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
从广义上说,所有的阅读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作者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和作者心中要表达的内容,总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是由语言的局限性造成的。但正是这种距离,或语言表达的局限性,给阅读者带来想象的广阔空间。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需要读者参与自己的想象活动,哪怕一个简单场景的理解,也需要读者的想象活动。读着作者的文字,我们则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脑子中“复活”这些场景,人物是什么样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神情,什么样的动作。这些也不单单是对作品描述内容的一个简单复原,还包含着读者的许多创造。散文诗歌的阅读,也需要读者的想象。散文和诗歌总是用文字塑造一定的“境”来表现作者的“意”,我们阅读的时候,首先总是把作者文字的“境”转化为自己心中形象的“境”,然后再从这样的“境”中去体味作者的“意”。而这个由“境”得“意”的过程,则是一个想象再造的过程。阅读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些文学性不强的文体,也离不开想象活动。比如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无论是有没有去过苏州园林,都在阅读中构造着自己心中的苏州园林,什么样的亭台,什么样的围墙,哪里是花,哪里是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作者介绍的内容有所理解。而想象的丰富性又决定了理解的程度。即使一篇介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某方面抽象道理的说明文,我们在阅读中,也仍然需要调动我们的想象。
既然阅读离不开想象,那么在阅读中怎样进行想象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能说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特点。从想象展开的基本过程来看,我们总是在阅读中被阅读的文字形象所激发而展开自己的想象。如果阅读的过程因为其他因素的引导而产生了想象,这便不能算是阅读想象。从想象的目的来看,都是通过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自己文本阅读的所得。阅读想象不是一种无意义的随意行为,而是目的性很强的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活动。我们展开的想象必须由阅读引起,又必须为阅读服务。想象的过程就是阅读深化的过程。从想象调动的指向看,一是指向直接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二是指向以前阅读的文本积累。想象不是凭空展开的,除了阅读中引起想象的诱因以外,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定的凭借。在联想和想象的关系上,我一直以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所以我们的阅读想象的展开,要善于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从想象的类型看,既有再造想象,也有创造性想象。阅读想象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即把作者用文字所表现的“境”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但也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如阅读小说,除了作者这样的安排,我们还会想象出其他的安排,小说已经结束了,我们还可以再继续想象下去,这些都是属于创造性想象活动了。
七、右脑与阅读
(一)人的两脑分工
在美国,荣获1981年度医学、生物学奖的斯佩里博士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斯佩里博士切断患者的位于左右脑连接部的脑梁,然后挡住其左视野,在其右视野放上画或图形给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语言说明图形或画上的东西是什么。可是,如果在左视野显示数字、文字、实物,哪怕是读法很简单,他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实验,人的两脑分工情景越来越清楚了。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而右脑有与之对应的接受音乐的音乐中枢。这一点,从左、右脑的外形差别便一目了然。其次,语言中枢的左脑与人的意识相连。如果打击左脑,人的意识会立即变得模糊。
右脑支配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而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正如前面的实验所表明的,右视野同左脑、左视野同右脑相连。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所以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二)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豁然开朗,其实这都是右脑潜能发挥作用的结果。
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地记入右脑的。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其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被人们称为天才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可见,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需要右脑通过非语言化的“信息录音带”(记忆存储)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现代社会强烈要求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力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把头脑中那些被认为毫无关系的情报信息联结、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并不关联的信息之间距离越大,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设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创造出信息的,所以,创造力也就是对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因此,假如右脑本身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作用,并且要有左脑很好地配合,就能不断有崭新的设想产生。
当今的中国人左脑超负荷运转,右脑闲置浪费,思维趋同,干什么事要么“一窝蜂”,要么“一刀切”,这种左脑思维模式对大到国家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小到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模式,乃至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重复趋同、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
