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5300000037

第37章 卓阿基诺·罗西尼:意大利喜歌剧之王

意大利是歌剧的摇篮,优秀的歌剧艺术家总是源源不断地从这儿涌现出来。在他们的行列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年2月29日,罗西尼诞生在意大利威尼斯湾上的一个小镇彼萨罗。他的父亲朱捷普·罗西尼曾是一家屠宰场的检验员,后因拥护民主共和政体,在封建政权复辟后被革职。朱捷普的妻子原是剧院里的歌唱演员,丈夫被解职后,夫妻双双成为流浪艺人。

小罗西尼自幼跟随父母到处漂泊,过着四海为家的巡回演出生活。

1806年,罗西尼考入波伦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演奏。校方很快便发现这位年青的彼萨罗人具备出色的音乐天赋,于是又给他增加了两门艰深的理论课程--对位与作曲。任课教师马泰神父无论布置难度多大的作业,罗西尼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不仅如此,他的音乐创作显得毫不费力、多产而神速,这使他常常成为全校师生惊奇的对象和谈论的话题。

罗西尼富于生动的音乐情趣,而马泰神父的教学体系却极为古板、烦琐和枯燥,两者之间必不可免地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年青的彼萨罗人不得不一头扎进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从前辈大师的著作中汲取营养。

1810年,18岁的罗西尼毕业于波伦亚音乐学院。如同他的父母一样,他也成为流浪剧团的一员。在剧团里,他既是演员,又是乐队指挥,同时还担任作曲。

为了应付演出的需要,罗西尼在一年之内要写出五六部歌剧来。由于事务繁多和时间紧迫,他无法对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构思与仔细推敲,因而在许多地方留下了粗糙和匆忙的痕迹。

当时,有地位的作曲家大都拚命地诋毁罗西尼,因为他们深深感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无疑是他们的劲敌。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院长明令禁止该院学生参阅罗西尼的总谱。一位“名家”甚至指责罗西尼是个“放荡的音乐家,不懂艺术的规则和缺乏高尚的趣味”。

马泰神父气势汹汹地给他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写信骂道:“停止,不要再作曲了!倒霉的你,给我的学校丢了脸。”对此,罗西尼在回信中风趣地答道:“敬爱的老师:请忍耐一下吧!我现在为了糊口,不得不一年写五六部歌剧,手稿字迹未干就送给了抄谱员,连看一遍的功夫都没有,将来等我不再像这样忙的时候,我再开始写无愧于您的音乐吧!”

罗西尼并不因这些严厉的批评而困惑不安,他十分清楚自己作品中的欠妥之处是由于匆忙与缺乏经验所致。在自己的总谱上,他亲笔用十字叉标出所谓音乐文法上的错误,并在旁边注明:为了满足学究的要求。

1813年,罗西尼的正歌剧《唐克莱蒂》(Tancredi)获得了巨大成功。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到处都传唱着剧中的旋律。法国文学家司汤达写道:“在意大利有一个人,大家谈论他的时候比谈拿破仑的时候还要多,这个人不过是一位才20岁的作曲家。”

1815年,应著名的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之聘,罗西尼担任了该院专职作曲家。流浪生活结束了,职务的薪金是丰厚的,他的地位逐渐稳固起来。

1816年,这位职业作曲家的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TheBarberofSeville)问世。这部作品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中登峰造极之作。

1822年,罗西尼开始出国周游,两年的时光,他走遍了欧渊各国。维也纳、伦敦、巴黎都争先恐后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大大小小的剧院都纷纷上演他的作品。当贝多芬用他的秦鸣曲勉强换得一点报酬,舒伯特在赤贫中挣扎,柏辽兹为维持生计而疲于奔命之际,罗西尼却获得了数目令人难以置信的钱财!这极不协调的反差之形成来自一个简单的缘由--各国皇室对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恩宠。

