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20

第20章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1)

我从滚滚红尘中走来,厌倦了浮华声色,内心渴望一份安宁和平静,于是风华旋裹的氛围随着心境而转变,我终于做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断了尘缘,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疲惫劳乏的心需要一片可依托的精神胜地,当我们遇见精神的出生地,就终于可以卸下重负,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安然。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南方度过的,这其中,杭州是我人生道路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作为一名高校的艺术教师,我在浙一师的六年执教生涯中业绩斐然;作为一个诸艺略通的人,那段时期也该算我艺术创作的一个鼎盛期吧。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杭州,我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归宿,最终步入了佛门。

1912年3月,我接受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次年更名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务长经亨颐的邀请,来该校任教。我之所以决定辞去此前在上海《太平洋报》极为出色的主编工作,除了经亨颐的热情邀请之外,西湖的美景也是—个重要的原因。经亨西湖。

我那时已人到中年,而且渐渐厌倦了浮华声色,内心渴望着一份安宁和平静,生活方式也渐渐变得内敛起来。我早在《太平洋报》任职期间,平日里便喜欢离群索居,几乎是足不出户。而在这之前,无论是在我的出生和成长之地天津,还是在我“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上海,亦或是在我渡洋留学以专攻艺术的日本东京,我一直都生活在风华旋裹的氛围之中,随着这种心境的转变,到杭州来工作和生活,便成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1918年8月19日,农历7月13,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我便于这一天在虎跑寺正式剃发出家了,法名演音,号弘一。

到了9月下旬,我移锡灵隐受戒。正是在受戒期间,我辗转披读了马一孚送我的两本佛门律学典籍,分别是明清之际的两位高僧藕益智旭与见月宝华所著的《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宝华传戒正范》,不禁悲欣交集,发愿要让其时弛废已久的佛门律学重光于世。可以说,我后来的一切事物就是从事对佛教律学的研究,如果说因此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正是由此开始起步的。

对于我的出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我为此过作了详细的介绍,无论如何,这在我看来,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这使我觉得,没有比依佛法修行更为积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当人们试图寻找各种各样的原因来解释我走向佛教的原因之时,不要忘记,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正是来自于佛教本身。就我皈依佛教而言,杭州可以说是我精神上的出生地。

初到世间的慨叹

最初来到世间,我带了一颗澄澈的心,世事的浮躁迭起,让我疲乏,于是一声长叹之后,我终于让灵魂重回清澈的大光明境界,从此莲花静开心从容!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更加显赫了。但是,他为官不久,便辞官返乡了,开始经商。他在晚年的时候,虔诚拜佛,为人宽厚,乐善好施,被人称为“李善人”,这就是我的父亲。

我是光绪六年(1880年)在这个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时,我的母亲只有0岁,而我父亲已近68岁了。这是因为我是父亲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虽然父亲很疼爱我,但是在那时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为庶子,身份平待遇给我带来的压抑感,然而只能是忍受着,也许这就为我今后出家埋下了伏笔。

在我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和依靠,我与母亲的处境很是困难,看着母亲一天到晚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度日,我的内心感到很难受,也使我产生了自卑的倾向。我养成了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终日里与书作伴,与画为伍。只有在书画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乐和自由!

听我母亲后来跟我讲:在我降生的时候,有一只喜鹊叼着一根橄榄枝放在了产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而我后来也一直将这根橄榄枝带在身边,并时常对着它祈祷。由于我的父亲对佛教的诚信,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佛教经典,受到佛法的熏陶。我小时候刚开始识字,就是跟着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亲的妻子,学习念诵《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经常教我背诵《心经》和《金刚经》。虽然那时我根本就不明白这些佛经的含义,也无从知晓它们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欢念经时那种空灵的感受。也只有在这时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详!而我想这也许成为我今后出家的引路标。

我小时候,大约是六七岁的样子,就跟着我的哥哥文熙。由于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又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官商世家,所以一直就沿袭着严格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哥哥对我方方面面的功课都督教得异常严格,稍有错误必加以严惩。我自小就在这样严厉的环境中长大,使我从小就没有了小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疑我的天性也遭到了压抑而导致有些扭曲。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这种严格施教,对于我后来所养成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是起了决定作用的,而我后来的一切成就几乎都是得益于此,也由此我真心地感激我的哥哥。

当我长到八九岁时,就拜在常云政先生门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开始攻读各种经史子集,并开始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在我十三岁那年,天津的名士赵幼梅先生和唐静岩先生开始教我填词和书法,使我在诗词书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功力也较以前深厚了。为了考取功名,我对八股文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因此得以在天津县学加以训练。在我十六岁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过去所受的压抑而造成的“反叛”倾向也开始抬头了。我开始对过去刻苦学习是为了报国济世的思想不那么热衷了,却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戏曲,也因此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票友。在此期间,我结识过一个叫杨翠官家包养,再后来又嫁给一个商人作了妾。

由此后我也有些惆怅,而那时我哥哥已经是天津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师了,但是有一点我很不喜欢,就是他为人比较势利,攀权倚贵,嫌贫爱富。我曾经把我的看法向他说起,他不接受,并指责我有辱祖训,不务正业。无法,我只有与其背道而驰了,从行动上表示我的不满:对贫贱低微的人我礼敬有加,对富贵高傲的人我不理不睬;对小动物我关怀备至,对人我却不冷不热。在别人眼里我成为了一个怪人,不可理喻,不过对此我倒是无所谓的。这可能是我日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决定因素!

