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规的团队是由具有各种能力的人员组成的。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力量加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团队。
团队的整体能力并不是所属成员能力的简单算术之和。如果团队中纪律涣散,每个成员的力量再大,但一群散兵游勇,力量也可能会相互抵消,使团队的总体力量不升反降。只有在纪律的约束下,所有成员统一认识,才不会出现耦合效应,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这样的团队才有活力,才会蓬勃发展。
纪律永远是忠诚、敬业、创造的团队的安全保证,也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成功的基础。对企业而言,没有纪律,便没有了一切。纪律是企业的生命,领导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纪律。与纪律相比,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企业好比是一个舞台,我们如果不在舞台上表演,那么我们纵有再好的演技,也难以表现出来。员工应习惯在制度下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纪律,更是一种职业技巧,因为公司常常会通过“制度”把资源和荣誉给予员工,如果你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些资源和荣誉只会与你无缘。在美国杜邦公司曾经有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例子。
吉尔是一位比较有个性的销售员。他的自信与能力使他能够很快地从一线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他所工作过的一些企业,他都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由于业绩骄人,后来他有幸进了杜邦公司。但是在工作中,吉尔特别讨厌填写各式“申请”、“报表”,特别厌恶企业提倡的“数据分析”、“流程表”等,他认为,销售业绩决定一切,其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次要的。吉尔也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实在摆脱不了时,也是坐在最后一排想自己的事。他不愿意总结自己业务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不屑于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对于领导安排的事情,他也是或不做或忘记,从不予以重视。而杜邦偏偏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军工出身”的企业,注重流程,强调汇报,希望每一个部分都是可控的,希望每一个销售员的每一天也是可控的,作风严谨得近乎死板。
吉尔的个人风格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大相径庭,当同期进入企业的同事不断被提拔的时候,他只好选择了离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结果的出现完全都是吉尔自己轻视规则所造成的。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像吉尔这种类型的员工有很多。但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仅有个性和能力是不够的,企业需要的是能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员工,员工只有以企业文化、制度为前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方能茁壮成长,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本世纪70年代,日本伊藤洋货行的董事长伊藤雅俊突然解雇了功劳赫赫的岸信一雄。这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一次震动,就连舆论都用轻蔑尖刻的口吻批评伊藤。
人们都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责伊藤过河拆桥,将三顾茅庐请来的一雄给解雇,是因为他的东西全部被榨光了,已没有利用价值。在舆论的猛烈攻击下,伊藤雅俊却理直气壮地反驳道:“纪律和秩序是我的企业的生命,不守纪律的人一定要处以重罚,即使会因此降低战斗力也在所不惜。”
但是,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原来,现任的经理岸信一雄是从“东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货行的。而在过去,伊藤洋货行是以从事衣料买卖起家,所以食品部门比较弱,因此伊藤才会从“东食公司”挖来一雄。“东食”是三井企业的食品公司,对食品业的经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有能力、有干劲的一雄来到伊藤洋货行,宛如是为伊藤洋货行注入一剂催化剂。
果然,一雄的表现相当好,贡献很大,十年间将业绩提升数十倍,使得伊藤洋货行的食品部门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是从一开始,一雄和伊藤间的工作态度和对经营销售方面的观念即呈现极大的不同,随着岁月的增加裂痕愈来愈深。一雄是属于海派型,非常重视对外开拓,常支用交际费,对员工也放任自流,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传统、保守的路线,一切以顾客为先,不常与批发商、零售商们交际、应酬,对员工的要求十分严格,要他们彻底发挥自身的能力,以严密的组织作为经营的基础。这种类型的伊藤当然无法接受一雄的豪迈粗犷的做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态度,按照伊藤洋货行的经营方法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加以理会,依然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而且业绩依然达到水准以上,甚至有飞跃性的上升。充满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修正自己的做法了。他说:“一切都这么好,证明我的这路线没错,为什么要改?”
如此一来,双方意见的分歧愈来愈严重,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只好下定决心将一雄解雇。
这件事情不单是人情的问题,也不尽如舆论所批评的那样,而是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存亡问题。对于最重视秩序、纪律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门的业绩持续上升固然是好事,但是他却无法容忍“治外法权”如此持续下去,因为,这样会毁掉过去已辛苦建立的企业体制和组织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伊藤的做法是正确的,纪律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小张在工作上个人能力极强,对于上面交给的任务,不管多困难,到了他手里总能如期解决。但是,小张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纪律意识很差,上班期间经常迟到,而且迟到后就会去找班长求情,说:“今天我保证能把我该做的工作做完,不影响班里的工作进度。”小张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之后,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一定会自行下班回家。后来,管理他的班长无奈之际找到经理,说:“经理,你说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啊,我太头疼了,小张一直这样!这人工作上倒是很有能力,所以又不敢轻易批评他,不然就会影响到工作。”
经理说:“这是关系纪律的问题,如果你现在不果断处理,就等于破坏了纪律,你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像这种员工,如果屡教不改,可以给予开除处分,不能因为个人而破坏纪律。”
班长回来后直接找到小张,说:“你为什么总是迟到?其他人都能够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小张回答说:“对不起,班长,我只不过迟到两三次而已,再说也没有耽误车间的生产,但我下次一定会注意。”班长说:“如果每个人都说不过迟到两三次而已,这个公司几百号人,将会有多少次?这样一来还是个公司吗?你有没有为公司考虑过?你没有,你只考虑你自己的事情,你觉得你把工作做完了就可以了,你这种考虑方式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公司是一个团队,要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个人主义,如果下次你还是这样没有纪律的话,那你得考虑去人事部签解职书了。”
班长后来在经理的压力下,对小张进行了追加罚款以及通报批评处理。慢慢的,情况好转起来,生产次序得以稳定下来。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通病,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不必讲求太多。但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看,一切必须从整体和大局出发,纪律性才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如果纪律问题处理不好,每个人都行为散漫,不将自己融入团队,团队的集体功能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于企业来说,小张这样的员工即使工作能力再强,也是留用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