从1824年起,罗西尼定居在巴黎。

1829年,他创作了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WilliamTell)。

有人说,罗西尼来到人世唯一的意义,就是不断攀登歌剧艺术的高峰。此话言之有理。

这位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在37岁时已拥有38部歌剧,真可谓硕果累累,前途无量。《威廉·退尔》的问世标志着歌剧大师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鼎盛时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年轻力壮、精力旺盛的罗西尼却猝然止笔,隐退乐坛。他20岁即轻易成名,30岁便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声名之大,使人们几乎忘记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存在。他最后一部歌剧正是他生命的中途,此后,他又平安、健康地生活了近40年之久,但已不再是一位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史上,这是一个奇特的例外。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罗西尼的生活悠闲富裕,从而导致了创作源泉的枯竭;有人分析他面对着贝里尼(1801-1835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等一批优秀的年轻歌剧作曲家的迅速成长感到压力,不愿再铤而走险;有人说他于1836年听了梅耶贝尔(1791-1864年,德国歌剧作曲家)的《新教徒》后,觉得跟那样的作曲家去抗衡是白费力气(其实,梅耶贝尔远逊于罗西尼),故下决心不再动笔,有人甚至直截了当地把原因归咎于罗西尼“过于懒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是公认无疑的,这位歌剧大师在长达近40年之久的后半生中确实是再也没写过一部歌剧。

罗西尼的天性乐观豁达,举止言谈风趣幽默。他的同行好友梅耶贝尔心肠很软,总是慈悲为怀地同情别人的痛苦。罗西尼深知梅耶贝尔的脾气,所以只要一遇到他就不断地唠叨自己多灾多病。有人问歌剧大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没灾没病,可是这位老兄特别喜好同情亲友,我不忍心不满足他这方面的需要。”

在巴黎时,罗西尼与法国作曲家博瓦迪尔住在同一幢楼里,罗西尼住楼上。当博瓦迪尔的一部作品首场公演获得成功时,罗西尼与许多音乐界人士一起来到博瓦迪尔家中表示祝贺。罗西尼高度赞扬了住在楼下的这位同仁,博瓦迪尔感到十分惭愧,他难为情地小声说道:

“大师,连您也这样赞扬我,实在不敢当!您的造诣那么精深……您大大在我之上……。”

罗西尼立即回答:“不,不,亲爱的朋友,我,只是晚上回家睡觉时才在您之上。”

对待无能的庸才,罗西尼的幽默更加耐人寻味。他有一个习惯--见到熟人就脱帽。一天,有位作曲家拿着自己的新作来请罗西尼评定。作曲家口若悬河,大吹大擂,说曲子的立意如何新颖,旋律如何优美,感情如何深沉等等,讲得天花乱坠。罗西尼忍不住打断了客人的神侃:“您还是先演奏给我听听吧!”于是,那位作曲家便演奏起来。罗西尼一边听,一边频频地脱帽、戴帽。作曲家疑惑不解:“您是不是觉得屋子太热了?”罗西尼答曰:“不,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的‘熟人’太多了!”

1848年的一天,罗西尼突然收到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我有一个侄子是音乐家,他不知道怎样写歌剧序曲,您曾写过那么多歌剧序曲,是否可以给出出主意?”罗西尼觉得很可笑,他决定要给这位先生一个满意的回答。于是,那不勒斯一家报纸上出现了罗西尼答复一位先生提问的公开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写《奥赛罗》(Othello)序曲的时候,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内,桌上摆着一大碗水泡煮面条,连根绿菜都没有。这个老板是头最秃、心最狠的老板,他威胁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您不妨对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别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

罗西尼幸运得令人费解。尽管他早就脱离了创作生涯,可他享有的盛誉却经久不衰。这人人羡慕的荣耀从他青少年时代即已开始,忠实地伴随了他的一生,直至今日仍不减色。

1868年11月13日,罗西尼在巴黎逝世,享年76岁。

在罗西尼的38部歌剧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是代表作。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偷东西的喜鹊》(LaGazzaLadra)、《灰姑娘》(LaCenerentola)、《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姑娘》(L′ItalianainAlgeri)、《摩西》(Moise)、《奥赛罗》等。

同类推荐
  •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中华女杰(近代卷)

    中华女杰(近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陈家新编著的《中华女杰(近代卷)》遴选了1840年以后至1949年20位中华女英雄,讲述她们的故亊,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崇高风范、品格。《中华女杰(近代卷)》收入的人物有傳善祥、周秀英、秋瑾、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冷云、赵一曼、刘胡兰、萧红等。
  •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对巴甫洛夫和门捷列夫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热门推荐
  • 天降蜜恋:女王别想逃

