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需要学会照顾自己,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一个能在精神和现实中自给自足的人。这个过程是从他一出生,家长就应该开始培养的。其实,在动物世界,狼和老鹰教自己的孩子独立的做法,很值得我们人类的家长学习。
狼妈妈在小狼崽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训练狼宝宝的抓捕技术,尽管小狼崽常常为此付出疼痛的代价,摔得这儿青一块,那儿紫一块的,但是狼妈妈绝不心软,坚持让它们练习。就这样,经过艰苦的训练,小狼崽逐渐学会了抓捕的技巧,为自己独立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鹰也是如此。鹰妈妈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把小鹰带到悬崖边,一次次狠心地把小鹰摔下去,然后让小鹰一次次痛苦地挣扎着飞起来。经过这样无数次的训练,小鹰最终可以翱翔高空,俯瞰大地,成为空中的捕捉高手。
同样,孩子也一定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很多家长都不懂得该如何培养孩子,往往是好心办了坏事,害了孩子。
7个月大的妮妮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宝贝。爸爸妈妈对妮妮是疼爱有加,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妈妈都要把妮妮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每次玩的时候,妈妈总是在旁边细心照顾着她。不到特别困的时候,妮妮不会被放到床上去睡觉,而每次她稍微有一点儿动静或刚刚醒来,妈妈就会守在她身旁。妮妮每次看到妈妈在身旁,都会非常高兴,似乎更有安全感。如果妈妈很忙,就换爷爷奶奶过来照顾。
做妈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所以不希望他哭,认为只要孩子在那儿哇哇大哭就很可怜,就毫无幸福可言。妈妈总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使孩子幸福。其实,妈妈的这种努力是可敬可佩的,但是她在做这种努力的同时,也使得孩子的成长有了一种缺陷。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妮妮是个缺乏被人鼓励的孩子。因为她认为只有当有人哄她的时候,自己才会有地位,否则的话,自己就没有地位。
她根本不知道当没有人来哄她、照看她的时候,自己该如何玩耍,如何找到归属感。
也许有家长存在疑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让他自己照顾自己啊?其实完全是可以的。要想成为一个负责任、并且能成功教育好孩子的妈妈,应该这样去做:
每天留出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也就是给他留一定的空间,不要总是关注他,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性。比如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如果孩子还是哭,那就让他哭去吧。当然让孩子去哭对母亲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妈妈可以这样想,孩子哪有不哭的,绝不能舍不得孩子哭。如果现在舍不得让他哭,等孩子将来长大了,还不能独立,那时哭的就是他了。这样想时,就能自然放松地面对孩子的哭闹了。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获得的,它来自于独立后的成就感。
等孩子再稍微大一点儿,到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就要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比如,早上起床时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吃饭等。
欢欢从两岁起,妈妈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使用勺子和筷子,让她学习自己吃饭,还鼓励她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当然欢欢也有因做不好而闹脾气不干的时候,但是妈妈总是耐心地指导安慰她。
就这样,欢欢在妈妈一次次的鼓励中学会了做很多事。刚一入园,欢欢不但能自己吃饭、穿衣,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搬凳子。为此,欢欢在幼儿园的过渡期非常顺利。
也有的爸爸妈妈太心疼孩子,觉得孩子还那么小,不忍心让他做事;
还有的父母嫌麻烦,嫌孩子动作太慢,于是自己总是给孩子代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自理能力很差,吃饭时总要老师来喂,不喂就不吃。这应该是每个爸爸妈妈所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时要怎么做呢?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对于这一点,爸爸妈妈一定要支持,绝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而不让他动手,应尽早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训练孩子自我照顾时,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做示范,比如穿脱衣服,应该先教孩子自己脱裤子、脱鞋子,然后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的原则,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及时给孩子鼓励。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爸爸妈妈不妨多夸奖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那种自豪感与喜悦感。此外,如果孩子完成得不理想,家长也不要发脾气。要知道,孩子毕竟还小,做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支持他、鼓励他,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也能使孩子重拾信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