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公共场合,比如医院、学校、车站等等,都对人们的行为做出了约束。人们对在公众场合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你的公共行为同个人品质联系在一起。或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不良小举动,已经破坏了你在他人眼中的公众形象了,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必须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不要违反,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是几类比较常见的现象,看一看你是否违反过?
办公室里小节
尽管你可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但有时还是难免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阻力。你应仔细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在以下一些问题上做得不好,以致贻误了自己的发展。
(1)听人是非
当某同事向你转述他人对你的不满之后,你当然很气愤,就会做出言语上的反击。然而,这种做法恰恰中了散播是非者的计,因为他可以拿着你在气愤时说出的话,向某人再度转述。
(2)估计公司的前景
不要自作聪明地估计公司的前景,然后再用专家的口吻去判断事情,这样做是作为下属的大忌。
(3)乱讲加薪幅度
在企业中,普通员工的薪资水平是较为敏感的话题,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薪资保密制度。每个人的薪资水平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要因为你的同事的薪水比你高或低而妄加评论。
(4)穿着太名贵
切勿穿得比自己的老板更好。当老板与这样的下属在一起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可能会因为陌生人不清楚,而误把下属当成了老板、老板当成了随员。要注意工作中的着装规则。
上班时的着装规则
小苏在办公室自言自语说:“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五,终于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了。”只见她涂着绿色的眼影、绚丽的唇彩,穿着流苏短裙、挂满铃铛的脚链……
谁知下班时却见小苏一脸不高兴。
同事问起原因,小苏说:“我们部门经理旁敲侧击地叫我注意穿着。真是郁闷,难道今天不是星期五吗?”
一旁的经理秘书李丽说话了:“星期五可以穿着休闲一些,但不意味着我们喜欢穿什么就可以穿什么。上班穿着打扮毕竟和平时不同,即使是星期五也要注意场合。”
“公司又没有白纸黑字定下规矩,那我们怎么样拿捏分寸呢?”小苏问。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穿衣标准,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穿着文化,即使是休闲衣也不例外。比如说传统企业最好穿得比较保守。我们公司对‘休闲’的定义比较宽松,但是有些穿着打扮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比如无袖T恤、背心、紧身衣、露背装……总之要记住,我们是去上班,不是去做服装表演。那些夸张、前卫的衣服是不适合上班时间穿的。”
“惨啦,那我就没合适的衣服可穿了。”——小苏是个时髦的人。
“平时我们要备有一些适合上班穿的休闲衣。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毛衣、两件式线衫,长度适中的裙子或者休闲式长裤等。小苏,你是做营销的,最好在公司备一套正装,如果星期五突然要见客户,那就派上用场了。”李丽向她传授经验。
着装也是一门职场必修课。某些企业、机构提供制服,这样一来免去了员工穿着、搭配的烦恼,而且穿着职业服装不仅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同时也使着装者有一种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是敬业、乐业在服饰上的具体表现。规范穿着职业服装的要求是整齐、清洁、大方。
但在另一方面,职业装却将每个人的风格、个性隐藏在了制服底下。许多爱漂亮、重视穿着打扮的女生并不喜欢被制服限制,但也不能完全自主。新人初入公司,即使单位没有统一的着装要求,也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最好先问清楚公司的文化,了解工作性质的差别,依此作为服装搭配的考虑。
大体上说来,简单、干净的装扮,获得的认同度较高,是比较保险的穿着方式。年轻人为避免穿着套装过于“老气”,可以选择颜色比较明亮的,如米白色系的套装,有朝气,又不失庄重,内搭的衬衫可以选择明亮色系的。今年夏天,粉嫩色系如绿、蓝、粉红、黄也都可以搭配。今年还流行“裤装”,年轻人可以多做尝试,虽然可以表现明亮、有朝气的形象,却也不宜过于花俏、夸张。
在公司里不要太活泼
William是某名校中文系高才生,学校里的积极分子,任何社团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作为宣传部长的他,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毕业后william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策划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设计了很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但热情的他却意外地遭遇了职场的滑铁卢。
William热心,于是凡事他都要横插一脚——市场部同事在谈工作时,他凑上去给别人提点建议;同事外出采购,他也对其指点一番,告诉对方应该去什么地方买;就连中午订午餐他都要帮别人做选择,就差没告诉负责清洁的阿姨如何拖地了。刚开始时,同事对他的这种性格还不当回事,会跟他逗上两句。可时间长了,每次当他开口时,都会有人站出来冲他两句。他感到非常委屈,明明是一片好心,竟被当成了驴肝肺!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能力肯定之余,都颇有微辞。最近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明白了原来自己现在非常不受同事们的欢迎。郁闷的William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我的热心有错吗?我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难道不能说明一切吗?
