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9300000021

第21章 中国文字从何起源的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它到底古老到什么程度,具体起源于何时,又是文化史上极富争论性的一个问题。

从战国时代,我国学者就开始注意汉字起源的问题了,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仓颉造字说,但仓颉是什么时代的人,却也众说不一。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率都说他是黄帝的史官;崔瑗、曹植、蔡邕、索靖说他是古代的帝王;徐整说他是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认为他在黄帝之世,等等。仓颉造字的方式,有人说是统一了文字的书写方式,流传后世,有人说是发明了象形之文。此外,有人把结绳记事作为汉字的起源,有人把八卦视为汉字的起源,也都是一家之说。

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汉文字是由人民集体创造的,经“巫”和“史”整理而成。有的史学家认为,到了殷商时代中国才有了文字: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但也有史学家提出,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了,中国文字的起始应从此往前推,前推多少,众说不一,有的主张至少上推1000年,有的主张推到夏以前,也有主张推到夏末的。在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中,对汉文字起源认定的依据也不一样。有人在仰韶期的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很多长方形的古板,有刻画过的,怀疑是原始的文字;也有人从早于夏朝的陶器上所刻画的图案,来分析文字的初始形态。郭沫若曾在《奴隶制时代》中《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一文中提出过以半坡彩陶上刻画的条文为中国文字的起源,半坡遗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但对半坡彩陶上刻画的符号的含义,却还没有阐明。

中国文字的起源,主要还须大量有说服力的材料佐证。

文字起源之谜是什么

文字已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但文字的起源,并不是一个能轻易下结论的问题。

被古文字学家确认为最古老的图画文字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在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一块几英寸见方的大理石碑上,两面12个左右的图画清晰地表明这里记载着一个重大事件。在图画文字之后,出现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画谜文字”,绝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文字形式出现在公元前1800年的两河流域地区。音节文字很可能是字母文字最终形成前的一个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文字有:公元前3100年的苏美尔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文字、公元前2200年的原始印度文字、公元前2000年的克里特线形文字、公元前1500年的赫梯文字、公元前1300年前后的甲骨文字。字母文字是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标志着文字规范化的到来。有些学者认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使用闪米特语的人,采用了埃及的词汇符号并且使用了词汇的第一个发音而发展了包括某些确定的元音在内的字母文字。但美国学者格尔帕却认为,第一个能被公正地称之为字母文字的是希腊语,希腊语充分地接受了闪米特语的音阶表,发展了元音制度,首创元音与辅音的结合,第一次创造了完备的字母文字体制,是公元前9世纪。而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早在公元前1800年,这一伟大创造就已完成了。

关于文字的起源时间、地区、形式等总有许多难于确定的争论,很难理出一个整齐划一的发展阶段。

汉字究竟有多少

汉字数量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地增加。统计一下各个时代汉字的数量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现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单字有4500多个,其中可以认识的有1700多个。

目前已知的金文中,单字有3500个左右,能够辨认的有2000多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字书,收字9353个。

晋代吕忱撰《字林》,收12824字;后魏阳承庆撰《字统》,收13734字;南朝顾野王撰《玉篇》,收16917字;隋朝陆法言作《切韵》,收12158字。

宋代陈彭年等人的《大宋重修广韵》,收26194字。司马光撰《类篇》,收31391字。

明朝梅膺祚撰《字汇》,收33170字。宋濂等撰《洪武正韵》,收32025字。张自烈撰《正字通》,收33000余字。清朝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

1915年出版徐元诘等人所编《中华大字典》,收48000余字。

解放后列为我国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古今楷书汉字56000多个,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字单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的、地、得”的用法如何

“的”、“地”、“得”在语句中都做结构助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读音也一样,都读“de”。因此,许多同学不能准确区别、正确使用这三个字。

“的”、“地”、“得”在句中的用法是完全不相同的。“的”用在名词的前面,起连接中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的作用。如:

1。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

2。他的嗓音真好。

“的”字后面的那个词是中心词;前面的是修饰或限制词,表示“谁”、“什么”等。如“火红”是修饰“太阳”的,表示太阳是什么样的;“他”是限制“嗓音”的,表示嗓音是谁的。

“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也起连接中心词和限制词的作用。如:

1。小艇迅速地前进。

2。会上,大家的情绪异常地热烈。

第一句“地”后面是动词;前面是限制词,表示是怎样的动作。第二句“地”后面是形容词;前面是限制词,表示“热烈”的程度。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它后面的词或词组是前面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如:

