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莫斯科,去过两三次,主要是路过,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今天,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从电影上看,变化不小。
当年,莫斯科的景象:整整齐齐的公寓楼,宽广人稀的大马路,街头几乎一色的苏制汽车,装饰豪华的地铁车站……都令人记忆犹新。
给笔者印象较深的还是那个红场。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这座世界名城的象征。它占地九万多平方米,比北京的天安门要小些,但也颇为壮观。从15世纪以来,它就是帝俄、苏联和今天俄罗斯联邦的社会及政治活动中心,作为历史见证,当之无愧。
红场周围屹立着特点各异的古典建筑:北面是建于19世纪末叶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东面的宏伟大楼是国营百货商场“古姆”,当年门口总有个把老妇挎着篮子在卖些什么,笔者家里的俄罗斯传统工艺品木制套娃就是在那家商场买的;南面是16世纪遗留下来的有8个塔楼的瓦希里大教堂,顶部酷似一簇端丽的巨型洋葱头,格外醒目。
红场西面的正中是庄严的列宁陵墓。它初建于列宁逝世的1924年,后于1930年改建。列宁安详地躺在地下陈列室的水晶棺内,当时身上盖着党旗和国旗,供人瞻仰。为防止遗体腐坏,室内保持恒温。陵墓之上为红场的检阅台,两侧为观礼台。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列宁墓后面的高大墙内,即是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建于12世纪,原为一个大公爵的庄园,后扩建为城堡式的皇宫。城堡内的华丽古典建筑群,有宫殿、教堂、钟楼和花园等,不一而足。在苏联时期,它曾是党政最高领导机关的所在地,现在则是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中心。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那个年代,笔者唯一进入克里姆林宫的一次,是随我们的一个代表团去那里参加为赫鲁晓夫举行的一场活动。
1959年5月16日,在克里姆林宫大厅举行向赫鲁晓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国际奖金仪式,当时我们的代表团路经莫斯科,应邀参加。那时的中苏关系还表面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