跨过象牙塔的门槛,进入职场,投入到社会的大熔炉后,职场新人对自己的每句话、每个动作似乎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清除出局。这中间手足无措者有之,胆战心惊者有之,无从下手者有之,整天哀叹抱怨,慨叹没有伯乐者也有之……比如在笔者了解到的这个案例中,热情似火的William还没迎来同事的认可,却成了“万人嫌”,他到底有没有做错呢?职场雷池遍地都是,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安全地秀出自己的能力,秀出自己的修养从而赢得认可呢?《职业》杂志特邀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的职业顾问,为新人支招如下。
初入职场,切忌“急不可耐,急功近利”。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自己拿着高学历,能力无穷大,盼望学有所用,一朝登龙门,年薪一年内狂升多少,或者迅速蹿到什么职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然而,三天下来感觉和自己预想的目标差得很远,便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单位;四个月内没有得到提升,就开始怀疑自己受了亏待,被公司忽略,暗叹“怀才不遇”“遇人不淑”;一年内职位没提升,薪水也没怎么长,就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前途一片黯淡。
对于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激情、勇敢、创新是他们的优点,但往往忽略了勤奋、踏实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急功近利,追求结果与胜利的快感,而不注重一步步地扎实积累。当结果与目标形成冲突时,就会存在巨大的心里落差,感叹怀才不遇。
欲速则不达,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要懂得“谦虚”二字。无论你之前在学校是多么风光,能力是多么强,但是初涉职场,需要的是将自己打碎,化整为零从头开始。敬重上司,友爱同事,认真地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收起自己的锋芒,学会双手抱拳,毕恭毕敬,积蓄力量之后才可能爆发。
注意你的语言
有一次,包经理要求苏迪打个电话给副总经理,希望副总经理能够协助处理一件工作。苏迪仔细询问过包经理后,上了楼去找副总经理,然后回到办公室对包经理说,“张副总刚才说,他那里没有问题,如果有特别需要的话会来协助,包经理你这里直接处理就够了。”
又一次,公司新来了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学生,包经理同样地让她打个电话请副总经理处理一件工作。这位女大学生就开始打电话:“是张副总嘛?包经理叫我告诉你,你把某某事情赶紧处理一下,包经理很急的。”包经理在那里摇了几下头,办公室里的人听完这个刚毕业的女学生说的话也都笑了。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是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苏迪,一位是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苏迪很好地处理了副总经理与包经理之间的职别关系,虽然自己的直接上司是包经理,但苏迪通过直接过去询问副总经理,给了副总经理足够的尊重,同时也很好地摆正了自己的下属位置。最重要的一点是,苏迪通过这种礼貌的询问回答方式,很好地协调了副总经理与包经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工作例行处理。
女大学生在打电话时,语言里面就已经有了不礼貌的言辞。包经理在职别方面并没有权利要求张副总去执行什么工作,这种命令式的语气虽然是转告,却显示出对副总经理严重的不礼貌。
大学生在学校里自由散漫惯了,习惯性地认为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以致忘记了礼貌问题。礼貌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行为、举止,甚至包括暗示性、职别性的礼貌。对于礼貌方面的考虑,许多大学生相当欠缺,然而,这些却是职业场里影响升迁的最大因素。没有人希望培养和提拔一个不懂礼貌的职员。
另外,还要主要一点,尽量不要讲口头禅,或者要优化自己的口头禅。“口头禅”最初是佛教禅宗用语,本意指未经心灵证悟就把一些现成的经言和公案挂在嘴边,装作很得道的样子。演变至今,口头禅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代名词,仿佛未经大脑就已脱口而出。因为成功逃过了意识“警察”,才得以看到后面深藏的潜意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就像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惯动作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它已构成一个人形象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部分。语言的风格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你拥有某种气质的口头禅,你也就容易被人视为属于某种气质的人。一个满口污言秽语,开口便是国骂、乡骂、神经病等口头禅的人,自然让人觉得粗鲁无教养;而“有请”、“谢谢”、“对不起”等口头禅则是文明、有教养的象征。
