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7900000004

第4章 去国

英士独自一人凭在船头阑干上,正在神思飞越的时候。一轮明月,照着太平洋浩浩无边的水,一片晶莹朗澈。船不住的往前走着,船头的浪花,溅卷如雪。舱面上还有许多的旅客,三三两两的坐立谈话,或是唱歌。

他心中都被快乐和希望充满了,回想八年以前,十七岁的时候,父亲朱衡从美国来了一封信,叫他跟着自己的一位朋友,来美国预备学习土木工程,他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年纪虽小,志气极大,当下也没有一点的犹豫留恋,便辞了母亲和八岁的小妹妹,乘风破浪的去到新大陆。

那时还是宣统三年九月,他正走到太平洋的中央,便听得国内已经起了革命。朱衡本是革命党中的重要分子,得了党中的命令,便立刻回到中国。英士绕了半个地球,也没有拜见他的父亲,只由他父亲的朋友,替他安顿清楚,他便独自在美国留学了七年。

年限满了,课程也完毕了,他的才干和思想,本来是很超绝的,他自己又肯用功,因此毕业的成绩,是全班的第一,师友们都是十分夸羡,他自己也喜欢的了不得。毕业后不及两个礼拜,便赶紧收拾了,回到祖国。

这时他在船上回头看了一看,便坐下,背靠在阑干上,口里微微的唱着国歌。心想:"中国已经改成民国了,虽然共和的程度还是幼稚,但是从报纸上看见说袁世凯想做皇帝,失败了一次,宣统复辟,又失败了一次,可见民气是很有希望的。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我何幸是一个少年,又何幸生在少我英士离着你们一天一天的近了。"

想到这里,不禁微笑着站了起来,在舱面上走来走去,脑中生了无数的幻像,头一件事就想到慈爱的父母,虽然那温煦的慈颜,时时涌现目前,但是现在也许增了老态。他们看见了八年远游的爱子,不知要怎样的得意喜欢! "娇小的妹妹,当我离家的时候,她送我上船,含泪拉着我的手说了"再见",就伏在母亲怀里哭了,我本来是一点没有留恋的,那时也不禁落了几点的热泪。船开了以后,还看见她和母亲,站在码头上,扬着手巾,过了几分钟,她的影儿,才模模糊糊的看不见了。这件事是我常常想起的,今年她已经--十五--十六了,想是已经长成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女郎,我现在回去了,不知她还认得我不呢?--还有几个意气相投的同学小友,现在也不知道他们都建树了什么事业?"

他脑中的幻像,顷刻万变,直到明月走到天中,舱面上玩月的旅客,都散尽了。他也觉得海风锐厉,不可少留,才慢慢的下来,回到自己房里,去做那"祖国庄严"的梦。

两个礼拜以后,英士提着两个皮包,一步一步的向着家门走着,淡烟暮霭里,看见他家墙内几株柳树后的白石楼屋,从绿色的窗帘里,隐隐的透出灯光,好象有人影在窗前摇漾。

他不禁乐极,又有一点心怯!走近门口,按一按门铃,有一个不相识的仆人,走出来开了门,上下打量了英士一番,要问又不敢问。英士不禁失笑,这时有一个老妈子从里面走了出来,看见英士,便走近前来,喜得眉开眼笑道:"这不是大少爷么?"英士认出她是妹妹芳士的奶娘,也喜欢的了不得;便道:"原来是吴妈,老爷太太都在家么?"一面便将皮包递与仆人,一同走了进去,吴妈道:"老爷太太都在楼上呢,盼得眼都花了。"英士笑了一笑,便问道:"芳姑娘呢?"吴妈道:

"芳姑娘还在学堂里,听说她们今天赛网球,所以回来得晚些。"一面说着便上了楼,朱衡和他的夫人,都站在梯口,英士上前鞠了躬,彼此都喜欢得不知说什么好。进到屋里,一同坐下,吴妈打上洗脸水,便在一旁看着。夫人道,"英士!

