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长感叹:“哎呀,我家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整天就知道玩儿!”
在这位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玩儿”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情。其实,喜欢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不例外。此外,玩儿还是孩子学习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孩子的学习,并不只包括研究课本上的知识,做数学题,练习生字等,它的外延是非常广阔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还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玩儿,就更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家长每天都应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玩耍时间。
通过种花种草,孩子可以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和小动物相处,孩子可以了解动物的习性,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爱心;通过出门旅游,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丰富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带孩子观察天象,可以增长他们的天文知识;通过玩电脑,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方法,了解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总而言之,玩儿其实是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增长知识的简单有效且又必需的方式之一。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玩儿是在浪费时间,这种看法实在太过狭隘。其实,玩儿可以有效地调动孩子大脑的积极性,让大脑经常处于探索新事物的状态,这种状态经常保持,大脑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于是,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往往就学会了独立学习、思考和创造。
不过,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时间抓得很紧,每天逼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习各种才艺,或者补课,不给孩子一点儿业余活动的时间,这就让孩子厌学成为了一种必然。
这样长期下去,孩子的世界就会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从而限制他的思维,阻碍他的智力发展。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再有探索世界的欲望,这对他的成长发展毫无益处。
欣莹从小聪明伶俐,也非常调皮,特别喜欢玩儿。她最喜欢玩儿洋娃娃,有的时候还会自己设计并缝一些洋娃娃的衣服,属于那种心灵手巧的孩子。可是后来父母逼着她去学钢琴,而且练琴的时候,欣莹稍有松懈,妈妈就站在钢琴的旁边,举着鸡毛掸子威胁她,一直到她把钢琴曲子弹得特别熟练了,妈妈才肯走开。
这样欣莹连玩一下都成了奢侈。
而且欣莹对音乐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学起来很吃力。好在她渐渐适应了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练琴还算刻苦,最后考上了一所音乐学院,毕业后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所学校教钢琴。但是她的性格却变得非常内向,她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工作按部就班,同事间关系冷漠,父母不在身边,而且她甚至懒得去交男朋友,她在心理上遇到了极大的困扰,最后患上了抑郁症。
她觉得自己的童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也从来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过。现在自己虽然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了,她却感到很茫然,不知道生活中还会有什么乐趣。
她的父母知道了她的这种情况后非常痛心。其实如果他们当初给孩子留出玩儿的时间,不以那种严苛的态度教育孩子,也许一切都会有所改变,至少他们的女儿会有一个快乐而美好的童年。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所以留不得一丝遗憾。每天给孩子留出足够玩的时间,让他在“玩”中长大,不仅能有效避免遗憾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也都有非常大的益处。
著名作家六六,曾写出了轰动一时的《蜗居》等小说,其实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
六六中年得子,起名陈偶得。偶得小的时候,六六有一次告诉他:“我们再过几天就去迪士尼玩去了。但是如果这段时间你生病了,我们计划很久的旅行就会泡汤的。”
陈偶得一听,非常高兴,立刻主动去学习了解有关旅游的各种知识。同时,为了玩得更痛快,还缠着家人学习了游泳,并且让奶奶帮自己买了潜水镜和呼吸管,还有浮板。在学习游泳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感冒,他很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会在一出泳池之后就披上浴巾,再也不用家长反复催促了。此外,他还注意多喝水,好好吃饭。同时,为了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他还在吃水果的时候,给妈妈留她最爱吃的苹果。
六六由此感叹,这一个“玩”字,居然让陈偶得变成了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一个“玩”字,对孩子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孩子挥动着小手快乐地玩耍时,即使他在地面上画的图案大人们都看不明白,他也会对自己留下的痕迹快乐不已,并为自己改变了一块地面的本领而感到自豪。这远远比他们艰难地学会拉一首小提琴曲子要快乐得多。他们在疯玩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进入一个浑然忘我的状态,而且对自己的创造乐此不疲,自得其乐。
如果父母认真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他时常会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无论画画、玩沙、玩水、玩车还是过家家,不管在成年人看来,那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屑一顾的细微小事,他都能津津有味地玩儿很久,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家长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许多艺术大师和杰出人物,正是因为拥有孩童时代在玩儿时获得的积极快乐的探索体验,才在多年后走上了艺术之路。
其实,孩子们玩儿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每天给孩子留够玩的时间,是一种人性化的家庭教育,更是一种留白式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