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8500000010

第10章 造福社会(1)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人民有没有贡献,那些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的人,永远是人们效法的榜样。

造福百姓的神农氏

上古时候,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草药可以治病,哪些花草有毒,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要是得了病也没有什么药可以治,只能等死。

看到这样的状况,人民的领袖神农氏非常着急。他想,花草中间有许多可以治病,我一定要把所有的可以治病的草药找出来。这样,人们就不怕生病了。

于是,神农氏率领了一些臣民,辞别了大家,准备到山上去尝遍所有的花草,找出可以治病的草药来。

一天,他们来到了一座大山上。这座山高耸入云,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除了神农氏,所有的人都被吓住了。

“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的山根本上不去啊。”他们劝说神农氏。

神农氏摇摇头:“不能回!百姓们还等着我们的草药救命呢。”

神农氏带着臣民,学着猴子攀登木架,终于上了山顶。一到山顶,神农氏高兴极了。哎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麻麻,这里面肯定有很多可以治病救人的草药。于是,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自己则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白天,他在山上尝百草;晚上,他还不辞辛苦地把白天的结果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能治什么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这样日复一日,神农氏掌握的能治病的草药知识越来越多,自己有时得了病也知道怎么治了。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顿时感到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他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氏吃了灵芝草,才解了毒,恢复了健康。

像这样危险的事不止一次。每次臣民们都觉得太危险了,劝他还是回去吧。可是,每次他都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病了无医无药,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传说他尝出了365种草药,写成了《神农本草》。这部书一直造福天下。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节俭一生的宰相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向生活俭朴,为人正直。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受父亲影响,各个喜文善画,富有才气。一些豪门大户非常羡慕,都想把女儿嫁到岳家。庆历三年,范仲淹做了参知政事(副宰相)之后,上门提亲的人更是源源不断。

一天,有个人到他家为他的大儿子提亲,想把女儿嫁到范家。那人原以为宰相家里一定十分豪华,吃的、穿的也一定比一般人家好上几倍。可是进门一看,家里陈设十分简陋,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家具,也没有华丽漂亮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土布衣衫。但那人心想:范家吃穿这样俭朴,一定有不少积蓄,来日方长,和这样的人家成亲定有后福。再说范家孩子个个身体健壮,为人正派,以后肯定都是大有出息的。想到这里,那提亲的人当即答应将女儿许给范家。

范家的大儿子纯佑准备成亲了。女方心想:范家兄弟们多,家底厚实,结婚时应要点像样的衣物家具。如果结婚时不要,等过了门就不好张口了。而范仲淹呢,他再三向儿子交代: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你结婚时不能添置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勤俭办婚事。

不久,范仲淹听说儿媳妇不要什么昂贵和家具和华美的衣服了,但是还要一顶绫罗做的蚊帐。范仲淹听了气愤地说:“我家素来节俭,钱财都用来帮助老百姓了,做什么绫罗帐子!”

后来女方提出,既然范家不肯做这样的帐子,我们家自己做一顶好了。

范仲淹还是没有同意。他说:“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也是做人的美德,我家是不兴讲排场的。就是她家里带来了绫罗帐子,我也不许她挂,不能乱了我的家法。”

儿媳妇听说身为副宰相的范仲淹处事这样吝啬,担心过门后过窝囊日子,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和犹豫。不久,却有一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她。

一次,范仲淹派遣他的大儿子纯佑去苏州买麦子。纯佑将买的麦子装到船上,往家里运,走到丹阳,遇到范仲淹的好友石曼卿。石曼卿非常贫困,连饭也吃不饱。范纯佑随即就把全部麦子救助了石曼卿,空着手回到家里。然后,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范仲淹,父亲对儿子慷慨解囊济贫感到十分满意,连声赞扬:“做得对!做得对!”

儿媳妇听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敬佩这父子二人。不久,她一切从简,愉快地嫁到了范家。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不忽木屈己让相

元世祖忽必烈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叫不忽木。不忽木自幼喜欢读书,而且记性很好,知识丰富。忽必烈的父亲就把他找来,让他做伴读,陪着忽必烈一起读书。不忽木利用这个好机会,读了许多书籍,懂得治国安民之道。

忽必烈登上皇位之后,想让不忽木做丞相,帮助自己巩固天下,不仅因为不忽木是小时候的朋友,而且他们都长大之后,不忽木经常在忽必烈身边,出谋划策,南征北战。他就对不忽木说:

“不忽木,我打算任命你为丞相,怎么样?”