你是几时动身的,怎么也不告诉一声儿,芳士还想写信去问。"

英士一面洗脸,一面笑道,"我完了事,立刻就回来,用不着写信。就是写信,我也是和信同时到的。"朱衡问道:"我那几位朋友都好么?"英士说:"都好,吴先生和李先生还送我上了船,他叫我替他们问你二位老人家好。他们还说请父亲过年到美国去游历,他们都很想望父亲的风采。"朱衡笑了一笑。

这时吴妈笑着对夫人说:"太太!看英哥去了这几年,比老爷还高了,真是长的快。"夫人也笑着望着英士。英士笑道:

"我和美国的同学比起来,还不算是很高的! "

仆人上来问道:"晚饭的时候到了,等不等芳姑?"吴妈说:"不必等了,少爷还没有吃饭呢! "说着他们便一齐下楼去,吃过了饭,就在对面客室里,谈些别后数年来的事情。

英士便问父亲道:"现在国内的事情怎么样呢?"朱衡笑了一笑,道:"你看报纸就知道了。"英士又道:"关于铁路的事业,是不是积极进行呢?"朱衡说:"没有款项,拿什么去进行!现在国库空虚如洗,动不动就是借款。南北两方,言战的时候,金钱都用在硝烟弹雨里,言和的时候,又全用在应酬疏通里,花钱如同流水一般,哪里还有工夫去论路政?"

英士呆了一呆,说:"别的事业呢?"朱衡道:"自然也都如此了! "夫人笑对英士说:"你何必如此着急?有了才学,不怕无事可做,政府里虽然现在是穷得很,总不至于长久如此的,况且现在工商界上,也有许多可做的事业,不是一定只看着政府 "英士口里答应着,心中却有一点失望,便又谈到别的事情上去。

这时听得外面院子里,有说笑的声音。夫人望了一望窗外,便道:"芳士回来了! "英士便站起来,要走出去,芳士已经到了客室的门口,刚掀开帘子,猛然看见英士,觉得眼生,又要缩回去,夫人笑着唤道:"芳士!你哥哥回来了。"芳士才笑着进来,和英士点一点头,似乎有一点不好意思,便走近母亲身旁。英士看见他妹妹手里拿着一个球拍,脚下穿着白帆布的橡皮底球鞋,身上是白衣青裙,打扮得非常素淡,精神却非常活泼,并且儿时的面庞,还可以依稀认出。便笑着问道:"妹妹!你们今天赛球么?"芳士道:"是的。"回头又对夫人说:"妈妈!今天还是我们这边胜了,他们说明天还要决最后的胜负呢! "朱衡笑道,"是了!成天里只玩球,你哥哥回来,你又有了球伴了。"芳士说,"哥哥也会打球么?"

英士说,"我打得不好。"芳士道:"不要紧的,天还没有大黑,我们等一会儿再打球去。"说着,他兄妹两人,果然同向球场去了。屋里只剩了朱衡和夫人。

夫人笑道,"英士刚从外国回来,兴兴头头的,你何必尽说那些败兴的话,我看他似乎有一点失望。"朱衡道,"这些都是实话,他以后都要知道的,何必瞒他呢?"夫人道:"我看你近来的言论和思想,都非常的悲观,和从前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故呢?"

这时朱衡忽然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转,叹了一口气,对夫人说:"自从我十八岁父亲死了以后,我便入了当时所叫做"同盟会"的。成天里废寝忘食,奔走国事,我父亲遗下的数十万家财,被我花去大半。乡里戚党,都把我看作败子狂徒,又加以我也在通缉之列,都不敢理我了,其实我也更不理他们。二十年之中,足迹遍天涯,也结识了不少的人,无论是中外的革命志士,我们都是一见如故,"剑外惟余肝胆在,镜中应诧头颅好"便是我当日的写照了。 "

夫人忽然笑道:"我还记得从前有一个我父亲的朋友,对我父亲说,"朱衡这个孩子,闹的太不像样了,现在到处都挂着他的像片,缉捕得很紧,拿着了就地正法,你的千金终于是要吃苦的。"便劝我父亲解除了这婚约,以后也不知为何便没有实现。"

朱衡笑道:"我当日满心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热气,倒是很愿意解约的。不过你父亲还看得起我,不肯照办就是了。"

