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9200000008

第8章 商衍鎏留言

商衍鎏(1875—1963)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清代最后一位科举探花。

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等。

小滢回忆

最后一位科举探花

商衍鎏的题词,我一点也不清楚,那时我大概太小了。他可能认识我的母亲,算是母亲的前辈了。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今年大概他已诞辰一百三十多年了。他是清代科举制度的最后一位探花。

我想商衍鎏老先生的墨迹,也许在民间难得一见了。先生的话今天读来我更对于他的一片真情所感动,也希望天下青年在很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都要珍惜良好的条件,奋发有为。据商老先生孙辈商志馥告诉艳华,他祖父是天津人,到底是哪个方位不知道,只是知道那个村都姓商。他的大伯(祖父商衍鎏的哥哥商衍瀛长子)一家人现都在天津,在银行系统工作。

亲情回忆

我的父亲商衍鎏

商承祚

我父商衍鎏,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年自称康乐老人,缘于1956年迁居广州中山大学,是地乃旧名康乐村。父亲生于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初四日(1875年1月11日),广东番禺人。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

我先祖源出天津卫商家林村。父亲于光绪甲辰科后赴天津采捃,村中父老相告,商家林族中于明季一支迁河南,一支迁沈阳,故祖父尝自称沈阳商某,或被称沈阳商甫,实住铁岭,然已不知居于何村。清皇太极天聪五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始纳入汉军旗。清初,商姓在铁岭为当地八大族姓之一。清康熙初平定“三藩”后,清廷乃于二十年(1681)决定派八旗军(首派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汉军)入驻广东。商氏家族以正白旗汉军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铁岭迁徙粤地,驻防广州,故当地方志记载:“自清初移居境内,其族式微。”(民廿二年《铁岭县志》卷十一《氏族志》)我父参加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广东乡试、三十年(1904)甲辰科会试以及殿试中探花(一甲第三名)的金榜上,皆书“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

我父自幼勤学奋读。六岁与伯父师事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翰林冯端(正白旗汉军籍,是科二甲第一百零五名)及其母舅岳炳卿于家舍,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以及《孝经》、《公羊传》、《穀粱传》等。十二岁以后,学作八股文,读诗、赋、策、论等。十四岁至二十岁走读从师,先在玄妙观,后在光孝寺西华堂,受学章氏昆季(国荃、国珍)。在光孝寺师从二章先生最久,受熏陶最深。又从易氏兄弟鉴邦、鉴徽两师于光孝寺双桂堂,并学诗文、习书法。是时广州府设立羊城书院正外课生,优者资助膏火之资,我父入选,受业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为三甲第八十七名)易学清(鹤山人)达三四年。后再转读学海堂、菊坡精舍、越华书院、应元书院,得名师叶衍兰进士(番禺人,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二甲第二十五名)、吴道镕翰林(番禺人,榜名国镇,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二甲第四十三名)悉心指导,于是通文史、善诗书、研书法。此外又同时在粤华等书院考课,或每月一课,或每月三课,优列者获奖金以助学业,父亲每每得以资生,在当时小有文名。我父晚年回忆说:“终日仆仆,皆以练习科举考试为目标,以此白昼甚少读书的时候,而用功总在夜间,‘三更灯火五更鸡’,以这句话来形容士子的读书,真是不错。”

在清廷举行的考核中,我父被评为最优列一等,晋翰林院侍讲。从宣统三年(1911)翰林院“玉堂谱”记,父亲的职务是翰林院侍讲衔撰文,同时任协办院理、实录馆总校、国史馆编修、文渊阁校理等。职务繁重,却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曾多次向清廷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未被重视。

1912年德国汉堡大学派员来华为该校东亚系招聘汉文教师,我父鉴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局势很乱,决定应聘出国。汉堡大学董事会对这项工作很重视,专门拨出两万马克,由我父与另一德国教师编制采购中文书目,并以我父的名义向国内订购图书,这是第一次大战前德国购得了这批很有价值的中国图书,成为扩展汉堡大学汉语系基础的里程碑。目前拥有八万余册藏书的汉堡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图书馆,已成为现今德国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图书馆。

我父在课余坚持学习德文,熟悉德国各方面的情况,虽然工作不太繁重,但也不轻松。在教学过程中,父亲常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情况,以消除种种隔阂,同时宣扬有悠久历史且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我父的工作颇获好评,很受尊重。不仅在他们的图书馆里至今仍可看到父亲当年缮写的卡片,作为文物以珍藏,而且由于他知识广博,谦恭厚道,学行无比,教学认真,在当时得到校方的称赞,加之广集汉儒籍,建立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至今为德国所乐道;更为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德文化教育的交流,起了首创之功。

