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5100000041

第41章 小津安二郎:杰出的日本电影艺术家(2)

一直以来,围绕小津电影的分析、阐释和批评不绝如缕。早期的影评对小津电影不屑一顾,贬之为“纯粹的工匠之作”。对小津的价值重估大多来自日本国外,这些评论多半会有“重复,限制,计算周详,极端精简的结构”之类词语。影评家大多认为小津的这些特点非常日本化,充分反映出日本人简约的美学观。有些评论甚至还将小津电影与日本俳句和禅宗相提并论。总之,评论家用日本美学中最为典型化的词语来形容小津,称其为“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内容”。在人们的观念中小津属于感觉类的导演,有些随心所欲。但事实上,他在影片的拍摄上一向以严格严谨著称。通过小津的摄影师厚田雄春的工作笔记和日记,我们得以了解小津是怎样着手拍摄电影的。在正式开拍前,小津总是把有关拍摄的方方面面写在纸上,务求将所有细节考虑清楚。他的这一做法和日本传统的情感至上主义可谓大相径庭。拍摄电影需要群体的合作努力,并要求严谨的投资预算,所以,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拍摄电影前做好计划显得尤其重要。据说小津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在剧本写作阶段就已计算好时间长度,甚至,拍摄完成后,总体放映时间和原来预计的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这表明,小津和其他日本导演有所不同,他非常重视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而非事事心血来潮临时急就。小津不会在看过摄影镜头后面的某一场景后,突然大发灵感,要求重拍。他总是严格按照预算行事。一旦了解小津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年前日本一些“唯艺术”的影评家会对小津嗤之以鼻,视其为“纯粹的工匠”。不过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小津和他的摄制组其实是以“全球标准”来运作的,即使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衡量也经得起考验。有意思的是,小津成立了小津摄制组,黑泽明也组建了类似的工作团队,但二者的旨趣却南辕北辙。黑泽明摄制组具有日本人典型的组织严密风格,充分理解导演意图,无须导演对拍摄工作详细解释。据说如果没有这一团队,黑泽明后期的影片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相反,小津的摄制人员深谙如何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这在当时的日本电影界相当罕见),能够将小津的详尽计划付诸实施。

这样的拍摄方式导致的后果最为明显的是小津去世后,厚田雄春转而与其他导演合作,却再也无法像和小津一起拍片那样相处默契了。厚田最后不得不终止了摄影师生涯。究其原因,如果以为厚田是由于习惯了小津的低角度摄影,而不能适应其他导演的拍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最大的可能是工作风格的冲突。按理,厚田改拍高角度或移动镜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和小津合作时,他们总是有着详细的拍摄计划,例如“下一场景需要某种效果,摄影机要以某一速度从这一角度摇到下一角度”,一切都会很详尽。但是,没有这种习惯的导演只会说:“OK,在这儿摇一下镜头。”然后觉得不妥,又要求重来,“这次请把镜头摇得快一点”。从厚田的工作笔记来看,这似乎是强烈困扰着他的难题,因为每拍一个镜头都会有很多拍摄前煞费苦心的详尽研究,这表明他非常倾向于事前的周密计划,其细致程度甚至超过小津。

因此,在人们的视野中小津电影中的道具似乎都要表达什么。摆放在桌上的每一样物品,譬如茶杯等等,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多余的摆设都被导演去掉了,银幕上没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据说,凡是影片中出现灯笼和标牌之类的布景,上面的文字都是小津自己写的。他很看重小道具的选取,甚至会在拍摄过程中,回自己的房间取走某样物品,把它用在影片中,因为他觉得只有这件东西放在那里才适合。道具、布景、演员以及他们的外形,所有这些,都是小津用来实现自己周密计划的媒介。他不愿意在电影中引入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在小津的年代,宽银幕已被其他导演使用,但小津仍然坚持35毫米的标准格式,因为宽银幕影片通常会使银幕边缘的影像显得有些失真,小津不喜欢这一效果。同样,小津总是避免影片中出现摇动的镜头,因为他希望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场景,而不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所干扰。小津一直只使用一种镜头,摄影机离地板数十厘米高,保持与角色坐在榻榻米上的平行角度来拍摄。由于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生活,若用高踞在脚架上的摄影机来观察这种生活,是不真实的,而须以盘坐在榻榻米上日本人的视线水平,来观察他们四周的人、事、物。小津镜头很少移动,到了晚年几乎不动,唯一的标点符号是跳接。朱天文曾说,小津简洁的风格、独创的景框是数学的,几何的,在垂直线和并行线里梭织着感情。她说小津静观,思省,他是要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完美的静物画,他最大限度地赋予每一幅画面以稳重的造型和气氛,尽管他内心中蕴涵着高度的紧张,但形之于表面的却是最为温和的情感。但他的影片依然在“动”,而且正是由于他那种“动”具有细致入微的变化,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使得观众全神贯注、屏息静心去品味它的典雅和微妙之处。