一个经常喜欢在说话时插几句“讲老实话”、“我实事求是跟你讲”的人在别人心目中会显得诚恳实在;而总是爱讲“真没劲”、“真无聊”的人,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你的形象都会显得疲惫沉闷。
案例一:
Amay 是某报关公司职员,是个非常时髦的人。但Amay的口头禅也很时髦——“没劲透了!”说这话的时候,做出一副厌烦红尘世俗之状,活脱脱一个《红楼梦》里的妙玉。
约她泡吧,她说:“新天地啊,都什么时候的流行了!撞来撞去都是外地人,没劲透了。”约她吃饭,她说:“又是日本料理啊,怎么就没点新花样!没劲透了。上海的日本料理没一家做得地道的,每次吃了胃都不舒服。一样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去日本吃正宗的,那才叫新鲜!到底是空运过来的!”问她上网聊不聊天,她说:“什么美眉、青蛙的,全是假的,没劲透了。”
问她新流行的那本书看没看,“还不是那回事,翻了几页就扔了。要看就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就是少了那么股韵味,没劲透了。”连同事买了新衣服,她也没兴趣去看,说是“就她那个身材,穿什么国际名牌,就算套一身宇宙名牌都未必好看!臭显摆呗,没劲透了!”不过,这话只适用于那些她明摆着买不起的品牌。
时间一长,同事们都不愿意和她说话了,都很烦她那句“没劲透了”。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说这种口头禅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信心极强,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但当“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说明他有动摇心理。
“听说,据说,听人讲。”有些人之所以用这些口头禅,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
“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待人处事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了这一点。”
“但是,不过。”说这种口头禅的人有些任性,因此总用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同时,“但是”也反映了这种人温和的特点,它比较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啊,呀,这个,这个,嗯。”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会在说话时利用它们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怕说错话,需要用这点间歇来思考。
有一个男人,他的口头禅非常特别,是很简单、也很有力度的四个字:“问题不大。”每当遇上什么麻烦事、困难的事时他总是这句话:“问题不大。”一方面表明了问题的确存在;另一方面,却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强烈的自信心,他总是在俯视这些问题。这是感染力很强的四个字,在大家为某事而慌乱不安时,这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使人心里觉得踏实。这样的口头禅并不令人讨厌。这种人后来能成为公司主心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个女孩,不知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愿意和她交往,她自己也挺苦恼的,有种被人摒于圈外的落寞。于是,她去咨询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朋友琢磨了好久,最后说,也许是你有几句口头禅,正是使他人感到不快,从而不愿与你交谈的原因。比如每当别人说起某件新闻时,她总会有意无意地说“我不相信”,一下子就扫了别人的兴,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不愿和你多说话了。
女孩想了想,觉得自己以前确实是这样说的。于是她有意识地使自己养成说另几句口头禅的习惯。比如把“我不相信”改成“这是真的啊”,既充满了好奇,又带有一种深深的信赖,对方听到这种天真热情的反应,当然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慢慢地,果真有很多人都乐意与她交往聊天了。
因此,为了你的形象,请注意优化自己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