1916年秋,四年合同期满,该校商议续约。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与中德关系以及战时生活的困难,还有对我留在国内而慈母见背、体质孱弱的关怀和挂念,终于决定回国。因受战争影响,交通受阻,回程经丹麦、瑞典、芬兰转彼得堡、莫斯科回国诸多阻滞周折。

1917年5月至11月,父亲先后任副总统府、总统府顾问、咨议,又兼江苏督军署内秘书职,不用全日上班,不理实际政务,只是处理一些礼节性的应酬文字而已。其后曾任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在江西任内有商人请求父亲在修订某条例时能照顾他们的利益,事成则酬以重金。祖父当即严词拒绝,此事当时曾传为美谈。

1927年后,鉴于时政腐败,父亲愤而去职,以鬻字为生,并教育我们以治学为本,应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南京住所暂去扬州再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因避日机轰炸,移居夹江、眉山、乐山等地。及胜利回南京,居住长兄承祖处。1956年冬由我接回广州定居直至逝世。

我父的思想比较开阔,又有强烈的爱国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曾对采访记者说:“我是经历过三个朝代活的历史见证人。清代,我参加科举考试十五年,袁世凯妄想登基称帝的时候,我正在北平,拒绝为其所用。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在德国柏林亲耳听到过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炮声。中国人到处受到歧视,那是个什么世界啊!当我回到广州的时候,走到沙面望一望,帝国主义者都要来赶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我灰心失望,我再也不过问政治,整天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在思想苦闷之际他读佛经,并手书《金刚经》、《心经》多通。父亲读佛经并不信仰佛教,因深知其为虚幻,在诗句中,间有佛家语及悲天悯人的情调,流露出一些无可奈何的情绪,反映出知识分子在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之前,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但是当民族危机出现,他又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的那种本性。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他的《感愤》诗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并有“长蛇封豕欲难填”句,愤怒控诉******的投降主义路线,指出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以及反动卖国政策必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941年秋前方传来喜讯,祖父欣喜不已,写下了“十六万虏同灰埃,欢呼河山指日复,驱除虏骑清九垓”(《辛巳中秋喜湘北奏捷》),与其后所写的“灭寇此嚆矢,欢呀瞻前路”(《湘北三捷》)等句,皆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以上各诗皆见《商衍鎏诗书画集》)

在蜀避难时期,父亲没有收入,经济上有很大困难。那时我与兄长承祖虽皆在大学任教,工资微薄,得出外兼职,有时还要典当,才能维持生计。我父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不让我们为他的生活担忧,乃决定卖文鬻字,靠砚田耕耘,自力更生维持生活。因父亲的书法早负盛名,求书者众。又时人往往分请甲辰科三鼎甲及传胪各写一条幅,合为清代四进士的四屏,珍藏鉴赏。除父亲外,另三皆在沦陷区,在求得他们三位的书件后,必须得到我父的字,才成全璧,因此来找的人不少。此事荣宝斋积极参与,借助他们各处都有分店的优越条件,承担收转写件的联系工作。通过这条渠道,寄来的写件源源而至。由于战时经济不振,润金不可能定得太高,扣除中间费用之后,所得不多,再加物价猛涨,润格的调整大大滞后,收入并不理想,但毕竟开辟了一条财路,生活得以改善。有时书件很多,父亲不得不终日挥毫,十分劳累。写到这里,汗流浃背,内疚万分。

父亲在当时的生活简朴清苦,与当地文士十分友善,以诗会友,不时相聚唱和,每有佳作,辄转抄传诵。其中最有影响的揭露国民党政府只知发国难财,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罪行,并揭发政府人员借修筑飞机场,加重剥削压榨人民的实情。篇篇诗作,针针见血,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一时索稿传抄者众,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他曾向当政者提出“民心去尽国何在”的质问。此时他看清蒋家王朝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方面皆不可救药,再也不存任何幻想了。

