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要有发掘自己长处的眼光。
低等船票
在美国的一次移民浪潮中,有个卢森堡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3年多,终于有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睡觉的地方时,全家人认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要待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的,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面包和饼干充饥。
一天又一天,他们以充满嫉妒的眼光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奢华的大餐。最后当船快要停靠爱丝岛的时候,这家其中一个小孩生病了,父亲去找服务人员并且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赏我一些剩菜剩饭,好给我的小孩吃?”
服务人员回答说:“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也可以吃啊。”
“是吗?”父亲回答说:“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很好?”
“当然!”服务人员以惊讶的口吻说:“在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的用餐地点。”
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贬低你。
真实的高度
在哈佛大学的欧洲文学史课堂上,一位研究大仲马文学的教授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告诉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便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截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自我信任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
要有自己的主见
一名哈佛欧洲文学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驻校作家评点。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了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学生的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创作激情了。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就停,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不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能脱颖而出。
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与成功无缘。
设计自己的命运
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所,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教授正和同学们一道分享他的童年趣事: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我好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很不幸,那天轮到我为家人烧洗澡水。我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很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
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冲出来,胖胖的围一条浴巾,用很大的声音跟我说:“你在干什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我说:“我在看地图。”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灭了,看什么地图。”我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父亲跑过来,‘啪、啪’给了我两个耳光,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踢我屁股一脚,把我踢到火炉旁边去,用很严肃的表情跟我讲:“我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我当时看着我爸爸,呆住了,心想:“他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20年后,我第一次出国就去埃及。
我的朋友都问我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还没开放观光,出国是很难的。我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能被别人设定。所以我要去埃及旅行。”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寄给我爸爸。我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写的时候感触很深。我爸爸收到明信片时跟我妈妈说:“哦!这是哪一次打的,怎么那么有效?一脚踢到埃及去了。”
你是自己的设计师,成龙还是成虫全在自己。
选择自己的未来
科莱特在1973年考进哈佛大学,经常坐在他身边的同学,是一个18岁的美国青年。大二那年,这位小伙子邀科莱特一起退学,他决定去开发Bit财务软件,想找科莱特一起合作。
不过科莱特拒绝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求学,怎么可以轻易退学?更何况那项系统的研发才刚起步,墨尔斯博士也只教点皮毛而已。
所以,他认为要开发Bit财务软件,必须读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才行。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成为哈佛大学Bit领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当科莱特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那位曾经同窗的青年则已经晋升到了美国第二大富豪。
在1995年,科莱特终于认为自己具备足够学识,可以研究并开发Bit财务软件时,那位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而且在两周之内,这个软件便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做比尔·盖茨。
勇气的有无与成就的大小成正比。
依靠自己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南非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上擦洗黑污的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道:我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
黑人小伙子说:“是他帮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让我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经也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
小伙子说:“我是个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一直都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能使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我很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专为他人指点迷津,凡是遇到过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到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上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后就真的上路丁。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然而,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失望地问:“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但直至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对,除你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圣人,因为,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靠自己的拼搏成为美孚石油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纳。在一次世界经济论坛峰会上,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关于他传奇的一生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人生的开始,因为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世界。能创造奇迹的人,只有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圣人!”
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