小津电影的高贵品格在于他从不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而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直到今天都是大多数电影的通病。和他的日本同行相比,他既不像老年的木下惠介那样对家庭抱有浪漫的幻想,也不像成濑已喜男那样毫无保留地批判家庭。小津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观察而非简单的情绪性批判。小津的立场是审慎客观的,因此会有人不喜欢他的作品,说他太温和,太中产阶级。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克制、真正宁静的民族,但这些美学品格依然是小津的诚实理想。小津的电影没有流于极端,他的人物始终保持着简单和真实的人性。小津给他的电影方法以严格的自我限定,一种极简的模式。他绝不变化,坚定地重复着自己的主题和电影方法。小津喜欢细碎地描绘同一类生活。相同的题材,在小津看来却像是取之不竭。他喜欢把父亲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儿子的形象叫做“幸一”,女儿则总叫“纪子”。就连事件发生地点的地名都是重复的,如料理店均叫“若松”,小酒馆则名叫“露娜”。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使小津与其他导演渐行渐远。很显然,他并不回避这样的重复,甚至愿意让大家把他们看成是同一个人,而每一部影片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是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样的形式,更显示了小津传统的东方观点--家庭就应该是稳固不变的。这形成了小津电影的外观,成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写作,成为日本民族的记忆,成为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他的克制,在形式上的自我限定却也是大多数东方人的生活态度,于是有了小津电影之美,有了东方电影之美。

“我们生存的这个无序的世界,就被这种死者的目光包裹着,守望着,所以才能和平安宁,这是给予人类的唯一一个秩序。”在一篇解读《东京物语》的文章中,吉田喜重如此作结。

母亲去世了。父亲对邻居说:“一个人度过一天,真是特别漫长。”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做人真寂寞。”

于是回过头再去看开头。父亲与母亲要去东京,收拾行李。

母亲:“气枕是在这里面吗?”

父亲:“在肯定是在的,只是得找找罢了。(边说边发现就在自己的行李中)啊,找到了。”

母亲:“找到了?”

父亲:“找到了。”

小津总共拍了53部影片。仅看一看其中的片名,就能感悟到他的某些风格:《早春》、《晚春》、《麦秋》、《秋日和》、《浮草》、《彼岸花》、《东京暮色》、《秋刀鱼的滋味》等等,朴实平淡而意味隽永。

小津极喜欢喝酒,《浮草》中的男人们好像也是常常喝酒的,男主角的几场重头戏也是在喝酒的过程中层开的。超乎我的想像的是,那是炎热的夏天的午后啊,酒还是烫过的!微醺状态,一切就容易诗意化了。如果用汤来比喻小津的电影,则他用料简单,但熬出来的汤却是非同一般,看似清淡,入口却醇香,倘若依照他的拍摄手法仿制,则寡淡如水。日本民族的特性在一般中国人眼中有所定格,但小津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如管舒宁先生所说:“(小津用)固定的摄影机、优雅的女子、淡淡的忧愁与俯拾皆是的幽默把日本民族的生活、情感中最美好的、值得抒情的一面凝固在胶片上。”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烙在心里有淡淡的痛和空,有秋风的微凉,那是秋刀鱼的味道。

同类推荐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 一个人的奋战

    一个人的奋战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刻画了李家安和发生在他身边的典型人物,艺术地再现了一个优秀青年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生存姿态,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僵尸王重现