1。同学们干得很起劲。

2。苹果红得可爱。

第一句“得”前面是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词怎么样,表示“干”的程度。第二句“得”前面是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形容词怎么样,表示“红”的结果。

同学们要掌握这三个字的用法,只要分别记住它们各自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就可以了。当然,“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同学们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的”可以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合起来构成具有名词性质的短语。如:

1。红红绿绿的是同学们扎的纸花。

2。吃的、穿的,都要保证供应。

“的”还可以放在几个并列的词后面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

1。桌子上放了些纸、笔什么的。

2。他去买了些糕儿饼儿的。

二、两、俩用法有什么异同

“二”、“两”、“俩”都是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是相同的,但用法并不完全一样。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应当合理选用,否则就会造成不应有的语病。

“二”和“两”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其主要表现是用在表示长短、容积和轻重等量词(即度量衡单位)的前面,用“二”和“两”均可,如二尺,也可以说成两尺;两千克,可以说成二千克,它们所不同的是在一般量词的前面,通常用“两”而不用“二”。如两本书,一般不说二本书;两间房子,不说二间房子。

“俩”是两个的合音,读(lia),所表示的数目与“二”和“两”是相同的,但在用法上既不同于“二”,也不同于“两”,而和“两个”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一样。如兄弟两个,可以说成兄弟俩。凡是用了“俩”的地方,后面就不能再加量词“个”,加上就显得重复、别扭、文理不通。

古代的“文”与“字”有何区别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巨著,也是一部重要的字典。它为什么要命名为《说文解字》?“文”和“字”有什么区别呢?

原来,古代人把独体的,不可分解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文解字·叙》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意思是说,仓颉在开始造文字时,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互相结合,出现的形声字、会意字就叫做“字”。“文”是事物的本象,“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换句话说,依类象形,即独体,即“文”;形声相益,即合体,即“字”。这里便明确指出了“文”和“字”的区别,也说明了《说文解字》命名的缘由。

“文字”连用始见于秦始皇琅琊台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文字”,在现代汉语中,一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一义为语言的书写形式,如汉文、英文等。另有一义即指文章,多指形式方面,如说“文字清通”,意即文章清新流畅。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有一天,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今大学校长)王懿荣患疟疾,请医生来看病,医生为他开的处方中有“龙骨”药一味。王懿荣待抓药的人回来后,拿起龙骨观看,忽然发现“龙骨”上面有一些刀刻的痕迹,再仔细观察,这些刀痕绘形意味浓厚,但又不是图画。经过初步思索、分析,他认为这些痕迹,可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字。

王懿荣是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专家,他马上派人去把药店的“龙骨”全部买回来,经过细心研究,终于发现,这些“龙骨”全是些龟甲和兽甲,甲骨上的文字是在原始图案和符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大多为“卜辞”,是商朝奴隶主贵族向他们的祖先或鬼神占卜或祭礼的记录。后人把这些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些甲骨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它们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的“殷墟”,殷墟是商朝都城所在地,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就被当地农民发现。农民以为是“龙骨”,可以治病,便卖到药店。当时,王懿荣曾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搜求甲骨文,甲骨文便为世人所重视。

“三味”指什么

有一篇课文叫《三味书屋》,同学们往往对此产生疑问:这“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呢?对此问题,老师们的看法也不一致,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古人把经书比作肉汤,把史书比作肉块,把子书比作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美味一样,取名“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二种解释认为,读经书味如稻粱,读史书味如肴馔,读子书味如醯(xī)醢(hǎi),也是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是许钦文在《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一书中说:“大概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作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是菜蔬,子书是点心。”他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加上“大概”二字。

第四种解释说,鲁迅的塾师寿镜吾老先生认为“读书有味”,加之屋后园中梅花有味、桂花有味,合起来便是“三味”。

第五种解释说,三国时董遇曾说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努力学习,切莫让宝贵时光白白流失。宋朝苏轼对此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为学当以三余”,并将其书屋取名为“三味”。

以上种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正确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三味”的解释。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序中说:“无若诗书之味大(同“太”字)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宋朝文学家李献臣所著《邯郸书目》中也说:“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

太羹是古时祭祀所用的肉汁。折俎指帝王士大夫宴礼时,将牲体关节解开,折起来盛在器皿中,俎是盛牺牲的礼器。醯醢是调好味的肉酱,醯是醋,醢是肉酱。“三味”的意思即经、史、子三种书犹如佳肴,读书正如品尝美味。由此可见,上文中第一种解释是正确的。

另外,“三味书屋”的横匾两旁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清楚地说明诗书是有味的太羹,也是对“三味”一词最好的解释。

同类推荐
  • 材料世家

    材料世家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最热最热的76个自然知识)