在电脑迅速普及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每个人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要能够适应计算机时代的大脑使用方法”。前面我们讲到,人有左、右两个大脑,电脑恰恰能够代替左脑,例如Windows95系统,它能够很好地组织文字、编辑文章,替代人的左脑的部分语言功能。电脑,一开始就是为了代替人的逻辑、计算、语言处理和分析等功能而制造的,这些恰恰都是左脑的工作。随着电脑功能和软件技术一日千里地发展,升级速度加快,电脑功能就会远远超过人的左脑功能。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有所突破,要想在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要想使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性地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每个人,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管理人员、企业家、策划师、销售人员等,都必须充分地活化、开发和使用自己的右脑,必须把用脑方向转向电脑无能为力的创新策划、综合判断、制订计划、分析感悟和形象概括上。由此可见,不论是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电脑,现代人都必须注意开发和使用右脑,活用右脑往往成为现代人突破困境、出奇制胜的犀利武器。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95%以上的人仅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脑,即左脑。这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体的自然生理属性。如前所述,因为人主要通过右手使用,各种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所以造成人体的左脑满负荷运作。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加重了左脑负担。所以传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应变能力、创造力的左脑型人群。在社会缺少变化的时代,左脑型的人也许还可以大显身手,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更加普及,不会使用右脑的人将面临同电脑“争饭吃”的窘况,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
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人,当他突然听到“右脑革命”这个概念时,感到像学电脑和英语那样有一种压力。首先,他认为自己三四十岁了,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现在开始锻炼已经来不及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开发右脑潜力,不应太在乎年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锻炼。的确,有许多人发现,从40岁开始记忆力逐渐衰退,有些正当年富力强的人悲观地认为这是人大脑衰退的表现,其实,这只是单纯的脑细胞数量的减少,而脑的机能特别是右脑机能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果我们把人脑比做电脑,脑细胞组织是硬件,而使用方法是软件。人脑的硬件分三个阶段形成,即第一阶段0岁到3岁,第二阶段4岁到13岁,第三阶段14岁到20岁,全部硬件的70%在第一阶段的3岁左右形成,到20岁大体上全部形成。这些硬件当然分为左脑硬件和右脑硬件,它们分别有适于自己的软件。我们灵活地运用大脑产生出创造性的设想,实际上就是分别巧妙地用好左右两部分硬件,使它们协调工作。
人上了年纪,脑细胞减退,是指包括左右脑在内的硬件逐渐衰退的情况,而大脑的软件部分还大有潜力,丝毫也没有衰退的问题。现代人由于接受了从小学开始的一套正规的左脑教育,所以左脑软件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其中有不少人被填鸭式教育撑得够戗。可是,右脑软件的开发还很不够,即使到了40岁,他们的大脑都大有开发的潜力。
从创造力和直观力来说,年龄越大积累的资料越多,重新组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可以这样说,只要充分开发右脑软件,年龄越大,就越容易产生新知独见。
任何人的右脑,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通过锻炼使其活化。从工作角度讲,年龄越大,就越要求具备右脑的能力。随着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单凭左脑的逻辑推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从整体上,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有驱动右脑“软件系统”的能力。
(三)开发右脑刻不容缓
分析了创造过程的特点,了解了左右脑的功能以后,我们就容易理解,古今中外许多出类拔萃的奇才,大都是善于左右脑并用的人。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既是艺术大师,又是工程师、科学巨匠;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发表诗体论文《植物的演变》;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擅长演奏小提琴,更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国大科学家钱学森酷爱艺术,他曾说:“搞艺术的人需要灵感,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高占祥曾说:“艺术的想象力,往往会刺激科学创造所必须的想象力;而科学的想象力,又会给艺术的想象力插上更加美丽的翅膀;那些集科学与艺术才能于一身的‘能人’,则是左脚踏着艺术世界,右脚踏着科学世界前进的奇才。”这里说的就是左右脑并用的奇才。他们在阅读各种资料时往往比普通人快上数十倍,而且理解和记忆效率并不因此而降低,这都是因为他们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又善于巧妙地运用左右脑。
长期以来,阅读教育一直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形象思维的发展。普通心理学所论述的思维只是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由于年龄特点而初步发展起来的形象思维,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被“过渡”掉了。学校课程设置中,美术、音乐课向来不被重视,是“小四门”,并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技能、技巧上,直到最近新制定的教学大纲,才强调发展形象思维。有着丰富形象思维内容、左右脑并用的语文课,往往变成了只发展语言和逻辑思维的课,变成单一发展左脑的语言分析课,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想象力,严重束缚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今天,人类已高度重视对自身大脑的研究。左右脑功能的研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阅读教育必须努力跟上时代。深入开发右脑的功能,重视发展形象思维,必将引起新的一次学习革命。我们相信,随着右脑功能的开发、形象思维的发展,我们必将造就左右脑并用的、熟练掌握全脑速读记忆技巧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