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8500000001

第1章 地名文化篇(一)(1)

毛泽东指点江山,如示诸掌,他在地名文化方面有很多精辟、幽默的言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地,都要索取地方志阅读。阅读地方志、读地图是他最大的嗜好。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遇到初识的同志,通常会问其贵乡何处,有时还会将此乡来源和典故作一番解释。

地名文化是一门学问。毛泽东与地名文化结下了深深的缘。

古今中外,还很少有一个领袖能像毛泽东那样,地名知识那么渊博;且善于因地、因时制宜,运用自如。虽然他所谈及的多是片言断语,却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毛泽东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地名文化篇”采撷、编录了国家公开出版图书报刊所登载的有关毛泽东和人文地理、地名文化的若干文字。为便利阅读,本书将它们按年月顺序排列,梳理成册,并作了丰富的注释。虽然这只是他的一生经历里很小的一部分。但也足以让人们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认知。相信能给读者朋友带来一个了解伟人的全新视野!其中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批评指正!

1912年首次见到世界大地图

青年时期毛泽东常在湖南长沙定王台的省立图书馆读书。

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大的《世界坤舆大地图》。毛泽东每过这里时,一定要在它前面站立许久,以极大的兴趣仔细地察看它。他觉得天下人世真大,他的眼界开阔了。[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39页。]

1951年7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夜晚。毛泽东在和周世钊、蒋竹如的一次谈话中说:“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湖南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看了世界地图以后,我才知道世界有这么大。在这以前,世界究竟有多大,我是不大明白的。当时,我认为我们湘潭县不算小,湖南省就更大,全中国古称天下,更是大得不得了。而那天我在世界地图上一看,我们中国只占世界的一部分,小了,湖南就更小了,湘潭县和韶山冲连影子都难找了。世界真大呀!”[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913年

《讲堂录》所记:“游之为益大矣哉”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翌年春,该校并入湖南一师)。在学校时的课堂笔记《讲堂录》先后记有:

“郡县有时不以山水为界。”

“胜景、古迹、险隘、民风及通商之步岸、游程之所必记。”

“大地以经度言。每相距15度之地,必差一时。以自转故也(相距15分则差一分,时相距15秒则差一分)。”

“英京伦敦之天文台,为经度东西之标准。”

“北京在东经116度30分,日本在东经139度40分。”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读《游五姓湖记》,则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吾人读其文,恍惚与之交矣。游者岂徒览山水而已哉,当识得其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钞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民(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81、585、591页。]

1914年

看报的时候,他带着地图去,对着看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据萧三称,自从毛泽东到了长沙,看到报纸以后,他就是一个最勤奋最忠实的读报者。在第一师范的自修室里,楼上楼下灯光之下,人们都在咿呀念书的时候,谁只要到那时学校里设在楼房一头的阅报室里去,总可以遇到毛泽东同志在那里看报。他注重的是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看报的时候,他总是带着地图去,对着看。

第一师范订了上海和长沙的两份报纸,人多,报纸少。毛泽东同志于是自己订阅了一份。他把新闻从头到尾看了之后。还裁下报纸两边或四周的白纸条,用绳线钉好。在那些不宽的、长长的纸条上,他把在报上所见到的地理名字一个个都写上去,然后对着地图看。写的是英文。同学问他:“你这是作什么呢?”

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学着写英文:再则,我把世界各国所有的城市、港口、海洋。江河、山岳的名称都记熟。还有,最重要的,报纸是活的历史,读它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的确,在上井冈山以前,毛泽东同志从没有间断过看上海、北京、长沙的报纸,而且看得都很仔细。有时一张报,他可以看几个小时。报纸旁边一本中国地图、一本世界各国地图,每个地名他都查得很清楚,并且牢牢地记住。

有一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是在专门研究地理,和专门研究历史时一样的办法——抓住中心,旁征博引,不离其宗,一直到有了相当的成绩,才告一个段落。[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51、52页。]

