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890年~1986年),是苏联和世界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曾协助列宁、斯大林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他们最信任的助手。
1890年3月9日生于俄国诺林斯克(今基洛夫州),1906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09、1915年两度遭逮捕和流。
1911~1912年,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1912年,参加创办《真理报》。1915年再次被流放,次年逃脱。
1917年为党中央俄罗斯局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间,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内战爆发后,被派往下诺夫哥罗德、顿涅茨、乌克兰工作。1921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处成员。V·I·列宁逝世后,他坚决支持I·V·斯大林。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莫洛托夫领导俄罗斯局的工作。沙皇统治被推翻后,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中,被选为该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8年夏季,1918~1919年,先后任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驻伏尔加河地区全权代表,领导人民同饥饿作斗争。
1919年底,调任苏维埃下戈罗州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4月在俄共(布)第9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9月任顿涅茨州委书记,负责该地区工业的恢复工作。1921年3月,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4年,出任党的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领导职务,主管农业。
1926年起,任政治局委员。20年和30年代积极反对L·托洛茨基和N·I·布哈林。
1927年~1928年,莫洛托夫兼任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书记。1930年,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基洛夫被害事件发生之后,莫洛托夫成为三十年代苏联肃反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0~1941年,莫洛托夫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1939年5月~1949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后称外交部长),1939年8月,谈判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1年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是斯大林国际谈判的主要代言人和顾问,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越敌战区上空与西方领导人斡旋。他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的利益,能言善辩,被誉为外交天才,尽管斯大林对他并不完全信任,他的妻子也遭到斯大林的迫害,但他自始至终都在坚定的支持斯大林,在斯大林去世后继续担任外交部长。
在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因在发展坦克工业方面建树了功勋,1943年9月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起,陪同斯大林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战后,历任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
1947年初,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得以部分地恢复自己失去的地位。斯大林亲自领导了部长会议常设局,莫洛托夫成了他的第一副手,这就是说实际上是由他主持常设局的会议。
与此同时,斯大林把情报机关从国家安全部里抽了出来。通过政府决定成立了部长会议信息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它包括了国家安全部第一总局、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以及党中央情报和信息机构。有意思的是,领导信息委员会的不是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而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但是领袖相对宽容的那个短暂时期很快就过去了。
1948年3月,莫洛托夫被免去了主持部长会议常设局会议的权力,称此举是为了使他能够“主要从事外交政策事务”。
1952~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1956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兼任外交部长。因反对N·S·赫鲁晓夫的内外政策,1956年6月被免职。
1957年7月被指控为“反党集团”成员,解除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并被开除党籍。1957~1960年,任苏联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0~1961年,任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常任代表。1962年退休。
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但他始终为斯大林奔走。
80年代中期,他与苏联着名诗人丘耶夫结为好友,在丘耶夫与他进行的139次谈话中对斯大林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4年3月,苏共中央决定恢复其党籍,1986年去世。
纵观莫洛托夫的一生,真正无愧于“铁锤外交家”这个光荣的称号。二战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乘轰炸机访问伦敦、华盛顿,与丘吉尔、罗斯福会谈,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立下汗马功劳。其后随斯大林出席一系列国际会议,以圆滑的外交手腕调解了盟国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格局。
50年代初,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他与周恩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给狂妄的美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莫洛托夫意志坚定、性格倔强,素有铁锤外交家的美誉。莫洛托夫曾担任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4次荣获列宁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