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200000012

第12章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1)

去夏乘暑假之便,作晋汾之游。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地据白彪山麓,因神头有“马跑神泉”,自从宋太宗的骏骑蹄下踢出甘泉,救了干渴的三军,这泉水便没有停流过,千年来为沿溪数十家磨坊供给原动力,直至电气磨机在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源源清流始闲散的单剩曲折的画意。辘辘轮声既然消寂下来,而空静的磨坊,便也成了许多洋人避暑的别墅。

说起来中国人避暑的地方,哪一处不是洋人开的天地,北戴河,牯岭,莫干山,所以峪道河也不是例外。其实去年在峪道河避暑的,除去一位娶英籍太太的教授和我们外,全体都是山西内地传教的洋人,还不能说是中国人避暑的地方呢。在那短短的十几天,令人大有“人何寥落”之感。

以汾阳峪道河为根据,我们曾向邻近诸县作了多次的旅行,计停留过八县地方,为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零石,霍县,赵城,其中介休至赵城间三百余里,因同蒲铁路正在炸山兴筑,公路多段被毁,故大半竟至徒步,滋味尤为浓厚。餐风宿雨,两周艰苦简陋的生活,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我们所参诣的古构,不下三四十处,元明遗物,随地遇见,现在仅择要纪述。

汾阳县峪道河龙天庙

在我们住处,峪道河的两壁山崖上,有几处小小庙宇。东崖上的实际寺,以风景幽胜著名。神头的龙王庙,因马跑泉享受了千年的烟火,正殿前有拓黑了的宋碑,为这年代的保证,这碑也就是庙里唯一的“古物”。西岩上南头有一座关帝庙,几经修建,式样混杂,别有趣味。

北头一座龙天庙,虽然在年代或结构上并无可以惊人之处,但秀整不俗,我们却可以当它作山西南部小庙宇的代表作品。龙天庙在西岩上,庙南向,其东边立面,厢庑后背,钟楼及围墙,成一长线剪影,隔溪居高临下,隐约白杨间。在斜阳掩映之中,最能引起沿溪行人的兴趣。

山西庙宇的远景,无论大小都有两个特征:一是立体的组织,权衡俊美,各部参差高下,大小相依附,从任何视点望去均恰到好处;一是在山西,砖筑或石砌物,斑彩淳和,多带红黄色,在日光里与山冈原野同醉,浓艳夺人,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砖石如染,远近殷红映照,绮丽特甚。在这两点上,龙天庙亦非例外。谷中外人三十年来不识其名,但据这种印象,称这庙做“落日庙”并非无因的。

庙周围土坡上下有盘旋小路,坡孤立如岛,远距村落人家。庙前本有一片松柏,现时只剩一老松,孤傲耸立,缄默如同守卫将士。庙门镇日闭锁,少有开时,苟遇一老人耕作门外,则可暂借锁钥,随意出入;本来这一带地方多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所谓锁钥亦只余一条铁钉及一种形式上的保管手续而已。这现象竟亦可代表山西内地其他许多大小庙宇的保管情形。

庙中空无一人,蔓草晚照,伴着殿庑石级,静穆神秘,如在画中。两厢为“窑”,上平顶,有砖级可登,天晴日美时,周围风景全可入览。此带山势和缓,平趋连接汾河东西区域;远望绵山峰峦,竟似天外烟霞,但傍晚时,默立高处,实不竟古原夕阳之感。近山各处全是赤土山级,层层平削,像是出自人工;农民多辟洞“穴居”耕种其上。麦黍赤土,红绿相间成横层,每级土崖上所辟各穴,远望似平列桥洞,景物自成一种特殊风趣。沿溪白杨丛中,点缀土筑平屋小院及磨坊,更显错落可爱。

龙天庙的平面布置南北中线甚长,南面围墙上辟山门。门内无照壁,却为戏楼背面。山西中部南部我们所见的庙宇多附属戏楼,在平面布置上没有向外伸出的舞台。楼下部实心基坛,上部三面墙壁,一面开敞,向着正殿,即为戏台。台正中有山柱一列,预备挂上帏幕可分成前后台。楼左阙门,有石级十余可上下。在龙天庙里,这座戏楼正堵截山门入口处成一大照壁。