看得过细而有心得的是《读史方舆纪要》

毛泽东在图书馆借得一些史地书籍看。看得过细而有心得的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周世钊:《第一师范时代的毛主席》,《新观察》第2卷第3期。]

《资治通鉴》,宋朝司马光主撰,294卷,内容以政治、军事斗争为主体,记述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三家分晋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的史事。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祖禹撰,130卷,记述中国地域形势、城镇关隘、山川险易,以及古今战守、攻取、得失之事。按此书撰者原稿,民国初为叶景葵收藏,今存上海图书馆。据说,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到上海,特地从该馆(当时为未并人该馆的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调阅了这部手稿。

1915年

“我们这样走是有意义的”

据毛泽东少年时的同学罗章龙回忆:对于旅行游学,他也有一种特别的爱好。读书之外,他很少坐着不动,总是到外面走一走。我没有看见他坐过车子,总是步行。他提倡步行,并要求新民学会的会员也都不要坐人力车。步行很费鞋子,他就提倡穿草鞋。

在长沙,我陪他到过许多地方。长沙附近有个拖船埠,那里有块禹王碑,传说禹王曾在那拖过船。他对此很有兴趣。古史说:大禹治水,栉风沐雨,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王是个劳动人民,毛泽东对他怀有好感。对于湖南历史上先进人物的遗迹,我们常去访问。楚国屈原住过的玉笥山,汉朝贾太傅祠,岳麓山上的崇德寺(唐朝诗人杜甫流浪时曾在此寺住过),长沙的飞虎营(南宋文学家、将军辛稼轩在长沙练兵的地方)以及王夫之的家乡衡阳等地。我们都同去过。此外,长沙郊区的妙高峰,相传太平天国萧朝贵攻打长沙时曾到过这里,这是一个重要的古迹胜地。毛泽东同志也去看过。

他曾对我说:“我们这样走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向前代英雄人物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丰富、意志坚强起来。”[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峥嵘岁月》(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研究之法,地图为要;地图之用,手填最切”

1915年9月6日,毛泽东写信与萧子升,将借助地图和读报刊相联系。他说:“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研究之法,地图为要;地图之用,手填最切。地理,采通识之最多者也。报章杂志皆归之。报章杂志言教育,而地理有教育之篇;报章杂志言风俗,而地理有风俗之章;政治军事产业交通宗教等等,无一不在地理范围之内。今之学者多不解此,泛泛然阅报章杂志,而不知其所归,此所谓无系统者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1917年

参观了宁乡沩山密印寺

1917年7月,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萧蔚然等外出游学。他们行至宁乡沩山密印寺,拜访了老方丈,参观了佛殿,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和《老子》、《庄子》等书籍,与方丈讨论了佛家的经义和理论。此后,毛泽东和萧子升又来到安化县城——梅城,在梅城游览了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北宝塔等名胜古迹,观赏了祭祀用的“铜壶滴漏”(又叫铜钟滴水);并在北宝塔第七层塔壁上用墨笔题词:“伊水拖蓝,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97~98页。]

查阅《安化县志》

在梅城,毛泽东查阅了《安化县志》,到东华山观看了农民起义烈士墓,就地调查了清代黄国旭领导的农民起义,走访了一些贫困的农民。[王以平:《走出韶山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19页。]

登上南岳祝融峰

据罗章龙回忆,是年毛泽东游览了南岳,登上了祝融峰。下山归途中,走到衡阳南边的中伙铺,在路边的一个小饭店里给我写的信。他用的是湖南草纸,有两三张。信写得很详细,说他看到了南岳,第一句话就是:“诚大山也!”意思是说果真是座大山。他对南岳的风光描绘了一番,文风同《海赋》格调相仿。他还谈到了古今名人志士笔下的南岳,特别提到了唐朝韩愈宿南岳庙的诗,这首诗刻在南岳庙的石板上。这些内容谈了一大段。信的最后说:为了给你写这封信,整整花了我大半天的时间,因此今日不能登程了。信中还寄给我一首他游南岳写的诗。[罗章龙:《椿园载记》,东方出版社2009年5月版]