艺海畅游的乐趣

人类的情欲像一座煤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欲望转变为巨大的能量。我畅游艺海,就像我后来皈依佛门,只是一心清净的不是吟诗作画,而是修一颗无为淡雅心。

有人说我在出家前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诗人、戏剧家等,出家后这些造诣更深。其实不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兴趣而已。我认为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应多学一些东西,不见得样样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学多闻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这一生一世。而我在出家后,拜印光大师为师,所有的精力都致力于佛法的探究上,全身心去了解禅的含义,在这些兴趣上反倒不如以前痴迷了,也就荒疏了不少。然而,每当回忆起那段艺海生涯,总是有说不尽的乐趣!

记得在我十八岁那年,我与茶商之女俞氏结为夫妻。当时哥哥给了我三十万元作贺礼,于是我就买了一架钢琴,开始学了上海法租界,由于上海有我家的产业,我可以以少东家的身份支取相当高的生活费用,也因此得以与上海的名流们交往。当时,上海域南有一个组织叫“城南文社”,每月都有文学比试,我投了三次稿,有幸的是每次都获得第一名。从而与文社的主事许涣元先生成为朋友,他为我们全家在南城草堂打扫了房屋,并让我们移居了去,在那里我和他及另外三位文友结为金兰之好,还号称是“天涯五友”。后来我们共同成立了“上海书画公会”,每个星期都出版书画报纸,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一起探讨研究书画及诗词歌赋。但是这个公会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由于公会解散,而我的长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不久后我的母亲又过世了,多重不幸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于是我将母亲的遗体运回天津安葬,并把妻子和孩子一起带回天津,我独自一人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本我就读于日本当时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而我当时的老师亦是日本最有名的画家之一——黑田清辉。当时我除了学习绘画外,还努力学习音乐和作曲。那时我确实是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享受。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小卦师

    小卦师

    大通山里有人家,水面清平初开花。斑驳爻象谁人断?勿泄天命伏羲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有齐身修行法,我自安命孤山下。算古算今难算己,嬉笑怒骂且随他。
  • 怦然心动:总裁,晚上见

    怦然心动:总裁,晚上见

    二十岁生日没人记得也就算了,还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带到声色场所去陪酒。理由是,姐姐高贵的身份不能做这种下贱的事。乔可唯心中唾弃,姐姐不能,她能,可是为了等着上手术台的母亲,她别无选择。男人似笑非笑地低头看着她,“只是这样吗?看来你爸爸把你送来之前没有调教好你……”“当然不止是这样!”她咬牙,却要装作风情万种的样子。他双眸如夜,深不见底,眼中的情绪不知是戏谑还是嘲讽,“那就展现给我看。”这是一场爱情的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认真的那个要输。乔可唯一直谨记,却还是失足沦陷,那就只能,万劫不复!
  • 鬼怪异谈

    鬼怪异谈

    无意中惹到了降头师,竟然发现了老爸的往事,从此走入阴阳界。警局飞尸,双鱼玉佩,地铁失踪,红衣男孩,一个个离奇的故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一个青涩男孩走向成熟男人的道路,究竟怎样艰辛?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去,他究竟该如何面对?更多精彩,尽在《鬼怪异谈》。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皇妃有点毒

    这个皇妃有点毒

    一朝国破,她携恨而亡。“肖战天,我云瑶下辈子为鬼为畜也不愿再遇见你。”错了吗?云瑶,我逐鹿天下,不过想要与你共赏。他在她死后仰天长啸,悲声不绝于耳。再次醒来,看着陌生的面孔,她坐在镜前暗暗发誓.“我云瑶定要颠覆江山,搅乱天地。”
  • 爆宠狂颜驭兽妃:王爷求放过

    爆宠狂颜驭兽妃:王爷求放过

    【本文免费,坑品保证】无辜穿越,身边动物成群,原本以为是自己天真善良心肠好,没想到却是因为身怀异能能驭兽,好吧,那我风无华就站在万兽之巅俯瞰河山吧!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为报一毛之仇,风无华以身涉陷,妄图来个抛夫弃王,让他变成民间的大笑话,可没想到一念之差居然中了奸计,入了虎口!没关系,自己可是风无华,进了狼窝也能把它翻的底朝天!可惜在大战三百回合后才发现有的事情就是命中注定,挣扎不过,摆脱不了。“王爷,奴家身子虚,求今夜一夜自由!”“没事,你底子好!”可惜这道理自己明白的太晚,这狼窝里的狼,太过强悍啊······
  • 仰望星空下爱的泪

    仰望星空下爱的泪

    王俊凯如果我没有爱上你,那么是不是说明我就不会受伤。。。
  • 异界之迷失大陆

    异界之迷失大陆

    主角陈栋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从此开始了叱咤风云的异界征途……那啥,等下,你说什么?这片大陆是被封印在空间裂缝中的,说不定哪天就被黑洞吞了!
  • 溪黎

    溪黎

    三年前,一个单纯的女孩突兀的闯入我的生活。她清澈的眼神使生活在污浊环境里的我变得想要靠近她。她很天真,刚开始接触她的时候,她很怯生,后来,一切都沦为习惯。她很爱哭,我总会哄着她。有些许孩子气的她,让我沉沦。很突兀的一天,她冲过来紧紧的抱住我不肯撒手,她问:冷梓溪,你喜欢我吗?我摇头之后却没有再说话。第二天,我便发现她已经离开我了。我动用了我所有的关系,却还是找不到她,我知道,她在躲我。三年后,我和她在英国的一家咖啡馆相遇,她看见了我就跑。我发疯似的跑过去抱住她,说:洛黎,你听好了,我不喜欢你,但是我爱你!
  • 蚀骨霸爱99次:老公,我们不约

    蚀骨霸爱99次:老公,我们不约

    彼此相爱却彼此折磨,无情背叛,反复报复。在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