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8500000006

第6章 地名文化篇(一)(6)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就治理长江一事听取林一山汇报。据林一山回忆:毛主席上了船,也不休息一下,就派人把我找去。我没有想到一上船主席就要我去汇报,匆匆夹上一本《申报》地图,来到主席在二楼的卧舱里。毛主席笑容满面地和我紧紧握手。我的心潮忽然像三峡里的水一样奔腾了。

“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主席指着地图问,神态是那样平易、温和。

我说,这是在东北打汉奸时弄到的。

“这本地图还是不错的。早年我路过湘南时,也弄到过一本,以后打仗行军还时常用它。长征中它给我帮了不少忙。”

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的心潮渐渐平伏了下来。这时,主席拿起一支红铅笔,把地图打开,笔尖稍稍悬空着在地图上移动,同时对我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

一开头。立即向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主席这雄浑的声音,这宏伟的抱负啊!

请回答吧,当华北平原的亿万人民,听到这个洪亮的声音,看到这幅灿烂前景的时候。将是多么欢欣鼓舞啊!

这时,我立刻想到,头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过的同样的一句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是可以的。当时,主席是用了肯定的可以的语气。可是,这次他却用了问话。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主席已经把红铅笔放在西北高原上,指向腊子口。指到了白龙江,然后又指向略阳一带地区,指到西汉水,和蔼地问道:“从嘉陵江的上游,白龙江和西汉水向北引水。行不行?”

我回答说:“从这两条江向北引水不行。”“为什么?”

我说了不行的理由。

稍停片刻,毛主席手上的红铅笔突然间飞越巴山蜀水,一下子又指到了汉江上,问道:“引汉水行不行?”

我回答:“有可能。”

“为什么?”

我回答:“汉江和渭河、黄河平行,中间只有秦岭、伏牛一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叫汉江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主席听了,抬起头来,凝望着窗外的滔滔江水。

“这个事你想过没有?”主席问。

我回答说:“想过。”

“你研究过没有?”主席又问。

“没有。”我回答,“没有研究过。”

这时,毛主席指示:

“你立即组织勘察,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

我作了坚决的回答。

主席一边说着,一边手中的大笔又飞驰在地图上了,沿着三千里汉江的蓝色曲线迅疾移动,顺着汉中盆地、武当山区指向均县,突然下笔画了一个圆圈问我:

“这个地方行不行?这些地方怎么样?”

毛主席是这样熟悉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红色的铅笔所指出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日后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当时,我回答:“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关键是要在这些地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点。”听了我的回答,主席频频点头,显得很高兴。[《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62~164页。]

“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独秀山而得名”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乘“洛阳”舰抵达安庆。

毛泽东和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谈起了陈独秀。

毛泽东感兴趣地问:“陈独秀的家在什么地方?”他指的是陈独秀的老家。傅大章答道,在怀宁县独秀山脚下。毛泽东又问,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独秀山而得名?傅大章说。那山原来就叫独秀山,陈独秀是因山起的名。[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47页。]

“龙盘虎踞,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也”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登上天堡城,对陈毅说:“当年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似地踞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也!”[《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2日。]

“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毛泽东在一次亲临南京的讲话中说。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龙盘虎踞。但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20年就被人民赶走了。现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新华日报》1977年9月11日。]

“为什么要叫双城县呀”

1953年年底。毛泽东问卫士田云玉:“家在哪个地方?”

“黑龙江双城县。”

“双城县。”毛泽东琢磨了起来,“为什么要叫双城县呀!是不是还有个单城县呢?”

田云玉可没听说过。便摇头说:“没有单城县。”

“不对,会有。”毛泽东坚持道,“有双城必有单城,而且不会太远。说不定你爸爸、爷爷他们知道,或许不知道,你可以问问。”

田云玉后来从老人那里的确证实了他的老家是有个单城。只是单城小,慢慢地被双城“吃”掉了,以后就不曾有了。[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39页。]

