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人们在集体中所受到的限制,是集体中人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正如铁轨限制但同时又承载着火车一样,纪律约束着集体中人的行为,同时又保持着集体内部行动的一致。
一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并不是所属成员能力的简单相加之和。它是一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超出原有成员能力的新的力量,也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团队成员遵守纪律,服从领导者的安排,这样才能达到以领导为中心的能力聚合,使公司效益达到最大化,这样个人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证,否则就是散兵游勇,毫无战斗力可言。
严密的纪律存在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中。在军队中,从士兵到将军,都要受到纪律的严格约束,所以,在军营里,有一种惊人的一致。吃饭睡觉,穿衣,戴帽,走路,跑步,举靶,操炮,几乎每一件事都有条例条令予以明确规定。战士们的被盖叠得有棱有角,整齐划一。老百姓有时候不禁要想:叠个被盖与战斗力有什么关系呀,那么严格!军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平时出成绩,战时打胜仗”。
在古今中外的军史中,纪律都是取胜的最关键因素。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也道出了六种克敌制胜的战机:当敌军士兵开小差之时;当敌军纪律涣散之时;当敌军部队被拖泥带水的士兵拖入困境之时;当敌军因叛乱而崩溃之时;当敌军组织混乱之时;当敌军改变行军路线之时。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纪律涣散导致的恶果,自革命战争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相当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队略有出入。
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已提出部队对待群众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的东西要归公。
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些纪律,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政策,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在党的长期培育下,全军官兵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纪律,形成了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成为我军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党的纪律,他说“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是破坏党的统一。”1941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再次提出:应该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党性,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
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聚集了参加攻打锦州城的各个纵队的政委、主任,召开战前政治工作会议。罗荣桓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是在一所庄稼院里召开的,院内栽种着许多苹果树。会上谭政传达了中央关于这一战役的战略方针,要求各个部队搞好协调工作,做到不争功,不争胜利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执行入城纪律。
接着罗荣桓就纪律问题作了特别强调,他指着院内挂满了果子的苹果树说:“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锦州城里许多市民都栽种了苹果树。要教育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吃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在家里的,还是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也不要用钱买。这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部队进驻锦州城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纪律守则》。有许多部队驻扎在苹果园,但不吃一个苹果。解放军守纪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锦州城,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为全东北的解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陈云也曾指出:“纪律是我们重要的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必须用纪律来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邓小平在1985年3月7日作的《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中国共产党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向士兵灌输遵守纪律的观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纪律建设的认识,已上升到组织建设的一个很高的高度。
自觉遵守纪律是每一个军人的基本功,在这方面最典范的人物是众所周知的邱少云。按照潜伏纪律的规定,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擅自动弹,因为那样会暴露目标,影响整个战役。所以,当燃烧弹引燃他身上的伪装时,他咬牙坚持,纹丝不动。当时他身后就是一条小沟,灭火轻而易举,但军令如山,不能动弹。为了战友的安全,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至死也未挪动一寸地方,战友们用胜利来告慰了这位伟大战士的英灵。只有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有这样守纪律的战士,才会有钢铁般的解放军队伍,才会有席卷全国的钢铁洪流。
解放军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革命力量,严守纪律,是形成和巩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人道德的显著特点。一直到现在,人民解放军也是把严守纪律当作军人的第一要求。从雄壮的《严守纪律歌》中,我们感触到了人民军队生命脉搏的强劲律动和钢铁纪律作风。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
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
服从命令是天职
条令条例要牢记
令必行,禁必止
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
啊纪律,纪律
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
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得胜利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
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
服从命令是天职
条令条例要牢记
令必行,禁必止
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
啊纪律,纪律
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
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
咳!步调一致得胜利