朱衡又坐下,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茶,点上雪茄,又说道:"当时真是可以当得"热狂"两个字,整年整月的,只在刀俎网罗里转来转去,有好几回都是已濒于危。就如那次广州起事,我还是得了朋友的密电,从日本赶回来的,又从上海带了一箱的炸弹,雍容谈笑的进了广州城。同志都会了面,起事那一天的早晨,我们都聚在一处,预备出发,我结束好了,端起酒杯来,心中一阵一阵的如同潮卷,也不是悲惨,也不是快乐。大家似笑非笑的都照了杯,握了握手,慷慨激昂的便一队一队的出发了。"

朱衡说到这里,声音很颤动,脸上渐渐的红起来,目光流动,少年时候的热血,又在他心中怒沸了。

他接着又说:"那天的光景,也记不清了,当时目中耳中,只觉得枪声刀影,血肉横飞。到了晚上,一百多人雨打落花似的,死的死,走的走,拿的拿,都散尽了。我一身的腥血,一口气跑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带去的衣服换上了,在荒草地里,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清早,又进城去,还遇见几个同志,都改了装,彼此只惨笑着打个照会。以后在我离开广州以先,我去到黄花岗上,和我的几十位同志,洒泪而别。咳!

"战场白骨艳于花",他们为国而死,是有光荣的,只可怜大事未成,吾党少年,又弱几个了。--还有那一次奉天汉阳的事情,都是你所知道的。当时那样蹈汤火,冒白刃,今日海角,明日天涯,不过都当他是做了几场恶梦。现在追想起来,真是叫人啼笑不得,这才是"始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了。"说到这里,不知不觉的,便流下两行热泪来。

夫人笑说:"那又何苦。横竖共和已经造成了,功成身隐,全始全终的,又有什么缺憾呢?"

朱衡猛然站起来说:"要不是造成这样的共和,我还不至于这样的悲愤。只可惜我们洒了许多热血,抛了许多头颅,只换得一个匾额,当年的辛苦,都成了虚空。数千百的同志,都做了冤鬼。咳!那一年袁皇帝的刺客来见我的时候,我后悔不曾出去迎接他 "夫人道:"你说话的终结,就是这一句,真是没有意思! "

朱衡道:"我本来不说,都是你提起英士的事情来,我才说的。英士年纪轻,阅历浅,又是新从外国回来,不知道这一切的景况,我想他那雄心壮志,终久要受打击的。"

夫人道:"虽然如此,你也应该替他打算。"

朱衡道:"这个自然,现在北京政界里头的人,还有几个和我有交情可以说话的,但是只怕支俸不做事,不合英士的心 "

这时英士和芳士一面说笑着走了进来,他们父子母女又在一处,说着闲话,直到夜深。

第二天早晨,英士起得很早。看了一会子的报,心中觉得不很痛快;芳士又上学去了,家里甚是寂静。英士便出去拜访朋友,他的几个朋友都星散了,只见着两个:一位是县里小学校的教员,一位是做报馆里的访事,他们见了英士,都不像从前那样的豪爽,只客客气气的谈话,又恭维了英士一番。英士觉着听不入耳,便问到他们所做的事业,他们只叹气说:"哪里是什么事业,不过都是"饭碗主义"罢了,有什么建设可言呢?"随后又谈到国事,他们更是十分的感慨,便一五一十的将历年来国中情形都告诉了。英士听了,背上如同浇了一盆冷水,便也无话可说,坐了一会,就告辞回来。

回到家里,朱衡正坐在写字台边写着信。夫人坐在一边看书,英士便和母亲谈话。一会子朱衡写完了信,递给英士说:"你说要到北京去,把我这封信带去,或者就可以得个位置。"夫人便跟着说道:"你刚回来,也须休息休息,过两天再去罢。"英士答应了,便回到自己卧室,将那信放在皮包里,凭在窗前,看着楼下园子里的景物,一面将回国后所得的印象,翻来覆去的思想,心中觉得十分的抑郁。想到今年春天在美国的时候,有一个机器厂的主人,请他在厂里作事,薪水很是丰厚,他心中觉得游移不决;因为他自己新发明了一件机器,已经画出图样来,还没有从事制造,若是在厂里作事,正是一个制造的好机会。但是那时他还没有毕业,又想毕业以后赶紧回国,不愿将历年所学的替别国效力,因此便极力的推辞。那厂主还留恋不舍的说:"你回国以后,如不能有什么好机会,还请到我们这里来。"英士姑且答应着,以后也就置之度外了。这时他想,"如果国内真个没有什么可做的,何不仍去美国,一面把那机器制成了,岂不是完了一个心愿。"

