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期末考试过后,迎来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一年中孩子们有两次长,一个是有美食、过年礼物和漂亮衣服的寒假,还有一个是可以旅游、游泳、开心地坐在家里吃着冰淇淋看动画片的暑假。可是,现在的孩子,这两个假期过得真的快乐吗?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有的给孩子报了各种的补习班,有的给孩子请家教,还有的干脆亲自上阵,给孩子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来“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这样一来,孩子们不免对这样的假期心灰意冷,懒懒地提不起兴趣来。
有一家上海的社会研究机构针对孩子们的生活搞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今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一项家长安排就是“我的假期不能我做主。”
说白了,就是孩子们的假期要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和规划。而孩子们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则少之又少。他们原本希望拥有的自由时间,被父母无情地剥夺了。
这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孩子们渴望自己去支配假期,渴望能自由地享受假期带给自己的快乐。如果家长不给孩子们这个机会,一味让孩子按自己的安排来做事,孩子何来快乐可言?
其实,现在的孩子已经够苦的了,虽然国家一再重申要减负,但是孩子们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孩子们面对成绩的时候,压力不仅是自己的,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因此,家长会尽其所能,想尽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他们帮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忙得晕头转向。而这些课外班中,究竟有多少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呢?显然寥寥无几。因为有的家长选择课外班,有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来选的。
有位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奥数班,却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爱好是下象棋。原来,等孩子升学考试的时候,如果能拿到奥数的奖项,可以加分,但是下象棋就不能加分。于是,这个原本喜欢下象棋的孩子只好愁眉苦脸地坐在奥数班里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至于快乐,早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还有的家长表面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可是一到实际选课外班的时候则依然会坚定不移地执行只让孩子做“有用”的事的教育原则。比如说,有的孩子想学游泳,可是家长觉得打篮球更有利于孩子长高,而且比游泳要安全,最后就会替孩子报一个篮球班。还有的孩子喜欢街舞,可是家长报班的时候,会变成民族舞或者芭蕾舞。因为在他们看来,后者更能提升孩子自身的气质。他们这样想,也这样做,孩子的意愿自然就“靠边站”了。
表面上看来,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可是孩子对家长的这种支配行为产生反感的时候,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他们会对家长的安排产生逆反情绪,会暗中与家长作对,毕竟去上课的是他们,而不是家长自己。他们被迫学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且他们对家长的安排也会非常伤心,会觉得家长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空间与时间随意夺走了,这实在很过分,甚至会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
而事实上,如果把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去选择,其结果也未必就如家长所想的那样糟糕。那样孩子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去户外活动,去看课外书等。这样的自由活动会让孩子放松自己的心情,更会激发他的热情,让他体会到享受生活的满足感。
小伦放假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了许多书。他对军事武器方面书很感兴趣,便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在这个假期里,他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知道了自己希望了解的东西,并且增长了见……开阔了视野。此外,还增加了他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只要他一开口,那些男生便围了过来,看到周围同学那崇拜的目光,他心里无比自豪。对此,他得意洋洋地向父母宣布,自己已经是班里所有男生心中的偶像了。
这个假期,阅读课外书让小伦增加了自信和勇气,同时也带给了他学习上的动力。作为班上男生们的偶像,学习成绩不好当然不像话,于是小伦暗下决心,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他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家长对此无比欣喜。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假期会带给孩子这么大的转变。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许多教育专家越来越提倡留白式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心理健康最为重要。如果孩子因为假期的“被安排”而失去了快乐,就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增长,那么最终会伤害到他的身心健康。从孩子的一生来看,这一定是得不偿失的。相反,家长如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时间,尊重他们的想法,并根据孩子的禀赋来做适当引导,寓教于乐,他们一定会乐于接受的。
教育的实质就是帮助每个人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最适合、最喜欢做的事。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假期是让他拥有美好童年重要的一部分,要比分数重要得多。因此,家长不妨给孩子的假期留白,让孩子在假期里得到休息和放松,让快乐时常环绕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