    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最热最热的76个自然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爱学习且具有旺盛好奇心的孩子,那么在大米编著的这本《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有趣问题,你都将找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个缺乏好奇心的孩子,那么也请你快快翻开这本书吧!因为在书中,你一定会被这个奇妙的世界而吸引,你的童年一定会因此书而多一份快乐。
  • 感悟一生的故事:推理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推理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29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 必知的科技大家

    必知的科技大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
  • 圣莲九道

    圣莲九道

    仙神者,破天命,寻长生。学常人不所具本事,悟常人不所遇光怪离奇。终为褪去世俗枷锁,窥得天道至高奥秘.........平凡之地,一朵赤火红莲,引来冰雪封天。风雷乱世,小小婴儿,入世即伴天命祸缘。天理循环,命运轮转。大道三千,且看谁人能终成正道。
  • 蛊乡的传说

    蛊乡的传说

    在上古时代一直流传至今,有这么一个说法,在中国一些偏远的地区住着一些会施蛊的人;这些会施蛊的的人是蚩尤的后代,是拥有了蚩尤的神力才会这样,但是这种所谓的“蛊”长什么样子并没有多少人清楚,据说凡是中蛊者大多数的都必死无疑,而且在民间还说真的有这种神秘的巫术的存在,作为蚩尤后代的陈昊阳为了解开自己身上封印的这个秘密,他和几个伙伴只身前往这些部落……
  • 末世全系魔法师

    末世全系魔法师

    公元2020年,天空出现一道神秘之门,丧尸狂潮由此爆发。世界一片混乱,秩序崩塌,无数人在疯狂厮杀,血肉横飞。徐白,在偶然之间成为了一名魔法师,踏上找寻父母之路!总统!过来给我端水!美女!过来给我揉肩膀!你你你!去,看门去!
  • 杀手穿越:全能小小姐

    杀手穿越:全能小小姐

    看电视也能穿越?沫浅羽悲催了!穿越就穿越吧,可坑爹的是为什么穿越没几天就又死了?她本是华夏大陆的顶尖杀手,不料穿越到沫府的废物小小姐身上。废物?她是天才!十系天赋,炼药炼器,奇门画符,这一世,太过简单。只是,她本是舍情之人,于他,她该如何抉择?
  • 妖孽高手混都市

    妖孽高手混都市

    一次偶然落魄小子得到了一扇神奇的门,从此,美女,钱财纷至沓来,乱花迷眼心不醉,玄奇乱世,鉴宝奇能,财源滚滚,且看他如何笑傲风尘,称霸都市……
  • 天域修仙人

    天域修仙人

    无边际冰冷黑暗的的宇宙中存在着连片的星河,漂浮的大陆,生命的奇迹并不止于一隅。宇宙间流传着神与魔的传说...........
  • 穿越之废柴小姐逆了天

    穿越之废柴小姐逆了天

    她,她,她,三个人三段情。她,紫傲情,却只对她们和他有情;她,上官云舞,却只对她们和他云舞;她,南宫落,却只对她们和他大方。【介绍是不是有点偏题了】(本文三对三,宠宠文,虐虐渣,生活多有趣)
  • 天涯孤月血染霜

    天涯孤月血染霜

    江湖没落,武道衰微,人心诡诈,侠义情怀更不可见。正道前辈或老或亡,弟子后辈大都羸弱,群魔乱舞,乱象初呈。名宿高手柳风月亦侠亦匪,囚困授业恩师风不平,暗算义子叶恨生,致使叶恨生铸成无法挽回,悔恨终身的大错。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演变成人间最惨痛凄婉的悲剧
  • 一念心期千劫在

    一念心期千劫在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我这一生,最对不起两个人,最疼我的姐姐,和竹马霍成钰。而我最恨,却始终恨不起的,该是冬生了。我该是那个终身服役的西西弗斯,注定要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如此循环往复……因为我爱上了我不该爱的人,那个还没来得及成为我姐夫的男人……我因他失去一切,姐姐和成钰又因我毁却一生……这一切,究竟是因果还是轮回,是红尘还是虚空?或许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这天地悠悠的一部分,只是我不信命,我不信命!但面对这一世的抉择,我又该何去何从?
  • 我的未来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未来不可能这么萌

    当某一天,无数个支线的自己出现在平凡的叶息面前,叶息感觉要崩溃了。美女同桌:叶息,我喜欢你,能和我交往么?大和抚子:叶息君,请让妾身成为你的良妻贤助吧!......叶息:呵呵,很爽吧?然而他们喜欢的都不是我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