忽然又转念说:"怪不得人说留学生一回了国,便无志了。我回来才有几时,社会里的一切状况,还没有细细的观察,便又起了这去国的念头。总是我自己没有一点毅力,所以不能忍耐,我如再到美国,也叫别人笑话我,不如明日就到北京,看看光景再说罢。"

这时芳士放学回来,正走到院子里,抬头看见哥哥独自站在窗口出神,便笑道,"哥哥今天没有出门么?"英士猛然听见了,也便笑道,"我早晨出门已经回来了,你今日为何回来得早?"芳士说,"今天是礼拜六,我们照例是放半天学。哥哥如没有事,请下来替我讲一段英文。"英士便走下楼去。

第二天的晚车,英士便上北京了,火车风驰电掣的走着,他还嫌慢,恨不得一时就到!无聊时只凭在窗口,观看景物。

只觉过了长江以北,气候渐渐的冷起来,大风扬尘,惊沙扑面,草木也渐渐的黄起来,人民的口音也渐渐的改变了。还有两件事,使英士心中可笑又可怜的,就是北方的乡民,脑后大半都垂着发辫。每到火车停的时候,更有那无数的叫化子,向人哀哀求乞,直到开车之后,才渐渐的听不见他们的悲声。

英士到了北京,便带着他父亲的信去见某总长,去了两次,都没有见着。去得太早了,他还没有起床,太晚了又碰着他出门了,到了第三回,才出来接见,英士将那一封信呈上,他看完了先问:"尊大人现在都好么?我们是好久没有见面了。"接着便道:"现在部里人浮于事,我手里的名条还有几百,实在是难以安插。外人不知道这些苦处,还说我不照顾戚友,真是太难了。但我与尊大人的交情,不比别人,你既是远道而来,自然应该极力设法,请稍等两天,一定有个回信。"

英士正要同他说自己要想做点实事,不愿意得虚职的话,他接着说:"我现在还要上国务院,少陪了。"便站了起来,英士也只得起身告辞。一个礼拜以后,还没有回信,英士十分着急,又不便去催。又过了五天,便接到一张委任状,将他补了技正。英士想技正这个名目,必是有事可做的,自己甚是喜欢,第二天上午,就去部里到差。

这时钟正八点。英士走进部里,偌大的衙门,还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办公的人员,他真是纳闷,也只得在技正室里坐着,一会儿又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过了十点钟,才陆陆续续的又来了几个技正,其中还有两位是英士在美国时候的同学,彼此见面都很喜欢。未曾相识的,也介绍着都见过了,便坐下谈起话来。英士看表已经十点半,便道:"我不耽搁你们的时候了,你们快办公事罢! "他们都笑了道:"这便是公事了。"英士很觉得怪讶,问起来才晓得技正原来是个闲员,无事可做,技正室便是他们的谈话室,乐意的时候来画了到,便在一处闲谈,消磨光阴;否则有时不来也不要紧的。英士道:"难道国家自出薪俸,供养我们这般留学生?"他们叹气说:"哪里是我们愿意这样。无奈衙门里实在无事可做,有这个位置还算是好的,别的同学也有做差遣员的,职位又低,薪水更薄,那没有人情的,便都在裁撤之内了。"英士道:

"也是你们愿意株守,为何不出去自己做些事业?"他们惨笑说:"不用提了,起先我们几个人,原是想办一个工厂。不但可以振兴实业,也可以救济贫民。但是办工厂先要有资本,我们都是妙手空空,所以虽然章程已经订出,一切的设备,也都安排妥当,只是这股本却是集不起来,过了些日子,便也作为罢论了。"这一场的谈话,把英士满心的高兴完全打消了。