    天降蜜恋:女王别想逃

    “女王,见到本帅哥,兴奋的想跳楼吗?”他化作流星从天而降,巨大的冲击力把她推下了楼,本以为自己会死,没想到自己会被美男搂着安全着陆。他帅的像妖孽,贱的气死人,可他就这样借着他救命恩人的身份赖上她,就像牛皮糖,扔不掉,甩不掉。“女王,我没有衣服穿。”他说降落那天忘了带。“女王,带我回家吧。”他说他无家可归。“女王,我饿了。”他无赖的吻上她的唇。“女王,我带你一起装逼一起飞。”他想要利用异能帮她称霸校园,成为真正的女王,可她却想方设法终于从身边送走他。开学那天,二十辆劳斯莱斯护航,他惊艳出现,轰动校园,拨开人群,走到她身边“女王,你永远别想甩掉我。”
  • 婚色荡漾:腹黑君少太狂野

    婚色荡漾:腹黑君少太狂野

    一夜之间,姐夫变成了丈夫。赵嘉悦背负着“荡妇”的骂名,千夫所指。夏奕骋将她困在怀里,轻咬她的耳朵。“委屈吗?”赵嘉悦的脸埋在他颈后,水眸氤氲,却还是坚定地摇摇头。其实她比姐姐更早认识他,只是他忘了。
  • 仙神渊

    仙神渊

    万古前的仙神之战,是何原因。而今林风背负着怎样的使命,他将怎样抉择,走出怎样的路,请看《仙神渊》新书,新手加业余,诚恳接受所有意见!
  • 弒之武逆

    弒之武逆

    混沌宇宙、万神现世、神王争霸、王自当主宰万物沉浮
  • 双鱼诡闻

    双鱼诡闻

    36年前,一次沙漠的探险,带出无数的疑团,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踏上寻找的旅程,前方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继续走下去而已。。。
  • 长生仙尊

    长生仙尊

    欲长生,成仙尊,望仙台,领风骚,崛起之路,无人能阻……
  • 异变之城

    异变之城

    人们常说,日里所思,梦里所见。没错,故事的灵感源于笔者的一场白日梦。这是一场真实到可怕的梦,笔者身入其境,深入奇境,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随着一件件意外的事,都变的既熟悉又陌生,接踵而至的是一只只恶心的怪物和一个个怪异的人。以至于醒来后,仍然心有余悸。于是,笔者其记录了下来并加以修饰。随着科技的滥用,自然环境遭到破花并且变得逐渐恶劣,它们有一天,或许噩梦真的会在我们的世界中发生...
  • 雷人俏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雷人俏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潮女,不走寻常路是她的习惯,雷人是她的爱好!不寻常的她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变成了一个六岁的小屁孩,还有了一对让人看到就赞叹的绝色爹娘,和一个长得像魔兽世界母牛的巨无霸奶娘!一夜之间,无父无母的她突然成了‘西奇国’独一无二的公主!既来之,则安之,在这里做做古人,当当公主,有人宠,有人爱也不错!可可可……这个西奇国也太神奇了吧,居然是中西结合,古代与现代的交接点,看到一个穿着古人衣服骑着摩托车过去的人,她的脸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囧’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雷人的世界啊?难道是要她这个‘雷人公主’把雷人进行到底?他是大中朝的三皇子,他是正义的传播者,光明的带领者,到处宣扬‘正义’,就快赶上法那什么功的宣传了,表面看上去文文弱弱,实际是个深藏不露武林高手,平时装得很弱,不轻易展露武功。因为不想继承他老爹那无聊的皇位,被逼来到‘西奇国’准备娶城主的女儿为妻,他和他的三个兄弟,谁要是娶得慢了,谁就得回国当皇帝,那他也只好努力了,但但但……这个,他未来的娘子,也太雷人了吧,居然要创建什么‘板砖帮’,拉帮结派,非法聚众,这还了得!他一定要好好纠正下这个小妮子的邪恶思想,给她来个彻底的洗脑!
  • 王妃不受宠

    王妃不受宠

    坑爹的穿越坑爹的嫂,还有表姐很傲娇,可是要嫁的王爷是亲叔叔?!哦买高,闹哪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易的幻想物语

    李易的幻想物语

    末世纪元年:受不明外宇宙射线影响,全球网络瘫痪,生物基因改变动植物中,或体型改变,或拥有各种能力人类中,也有小部分受到影响力量强化,力达千钧敏捷强化,快如鬼魅精神强化,操纵元素目力强化,可视百里耳力强化,可听八方等等等等.....这些人被称作—落神同年,异世虫洞开启暗黑破坏神中的种族星际争霸中的种族魔兽世界中的种族还有很多虚构出来的种族。当这些异族通过虫洞来到地球,灾难开始了。当虫洞等级越来越高,降临地球的异族越来越强大,热武器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小,这时,落神,成为人类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