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在感情上认同和接受了责任,责任的要求便成为人内心的一种自觉,成为人的社会性动机内容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可以将责任心、责任感化为行动,从而形成了对人行动的强大推动力。
责任感对人生行为的推动作用有以下几点:
责任感使人克服内心的某些情绪,产生努力奋斗的愿望和热情。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或境遇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无所可为,没有什么东西驱使自己去努力、奋斗、拼博。久而久之,他的心里有了惰性,变得疏懒,感到没劲、无聊、寂寞和空虚。这样,或是因懒惰而无所作为,或会走另一个极端,因耐不住无聊而胡作非为,人生也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相反,如果意识到人生的诸多责任,内心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全力以赴去履行责任,完成自己的使命。人生就会因此而充实,自然也就驱除了许多可能的烦恼。
责任感使人在面临许多种选择时,作出取舍,选定道路,确定目标。责任感是人生的向导。世界是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人生总是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可能。可以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面临着十字路口。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为主什么为次?对富有责任感的人来说,作出选择并不难:人总是要先做必须做、应该做的事,然后才做其他的事。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无所适从。须知,人生责任不会因为人没有责任感而消失,正如在“掩耳盗铃”过程中,铃声不会因那人掩起耳朵而消失。没有责任感,漠视责任而行事,其后果也和掩耳盗铃差不多。
责任感使人产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人觉得必须完成某种事业,产生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以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贝多芬在致其弟弟的信中曾说:“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司马迁因替人辩护而被处以宫刑,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他在著名的《报任安书》中,谈到自己的痛苦:“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汁未尝不发沾衣也。”在这样的处境中,司马迁没有沉沦。是什么支撑着他呢?是写出《史记》,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责任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激烈复杂,市场变幻无穷,新产业不断涌现,夕阳行业无情地被淘汰,因此人员一定的流动性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蜻蜒点水般地在各个行业间跳来跳去,人们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精神。相反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需要敢做能当的员工,敢于承担责任不仅是是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更是企业单位的灵魂和核心。倘若员工只是把工作当做得过且过的“客家异乡”,那么企业的生命力无疑会每况愈下。古印度有一个擎钵大臣的故事,说的是国王想选择一个意志坚强、对事业能自始至终的人为辅臣。他看中一个人后便令其捧着盛满油的钵绕城一圈,若所持的油落一滴就要斩首示众。其人途中遇到认为其必死而号哭的亲友,百姓的围观,美女的诱惑,醉象的疾奔……但其人却“擎满钵油,至彼园观,一滴不落。”国王不由地叹服:“虽遇众难,其心不移。如是人者,无所不办。”
1.主动承担责任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做事情之前,二是做事情的过程中,三是事情做完后出了问题。第一阶段,做事之前要想到后果。第二阶段,做事过程中尽量控制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坏的结果出现。第三阶段,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承担责任不仅是一个人的勇气问题,而且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内心是否自信,是否光明磊落,是否恐惧未来。
2003年11月6日9时10分,成都市高新区金泰建材厂职工刘瑾女士,驾驶一辆微型面包车,途经成都三环路成绵立交桥时,不慎撞在立交桥的反光胶上。刘瑾忍着被玻璃划伤脖子的伤痛,立即拨打了122报警。由于找不到负责管理三环路的责任单位,刘女士第二天一早就拨打114,先后查询了20多个电话都没有找对。
有人劝刘瑾“何必自找麻烦”,但刘瑾认为“做错了事就要负责到底”。11月8日上午,刘瑾拨打市长公开电话才找到建设并暂时管理三环路的单位——成都市干道建设指挥部。下午,刘女士来到干道指挥部,接受了1900元的处罚。
一位普通的工薪族在误损公物之后,主动报警赔偿,其行为令人敬佩,特别是她“做错了事就要负责到底”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难免都犯一点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发生时有人在场,有的错误发生时或许没有人知道,前后的环境不同,相比认识错误的程度就不同。刘谨在犯错误后,主动报警并赔偿。首先她的责任意识非常强烈,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其二,她“做错了事就该负责到底”,不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反而积极寻找管理单位。她的行动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三,刘谨主动负责,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它说明,犯错误与改正错误并没有矛盾,刘女士的这种主动对于今天我们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不失为一个活教材。
2.远离抱怨和牢骚
工作中,人们在遭受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不满,通常引起牢骚,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牢骚过盛、抱怨过多,往往给自己造成心理暗示,一遇到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就开始长篇大论的牢骚、抱怨。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和抱怨不仅惹事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队士气。
因此,当你牢骚满腹时,不妨看一看参考一下定律:
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当老板不对时,请参照第一条。
在每个地方的人才市场,我们都会发现许多失业者,与他们交谈时,都会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封闭。不断的抱怨和牢骚使他们与公司格格不入,变得不再有用,只好被迫离开。每个雇主总是不断地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当然他也在考察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成为发展障碍的人都会被拿掉。
如果你对其他雇员说自己的老板是个吝啬鬼,那么表明你也是;如果你对他们说公司的制度不健全,那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你。
那些只顾把时间花在说人长短、毁谤他人的人,是没有时间成功的。毛主席说过一句名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易放眼量。”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你必须谨慎地选择开销的方式。如果你决定以贬抑别人来提高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是非上。如果你散布恶意伤人的内幕,就会丧失他人对你的信任。有句话说得好:“向你们论别人是非的人,也会向别人论我们的是非!”