时候到了,只得无精打采的出来。

英士的同学同事们,都住在一个公寓里,英士便也搬进公寓里面去。成天里早晨去到技正室,谈了一天的话,晚上回来,同学便都出去游玩,直到夜里一两点钟,他们才陆陆续续的回来。有时他们便在公寓里打牌闹酒,都成了习惯,支了薪水,都消耗在饮博闲玩里。英士回国的日子尚浅,还不曾沾染这种恶习,只自己在屋里灯下独坐看书阅报,却也觉得凄寂不堪。有时睡梦中醒来,只听得他们猜拳行令,喝雉呼卢,不禁悲从中来。然而英士总不能规劝他们,因为每一提及,他们更说出好些牢骚的话。以后英士便也有时出去疏散,晚凉的时候,到中央公园茶桌上闲坐,或是在树底下看书,礼拜日便带了照相匣独自骑着驴子出城,去看玩各处的名胜,照了不少的风景片,寄与芳士。有时也在技正室里,翻译些外国杂志上的文章,向报馆投稿去,此外就无事可干了。

有一天,一个同学悄悄的对英士说,"你知道我们的总长要更换了么?"英士说:"我不知道,但是更换总长,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同学笑道:"你为何这样不明白世故,衙门里头,每换一个新总长,就有一番的更动。我们的位置,恐怕不牢,你自己快设法运动罢。"英士微微的笑了一笑,也不说甚么。

那夜正是正月十五,公寓里的人,都出去看热闹,只剩下英士一人,守着寂寞的良宵,心绪如潮。他想,"回国半年以后,差不多的事情,我都已经明白了,但是我还留恋不舍的不忍离去,因为我八年的盼望,总不甘心落个这样的结果,还是盼着万一有事可为。半年之中,百般忍耐,不肯随波逐流,卷入这恶社会的旋涡里去。不想如今却要把真才实学,撇在一边,拿着昂藏七尺之躯,去学那奴颜婢膝的行为,壮志雄心,消磨殆尽 。咳!我何不幸是一个中国的少年,又何不幸生在今日的中国 "他想到这里,神经几乎错乱起来,便回头走到炉边,拉过一张椅子坐下,凝神望着炉火。看着它从炽红渐渐的昏暗下去,又渐渐的成了死灰。这时英士心头冰冷,只扶着头坐着,看着炉火,动也不动。

忽然听见外面敲门,英士站起来,开了门,接进一封信来。灯下拆开一看,原来是芳士的信,说她今年春季卒业,父亲想送她到美国去留学,又说了许多高兴的话。信内还夹着一封美国工厂的来信,仍是请他去到美国,并说如蒙允诺,请他立刻首途等等。他看完了,呆立了半天,忽然咬着牙说:

"去罢!不如先去到美国,把那件机器做成了,也正好和芳士同行。只是 可怜呵!我的初志,决不是如此的,祖国呵!

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 "这时英士虽是已经下了这去国的决心,那眼泪却如同断线的珍珠一般滚了下来。耳边还隐隐的听见街上的笙歌阵阵,满天的爆竹声声,点缀这太平新岁。

第二天英士便将辞职的呈文递上了,总长因为自己也快要去职,便不十分挽留。当天的晚车,英士辞了同伴,就出京去了。

到家的时候,树梢雪压,窗户里仍旧透出灯光,还听得琴韵铮铮。英士心中的苦乐,却和前一次回家大不相同了。走上楼去,朱衡和夫人正在炉边坐着,寂寂无声的下着棋,芳士却在窗前弹琴。看见英士走了上来,都很奇怪。英士也没说什么,见过了父母,便对芳士说:"妹妹!我特意回来,要送你到美国去。"芳士喜道,"哥哥!是真的么?"英士点一点头。夫人道:"你为何又想去到美国?"英士说:"一切的事情,我都明白了,在国内株守,太没有意思了。"朱衡看着夫人微微的笑了一笑。英士又说:"前天我将辞职呈文递上了,当天就出京的,因为我想与其在国内消磨了这少年的光阴,沾染这恶社会的习气,久而久之,恐怕就不可救药。不如先去到外国,做一点实事,并且可以照应妹妹,等到她毕业了,我们再一同回来,岂不是一举两得?"朱衡点一点首说:"你送妹妹去也好,省得我自己又走一遭。"芳士十分的喜欢道:"我正愁父亲虽然送我去,却不能长在那里,没有亲人照看着,我难免要想家的,这样是最好不过的了!"