1918年

在洞庭湖畔读《岳阳楼记》

1918年3—4月间,毛泽东和蔡和森在洞庭湖畔游学,他们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欣赏刻在木板上的《岳阳楼记》书法艺术。毛泽东说:这“先忧后乐”的思想,较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提法,境界更高了。[刘汉民:《诗人毛泽东》,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70页。]

参观许昌魏都旧墟

8月,毛泽东和李维汉、罗章龙等人离长沙赴北京,为赴法国勤工俭学进行活动。据罗章龙回忆:我们由毛泽东率领,从长沙坐火车前往北京。当火车到达河南郾城县境时,因沙河涨水,铁路淹了十几公里,我们便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泽东、陈绍休和我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了一二天。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经荒凉。毛泽东对此很感兴趣,建议去看看。我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旧址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峥嵘岁月》(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一14页。]

“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

另据《中共党史资料》第51辑中载:毛泽东对别人说,“你们在这里等等,我们三人(指毛泽东、陈绍休、罗章龙)到许昌老城去看看。”老城离许昌一二十里,是三国时的魏都。曹操是毛主席心目中最喜欢的、认为最有才能的人,诗文颇佳。魏都还有一些遗迹。我们在那里徘徊很久,并作了几首诗。在游览魏都旧墟时,我们朗诵曹操的《短歌行》及《让县自明本志令》。观眼前景物,抚怀古今,萧条异代,激情慷慨,不能自已!乃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宇),《自明本志》好文章(润)。

萧条异代西田墓(润),铜雀荒沦落夕阳(宇)。

回来后,在许昌上车,前往北京。[《中共党史资料》第51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00页。]

在大沽找“蓬莱仙岛”

1918年冬,毛泽东到天津附近大沽口。据萧二三回忆:

冬天到了,我和毛主席都想到此生还没有见过大海是一大憾事。因此我们决定到天津附近大沽口去看看。我们乘火车到了天津,然后又转车去大沽口。但下车后走到海滨一看:哪里有万顷波涛,连水都没有!只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原来是一个冰的世界!我们于是相约:两人各向一方走去,绕它一周,然后回到原地来集合。毛主席向西,我往东。但毛主席回来的迟,我等了许久许久,觉得脚都冻了。他笑道,我有意找“蓬莱仙岛”的,谁知什么也没找到……[《天津日报》1981年12月23日。]

1919年

初次到上海

1919年3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到上海。

据《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载: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1919年初)我曾沿着洞庭湖做了徒步旅行。到保定时,我沿着城墙走了一圈。我曾在北海的冰上散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徐州府城墙,和历史上也享有盛名的南京城,我都徒步环行过一次。最后,我登上了泰山绝顶,又游览了孔墓。这些事情,在我当时看来都是可以同我在湖南的经历和徒步旅行相比美的成就。[《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这次旅行是在1919年初,看来时间上有些出入。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是1919年3月12日离开北京,14日即抵达上海,似乎没有时间中途下车做这么多参观、游览。因而应是他1920年4月11日离京,经天津、济南、泰山、南京,5月5日方抵沪,时间很宽裕,见后述。

1920年

“我登了山东的神岳泰山”

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京去上海,途中游览了天津、泰山、曲阜、南京等地。毛泽东1936年回忆此事时说:

“在前往南京的途中,我在曲阜下车,去看了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看到了圣人幼年所住的小镇。在历史性的孔庙附近那棵有名的树,相传是孔子栽种的。我也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有名的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在这次旅行中,我登了山东的神岳泰山,冯玉祥将军曾在这里隐居,并且写了些爱国的对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8页。]

“自有中国。就有湖南”

1920年9月6日、9月7日两天,湖南《大公报》连载毛泽东的文章《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文章写道:

同类推荐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热门推荐
  •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文化概述、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和功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型与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优化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或模式等。
  •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高中时,我爱上了班主任、数学老师余亮。但我默默把这份爱藏在心底,直到考上大学前夕,我终于勇敢表白,与此同时,余亮与大学女友分手,遭遇重大感情挫折,接受我的爱。爱情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直真实的情感记录。
  • 一笑九倾,再笑当歌

    一笑九倾,再笑当歌

    万事皆有因果,爱你是最好的事情,即使有报应,我一定笑着领受。
  •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阎王,我不嫁!”“你,本王娶定了!”妖孽般的脸上挂着莫测的笑意,竟然不顾众人惊诧的眼光,吻了她n久……“女人,本王早被你看光了,你想不负责吗?”低沉的声音不大,但却把她给雷的外焦里嫩的,她、、、啥米时候……还要负责,才不要了啊啊啊……什么,出天价,做他的保镖?但保镖的工作是干啥啊?怎么说也不该是被……??????
  • 桃之夭夭——嫡女很傲娇

    桃之夭夭——嫡女很傲娇

    21世纪14岁天才美少女穿越重生回古代。亲人不睦,慢慢调教。后宫选秀,本小姐没那闲工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玩得不爱玩了。别和我斗,浪费本小姐时间,有这闲功夫不如回家数钱。虾米东东,那整天穿得像个定制款茄子的男人是富可敌国的皓天宫的老大—欧阳皓天。那什么,昨天我态度不好,您别介意,我们聊聊民生,聊聊未来的商业发展……司徒芊芊,你除了钱能不能有点别的追求……?某男咬牙切齿的说……
  • 星辰裂天

    星辰裂天

    数万年前,天地大变,四大圣使带着神灵法旨,降临世间,终结黑暗动乱。万年来,一座又一座的星殿在四大陆兴起,传承星辰之力,星纹士由此而生。数万年之后,痞子少年林凡,为妹妹踏上修炼之路。一个神秘老道,一部往生古经,林凡一步步踏上巅峰道途,逐渐揭开四大陆尘封数万年的血淋真相!神非神,魔亦非魔!这个世界早已成为牢笼!且看林凡如何逆天而行,以己之力,撕裂苍穹,解救世间苍生!
  • 网游之世界崩坏

    网游之世界崩坏

    地球自主开发了世界游戏人类都成为了不死之身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程序世界是主脑林川成为地球随机选中的游戏管理者从此林川想刷什么装备就刷什么装备,想刷多少钱就刷多少钱!游戏我为主宰,世界我为神!
  • 能显中边慧日论

    能显中边慧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赐纵横

    天赐纵横

    沐尘资质100灵根:(模糊一片)境界:凡胎距离下一等级尚需修为:1000根骨10灵性15力量10耐力10敏捷10生命力60攻击力10防御力12法术攻击力15法术防御力15速度10天赋:天目(作用:不详)穿越到修真世界的沐尘,没有大宝剑,没有宝葫芦,却拥有能将一切人和事物合理数据化的天目。数据流的玄幻,不一样的精彩。
  • 专属校草的笨丫头

    专属校草的笨丫头

    他,不管是语气还是眼神,都是冷冰冰的,但却是多少女孩心中的男神形象;她,一个容易满足,傻里傻气的女孩,如此的平凡,却是许多女孩羡慕的对象。“穆馨瑶,你给我听着,我喜欢你,在我没有得到你之前,你不许有事”他在火场里对她深情告白着。也许是因祸得福吧,暗恋许久的人居然在危险的时候对自己告白了。“对不起,我一直没告诉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因为一场火灾,成全了一对欢喜冤家。但是幸福的时刻往往这么短暂,她的哥哥得知了两个人交往的消息,居然反对他们的交往,而韩熙宇对穆馨瑶的真心会打动她的哥哥吗?到有一天,穆馨瑶和穆延东吵架,穆延东一气之下,竟然告诉她,她不是他的亲生妹妹?馨瑶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