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应以预防为主。正确的哺乳,尤其是注意排空乳汁,防止皲裂对于预防乳腺炎是重要的。过去认为得了乳腺炎就要停止哺乳,担心乳汁里的细菌及所用药物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现代观则认为患乳腺炎可以继续哺乳。因为母、儿间感染的细菌是相同的,继续喂奶,婴儿能够从母亲乳汁中获得抗体。母亲接受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对婴儿没有不良影响。但应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如果发生乳腺炎,喂奶时要先喂患病侧乳房,婴儿开始吃奶时因饥饿而吸吮有力,先吸患侧有利于疏通乳腺导管,控制炎症发展。
母乳喂养不但是母亲的天职,而且还是一门科学,需要认真学习才能将婴儿养育好。
奶胀的处理方法
奶胀是由于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积聚,这是由于不适当和不经常哺乳所致。通常在24~48小时内进行有效护理可减轻症状。奶胀时,在哺乳前先热湿敷乳房3~5分钟,随后柔和地按摩、拍打和抖动乳房,起到疏通乳腺管作用,然后用手或奶泵挤出乳汁,使乳晕变软,以便婴儿能顺利地含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每次哺乳要将乳汁排空,使乳腺管通畅,乳汁排空后,既可避免乳汁瘀积,又可减轻乳房胀痛。哺乳后,要配带支持胸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乳腺内有了积乳,一旦有细菌进入,就可在里边生长繁殖,造成急性乳腺炎。预防乳腺炎首先要避免积乳,哺乳时要平均分配左右乳。若哺乳后乳腺内仍有乳汁,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母的内衣要用软质衣料,若乳头内陷可在孕期经常挤捏、提拉加以矫正。不要养成婴儿含乳头睡觉的习惯,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尤其是哺乳后,要勤换内衣,经常清洗盖乳头的毛巾。
如上述方法收效不佳,可用中药牙皂,取100克,研成细粉,用一层纱布包一鼻孔大小的药包,先在酒精或白酒内蘸一下(不要浸泡),塞在患乳同侧的鼻孔内12小时。若为双侧,均须塞药。一般塞一次就能使硬块消失。若消失不完全,12小时后可再塞一次,用此法后,一般3天内可全部消失。若硬块已超过3天,仍可反复用牙皂塞鼻,多数可以治好。如果一时弄不到牙皂粉,可将葱白捣烂,也用一层纱布包扎塞鼻,但效果不如牙皂好。
对炎症性肿块,可用热敷或理疗,也可用中药金黄散醋调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若形成脓肿,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以防病变范围扩大而使更多的乳腺组织受到破坏。
新生双胞胎的喂养
双胞胎儿的特点是早产多,据统计,大约有80%双胞胎儿是早产儿;双胞胎儿各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素。
由于双胞胎儿的上述特点,喂养双胞胎儿应采取特殊方法。母乳仍应是双胞胎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双胞胎儿胃容量小,胃肠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来说,只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充分休息,母亲的乳汁是能够满足双胞胎儿需要的。如果乳汁不足,应保证两个婴儿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体质较弱的孩子,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万一产妇无乳汁,就要采取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儿大多体重较轻,体内贮备的营养素少,生长发育又特快,奶量需要量大,因此辅食的添加应早于单胎足月儿,宜从生后2周起逐渐加鱼肝油、菜汁、鲜橘汁,第8周可加蛋黄、肝泥、鱼泥等。否则,双胞胎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
人工喂养要补充水分
现在人工喂养的婴儿大多数是用牛奶喂养。喂奶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5:00,上午9:00,中午13:00,下午17:00,晚上21:00,夜间1:00。白天在两次喂奶中间,应加一次水,每次25~30毫升。原因有两个方面:
(1)从牛奶的成分来说,牛奶中的矿物质即钙、磷、钠、钾、氯等物质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这些矿物质吸收到体内后,多余的矿物质就需要通过肾脏由尿中排泄。为了保证体内矿物质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肾脏多排泄多余的矿物质。
(2)从婴儿的肾脏功能来说,婴儿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换句话说,要让肾脏排出多余的矿物质,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水分不足,肾脏就完不成任务,如果勉强它完成,就会使肾脏受损。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以内只需少量的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则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婴儿最容易渴,所以除了喂奶外,还应多给一些水喝。
婴儿对维生素的需求
(1)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与视觉功能,当婴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儿患夜盲症、干眼病。
胎儿在出生前所需的维生素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
我国婴儿食物中供给乳类、蛋类和肝等高维生素A的食品不多,但人乳中含量相对多些。主要靠各种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供给。动物食物如肝、肾、蛋类、奶油含量较多。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柿子椒、菠菜、苋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较丰富。