“陛下,臣不敢领命。臣深知自己的韬略不足以辅佐陛下,还是任用比我更强的人为好。”

“知臣莫如君,何况我们从小在一起,我对你十分了解,你的文韬武略,完全能担当得起丞相的重任,不必推辞。”

“陛下,最了解我的能力的,还是我自己。我不是谦让,实在是怕耽误了陛下的大事。让我任丞相一职,绝不敢从命。”

不忽木再三推辞,忽必烈也不好勉强,就另选了丞相,而任命不忽木为尚书。后来每当丞相出缺的时候,或对现任丞相感到不如意的时候,都要请不忽木出任丞相,但是一次次都被他坚决推辞掉了。

至元二十八年春天,忽必烈平定诸王叛乱,班师回朝。侍御史彻里在陪同忽必烈打猎的时候,利用猎间休息,向他揭发了现任丞相桑格的罪行。他说:

“陛下近几年常年率师出征在外,一切内政都由桑格处理。他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卖官鬻爵,安插亲信。群臣敢怒而不敢言,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忽必烈不仅不信,还认为彻里有意诋毁丞相,命卫士把他打得昏死在地。待彻里苏醒过来时,仍坚持说:“陛下,臣下只是为了陛下的江山,才冒死进谏。我与桑哥无冤无仇,为什么要诬陷他?请陛下明察,臣若有一句虚言,死而无怨。还请陛下问一问不忽木,他在朝中深孚众望。”

不忽木应召来到宫中,忽必烈向他问道:

“你说彻里这人怎样?”

“他为人耿直,敢犯颜进谏。”

“你说桑哥怎样?”

“桑哥专会在陛下面前阿谀奉承。陛下远征时,他把持朝政,飞扬跋扈。”接着,历数了桑哥的种种罪行,比彻里所参奏的还要多。最后他又补充说:

“对一般人,能原谅就要原谅,但对十恶不赦的人,绝不能宽容!”

忽必烈于是下令查办桑哥,群臣纷纷上疏弹劾,接着又查抄他的家产。结果,从桑哥家中抄出的珍宝,几乎和国库一样多。

桑哥在事实和赃物面前,无法抵赖,被斩首示众了。

桑哥一死,相位空缺。忽必烈就首先想到了不忽木,打算让他担任丞相一职,就派人召他进宫商量,说:

“从前我误用了桑哥,险些坏了国家的大事,现在只有任用贤能之士,来弥补我的过失,重整朝纲。”

“陛下所想极是!”

“我看你来担任丞相,最为合适。”

“我现在担任尚书,已感到力不从心。”

“你太谦虚了。在朝中你威望最高,丞相一职,非你莫属。”

“陛下,还是从比我能力更强的人中挑选吧。”

忽必烈沉吟了半晌,问道:“依你看谁最合适?”

不忽木答道:“太子詹事完泽最合适。他曾在阿合马家住过,抄没阿合马家时,抄出一本送礼人名录,那上面唯独没有完泽的名字。可见他的品格。”忽必烈非常赞赏不忽木的高尚情操,就任命完泽为尚书右丞相,不忽木为平章政事。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但以谦虚礼让为本的人,却可以放弃它,这正是不忽木超过常人之处。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徐达不取财宝

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永年乡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他20余岁时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

徐达担任将领以后,统帅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对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被誉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虽然战功累累,却从不居功自傲。明王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他仍旧每年春天挂帅出征,保卫国土。冬天班师回朝后,便交还将印,回到家里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朱元璋见此情景,感到很过意不去,想把自己过去当吴王时住的房子赐给徐达,便对他说:“徐达兄打了几十年仗,建立了盖世奇功,却从来没有好好地休息过。我把过去住过的房子赏赐给你,让你好好地享几年清福吧!”但徐达坚决推辞,拒不接受。朱元璋无奈,便请徐达到这所房子里饮酒,并借机把他灌醉,差众人将徐达抬到床上去睡觉,给他蒙上被子,想用这个办法来强迫徐达接受这所房子。徐达酒醒之后,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走下台阶,俯身伏地,磕头呼喊:“我犯了死罪,我犯了死罪!”朱元璋见他这样谦恭,也就不再勉强他了。于是下令在这所房子的前面,另外给徐达建造了一所住宅,并在住宅的前面立了一座高高的牌坊,上面刻着“大功坊“三个字。

徐达的这种谦功的美德,深受朱元璋的赞赏。朱元璋对左右大臣称赞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骄不傲,不爱女色,不取财宝,公正无私,像日月一样光明正大的,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在南京病逝。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把他葬在南京钟山之北,并把他的塑像摆放在功臣庙里,以表彰他为明朝所建立的卓越功勋。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倪鸿宝题诗自警

明朝末年,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倪鸿宝,一个叫吕晚村,二人在学问上分不出高低,都有点名气。

一天,倪鸿宝去拜访吕晚村。在客厅里,二人一边品着茶,一边纵谈古今,气氛十分热烈。谈着谈着倪鸿宝眼睛扫到了客厅墙上的一副对联:“囊无半卷书,唯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意思是说,我什么书都不去看,只有虞廷十六个字;在读书人里我谁都瞧不起,只有孔丘我让他一筹。

琢磨着这副对联,倪鸿宝在心里笑了笑,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知道,所谓虞廷十六字,指的是《书经·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为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危险难安,道理幽微难明,要精纯专一,抓住事物的中心。在处理问题时,公允得当,不偏不倚。这是后来理学家修心养性的十六字诀。尼山,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倪鸿宝轻轻地摇了摇头,心里暗想:吕晚村以圣贤自居,口气太大,太狂妄了,哪有什么“允执厥中”的味道呢?