我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的协同性大为提高,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作战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战争全局的失利,这就对从严治军,加强部队的纪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守纪律,成为现代军人道德素养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有了严密的纪律和自觉遵守纪律的部队官兵,我们的军队才充满了气势和力量。一个没有铁的纪律约束的涣散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不仅军队如此,观察一下某个荣获冠军的足球队,一个宏伟的管弦乐队,一个兴旺发达的企业,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诀窍中都有“纪律”二字。100人的合唱队里,有一人跑调都是不行的。一个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
万科集团首席执行官王石,他也有着自己的军事管理秘诀:第一,常人眼中的苦在王石看来都不算什么。和“在冰天雪地之中,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相比,他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实在是“毛毛雨”。第二,军人的经历让王石强调的是职业化、是制度,他希望万科的任何一个人,包括他自己,不论在不在,整个公司的运转都不受影响,这让他可以在高山和公司之间快速奔走。第三,万科组织纪律严明的好名声,也与军队、军人特有的素质相得益彰。第四,军人的实事求是作风让他既要做房地产业界的先锋,又不吝于拿出自己的失败教训来跟大家共享,让后来者少走弯路。第五,部队出身的人“执行能力强”,“思想政治工作过硬”,这两个词组放在企业中就被翻译成“执行力”和“企业文化”,而万科在这两方面恰恰表现得都不错。
如同一个国家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独特的文化。一旦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就会在企业中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所有的员工都会受到这种企业文化的激励。
纪律应该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没有纪律的企业文化不可能指导各项实践有序地取得成功。在一个企业做事就要认同企业的规则,对已经形成的纪律不含糊,成为一名有纪律的员工。有纪律的员工是把纪律变成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规则去进行,最后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常说,个人的生活习惯企业无权干涉,也没有必要干涉。但既然在公司里做事,那么工作习惯必须适应公司的纪律。形成纪律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成功的基础。从学习规则,遵守纪律,树立纪律意识,刻意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纪律,到自觉把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只有把纪律变成为习惯,企业才能具备持久的战斗力。
实例:《组织垂直沟通应遵循的原则》
材料:某工厂采购部李经理,安排属下的一名采购员去采购一批螺丝,要求他在两小时之内完成任务。这名采购员出发后不久,接到副总经理的电话,要求他立即把一批文具采购回来,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采购员先把文具采购回来后,正好碰上李经理,李经理这才发现采购员还未去采购螺丝,而此时车间又等着螺丝安排生产,看来再安排采购员去采购螺丝已来不及了。
演练:三名学员分别扮演李经理、采购员、副总经理,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演练:
1、按照材料描述的情景进行演练。
2、继续材料中的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3、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越权指挥有什么危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如何应对越权指挥的做法?
对越权指挥引发的后果如何纠正?
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李经理:
(1)批评采购员没有完成任务。
(2)斥责采购员不听自己的命令和指挥。
(3)对副总经理有不满心理。
采购员:
(1)因受到李经理的批评感到委屈。
(2)申辩理由:我的工作是副总经理安排的,就是你都要听他指挥,我怎么敢违抗他的命令?
(3)采购员也可能会理直气壮地顶撞李经理:“你算老几?我就要先听从副总经理的安排。”
副总经理:
不知不觉,制造了矛盾。
越级指挥对企业的危害:
(1)破坏了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2)造成企业指挥系统失灵。
(3)损害了上级在下属面前的威信。
(4)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损害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
(1)副总经理应当通过采购部经理指挥采购员。
(2)如确实需要紧急采购,应当通过采购部经理进行优先安排。
(3)采购员碰到越级指挥,可以拒绝服从(下面说到的四种情况除外)。
对越级指挥纠正的方法:
副总经理向李经理和采购员当面解释此事,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
下级对待隔级上级的指挥,要很有礼貌地说:“您最好和我们经理说一声。”
如上级坚持,也要服从,但同时通知自己的直接上级。
垂直沟通应遵循的原则:
(1)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没有服从就没有管理!
问:服从上级正确的指挥,这句话对吗?
答:服从就是服从,不能因为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或不公正的就不服从。
在一般情况下,下级无权判断上级的对错,上级的对错由上级的上级来裁定。
(2)每个岗位只有一个上级的原则。
每个岗位只有一个上级,而不能出现两个或多个上级,只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只向一个上级报告。否则,将造成下级无所适从,上级无从管理,即“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恶劣后果。
“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应该只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这就是一个上级的原则。它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
(3)逐级沟通的原则。
①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
正常情况下,机构内部进行信息传递时,如管理人员在发布命令时,应逐级地传达下去。除非:
●紧急情况可以越级指挥,如上级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其直接下级,不能眼看着损失发生而越级指挥。
●直接下属不服从指挥。直接下属用种种理由不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任何领导都有权越级直接指挥(这种情况发生后,直接下级应主动认错,否则应承担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
●下级无力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在如救灾等特殊情况下,进行整体指挥。
②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不能越级报告。
报告是在正常情况下,向直接上级汇报工作,并获得工作指示。而申诉则是向直接上司的上司告状,如:
a。上级有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的行为。
b。上级有重大出卖和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c。上级滥用职权,对申诉者有重大不公正的行为。
d。上级决策有重大的失误。
但如果属于蓄意诬告,申诉者必须对此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