转过戏楼,院落甚深,楼之北,左右为钟鼓楼,中间有小小牌楼,庭院在此也高起两三级划入正院。院北为正殿,左右厢房为砖砌窑屋各三间,前有廊檐,旁有砖级,可登屋顶。山西乡间穴居仍盛行,民居喜砌砖为窑(即券洞),庙宇两厢亦多砌窑以供僧侣居住。窑顶平台均可从窑外梯级上下。此点酷似墨西哥红印人之叠层土屋,有立体堆垒组织之美。钟鼓楼也以发券的窑为下层台基,上立木造方亭,台基外亦设砖级,依附基墙,可登方亭。全建筑物以砖造部分为主,与他省木架钟鼓楼异其风趣。

殿前廊外尚有一座开敞的过厅,紧接廊前称“献食棚”。这个结构实是一座卷棚式过廊,两山有墙而前后檐柱间开敞,没有装修及墙壁。它的功用则在名义上已很明了,不用赘释了。在别省称祭堂或前殿的,与正殿都有相当的距离,而且不是开敞的,这献食棚实是祭堂的另一种有趣的做法。

龙天庙里的主要建筑物为正殿。殿三间,前出廊,内供龙天及夫人像。按廊下清乾隆十二年碑说:龙天者,介休令贾侯也。公讳浑,晋惠帝永兴元年,刘元海……攻陷介休,公……死而守节,不愧青天。后人……故建庙崇祀,……像神立祠,盖自此始矣。……这座小小正殿,“前廊后无廊”,本为山西常见的做法,前廊檐下用硕大的斗拱,后檐却用极小,乃至不用,斗拱,将前后不均齐的配置完全表现在外面,是河北省所不经见的,尤其是在旁面看其所呈现象,颇为奇特。至于这殿,按乾隆十二年“重增修龙天庙碑记”说:按正殿上梁所志系元季丁亥元顺帝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重建。正殿三小间,献食棚一间,东西厦窑二眼,殿旁两小房二间,乐楼三间。……鸠工改修,计正殿三大间,献食棚三间,东西窑六眼,殿旁东西房六间,大门洞一座..零余银备异日牌楼钟鼓楼之费。……所以我们知道龙天庙的建筑,虽然曾经重建于元季,但是现在所见,竟全是乾、嘉增修的新构。

殿的构架,由大木上说,是悬山造,因为各檩头皆伸出到柱中线以外甚远;但是由外表上看,却似硬山造,因为山墙不在山柱中线上,而向外移出,以封护檩头。这种做法亦为清代官式建筑所无。这殿前檐的斗拱,权衡甚大,斗拱之高,约及柱高之四分之一;斗拱之布置,亦极疏朗,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次间不用。当心间左右两柱头并补间铺作均用四十五度斜拱。柱身微有卷杀:阑额为月梁式;普拍枋宽过阑额。

这许多特征,在河北省内唯在宋元以前建筑乃得见;但在山西,明末清初比比皆是,但细查各拱头的雕饰,则光怪陆离,绝无古代沉静的气味;两平柱上的丁头拱(清称雀替),且刻成龙头象头等形状。殿内梁架所用梁的断面,亦较小于清代官式的规定,且所用驼峰,替木,叉手,等等结构部分,都保留下古代的作法,而在清式中所不见的。全殿最古的部分是正殿匾牌。这牌的牌首,牌带,牌舌,皆极奇特,与古今定制都不同,不知是否原物,虽然牌面的年代是确无可疑的。

汾阳县大相村崇胜寺

由太原至汾阳公路上,将到汾阳时,便可望见路东南百余米处,耸起一座庞大的殿宇,出檐深远,四角用砖筑立柱支着,引人注意。

由大殿之东,进村之北门,沿寺东墙外南行颇远,始到寺门。寺规模宏敞,连山门一共六进。山门之内为天王门,天王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后为天王殿,天王殿之后为前殿,正殿(毗卢殿)及后殿(七佛殿)。

除去第一进院之外,每院都有左右厢,在平面布置上,完全是明清以后的式样,而在构架上,则差不多各进都有不同的特征,明初至清末各种的式样都有代表“列席”。在建筑本身以外,正殿廊前放着一造像碑,为北齐天保三年物。

天王殿正中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碑说:“大相里横枕卜山之下……古来舍刹稽自大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大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奉敕建立后殿,增饰慈尊,额题崇胜禅寺,于是而渐成规模,……大明宣德庚戌五年(公元1430年),功竖中殿,廊庑翼如;周植树千本。……大明成化乙未十一年(公元1475年),……构造天王殿,伽蓝宇祠,堂室俱备。……按现在情形看,天王殿与中殿之间,尚有前殿,天王殿前尚有钟楼鼓楼,为碑文中所未及。而所“植树千本”,则一根也不存在了。山门三间,最平淡无奇;檐下用一斗三升斗拱,权衡甚小,但布置尚疏朗。

