发生异常悲伤,他们集体给我发来一首诗歌,鼓励我要坚强勇敢,他们的行为让我一直感动得荡气回肠,热泪盈眶——
5月12号14点28分,
我们谁也没有想到,
一场大地震就这样,
悄悄的降临在四川,
瞬间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无情的巨石阻挡了你的去路,
尖锐的石头划破了你的皮肤,
崩塌的房屋把你压倒在地里,
黑暗一瞬间就把你给吞噬了,
惊慌与恐惧占据了你的心。
一天天过去了,
你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忍受着锥心的痛楚,
忍受着饥寒的交迫,
忍受着黑暗的孤寂,
顽强的度过每一天,
坚持你的是一种信念,
因为你坚信这世界会有奇迹发生,
奇迹也会降临在你身上。
你用你顽强的意志,
捍卫着自己的灵魂,
一次又一次的,
徘徊在生死边缘,
与死神展开搏斗。
终于你赢了,
希望的曙光出现了,
你用你疲惫的心,
守住了自己的灵魂,
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广东一位文友专门写了一首诗歌给我,现在我摘录于文后,供大家回味与鉴赏。他还这样留言道:
我是个初中生,以这首《别怕,有我们在》的诗,献给四川那位未曾谋面的好朋友王黎冰,以及所有被“5.12”大地震夺走家园的人,并告诉你们,别怕,中国人民一条心,雪灾我们也挺过来了!大地震我们一样能够战胜!我们会同你们心连心,共同战胜天灾!
轻轻地为你祝福,
祝愿你幸福平安,
为你点燃希望的明天。
地震虽摧毁了你的家园,
不要哭泣,
我们会在这里为你送去祝福。
别怕,
有我们在,
我们会给你如春的温暖。
我会把祝福写在气球上,
让它飞入蓝天,
也飞进你的心间。
虽然你我素不相识,
但我会感觉到,
你在废墟里微弱却又顽强的心跳;
我也看得见,
你画出的生命彩图。
每个人,
每颗心,
都有对你们真切的关怀。
一个人的力量是一缕光,
那么所有人的力量聚集起来,
就能照亮锦绣中华;
一个人的祝福是一块砖,
那么所有人的祝福汇集起来,
就能筑成宏伟的爱心长城。
你看吧,
在蓝天中的某一片云后面,
有着一位天使。
那是我对你的牵挂所衍生出的守护神。
她就是我,
我就是她。
我会永远守护着你,
拥抱你的心灵,
陪你笑,
也陪你哭。
我会这样,
守望着你,
永远,
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