太平洋浩浩无边的水,和天上明明的月,还是和去年一样。英士凭在阑干上,心中起了无限的感慨。芳士正在那边和同船的女伴谈笑,回头看见英士凝神望远,似乎起了什么感触,便走过来笑着唤道:"哥哥!你今晚为何这样的怅怅不乐?"英士慢慢的回过头来,微微笑说:"我倒没有什么不乐,不过今年又过太平洋,却是我万想不到的。"芳士笑道:"我自少就盼着什么时候,我能像哥哥那样"扁舟横渡太平洋",那时我才得意喜欢呢,今天果然遇见这光景了。我想等我学成归国的时候,一定有可以贡献的,也不枉我自己切望了一场 。"这时英士却拿着悲凉恳切的目光,看着芳士说:"妹妹!我盼望等你回去时候的那个中国,不是我现在所遇见的这个中国,那就好了!"

(后收入小说集《去国》。)

同类推荐
  • 秋天记忆

    秋天记忆

    军旅作家王培静荣的小说集《秋天记忆》。每次用心聆听秋天的记忆,都震撼自己的心灵,让我在秋的情怀中,感悟那幸福的欢笑和眼泪。告别青涩的高中年代,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而初到大学的岁月,亦如一部灰色的电影,在光影交错间搁浅了整片秋天的记忆。
  • 家园或一个春天的童话

    家园或一个春天的童话

    二十几年前,一个维吾尔族青年怀着对孔子的敬仰来到山东曲阜学习,如今他已双鬓斑白。本书是他一生重要经历的回顾。作者将维吾尔族的风俗、饮食、文化特色融入他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中,饱含作者对本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深情热爱,也从中看到了几十年来维汉两民族之间不断交融的历史与民族情谊。
  • 饮剑诀:秦始皇陵

    饮剑诀:秦始皇陵

    本书为作者明月所著的一篇历史武侠小说,以历史上的“靖难之变”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反抗强权的故事。
  • 沉睡者

    沉睡者

    一个A级签约王牌杀手的生死击杀,退役特种兵视角中的沉睡者计划,国际顶级杀手集团雷达组织的王牌签约杀手血刺,卷入致命的沉睡者计划,揭开一个惊天秘密……谁是沉睡者?谁会成为沉睡者?沉睡者将如何被唤醒?看国际顶级杀手如何联手记者破解谜团、斯诺登的泄密算什么,看沉睡者计划的惊天秘密!看大国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控制人类大脑。杀手小说从来都是吸引眼球的,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人性发掘,到《沉睡者》里面的欧阳北辰展现出来的爱国大义,让读者既能在阅读时候领略杀手世界的冷血、残酷、巅峰较量,又能从细微处展示人性关怀。
  • 寄居者

    寄居者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玫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玫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玫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玫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热门推荐
  • 高参

    高参

    1941年武汉,徐智良受中共地下党委派,潜入汪伪湖北省府内部担任参事。汉口军统特务头子唐健怀疑其身份,故意将芦杆军偷运奎宁的情报透露给汪伪特务处金海波,金海波受舅公,亦是保安司令部司令杨奎山的参谋董卿如点拨,欲借奎宁事件打击政敌,立功邀赏,将齐翰坤逮捕。此事惊动了日本特高课。于是,新四军地下党与国民党军统、汪伪特务处、日本特高课之间展开了一番番惊险的博弈。在步步为营中,徐智良深入虎穴,逐渐获得杨奎山的器重,成为高参,虽然凶险莫测,但从此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谍战长篇。故事历史清晰,人物真实,谍战与柔情,惊险重重,高潮迭出,同时富有运筹帷幄的智慧,颇具读书阅世知人处事之用
  • 水晶改造人

    水晶改造人

    DNA中有98%是未知的。里面其实记录了比已知的部分更重要的信息。为了战争,有一批接受了生化改造的战士,他们可以更快、更强、更有力,也可以变身一切生物,还可以单挑太空战舰,更可以发动超能力。他们是人类,也不是人类。他们中有皇子,有平民,有雇佣兵。他们叫做生化骑士。————————————————————慢热型,希望大家喜欢这个风格。
  • 子夜诡语