天王门三间,左右挟以斜照壁及掖门。斗拱权衡颇大,布置亦疏朗,每间用补间铺作二朵,角柱微生起,乍看确有古风。但是各拱昂头上过甚的雕饰,立刻表示其较晚的年代。天王门内部梁架都用月梁。但因前后廊子均异常的浅隘,故前后檐部斗拱的布置都有特别的结构,成为一个有趣的断面;前面用两列斗拱,高下不同,上下亦不相列,后檐却用垂莲柱,使檐部伸出墙外。

钟鼓楼天王门之后,左右为钟鼓楼,其中钟楼结构精巧,前有抱厦,顶用十字脊,山花向前,甚为奇特。天王殿五间,即成化十一年所建,弘治元年碑,就立在殿之正中;天王像四尊,坐在东西梢间内。斗拱颇大,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梢间用一朵,雄壮有古风。

前殿五间,大概是崇胜寺最新的建筑物,斗拱用品字式,上交托角替,垫拱板前罗列着全副博古,雕工精细异常,不唯是太琐碎了,而且是违反一切好建筑上结构及雕饰两方面的常规的。前殿的东西配殿各三间,亦有几处值得注意之点。

在横断面上,前后是不均齐的;如峪道河龙天庙正殿一样,“前廊后无廊”,而前廊用极大的斗拱,后廊用小斗拱,使侧面呈不均齐象。

斗栱布置亦疏朗,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出跳虽只一跳,在昂下及泥道拱下,却用替木式的短拱实拍承托,如大同华严寺海会殿及应县木塔顶层所见;但在此短拱拱头,又以极薄小之翼形拱相交,都是他处所未见。

最奇特的乃在阑额与柱头的联接法,将阑额两端斫去一部,使额之上部托在柱头之上,下部与柱相交,是以一构材而兼阑额及普拍枋两者的功用的。阑额之下,托以较小的枋,长尽梢间,而在当心间插出柱头作角替,也许是《营造法式》卷五所谓“绰幕方”一类的东西。

正殿(毗卢殿)大概是崇胜寺内最古的结构,明弘治元年碑所载建于宣德庚戌五年(公元1430年)的中殿即指此。殿是硬山造,“前廊后无廊”,前檐用硕大的斗拱,前后亦不均齐。斗拱布置,每间只用补间铺作一朵。前后各出两跳,单抄单下昂,重拱造,昂尾斜上,以承上一缝榑。当心间补间铺作用四十五度斜拱。阑额甚小,上有很宽的普拍枋,一切尚如古制。当心间两柱,八角形,这种柱常见于六朝隋唐的砖塔及石刻,但用木的,这是我们所得见唯一的例。檐出颇远,但只用椽而无飞椽,在这种大的建筑物上还是初见。

前廊西端立北齐天保三年任敬志等造像碑,碑阳造像两层,各刻一佛二菩萨,额亦刻佛一尊。上层龛左右刻天王,略像龙门两大天王。座下刻狮子二:碑头刻蟠龙,都是极品,底下刻字则更劲古可爱。可惜佛面已毁,碑阴字迹亦见剥落了。清初顾亭林到汾访此碑,见先生《金石文字记》。

最后为七佛殿七间,是寺内最大的建筑物,在公路上可以望见。按明万历二十年《增修崇胜寺记》碑,乃“以万历十二年动工,至二十年落成”。无疑的这座晚明结构已替换了“大元元祐四年”的原建,在全部权衡上,这座明建尚保存着许多古代的美德;例如斗拱疏朗,出檐深远,尚表现一些雄壮气概。但各部本身,则尽雕饰之能事。

外檐斗拱,上昂嘴特多,弯曲已甚;耍头上雕饰细巧;替木两端的花纹盘缠;阑额下更有龙形的角替;且金柱内额上斗拱坐斗之剔空花,竟将荷载之集中点(主要的建筑部分),作成脆弱的纤巧的花样;匠人弄巧,害及好建筑,以至如此,实令人怅然。虽然在雕工上看来,这些都是精妙绝伦的技艺,可惜太不得其道,以建筑物作卖技之场,结果因小失大,这巍峨大殿,在美术上竟要永远蒙耻低头。七佛殿格扇上花心,精巧异常,为一种菱花与球纹混合的花样,在装饰图案上,实是登峰造极的,殿顶的脊饰,是山西所常见的普通做法。