一般的补充方法是:2~3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可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
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奶油、肝类和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婴儿维生素A缺乏。
(2)B族维生素
维生素B族中比较重要的是硫胺素(B1)和核黄素(B2),它们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每摄入1000千卡热能应供给维生素B10.6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婴儿可按热能供给量计算。
当婴儿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或因消耗过多,吸收障碍等原因,会使婴儿产生维生素B1缺乏。患儿初期出现消化紊乱,如胃口不好、呕吐、轻泻或便秘、粪便呈绿黄色。面色蜡样苍白,性情烦躁,爱哭闹、小便短少,手足面部微肿、严重者手足冰冷,甚至可发生昏迷、惊厥及心力衰竭。
维生素B1在谷类、豆类及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为丰富。
预防维生素B1缺乏要从母婴两方面入手。对于婴儿期轻症患儿,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继续用母乳喂养。但母亲的膳食内,应补充大豆、红小豆、蚕豆、花生、麦麸、酵母等维生素B1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满足婴儿对维生素B1的需要,同时要增加辅食,以扩大维生素B1的来源。对于幼儿期的患儿,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类、肝脏、瘦肉、蛋类等。要讲究烹调方法,尽量吃蒸饭或焖饭,而不吃捞饭,吃面条或饺子时,应喝些面汤。
维生素B2也是最易缺乏的一种营养素。较典型的维生素B2的缺乏表现为角膜充血、脸缘炎、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皮炎等。
维生素B2在动物肝脏、蛋黄、瘦肉、黄豆及发酵制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各种绿叶蔬菜也是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
导致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特别是缺少含维生素B2较高的动物肝、肾、心等内脏和奶类食物,同时婴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机体需要量较大,也容易引起缺乏。如膳食中标准米、面、维生素B1一般不易缺乏,但维生素B2则往往供应不足。膳食中应注意选用动物肝、肾脏等内脏。蛋类、花生与芝麻以及新鲜绿叶蔬菜搭配,以增加供给量。较大的婴幼儿可在不同季节在膳食中加入菠菜、番茄、橘子和苹果。
(3)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切具有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总称。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维生素C易缺乏,易患坏血病。患儿表现为倦怠乏力、无精打采、食欲极差,常伴有重度出血,易于感染,生长迟缓,发育受阻。
每100克母乳含2~6毫克维生素C,婴儿每日需要量为30毫克,故母乳喂养不易缺乏。牛乳煮沸后,维生素C损失多,故用牛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中,柑橘、鲜枣、山楂、番茄、辣椒、豆芽、猕猴桃等含量丰富,在加工和贮存后明显减少。牛奶因消毒被破坏,配方奶粉经维生素C强化而增加。所以小儿在婴儿时就进行母乳喂养,而母亲又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牛奶作为婴儿主食时,应添加新鲜果汁和菜水。
应注意的是,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受热易氧化破坏,加碱更易破坏。接触金属会加速氧化破坏,忌用铜锅炒菜,婴儿煮菜汤用的菜叶不用刀切,可用手撕成小片。炒菜时用急火快炒,忌熬煮(高温下维生素C易损失破坏),菜要先洗后切。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得到保持,凉拌菜或炒菜时加些醋,即可使菜肴原料中的维生素C少受损失。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早产儿对营养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其胃容量小,易漾奶,故每次喂奶量要少,喂奶时间间隔可相对缩短到2~3小时。除了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6周内,可适当加服维生素E10~15毫克。如果是胎龄不足34周的早产儿,因其吸吮、吞咽功能较差,一般需先住院一个阶段。
1~2个月婴儿的喂养
2个月婴儿喂养特点
对2个月的孩子仍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无条件哺乳的,仍应每隔4小时喂奶1次,每天喂6次,牛奶喂养的孩子奶量每次约100毫升左右,即使吃得多的孩子,全天总奶量也不能超过1000毫升。如果孩子仍吃不饱,可以加健儿粉或糕干粉,每100毫升奶中加3~5克即可,放在奶中一起熬熟。
2个月婴儿的辅食仍是果汁、菜水,每次1~2匙,每天1~2次。
浓鱼肝油仍每天3次,每次2滴;钙片每天2~3次,每次2片。
对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应酌量添加蔬菜和新鲜的果汁,用以补充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维生素C。一般每日2次,在喂奶间隙喂入。
鲜鱼肉可代替乳类喂哺