    子夜诡语

    为了寻找失踪的哥哥,我考进了那所大学,从此,诡事连连。停尸间下的神秘社团,尘封千年的死亡诅咒,所有人,都逃不了。午夜将近,嘘!
  • 乱世离歌:红颜至尊

    乱世离歌:红颜至尊

    (蓬莱社原创社团出品)“你喜欢我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相同的人,司儿。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彼此相吸引。只需一眼,就认定了彼此。我对你,就是这样。”他认定了她,恣意邪笑。“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虚假的梦,输的人是我!”“司儿,我们的爱呢?难道那是不存在的?”她恨定了他,不死不休。两个人的痴缠,一世烦扰的人生,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最后,她是该杀了他还是继续爱他?【正式版】穿越成为帝国继位的公主,周身却是豺狼环视,危机四伏。她用自己的智谋打垮了所有的敌人,一登九五。然而,朝廷上的明枪暗箭的权势争夺,后宫中男人们的较量,一次又一次的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发生。当背叛、阴谋、战争等都袭来的时候,这乱世中的红颜该如何抉择?素手轻弹,一曲离歌,两个天涯。辗转回眸,大战倾国,谁是赢家?【本文是穿越架空,带有点女尊。小妖暂时还没有接受NP,所以女主和男主都是一对一的,不喜误入。】
  •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果

    情果

    情果,红色,味甜微酸,生于大山深处,夜半结果,晨时果熟,午时果落,果林外荆棘丛生······"她每活一日,便要承受一日的痛楚,而我!每活一秒,都要承受一生一世的痛楚!”——书中人九州浩土,皇族式微,派系林立,狼烟四起,人命贱如草芥。紫云剑派,宗门之首,世人皆有梦,紫云梦,入紫云,便可平步青云。山中一牧童,入紫云,看到的,却是人心险恶。紫云负我,我便踏平这山巅。天地欺我,那我捅破这天地。且看牧童如何在阴险诡诈的环境中求生,如何在情感纠葛中顿悟,当他终于成为这神州至尊时,得到的,又会是什么......
  • 娱乐圈:娇妻,太难当

    娱乐圈:娇妻,太难当

    一场误会,只是因为她说:“先生,对不起,昨晚大家都被下了幺儿,既然都是成年人,那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吧,何况,先生你在外的名声很符合你的作风,‘风花雪月,逢场作戏’。”头也不回的关掉门走了。某男青筋暴怒什么‘风花雪月,逢场作戏’,他只是不接触女人,在外面做做样子,这么成了‘风花雪月’了。
  • 战神联盟之冰封誓约

    战神联盟之冰封誓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站在原地,却茫茫看不清前路。黑暗中最亮的一颗流星,划破黑暗的结界,捎来黎明前第一丝曙光……当你看见光明时,别忘了向它许愿,因为——那是奇迹之光……
  • 恶魔的专属:老公,别乱来

    恶魔的专属:老公,别乱来

    “女人,很缺钱吗?”帝少黑脸,把正得瑟隔空数钱的某女逼迫在墙角。“陪我一个月,我给你一亿——美金怎么样?”“好啊好啊,口说无凭。”“这是合同,签了钱就到手了。”某女果断抓过纸笔,唰唰签字,然后她傻眼儿了。“喂,那谁,这个不对啊。合同上写滴白天么么哒晚上洗涮涮是怎么回事?”“卖身契在我手里,想要回,给钱。一千亿——美金,必要的时候可以卖身为奴。”某女心里呼啸而过,一千一万个草泥马……从此,她便过上了一言不合么么哒,顺带洗涮涮滴幸福日子……
  • 大院子女

    大院子女

    某军区大院绿树成萨,阳光灿烂。革命的热望,铁马金戈的梦想,嘹亮的军号声,每天都唤醒着将门子女的热血。副司令员之子章卫平、副参谋长之子乔念朝、后勤部长之女方玮及马非拉等大院子女,在青春期的躁动中,或挣脱父辈的绑缚去中越边境参加“世界革命”,或在荒凉的生命绝境中锤炼“革命的理想”,或在灵与肉、情与爱撕扯的悲苦中无望地沉浮。在情的困扰、性的诱惑、理想的追求中,提升为从单纯到复杂、从无知到成熟、从迷惘到坚定的人生轨迹。小说揭示了大院生活钱为人知的神秘,透视了大院文化的深层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