1954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

1954年3月12日,毛泽东在杭州攀登玉皇山。

玉皇山又称玉龙山,位于天竺山的南支,山高237米。在山顶四望,左面是壮阔的钱塘江,右面是秀丽的西子湖,杭州城历历在目。玉皇山一向为登高揽胜的好地方。上玉皇山要登2600多级石阶。毛泽东一行从半山腰的紫来洞出来向山下俯瞰。钱塘江蜿蜒曲折,八卦田尽收眼底。相传这里是南宋皇帝的“天子亲耕之田”。毛泽东一番说古论今后,又拾级而上。毛泽东看完山顶福星观后。信步走到一个高处,伫立良久,俯瞰杭州全景,半晌没有说话。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李林达:《情满西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都安靠近什么地方”

据警卫员蓝保华回忆:

有一次。毛主席在批改我的调查报告时。见我写的家乡地址是“广西都安县……”就问我:“都安靠近什么地方?”我答道:“一边靠近宜山。一边靠近河池,一边靠近东兰。一边靠近万岗(现在是巴马瑶族自治县),一边靠近马山。”毛主席就在“都安县”几个字旁边画了两道杠杠,在旁边写上“近东兰”3个字。随后,毛主席问我:“东兰有个革命先烈叫韦拔群,你知道吗?”我说:”听讲过。”毛主席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韦拔群为革命英勇牺牲了,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领袖,我们党的好干部。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78页。]

“你知道河南的简称为什么叫‘豫’吗”

毛泽东与列车保卫员老张谈话。据老张回忆:

他第一次见毛主席时,心情非常紧张。毛主席问他多大了,什么文化,是什么地方的人?当主席听说他是河南荥阳京襄人时,先是像没听清楚,稍停了停,主席声明之后说:“荥阳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头一关,你知道吗?”他答道:“不知道。”主席说,你可以多看看《三国演义》。你们年轻人要多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他还问道,你知道河南的简称为什么“豫”吗?因为在古代河南是出大象的地方。[李敏、高风、叶利亚:《真实的毛泽东——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回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第395页。]

“曹操是来过这里的”

夏季,毛泽东在北戴河。

那几天,毛泽东总是翻阅《古诗源》。有一天,他让卫士找来地图。查看后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他认为,曹操上过碣石山。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曹操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

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城北,距北戴河不远,历来是古今观海胜地。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先后登临碣石山观海。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东征归来登碣石山,更有其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为证,毛泽东对此深信不疑。[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68页。]“你现在就去看地图,回来我再考你”

据张仙朋回忆:

记得我1954年随主席到杭州。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来杭州的日子很长了,杭州是哪个省的,这个省的东西南北又有哪些省?”我只回答了杭州在浙江省,别的就说不出来了。我心里很着急,悔恨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学习地理知识。毛主席非常耐心地说:“你现在就去看地图,回来我再考你。”我看完地图,回答了毛主席的考问。毛主席微笑着点头表示满意,又说:“你这个人啊,就是不爱用功!”[《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44页。]

“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

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一次,毛泽东跟吴晗交谈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藉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旧本没有标点,不分段落,今人读起来不方便,市上流传亦不多。应该找些人,把它整理出一个用标点、分段落的新本子来,付诸排印,以广流传。”

“好。”吴晗一边点头,一边认真地听着。

毛泽东又说:“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一般只画出一朝一代的几个大行政区划,绝大多数历史地名在图上都查不到。这种图只能对付着做中小学教学之用,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详细的史书时的要求。”

这时吴晗想起了清末民初杨守敬所编绘的《历代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上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比较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于是,他就向毛泽东推荐了这本书,说:“主席,在标点《资治通鉴》的同时,是否也应把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加以改造?地图改用50年代的今制,绘制印刷装订则采用现代技术?”

“可以。”毛泽东听了,赞许了他的这一建议。因此,就把标点《资治通鉴》和改绘《历代舆地图》的两个任务交给吴晗去负责办理。吴晗马上邀集了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等著名历史学家。研究商讨这方面的工作。[孙琴安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6~867页。]

另据谭其骧回忆,1954年冬,有一天毛泽东和吴晗谈起标点《资治通鉴》的事,讲到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谭其骧说,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一般只画出一个朝代的几个大行政区划。绝大多数历史地名在图上查不到。这种图只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史书的要求。吴晗想起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绘的《历史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上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因此,他建议在标点《通鉴》的同时,也应把杨守敬编绘的地图予以改造,绘制出版。毛泽东赞许他的意见,改绘“杨图”的工作经吴晗推荐,由谭其骧负责。绘制《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它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1982年才开始正式出版。全书共8册。内容丰富而全面,为研读中国史书提供了一部详尽的地图集。[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11~12页。]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式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1955年