他回家里,叹息一番,也针锋相对地写了一联:

孝若曾子参,方足当一字可;才如周公旦,容不得半点骄。

倪鸿宝把对联挂在墙上,朝夕吟诵以自警。

不久,吕晚村回访倪鸿宝,一到书房看到了这副对联。他也知道:曾子参,就是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孝顺父母出名;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有名的贤相。这副对联是说,一个人孝如曾参,只不过是做到了为人道德的一个方面;才能如周公,也不应有半点骄傲。很自然,这副对联是针对自己客厅里那幅对联写的,一时觉得很尴尬,举止言谈都有些失态。这一切倪鸿宝都看在眼里。为了缓和气氛,倪鸿宝赶忙让座让茶,讲了很多客套话。

心里不得劲儿,吕晚村坐了不多久,便借故告辞了。回到家里仔细一想,倪鸿宝讲的确实有道理,自己是太骄傲了,应该服气,马上把对联撤了下来。从此以后,倪吕的交往就更密切了。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唐伯虎虚心求教

做学问,学技艺,除了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还要有谦虚谨慎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有一番作为。唐伯虎就是这样一个人。

唐伯虎名叫唐寅(yín),明朝着名画家。他少时聪明伶俐,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日积月累,他的画富有意境,如无声之诗,风格奔放飘逸,豪宕不羁,率意点染,妙趣横生,不愧天地间佳品。可是,渐渐地滋生了自满情绪。有时端详端详自己的画,心里说:“满不错嘛,差不多了。”

唐伯虎的妈妈看出了他的想法,问他说:“你怎么不画了?”他说:“我已经画得挺好了。”妈妈又问:“你看咱们这儿哪座山最高?”他不假思索地说:“南山最高!”妈妈说:“你登上南山去向远望望,比它高的山还很多呢!”

唐伯虎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她的用意,便带上行李和画笔,到外村拜师去了。

唐伯虎拜周臣为师。周臣在当时极有名望,是书画界的高手,能画山水画,也是花鸟画的丹青妙手。唐伯虎到了周先生门下,看了他的画真是耳目一新,长了不少的见识。唐伯虎想:我原以为是绘画第一了,却不过是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就是那么一小块。

周臣很喜欢唐伯虎,认认真真地传授技艺,哪里要浓墨重彩,哪里要轻描淡写他都一一指教。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唐伯虎偷偷地把自己的画和先生的画比较一番,觉得自己和老师差不多了。再说,自己离家一年多了,很想回去看看妈妈。唐伯虎的一举一动,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和妻子研究一番,决定在后花园的一个小屋里为唐伯虎饯行,这间小屋平时总锁着,唐伯虎从未进去过。这一次他被请进来,一边吃着饭菜,一边细细打量着室内陈设。他突然发现,这屋子好奇怪,四面墙上都有门,但没有窗子。顺着门往外望去,只见后花园里好一派春景,处处可见柳绿花红,鸟巢蝶影,顽石跌宕,溪水穿行。看到如此美妙仙境,唐伯虎想,自己来了一年还没到此一游呢。

这时,老师说:“唐寅,你想家了吧?”唐伯虎点了点头,眼圈都红了。老师又说:“你的画本来画得不错,又在我这儿学了一年,可以出师回乡了。你看怎么样?”唐伯虎已经喝得半醉了,说:“谢谢老师一年来的教导,我不会忘了老师的。”老师又指了指门外的景色,说:“我这个园子,一向对外人保密的,今天对你可以破例。你可到后花园去愉愉快快地玩吧!”