1948年冬回到阔别四十五年的家乡,翌年广州解放。在这前后期间父亲客居港澳,赴京与大伯相聚,再返金陵著书立说,至1956年再归故乡。在南京,父亲老友人中的民革成员,常邀之一道参加学习活动,我父觉得很有收获,每次都积极参加,也影响了一些友人并带动了他们同往,从中接受教育,思想进步很快。在当地党和政府对他老人家关怀下,先后安排他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到广州定居后,仍然安排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发表了《赠海外爱国侨胞》、《和平共处展望》、《号召实现和平解放台湾》、《为党八中全会的号召欢呼》、庆祝国庆十周年的《开国大典颂》等,歌颂党的英明伟大、政府方针政策的正确,表达了他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情怀。

我父中年有一些杂著皆毁于战火,后生活飘零无心著述。建国后精神振奋,老当益壮,每想发挥所长有所贡献。他考虑到在清代,自己亲身经历各项科举考试十数年,体会深刻,而对这项重要制度的专门著作还未看到。为填补这一空白,他自1954年起即着手撰写《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在搜集资料方面得到南京图书馆、江苏省文史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及热心友人的大力支持,经三年艰苦努力,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二十三万字的专著。该书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对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除科举考试本身问题的阐述外,还以最后一章介绍科场案件与轶闻。其中的重大事件与冤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而应考士子亦受到种种折磨,甚至陷入文字狱,其被摧残的惨情,使人闻而心寒。

古人以诗书画为“三绝”。父亲在这些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

父亲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流传不少,书法界有一定影响。过去在书法界有一种偏颇的说法,是“翰苑书例无足取”,是说科举人士因受“馆阁体”的束缚,不能成为书法家,这当然是片面的。叶恭绰先生曾加以批驳。他说:“谓书家不能囿于翰苑可也,谓翰苑之必不能成为书家不可也。”这是很正确的。这个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我们知道,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严格,因此士子必在这方面下很大工夫。但是当时考试使用的“馆阁体”,要求字字整齐,笔笔平正,大小划一。这种刻板式的写法为书法艺术界所不取。父亲深知自己的字有笔法单调、不够开展的弱点,中年以后,从章草下手,力攻草书,六十岁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评者以为他的书法兼有颜字的沉着端庄、褚书的秀劲超逸,天骨开张,姿态颖秀,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我父喜欢画竹,作品不多,但风格不凡,挺拔多姿。他题画竹的诗有数十首,每以“遇严寒而苍翠不改,经霜雪而愈盛”的品格以自励。他总结了前人画竹的实践经验,撰写《画竹一得浅说》约两万字,很有参考价值。我父为人正派,心胸开阔,他对子女要求甚严。但绝无****家长作风。每以祖训“四恶勿沾,勤俭守正”教育我们,并亲书《荀子·修身篇》句与我为警言;至今荀子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三句,言犹在耳,并将其写成条幅,悬之书房作座右铭以相警。他自己也处身力行,以身作则:为官清廉,烟酒不沾,生活简朴,待人坦诚。我兄弟两人在学术界的贡献与成就以及在思想上不断批判自己,在政治上继续要求进步,这一切是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的。我父青年时经常打太极拳,中年以后坚持练“八段锦”及自我按摩。他近九十时仍耳聪目明,步履稳健,这是他重视自我保健的结果。

我父一生的遭遇,起伏很大。他少年艰辛,青年得志,中岁迍邅,晚年幸福美满,可谓否极泰来,红霞满天。他1963年辞世时甚为安详,公祭仪式由当时********区梦觉主持,副省长、中大校长许崇清等各界人士三百余人参加,十分隆重,足见他深受人们爱戴,可以说一生无憾矣。

“痴愿淘将渣滓净,此身与世共光明”,这是父亲晚年居于中大的《康乐村居集诗》八首之末的诗句,也是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总结。

(志馥、志校补正,本文经与志馥先生相商作了压缩)

同类推荐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 无语江山有人物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为“百家小集”之一种,是作者傅国涌最新文史作品小集,书中所写人和事,上至清末,下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爬梳考证期间的人事,写成此书。书中写了慈禧的垂帘时代,写了名人政要的读书生活,写了鲁迅的讲演,写了胡适的“得寸进寸”思路,写了报人邵飘萍,写了傅斯年对抗战进程的判断;还写了郁达夫、王云五、竺可桢、胡政之等知识人的在旧时代的心路旅程。
  • 伪自由书: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伪自由书: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这部《绿的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它代表着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它里面的《自传》系列、《关于男人》系列,以及论教育的系列杂文,特别是《我请求》、《无士则如何》等,以及像《病榻呓语》、《霞》等散文名篇,都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这里面不但有一位世纪老人的过人的智慧、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活力,还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气息。它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掀开了历史的全新的一页。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exo之一个人得到

    exo之一个人得到

    他们是12个人遇见了她,通过种种事爱上了她,但她却只能和一个人在一起
  • 慢慢长大的我们

    慢慢长大的我们

    青春总归是要逝去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手中的王牌几乎全盘送出,这一场游戏,几乎要输的一败涂地。而我们曾经放弃那么多,想要得到的,仅仅只是真实的自己。年纪越长,我们越会失去更多。如果曾经无法回头,那就保持住一份真心。曾经的简单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复杂将我们包裹,那么就把这一切当做是一种历练。我们要学会,把这一切当做成长。
  • 末愛