和地委书记谈黄冈竹楼

1955年春节后。毛泽东和黄冈地委书记姜一谈话。他问:“黄冈有一个竹楼,现在还有没有?”[章重:《东湖情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76页。]

“后人称为贾鲁河”

1955年4月22日,毛泽东视察黄河,听取王化云汇报治理黄河的情况。当王化云谈到治理贾鲁河时,毛泽东说:“贾鲁是一个人的名字,治河有功,后人称为贾鲁河。历代王朝都治理黄河,都没治好。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你们的责任很大呀!”[《中州今古》1994年第1期,第4页。]

“蓬莱出了个吴佩孚嘛”

1955年6月下旬,毛泽东乘专列由上海赴杭州,途经松江(当时属江苏省),在车站接见松江地委负责人。据松江地委李崇回忆:

毛主席招呼我们坐下,首先问我们会不会抽烟,会抽烟就抽嘛。我们两人便各拿了一支“中华”烟。接着,他问我们是什么地方人,边问边记录。当我回答是山东蓬莱人时,毛主席就说,蓬莱出了个吴佩孚嘛。[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80页。]

“镇江有个甘露寺。是全国出名的”

7月,毛泽东在杭州接见访问日本归来的中国科学代表团茅以升一行。晚上,毛泽东招待代表团吃饭。在散席后,他把大家送出门。路上,他问茅以升:“你是江苏哪县人?”茅以升回答:“镇江人。”毛泽东说:“镇江有个甘露寺是全国出名的。《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在这里招亲。实际上不对,孙权是把他妹妹送到荆州成婚的。”[茅玉辚、孙士庆:《中国桥魂一茅以升》,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132~133页。]

毛泽东还在这次晚宴后问物理学家葛庭燧:“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山东蓬莱县人。”毛泽东笑了起来,说:“这是个好地方,出神仙啊!”

“我也不搞我的‘毛泽东路’”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人建议,要我和他用个人名字,在上海命名两条街道。……我当时回答说,做一件事,总要想到对人民是不是有些好处。改一个街道名字就要重新油漆门牌,就要用人民的钱。改了以后,人们也不熟悉,还不方便。”毛泽东严肃地对他说:“你也不搞你的×路,我也不搞我的‘毛泽东路’。”[《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据张亚杰《毛泽东拒谏改路名》,1949年晚秋,毛泽东在上海与柳亚子乘坐轿车在中正路上行驶。柳亚子向他建议改中正路为毛泽东路。毛泽东不同意。柳亚子接着说:“主席,您不要把什么问题都扯到政治上去。以人名为地名,古已有之,外国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古代之禹县、秦皇岛,现代之中山路,还有脚下这条中正路;苏联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高尔基大街等。当代中国有个毛泽东路,未尝不可。”毛泽东见一时说服不了柳亚子,又恐怕他这个想法传到外界,便换了个角度继续说:“安如兄,即使我同意,但你是否考虑过,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可经济条件又有限。改个路名并非易事,凡与该路有关的名称都要随之变化。比如,门牌就要统统废旧换新。政府拿不出钱来办理此事,要家家户户掏腰包,无形之中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此外,路名不稳定,朝令夕改,会给人民的日常生活。诸如通信、邮电、交往等带来许多不便。仅仅为我个人留名后世,而给众多市民带来诸多负担和麻烦,你说,我毛泽东寝食能安吗?”听完毛泽东的这一席肺腑之言,柳亚子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嘴张了几张,有些语塞。[《中国地名》1993年第2期,第42页]

但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于1949年秋天因忙于筹备召开新政协和其他军政事务,未见有上海之行。此处似时间上有误。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本书试图从人文哲学角度对知识分子的本质提供一种阐释。本书又不属于教科书式的“知识分子学”原理研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潮录。
热门推荐
  • 那些狂奔的岁月

    那些狂奔的岁月

    讲述的是我和邵阳受公司委派,远赴陕西山西内蒙等地矿区采购煤炭的故事,我们一路上经历了人间冷暖,看过了世态炎凉,然后伤痕累累,这次经历洗涤了我们的青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残酷的一面...
  • 九歌:星空纪

