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山坡松林地带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菌子,叫鸡枞菌,味道奇美。加上云南人独具匠心的炮制,鸡枞菌成为上好的山珍美味。但这种菌子之所以特别珍贵是因为只能野生而不能人工养植。制造相应的土壤可以,制造相应的温度也不是太难,难的是在茫茫四野没有遮拦的雷鸣。原本,鸡枞菌的幼芽在地底下潜伏着,破土相当困难,人为使它破土而出的因素还没有研究出来。它必须等待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惊雷到处,鸡枞菌就会神话般地、一气呵成地从山坡泥土下钻出来。
雷声使鸡枞菌被欣赏、被认可其生命的价值。
这是契机的惊雷,制造奇迹的契机。契机总是给有所准备的生命。遇到契机是幸运的,但如果不具备鸡枞菌子的特质也不能抓住这雷声的召唤。鸡枞菌一定是吸收了大自然给予它的精华,积聚了养分,积聚了力量,只等那给予它爆发机会的雷声了。
文科大学生德布罗意,对量子力学产生了兴趣,他投身在一代宗师朗之万门下攻读研究生。5年之后,他开始为博士论文发愁,在绞尽脑汁之后终于提交了一份一页多一点儿的博士论文,而这论文所论的其实只是一个猜想——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么反过来粒子也可以是波。本来,一个学生攻读几年拿不到学位也是正常的,但导师朗之万爱徒心切,着急之余,竟然提笔给好朋友,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爱因斯坦回了信,说这一页多纸的论文还是有一些创意的,就这样德布罗意幸运地攻读下了博士学位。但当这份特殊的博士论文交到一位学者手里的时候,这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学者百思不得其解,他只知道德布罗意提出了“波即粒子,粒子即波”的观点。这位倒霉的学者名字叫薛定谔。薛定谔为了能在研讨会上讲解论文,万般无奈中想借用方程式的思维方法验证这篇论文的猜想性结论。于是他建立了一个波动方程。但是,他没有把握。就在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薛定谔突然灵感交汇脑际,他发现方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推出波尔的理论,从而使他在论文基础上提出的波动方程完善确凿。这就是我们知道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如此,德布罗意和薛定谔一起成为当年诺贝尔奖得主而名垂青史。
我们会说,德布罗意是多么幸运啊。的确,他是幸运的,遇到他的导师,又遇到伯乐爱因斯坦,终又巧遇薛定谔。但是若没有他对于量子力学的最初追求,5年中始终不改的决心,若没有他异想天开的大胆猜想,他就不会遇到机遇。他的求师和论文,他的导师和伯乐都是他必要的准备,而对这个理论恰当表述的“薛定谔方程”就是那声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惊雷”。于是,世间诞生了波粒学说,从而对光学、声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今天的通讯、视听等方面提供了舒适的享受。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里,都在随时准备着遇到那一个吉祥的契机,听到那一个幸运的雷声,而且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遇到了或大或小的机遇,成就理想,成就自己。只不过我们积蓄力量的方式千差万别,成功的契机不一而足。相信,也有许多的人成为他人的雷声,唤起了生命中亮丽的光彩和深厚的价值。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