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奥斯卡发明了一种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并用它来为一个公司在西部沙漠地区勘探石油。几个月后,他所在的公司破产了。奥斯卡被迫踏上归途,来到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的首府俄克拉荷马市的火车站。
他失业了,一股消极的心态把他紧紧地笼罩着。
由于他必须在火车站等待几个小时,为了排解心头的烦闷,他本能地在火车站上架起他的新式探油器用以消磨时间。仪器上的指针清楚地表明该火车站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但被失望折磨着的奥斯卡不相信这一切,他一怒之下踢毁了那些仪器。“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不可能!绝不可能!”他十分厌恶地喊着。
然而不久,人们就发现俄克拉荷马城地下埋有石油,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市就浮在石油之上。可是,这个发现者却不是奥斯卡。
奥斯卡痛失良机的故事告诉人们:很多人忽视身边的机遇,总以为机遇远在他方,因此,常常会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自己身边存在的东西。而机遇往往就在他的身边,只不过他没有发现或者没有重视罢了。
19世纪60年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动荡年代,但也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大多数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把原因归结到时代的错误上。山田正夫不一样,他从不慨叹生不逢时或者时运不济,而在一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机会面前,他却像猎鹰一样目光如炬,从不轻易放过。
在动荡后期,政府对货币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包括铸造旧金币及小面值金币、银币等在内的鉴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称为“金座”,即类似今天的造币局一类的组织负责。以前,山田正夫收购旧金币、银币都是与“金座”里的办事人员打交道,从未见过高层的官员。
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却亲自派使者直接召见山田正夫。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银两兑换商。山田正夫凭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意识到,发财的黄金机会来了,他岂能轻易地放过。
“听说你做银两兑换商,为‘金座’回收旧型货币做了不少事情。”“金座”主管称赞说。
“我也是刚做这种业务不久,所以还是效劳不力。”山田正夫谦虚地回答。
“我听‘金座’里的人汇报说你回收的数量很可观,想来你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为幕府出点力。”“金座”主管打量着他说。
“’是。”山田诚惶诚恐地说。
“。我们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再以更大的规模鉴定、回收旧币。”“金座”主管平静地说。
“深感荣幸,能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扩大回收业务,只是我目前很难再扩大了。”山田回答。
“那是为什么呢?”“金座”主管吃惊地问,“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解决。”山田如实回答说:“目前我的商店规模已经到了资金允许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对这件事,我恐怕很难做到。”“你不就是资金周转环节受到限制吗?这没有问题。你现在告诉我要是再扩大业务量的话,你还需要多少资金?”主管长出一口气,轻松地说。
山田稍加思索,谨慎地回答说:“要是再扩大的话,我估计还需要3000两银子。”“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5000两作为周转资金,你觉得怎么样?”“金座”主管慷慨地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来了5000两现银。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资金的支持,山田正夫决定大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来几个伙计,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开始大规模地回收旧型货币,很快就成了大阪人人皆知的大型银两兑换商。
山田正夫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赚到20两左右的银子,每个月就能赚到600两,一年就能赚到7200两。赚钱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美国人华勒斯大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到乡下,在他父亲所开办的农业书籍出版社帮忙。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并因此而受伤。住院期间,华勒斯闲得发慌,就将他带人军中的杂志拿出来重新翻阅。他发现这些杂志中有些特别有趣的文章。他想,如果把这些文章摘录下来,汇集成册,刊登第一流的好文章摘要,一定很畅销。
于是,华勒斯将这些杂志中有趣而又实用的部分摘录下来,重新组合,使之形成简洁、生动、有趣的文摘。华勒斯伤愈退役返回家乡后,一面帮助父亲做出版工作,一面到图书馆寻找杂志。不论是十年前的旧稿还是新发行的杂志,只要有趣、有价值而且不容易看腻的部分,他就摘录下来。1920年1月,华勒斯将他收录的31篇文章编人了《读者文摘》第一期。这期只印了2000份,目的是看看读者的反映。发出征订单之后,《读者文摘》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订购量大增。
现在行销世界的美国《读者文摘》就是这样创办起来的。这说明你只要细心观察,肯花时间去思考,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你身边也潜伏着许多机会。
当然,我们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不忽略身边的机会。这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们“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