    九歌:星空纪

    宇宙为何提前大坍缩?生命究竟来自于何处?他掌握着最强心法,他拥有着最强实力,她是泡妞最高手,把妹手到擒来,他运筹帷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扬言要干死大boss,成为宇宙之王。希望,主角(第七章出现);流云潼,主角(第二十七章登场)。打是情骂是爱,拳打脚踢谈恋爱,本书以时间和男女猪脚(人物信息可参考封面)的爱情为主线,谈谈恋爱,打打妖怪,然后一起拯救全宇宙......漫漫流浪,孤独而冗长,探究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终极真相,伟大的远航。何为九歌?神器?神术?神祭?类地文明,死亡文明,高级文明,神级文明,超级文明,还有什么?且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救赎之旅——具体情节请以书里内容为准。
  • 九洲奕剑录

    九洲奕剑录

    九洲大陆,广袤无垠。一种名为灵力的神奇力量,在其上广为流传。而凭借修行灵力所获得的力量,曾经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而今已经成为了九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者!九洲之上,边陲荒洲。这里位于九洲边缘。妖兽横行。人族的霸权,在这里第一次受到了妖兽的挑衅。而经过数百年绵延不休的战斗,最终双方也是不得不止戈停战。而荒洲也成为了九洲之上,唯一一个,没有绝对控制者的大洲!
  • 女扮男装之重临世间

    女扮男装之重临世间

    古代的郡主,重生到了现代,成了首富之首的三“儿子”。。。接下来会发什么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妃逃不可:王爷我们不约

    妃逃不可:王爷我们不约

    迟千敬大婚当天,被准新郎一脚踹了,哭哭啼啼的捂着脸,偏偏又在傻笑。众人叹息,这姑娘疯了。可某女则是内心激动澎湃,可以去睡其他男人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某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你,你流氓!”某女护胸,这次她似乎玩大了。“你说本王流氓?嗯?”某男盯着已无任何遮挡的人,坏坏的邪笑。“不不不,我是流氓,我是!”“嗯,本王准你流氓。”于是,某女被当场扑倒。【简介神马都是浮云,收藏才是王道哦亲!】
  • 我在宋朝开客栈

    我在宋朝开客栈

    一只活了千年的狐狸,辗转红尘,历经人世,繁华看尽后,回到江南一隅,开始过普通人的生活。在这里,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或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阅读他人的故事冷暖。本以为可以将他忘记,没想到,红尘辗转,又与他相遇......ps: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浮世众生(客栈遇到的人或事),第二部分红尘旧事(千年间邂逅的人或事),第三部分千年缠情(与男主的爱恨纠葛)
  • 极天剑魔

    极天剑魔

    神魔的战歌奏响,魔剑重回世间。纷乱将至,浩劫将起,昔日的仇怨终将清算。以神血为引,以魔躯为路,于烈火中重生,一人一剑,踏尽万世纷呈。
  • 洪荒兽帝

    洪荒兽帝

    洪荒年代,华夏故地,神奇世界。一个现代宅男,穿越到了这样一个野蛮的世界,实力就是一切,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身怀异宝,无罪也变得有罪,天下人都要害他,连最爱的人也是如此,几多哀伤,几多艰险,牵牵绊绊,坎坎坷坷,人生路岂不都是如此?妖兽横行,修真者横行,天神横行,他,也要横行!没有仙根,也要做强者,纵横六界,唯我独尊!且看他,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追杀中,迅速成长,从而傲视群雄,建立自己的帝国,成为洪荒兽帝……“不是我太残忍,而是这个世界太无情!”主角血性中带着柔情,暧昧中亦不乏大爱!******小弟定当尽心竭力,努力写好本书,期待大家的收藏和推荐,精彩不容错过!******
  • 血禁青龙神

    血禁青龙神

    大约一百万年前,青龙神大战血族。他死后,赋予了在大战中一直帮助他的血族——柏林家族王位以及不畏惧阳光的神力,从此,使用红玫瑰花神月的柏林家族在青龙神死后建立了神月帝国统领着人类们,并友善对待其他帮助人类的血族封他们为亲王——猩红色的双眼永远是权力的象征。但是八年前,一些血族的叛徒把柏林一族赶尽杀绝,但他们没料到的是:刚刚出世的小王子却在全城慌乱之中早已地被一个人带离“逃”出了神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