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的妈妈向朋友诉苦,女儿都13岁了,可是房间总是搞得一团糟,从来不肯自己收拾。芳芳平时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家长,就是袜子脏了,也只是扔到地上不管,如果家长不说,她从来不会主动去洗。
其实,芳芳的妈妈并不是没有为此事说过女儿,每次说话都只是这样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做呀?”
当芳芳一时兴起洗衣服的时候,妈妈又出现了:“瞧,你洗衣服放这么多洗衣粉,都没有把衣服洗干净。还有,放这么多水,太浪费了。”事情演变到最后,就成了妈妈去洗衣服,女儿则在一旁悠闲地看电视。
其实,芳芳的妈妈大可不必这样包办女儿的事情。她太在意孩子洗衣服时的很多细节,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即代替女儿做这些事情。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更不利于培养她独立做事的能力。事实上,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做事的基本道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总是去苛求孩子把细节完成得更出色。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很多事情本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之后,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的,可是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教会孩子道理,而是注重某些细节性的东西,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应该由自己来做,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兵兵在尝试走平衡木的时候,总是不能够成功,他因此非常沮丧,甚至都决定要放弃练习平衡木了。他觉得自己非常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爸爸知道这件事之后告诉儿子:“虽然你试了几次都从平衡木上摔下来,可是这并非说明你笨。除了平衡木,你还会拍皮球,会画美丽的图画,会帮助我们收拾房间,这些你做得都非常棒。一件事情做不好,并不代表着整个人都失败。前几次走不好很正常,我们总是在克服许多困难之后才可能成功。”
爸爸讲的道理鼓舞了兵兵。他重新爬上了平衡木,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最终,他可以稳稳地行走在平衡木上面了。
兵兵的爸爸并没有参与到走平衡木的事情当中,而是选择了讲道理给孩子听,而具体的练习则放手交给儿子去执行。这些练习的细节,让孩子渐渐地掌握了行走平衡木的诀窍,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又让他明白了其中的生活道理。
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利用一切时机来教育孩子,他们自认为抓住了所有的细节,会在一切时间、一切场合,利用一切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
比如说,孩子想出去玩,家长会认真地告诉孩子,路上会遇到哪些可怕的情况,还有行走的路线有什么特征,甚至路旁种植了什么样的花草,都要和孩子说个明白,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灌输到孩子的大脑中去,但是孩子却越来越反感,他们会马上表现出一种厌烦和痛苦的神色,有的时候甚至会躲避起来或者公开抗议家长的各种唠叨。
还有的家长安排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交待得非常周密,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孩子在细节方面有什么疏漏。
虽然说这样教育出发点是好的,内容也是正确的,不过效果却往往并不明显。此外,这种细节性的教育也会剥夺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原本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却由家长完全进行操控,严格地来讲,这样做会限制孩子的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
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想、去玩,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非常有帮助。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心灵需要自由驰骋的空间。给孩子过度的细节方面的教育,等于让孩子全听家长的,等于给孩子套上了枷锁,这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也都被扼杀了。
美国某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应试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向孩子讲述行动事宜,但是不讲细节,只讲大概的行动规则;另外一组则把细节讲得非常详细,甚至具体到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等游戏结束之后,前一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而且行动也非常具有创造性,而后一组的孩子则玩得非常拘束,由于不敢做出违反规则的动作,他们个个缩手缩脚,远不及第一组表现出色。
可见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度,教育时过分地讲究细节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使孩子丧失兴趣和激情,挫伤孩子的创造性和活跃性,禁锢孩子思维的发散性。
虽然孩子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总会有失败和泪水相随。但由于是初次尝试,他们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总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处理不好。这种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给孩子讲明道理,鼓励他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迅速掌握主动权。
哪怕孩子细节做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勇敢地去尝试。要知道,家长不可能总是把孩子的行为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要让孩子像玉石一样,只有不断进行磨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纯美无暇。
(2)鼓励孩子不要轻易放弃。
有的孩子做事很难坚持下去,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这时家长要巧妙引导,告诉他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取得胜利。成功就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至于孩子做事的具体细节,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孩子的能力都是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3)给孩子时间,让他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孩子自己的事情处理得不够好,细节做得不够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这些事情都不要过于担心。家长不必追究孩子做事的细节,而是让他们明白基本的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说,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吵架了,或者闹了别扭等,家长可以给他们讲清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就随意安排他们的事情,包办他们的一切,只让孩子去执行,这样的做法,是很难培养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的。
其实,告诉孩子道理的过程,就相当于规定了最基本的宪法。之后各种法律的准则和详细的条文,都要根据宪法衍生而出。而孩子明白了最基本的道理之后,再做事情也就有了行为大纲,处事也就有了行为准则。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最基本的“宪法”,家长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