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爱
翟灏《通俗编·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这句话说的是,力量虽然小,但是,如果长久坚持,就必定能够成功。爱情也是,虽然平时的关心和呵护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时间久了,慢慢就会累积成为博大的爱。爱情是需要经营的,而想要得到长久的爱,就要学会平时里对爱的付出。
很多女人会感觉,我认定我爱的人就是他。所以,我要把全部的爱都给他。即使最后受伤我也在所不惜。虽然你是这样想的,但是,能保证你的他也是这么想的吗?当你把你全部的爱倾注在他身上的时候,或许他正在想该以什么样的理由跟你说分手呢?
恋爱中的女人总是在面对自己的男朋友的时候,把自己理所当然地当成了男朋友的准妻子。其实,你的种种过于热情的表现,只会让男朋友感觉到惶恐。还没结婚甚至是还没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呢,你已经开始介入他的生活了,那结婚以后呢?自己是不是要完全接受她的改造呢?想到这些的时候,你的男朋友肯定要逃跑了。
而且,如果你一下子把自己全部呈现在男友面前的话,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神秘感了。两个人谈恋爱需要的是慢慢了解。如果你有所保留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你的每一次意外惊喜都会让你的男朋友趣味盎然。他会想,这个女孩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她真的好吸引我。你男朋友的这些想法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不是吗?
菁菁和男朋友刚认识不到一个星期,两个人还没有正式的确立恋爱关系。男孩经常约菁菁出去玩,慢慢地,菁菁自然而然地认识很多男孩的哥们儿。但是,男孩发现,每次跟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菁菁都要求参加。刚开始的时候,男孩感觉大家也应该认识一下。可是,菁菁几乎每次都要跟去。男孩有时候会有意见,而菁菁却说:“等我们结婚了,我不也是要跟他们相处的吗?”菁菁的话让男孩很惊讶,为什么结婚了就可以介入自己的私人生活呢,况且,现在不是还没到那个地步吗?男孩的哥们儿也跟男孩说:“那个女孩太那个了点,你俩才什么程度啊,她就跟你的老婆似的了。”哥们儿的话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男孩思前想后,还是以“我们不合适”为理由跟菁菁提出了分手。
男孩之所以会提出分手,完全是因为菁菁的态度。菁菁急于把自己融入到男孩的生活中去的态度让男孩感觉到了不适应。
而明敏跟她的男朋友相处的方式就比菁菁要好很多:明敏和自己的男朋友从确立恋爱关系到男朋友向明敏提出求婚只有半年的时间。他俩刚开始恋爱的时候,规定两个人一个星期最多只见四次面,其他的时间自由支配。刚开始男朋友并不是很理解。但是,明敏告诉他说:“两个人总是见面就会失去新鲜感,而且你我都需要时间去跟其他的朋友在一起啊。”听了明敏的话,男朋友同意了明敏的说法。
而让明敏的男朋友感觉到惊喜的是,每次明敏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都会有与前一次见面不一样的感觉。而且,明敏懂的东西很多,随便聊起一个话题,两个人都能说很长时间,所以,每次分手的时候都会依依不舍地告别好半天。
有时候明敏也会在男朋友住处给他做饭吃,明敏厨艺很好,每次做菜都让男朋友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每次做菜都有不同的花样。终于,在一次吃完饭以后,明敏的男朋友拿出一个红色的丝绒盒子跪在她面前说:“嫁给我吧,我想看看你还能给我多少惊喜。而且我是绝对不允许你把惊喜展现给别人了。所以,我娶定你了。”就这样,明敏幸福地结婚了。
女人啊,慢慢地把你的爱展现给你的男人,男人喜欢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了解他的爱
恋爱的时候,他会跟你说“我爱你“但是,这句话能证明什么呢?你已经是他的妻子了吗?不,你还不是。所以,当你在他的家里停留的时候,不要把那里也当成你的家一样,你当然可以用他的东西,帮他收拾房间。但是,你一定要经过他的允许。你担心你走以后他会不想着你,于是,把你的一些随身物品留在他的家里,千万不要这样做。你是他的什么人呢?为什么要把你的东西留下呢?
阿连交了个女朋友叫阿倩,两个人相处了差不多快两个月的时间了。有一次,阿连带阿倩去郊游,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于是,阿连就让阿倩在自己家里的另外一个房间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阿倩离开以后,阿连发现阿倩的牙刷插在自己的口杯里。阿连以为是阿倩忘记了,于是在阿倩再来的时候就提醒她记得带走。但是,阿倩不仅没有拿走自己的牙刷,还自作主张地给阿连换了一把牙刷,而且看起来两个牙刷是情侣的颜色,这让阿连很不适应。
阿连还发现,阿倩将自己电脑的进入密码改成阿倩的生日。慢慢地,阿连的MSN的密码,邮箱的密码全部都换成了阿倩的生日。而且阿倩还经常查看阿连来往的信件,俨然把自己定位为阿连的妻子一样,就算是妻子也应该尊重自己的隐私吧。终于有一天,阿连约阿倩谈话,并且就此分手了。
男人本来就是奇怪的动物,即使是在结婚以后,妻子帮他整理东西也还要尊重他的隐私呢,更不用说是才谈了几个月的女朋友。这样说其实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想告诉那些太过积极的女孩们,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但是,当你的一腔热情直接扑向他的时候,你要想想他是不是承受得了。所以,把你的爱梳理成涓细的流水,慢慢浇灌你们的爱情之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