    僵尸王重现

    这个文章写的是。月痕碰见僵尸王后卿和僵尸王将臣激斗时。两滴僵尸王的精血。滴进了月痕的嘴里。导致月痕变异。成为拥有双异能的一个僵尸。他也爱上了一个女驱魔人,琦静。妈的敢动我的女人,你在作死吗
  • 幸福何处

    幸福何处

    有些人的命运幸福的让人羡慕嫉妒恨,而有些人的命运则卑微的让人寂寞空虚冷。他慕辰修有着俊逸无比的精美轮廓,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五官,修长而魁梧的身材,拥有着世界首富的财产,拥有着最权威的势力。他没有他得不到的东西。同样他也心狠手辣,残忍无比,做事雷厉风行,遇事沉稳淡定。在他完美的毫无瑕疵的外表下有着一个致命伤,那就是——慕斯羽。他视她为囊中宝贝,他将她的生命看得比比他的命更重要,她存在于他的生命里就是他的幸福。在慕斯羽应该肆意的张狂青春的时候,她却只有淡漠,那与他有关。在慕斯羽想要拥有爱情的时候,她却选择下意识的逃避,那与他有关。在慕斯羽知道爱情会幸福的时候,而幸福应该是他的时候,他却选择离开……一切的一切敬请期待下文,慕斯羽的幸福将如何寻得……
  • 校园至尊无良少年

    校园至尊无良少年

    北元贵族学院?是读书的?还是看帅哥的?一个是随意洒脱的富家千金,一个是张扬活泼的活力少女。一个是由帅的没天理的无良少年与花心少爷的组合,并称的北元二帅。她们与他们过招美男,会擦出什么火花呢!敬请期待!
  • 无良警察

    无良警察

    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反正秦吴志就是那么的无良。从高高在上的特种兵,一次特殊任务的执行之后,最终落魄成了一个小片警。人生就是那么的是变化无常。本来以为自己就此浑浑噩噩终生的秦吴志,却在一次案件侦查时,意外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再次发生了。不一样的人生大门,向着秦吴志缓缓打开。
  • 仙侠正捕之天捕传奇

    仙侠正捕之天捕传奇

    若,有人阻我,我便将他捕之。若,有佛阻我,我便将佛捕之。若,有仙阻我,我便将仙捕之。若有一天,天不容我,地不纳我,那又何妨?我全部将天地捕之。我为天捕,天地正捕!
  • 儒雪歌

    儒雪歌

    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是谁的替代品,易文儒和顾辰雪相互懵懂了4年的大学时光,之后又有3年的时间失去联系,在易文儒打算放弃这段感情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大学聚会打乱了他的想法。顾辰雪的坦白,易文儒的告白,一切措不及防,然而却又真实发生,生命里有了彼此的牵绊,之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然而两个人的生活在这7年的时间里都有发生重大事故,这些事故最终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他们的人生轨迹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坚毅与执着,翘首与等待,泪水的飘落,殇逝的诀别,在爱的宿命里,又该何去何从?
  • 周游唐朝

    周游唐朝

    现代“有为青年”周康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历史上的唐朝,附身于一个本应该悲剧的女子身上,当历史的车轮向其碾压时,事情都变得不可控制。
  • 谁曾不年少

    谁曾不年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再也不想回想那几年的记忆,天崩地裂的几十秒,从此你我再无音讯。李怀思,这个世界没了谁都能转,可是你我不行。秦谙,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好不好
  • 神族异界战记

    神族异界战记

    撞上飞碟的李茂携带者外星神族被污染的控制核心穿越到了艾泽拉大陆,由于控制核心受到了污染,李茂可以折跃出怪异的生物用来战斗,并一步步走向最高阶的道路。艾泽拉大陆是个战乱频频的世界,布满了各种奇异的魔兽与阴谋。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 夜凌残雪

    夜凌残雪

    冷夜凌,我把所有的爱给了你,而你却想尽一切办法让我死,好,既然你执意要我死,如若有来生,我一定会把我所受的痛苦加倍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