    末愛

    原本没有任何向交线的两个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角色。却因为一次游戏、一场谎言,而自此有了不可切割的交际。当面目替换生命重来,她用全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只知她温柔似水、美丽可人,对她满腔爱意和一生一世的承诺!然而,这不过是她为了复仇而计算的步步囚牢!他用手轻轻摩挲着她脸说:“我从来没有爱过谁,你是第一个让我想…好好爱着的人。可是我却错过了……”“爱,你不配。”她任由着他抚弄她的面容冷冷地说道。“呵呵…是啊,我不配!”他嘲笑着。
  •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班长是女王:学霸班长的妖精男宠

    班长是女王:学霸班长的妖精男宠

    “爸爸可是要成为王的女人!”“嗯,你是我的女人。”
  • 向何而生

    向何而生

    世界真的只是我们眼中的样子吗?陆仁嘉是个只想闲散混日的青年,但他却不断经历着非日常事件。原本他一直抱着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幻想,或者这一切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平凡度日。可这样视而不见的日子却突然被打破。一天,一个自称花叔的灵魂缠上了他,与此同时他又在新兼职中与咖啡店主的女儿秦望舒熟识起来。两人一魂,加上秦望舒养的会说话的猫六六共同经历了更多不可思议之事。在此过程中,原本待人冷淡的陆仁嘉渐渐发生了变化,看似刻薄的秦望舒展露她柔软的一面,而一直以来毫无用处的花叔偶尔也展现出可靠的一面。几个人或被遗忘或闭口不谈的过去,渐渐在相处中浮出水面。究竟我们是在向何而生,他们心中不禁这样想着。
  • 灌篮之侦探流风

    灌篮之侦探流风

    这是一部灌篮与名侦探结合的同人小说,偏向于都市生活多一些,故事开始于1994年3月份。
  • 网游之剑道独尊

    网游之剑道独尊

    从山里走出的少年,带着师父的叮嘱,走向了《苍穹》的世界,从而在艾尔泽斯这块大陆上,少年和他的剑,将演绎剑惊全球!【剑魂】+9;剑者的精魄得到了升华,让你具有超神般的力量。等级:9职业:剑尊;伤害吸收:43%;伤害加深:43%;生命强化:增加450点生命值;邪恶攻击:对其他玩家进行攻击时,额外增加21%的伤害加成;灵魂震慑:4.0%几率使敌人眩晕4轮(1轮为3秒),每轮敌人只有25%的几率挣脱;灵魂一击:10%几率对目标造成当前生命值的10%灵魂伤害;聚魔:增加200点魔力值;强壮:增加200点生命力。
  • 雪之天下

    雪之天下

    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个被黑暗笼罩,人人自危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龙祥大陆覆灭。似乎众神已经抛弃了这片大陆上的生灵。在混沌森林中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个满身是血的法师,怀中抱着一个安睡的婴儿。法师暗暗低语,风将他的话语吹散,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一阵蓝光闪过,混沌森林又恢复了亘古不变的宁静,只有风在诉说刚才的不平凡。在创世纪三千一百年圣者圣诞之时,一个老猎人在被一只低阶魔兽追赶时,无意间混沌森林的深处,竟然目睹了万千魔兽膜拜一个冰封的婴儿,冰中的婴儿安详的沉睡。老猎人在魔兽们离开之后,偷走了婴儿,在路上发现冰块慢慢融化了,冰中的婴儿竟然还活着。老猎人善心一起,就把这个婴儿带回了自己的家,将他抚养长大。故事由此开始......
  • 那一方天空

    那一方天空

    四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两男两女,因为不同的理想和追求,构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家庭和背景,让老一辈也深陷其中,演绎了一段段悲欢离合;说不尽的酸甜苦辣,道不尽的爱恨情仇,最终交织出一幅生离死别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