3.牢固自己的责任意识
一个衣食无忧的全职太太和三岁的小孩住在八楼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太太每天早上起床、早餐,还有就是要在小孩睡醒之前去楼下不远处的菜场超市采购足够的生活用品,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规律着。
每次买菜回来绕过前面那幢楼能看到自家阳台时,意识的本能使这位妈妈每次先要看一下自家阳台上有没有发生什么情况,虽然她想不会、也不希望会有任何状况发生。不过还好,每次都平安无事。
终于有一天发生了状况。
当她买菜回来刚一拐过楼角后下意识的向自家阳台张望时,看到每天这个时候应该睡觉的小家伙站在自家全封闭阳台的窗口一个劲地在哭,而且一只脚已经踩在了空中。可能因为在小家伙眼里,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后,那里是唯一能向外界证明他的存在的方法和处所。原来每天按时睡觉作息的家伙今天一反常态,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心里顿生恐惧,在哭着门着找遍厨房、卫生间等他能找的地方,未果后,看到妈妈今天早上为室内通风而留的阳台上的一条窗缝,他就以为这里是他唯一向外界求助的地方。
妈妈哪里遇到过为种状况,见此情景,吓得一下子魂都没了,母亲的本能使他没经思考就大喊了一声:“儿子,妈妈在这里……”。如果不喊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状况,而这一喊,悲惨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小孩本来就思妈心切,哭了半天,看到救星来了,看到妈妈在喊自己,也没想他是在八楼阳台啊,就把自己另一只还在阳台上的脚也迈了出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刹那的一瞬间,妈妈扑了上去,孩子从八楼掉了下来瞬间,妈妈也象疯了一样从几十米开外飞到楼下,奇迹终于发生了,大家都知道:小孩被接住了,这个小生命得求了。
奇迹是发生了,但是人们难以置信的是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八楼,算算也有二三十米距离,理论计算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秒时间,在这么少的时间飞奔几十米路程,肯定比世界冠军还跑得快,所以所有的人们都难以置信,还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那么高摔下的冲击力。凭一个弱女之身,是怎么承受得了如此之重,人们宁愿相信这位妈妈肯定有超过常人的过人之处或者是有什么特异功能什么的,连喜欢扑捉新闻的电视台也想破解其中的奥秘,于是试图演示现场重现。但是模拟同样的场景,不是妈妈跑不到位,那个模拟人早已经摔到了地上,就是通过“导演”使他跑到位了,但由于那么高掉下重物的冲击力使他实在难以招架得住而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没有成功。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就问这位妈妈是怎么回事,这位妈妈回答倒让人没感到意外,那次接的是我的孩子,保护好他是我的责任,我那是豁出命也在所不惜。就是舍命也要保护好他,这是人性和亲情赋予我的责任,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因为我的过错我将遗憾终生,而这个摸似试验的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又关乎我什么事,就是没有成功,那也只是一次表演上的失败而已。
无疑,这是一个关于母性的悲壮故事。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把自己置于凌渊履冰的境界,反而有可能发挥潜能,超水平发挥。用心做事,把工作当成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去做、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用心去做的时候,往往就一定能够成功,常常会超水平发挥,甚至能达致平时想都没敢去想的程度。但如果只当成一次完成任务的表演而应付差使,那回馈的结果将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