鱼是人类的重要食品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单位重量计算,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超过牛奶与鸡蛋,和瘦猪肉、牛肉相当。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面,鱼肉蛋白比猪肉、牛肉等更接近于儿童的营养需要。鱼类肝脏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维生素B12,鱼肉中含钙量一般也较畜类高。对小儿生长发育来说,鱼肉完全能满足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此外,鱼肉是动物肉类中最容易消化的一种,肌纤维较细,组织结构显得特别柔软,进食之后,容易受到消化液的作用,故消化吸收率较高。
根据鲜鱼肉所具备的这些条件,上海市儿童医院曾经做了以鱼肉代乳类食品喂养婴儿试验,结果证明婴儿从1个半月起即可用鱼肉喂哺。鱼肉对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奶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食用的方法是:将鱼洗净去其内脏,整条蒸熟,去皮、去骨后研碎,混入乳儿糕中加糖或盐,调成稀糊状用奶瓶喂食。初食时量宜少些,随着婴儿的成长逐渐增加食量,制成厚糊状,用匙喂哺。这对无法用母乳喂哺,而又不能保证牛乳、奶粉或其他代乳食品供应的地区,可以用鲜鱼肉来代替或补充。
腹泻时的喂养
婴儿腹泻以夏、秋多见,其发病原因除肠胃道受细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养不当、天气太热或突然受惊引起。如果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一旦食物变化较多,小儿肠道不能适应,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对婴儿腹泻,除要注意衣着、用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患腹泻时,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饮食治疗方案。如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现象,应暂时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禁食时可用胡萝卜汤或焦米汤代替,间隔时间和每次用量均与喂牛奶时相同。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道的负担。腹泻情况如有好转,逐渐改用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最后恢复原来的饮食。如婴儿腹泻情况并不严重,每日腹泻五六次或七八次,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此时可暂用1~2天米汤,以后用冲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各掺半的浓度,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的浓度,使肠道逐步适应。当大便恢复正常后即可改用原有的牛奶浓度。如婴儿偶然出现腹泻,而且病情也轻,则只需用冲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复正常牛奶饮食。冲淡牛奶时最好用米汤,因为米汤没有发酵作用,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腹泻的治愈。
腹泻时期,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应全部停止添加,至痊愈后再逐步恢复。
乳母的饮食
哺乳的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营养和清洁卫生,预防各种疾病,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既营养丰富又容易下奶的食品,如鱼汤、肉汤加些青菜等。
下面介绍一些下奶的食疗方剂,供乳母参考:
1.鲜鲫鱼500克,清炖,加黄酒3杯,吃鱼喝汤。
2.羊肉25克,猪蹄1个,加入配料共炖,喝汤,每日1~2次,连服1周。
3.黑芝麻250克,炒后研成细末,用猪蹄汤冲服,每次16克,每日3次。
4.赤小豆250克,煮粥食;或赤小豆250克,煮汤,去豆饮汤,连服3~5日。
5.猪蹄1个,炮山甲3片,同炖烂。取出猪蹄,山甲片原汤兑入粳米100克、水适量煮粥,猪蹄切块用酱油、麻油蘸,与粥同食。
6.通草6克煎水取汁,入粳米30克煮粥,再加饴糖1匙。
7.鲤鱼肉60克切片,与水菱粉15克,入沸水中搅成糊,煮至鱼熟后,加盐、味精、葱末。
8.带鱼1条去头尾切块,加盐、酒少许,蒸熟洒上葱花,与粳米粥同食。
9.鹿角片10克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再加饴糖1匙。
有的母亲因为怕乳房下坠,体形变化而拒绝哺乳,这样会造成婴儿的不适,影响孩子的发育成长。在哺乳期间,为了防止乳房下坠,母亲可以用乳罩托起乳房,但不要压迫乳头,最好在乳罩的乳头部剪一个洞,使乳头得以舒展。为了保持体形,可以坚持每天做一做仰卧起坐保健操,帮助恢复腹肌,以保持体形的健美。
哺乳母亲要多加休息
怀孕和分娩,使孕妇全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娩后,肌体逐渐恢复正常。这段恢复期大约需要6~8周,也就是俗称“坐月子”。这时孕妇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功能发生了变化,子宫内有未愈合的创面,产妇又因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而抵抗力降低。因此,要重视孕妇产后的护理,预防各种疾病,加速恢复产妇的身体健康。在产后恢复期要注意:
1.室内安静清洁,保持空气新鲜,使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要避免受凉。
2.产后第2天即可开始做抬腿运动和仰卧起坐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锻炼腹肌,加速恢复。
3.产后最初几天,以易消化、高营养、不油腻的食物为好,以后改为普通饮食。
4.产后3~4天可出现腹痛,为子宫复旧收缩引起,无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如果疼痛较重,可按摩腹部或用止痛药。
5.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