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四大名著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生动写照,既是古代中国人的鲜活标本,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坐标;不仅是祖先留传下来的宝贵遗产,而且是值得后人仔细咀嚼的精神食粮。
这些年来,围绕四大名著大做文章,似乎形成了一种时尚。有趣的是,有人采取爆炒、麻辣、水煮和清蒸等烹调手艺对古典名著重新加工,生意做得很火红。起初,我感到纳闷:古典名著毕竟是文学作品,如何像鱼肉那样用于水煮或清蒸?仔细琢磨,文学名著也是人类的食品(精神食品),对它们进行再烹调以丰富我们的精神餐桌,这样又未尝不可?再说,眼看别人生意做得好,我心里直发痒,也想烹调一部名著,凑一凑热闹。爆炒,需要站在锅边不停地炒动,我缺乏足够的耐心;麻辣,需要调配麻辣的比例,我把握不好可口的浓度;水煮,需要煮得滚瓜烂熟,我掌握不了恰当的火候;看样子,最适合我做的烹调手艺,就是清蒸了。
于是,我打算清蒸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经过一番比较,选定《水浒传》作为清蒸的对象。清蒸过程很简单,先将《水浒传》这部书放进蒸笼里,往一口不大不小的铁锅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把蒸笼搁在锅口上面,点燃煤气灶就行了。过一段时间,锅里的清水便化为蒸气,漫透《水浒传》往外冒。我坐在一边等待,等待着清蒸《水浒传》会产生什么反应。当蒸气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个会说话的灵魂纷纷从蒸笼里冒出来。这些灵魂若隐若现,看上去像一缕缕轻烟,偶尔显现清晰的面容;他们自称是写进《水浒传》中的人物,身体早已在人间消失,灵魂却超越时空而存在。一时间,我的灵魂也不自觉地出了窍,与这些《水浒传》人物的灵魂亲密接触,倾听他们讲述各自的往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惊喜地发现,不管是我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与心灵都相当丰富,也相当精彩;如实记录他们的叙说,不加修饰便是好文章。为此,我有选择地整理出来,结成一个集子,算是清蒸《水浒传》的一点收获。若干年以前,大哲人庄周在睡梦中看见自己化为蝴蝶,觉得自己真就是蝴蝶;庄周醒后很茫然,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化为庄周。整理完《水浒传》人物的灵魂自叙,我心里产生庄子式的疑问:不知道是我的灵魂走进了《水浒传》人物的心灵,还是《水浒传》人物的灵魂走进了我的心灵?
茫茫世间,芸芸众生,是否存在不死的灵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似乎形成一种共识:人有肉体,也有灵魂。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奥德修记》中写道,人死后,骨肉分解消亡,灵魂离开肉体,就像梦幻一样飞走,到处飘荡;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西方文化一直存在灵魂不朽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先民们普遍相信灵魂不死;民间至今保留一些文化传统,认为借助特殊的方法(扶乩、占卜或问神等巫术),可以与死者的灵魂进行沟通。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尽管尚未找到灵魂不死的证据,但是可以从生物学上理解,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取决于我们的生物基因;正是由于生物基因,使我们华人长着黑眼睛黄皮肤,也正是由于生物基因,使我们人类不至于长出大象的鼻子或狐狸的尾巴。同理,我们可以从人文角度理解,我们心灵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文化基因,正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造就了我们是这样的人而不是那样的人,也正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社会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的文化基因,影响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呢?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的话启示我们,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描写了许多有灵有肉的人物,那些人物的灵魂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基因。阿Q活着的时候,他的心灵承载了先辈们的文化基因(阿Q精神);阿Q死去多年了,那个文化基因至今尚未清除,依然渗透在不少人的心灵。《水浒传》这部书,对北宋社会各阶层人物进行了生动描写,为我们制作了大量的人物标本,从那些标本上可以解读丰富的文化基因。比如说,从当今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流行的背后,可以看到李鬼的影子;从横行城乡的流氓地痞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继承了牛二的基因;面对歹徒行凶作恶,那些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人,骨子里隐约秉承了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
将一部名著清蒸,使书中人物的灵魂穿越时空再现,并与当代人进行对话沟通。这事情看起来很荒诞,似乎不可能发生。但是,真正的写作就是让想象自由飞翔。作家可以表现当代的现实生活,也可以描述过去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写作可能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里,在灯红酒绿的都市街道,在鸟语花香的乡村田野,在寂静无声的墓碑上,在纸片泛黄的古书中,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感觉,都可能激发我们的奇思妙想;从不同人物的面容上,我们似乎看见一些人类本性,找到一些文化基因。众所周知,基因技术在当今医学上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治疗人类的生理疾病。假如人们的心灵或社会患有疾病,是否有必要从文化基因入手,清除那些有害于个体或社会的文化基因?这是一个大问题,本人不敢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