这时,唐伯虎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走过去就想一步跨出门槛,可是,不料竟被撞了回来,头上还鼓起了大包。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扇门明明开着,怎么会是死的?他再跨另一扇门,照例被撞回来。

三个门都出不去,他的头上早肿起了大包。

先生和师娘笑得前仰后合。师娘说:“唐寅,你喝多了!”请仔细看看那是门吗?”唐寅这才细看,原来,三面墙上的门和门口的景色都是老师画上去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金口才·青少年卷

    金口才·青少年卷

    每一个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说会道,妙语连珠,但在现实中,每个人的实际说话水平却是层次迥异、高低有别、优劣参半的。有的人说起话来口若河,滔滔不绝;有的人则扭捏木讷,吞吞吐吐;有的人能够舌灿莲花,字字珠玑;有的人则词不达意,语焉不详:有的人言谈锋利,巧发奇中:有的人说起话来则是似是而非,不着边际。
  • 用心才能做好

    用心才能做好

    用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心态;一种动力,一种境界;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执著追求的品格。用心做事不仅仅是每个员工必备的基本准则,更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本书以“用心做事”这一全新观念为主线,不仅叙述了“用心做事”的意义,更多的叙述了“用心做事”的方法,以此来调动、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书是一本适合所有公务员、公司员工培训的必读书!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精装版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精装版

    本书是一本用故事来诠释成功、心灵、人生、生命、幸福的书,书中拥有故事的答案,而真正的答案却要靠我们自己去找。
  •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在为人为政上,曾国藩是中国古人的楷模;在经商致富上,胡雪岩是中国古人的典范。本书分别以曾、胡为参照,灵活借鉴他们的为人处世智慧,指导人们开创完美人生。
热门推荐
  • 皇帝的专宠皇妃

    皇帝的专宠皇妃

    一个令黑道闻风丧胆的第一女杀手,因为一次任务而丧失了生命。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眼前的景象令她惊讶——自己正处于一个全是古代建筑的房间里,而自己则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不是死了吗?为什么我现在是一个婴儿?我穿越了吗?为什么我会有以前的记忆?’一连串的问题在她的脑中浮现。慢慢的她了解了自己的身份——当朝宰相的2千金,有一位姐姐,被众人称为‘第一美女’在她7岁那年,为了自己姐姐的幸福与当朝皇帝立下5之约——5年后她进宫成为皇上的妃子她进宫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 九天天神

    九天天神

    天神无敌于天下、为求敌手、不惜撼动天地至尊、镇压在冰川之下、但被万魔之皇天棘运用现代武器击杀、灵魂进入三界时之洞、进入现代修仙之旅.......
  •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本书介绍了免疫力如何决定人体健康,提醒人们关注免疫力下降的身体信号,让人们通过打疫苗和给器官排毒等给免疫系统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人们从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四方面入手,向细节要效果,掌握生活中有效提升免疫力的窍门,从而构筑均衡免疫力。
  •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朝的皇帝里头,阿轻一直对皇太极情有独钟。若是能够成为皇太极的爱人,一定会非常幸福,而自己也会努力成为能够与他并肩的那个人。然而一朝穿越,阿轻没能成为宠冠后宫的海兰珠,却成了那个倒霉的西宫大福晋娜木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条小龙来修仙

    带条小龙来修仙

    江桐莫本来以为跟老公就平平淡淡的活到老了,结果一条短信把她的美梦撕裂了;本来以为旅游散个心就好了,结果地球上最后一条龙把她给坑了;本来以为穿越成公主来场宫斗,宅斗,各种斗,结果苦批的修仙了……江桐莫:你这条色龙往哪里钻呢?小龙:下面啊!江桐莫怒了:……你到底是龙是虫?没听说过龙会打洞!打洞的那是蚯蚓~啊~喂~别人打架灵兽做先锋,她家灵兽是“你上,我断后”!完了回头看不到兽影了……我糙,能给我换个靠谱点,不二缺的灵兽吗?亲!
  •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家长为“不听话”的孩子大伤脑筋。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心希望孩子好,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上。由于教育不得法,往往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那么,究竟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家长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就如何对孩子加以赞美和批评、激励和惩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 大银行家

    大银行家

    无意间钻进了时光机器,来到了19世纪的欧洲。开始演变成了一个银行家。
  • 拽皇后:天师皇后戏冷帝

    拽皇后:天师皇后戏冷帝

    不就是偷了爷爷的几张符,想要去收个怪物来显显自己上官世家的威名,也用不着这么狠,一下子将自己给扔到了怪异的时空吧?一醒来就有一个自称是‘朕’的怪异男子在疯狂的脱自己的衣服,说是要赶紧时间,赶紧将这周公之礼给行了。好歹也是皇后之尊,后宫主宰,怎么轮到这群妃子来作主教训自己了?
  • 最后那一道彩虹

    最后那一道彩虹

    患有白血病的女生以樱雅每天面对着的只有病房的白色,一天,寂寥无人的病房里突然又来了一名女生——凉雪,她也是白血病患者。纯真的友情就在这两个女生之间漫延开来……彩虹底下的友谊,因为凉雪的病情,又能持续多久呢?
  • 五代十国战争录

    五代十国战争录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年代,是中国最混乱的年代。五代十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杀臣,臣弑君。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叛兄。父霸子妻,子,弑兄杀父。阴谋诡计,道德丧失。这是人心可怕的年代,也是中国最大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