汾阳县杏花村国宁寺

杏花村是做汾酒的古村,离汾阳甚近。国宁寺大殿。由公路上可以望见。殿重檐,上檐檐椽毁损一部,露出橑檐枋及阑额,远望似唐代刻画中所见双层额枋的建筑,故引起我们绝大的兴趣及希望,及到近前才知道是一片极大的寺址中仅剩的、一座极不规矩的正殿;前檐倾圮,檐檩暴落,竟给人以奢侈的误会。廊下乾隆二十八年碑说:“敕赐于唐贞观,重建于宋,历修于明代。”现存建筑大约是明时重建的。

在山西明代建筑甚多,形形色色,式样各异,斗拱布置或仍古制,或变换纤巧,陆离光怪,几不若以建筑规制论之。大殿的平面布置几成方形,重檐金柱的分间,与外檐柱及内柱不相排列。而在结构方面,此殿做法很奇特,内部梁架,两山将采步金梁经过复杂勾结的斗拱,放在顺梁上,而采步金上,又承托两山顺扒梁(或大昂尾),法式新异,未见于他处。至于下檐前面的斗拱,不安在柱头上,致使柱上空虚,做法错谬,大大违反结构原则,在老建筑上是甚少有的。

文水县开栅镇圣母庙

开栅镇并不在公路上,由大路东转沿着山势,微微向下曲折,因为有溪流,有大树,庙宇村巷全都隐藏,不易即见。

庙门规模甚大,丹青剥落。院内古树合抱,浓荫四布,气味严肃之极。建筑物除北首正殿,南首乐楼,巍峨对峙外,尚有东西两堂,皆南向与正殿并列,雅有古风;廊庑,碑碣,钟楼,偏院,给人以浪漫印象较他庙为深,尤其是因正殿屋顶歇山向前,玲珑古制,如展看画里楼阁。屋顶歇山,山面向前,是宋代极普通的式制,在日本至今还用得很普遍,然而在中国,由明以后,除去城角楼外,这种做法已不多见。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是这种做法的,且由其他结构部分看去,我们知道它是宋初物。据我们所见过其他建筑歇山向前的,共有元代庙宇两处,均在正定。此外即在文水开栅镇圣母庙正殿又得见之。殿平面作凸字形,后部为正方形殿三间,屋顶悬山造,前有抱厦,进深与后部同,面阔则较之稍狭,屋顶歇山造,山面向前。

后部斗拱,单昂出一跳,抱厦则重昂出两跳,布置极疏朗,补间仅一朵。昂并没有挑起的后尾,但斗拱在结构上还是有绝对的机能。耍头之上,撑头木伸出,刻略如麻叶云头,这可说是后来清式桃尖梁头之开始。前面歇山部分的构架,榑枋全承在斗拱之上,结构精密,堪称上品。正定阳和楼前关帝庙的构架和斗拱,与此多有相同的特征。但此处内部木料非常粗糙,呈简陋印象。

抱厦正面骤见虽似三间,但实只一间,有角柱而无平柱,而代之以槏柱(或称抱框),额枋是长同通面阔的。额枋的用法正面与侧面略异,亦是应注意之点,侧面额枋之上用普拍枋,而正面则不用;正面额枋之高度,与侧面额枋及普拍枋之总高度相同,这也是少见的做法。

至于这殿的年代,在正面梢间壁上有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嵌石,刻文说:“夫庙者元近西溪,未知何代,……后于此方要修其庙,……梁书万岁大汉之时,天会十年季春之月……今者石匠张莹,嗟岁月之弥深,睹栋梁之抽换,..恐后无闻,发愿刻碑。……”刻石如是。由形制上看来,殿宇必建于明以前,且因与正定关帝庙相同之点甚多,当可断定其为元代物。

同类推荐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出于改革的谨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未有实质性的统一的措施安排,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必然对公立医院产生深刻影响。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热门推荐
  • BOSS喊我蛋蛋

    BOSS喊我蛋蛋

    不知前世是祸害苍生了,还是造福百姓了;今生竟遇到了沈超。男色误人,男色误人啊!(我与沈超自幼相识,没想到沈超那出尘的气质让我情不自禁的想染指)
  • 迷雾之都

    迷雾之都

    漫漫迷雾从天而降,带来无尽的恐怖与绝望,人类文明岌岌可危。末世之中,强者引领风骚,弱者终将消亡。少年苏昊,融合未知生命的心脏,成为人类之中的“怪物”,踏上强者之途。……他,走在迷雾里。她,在他身边。嗜血的猎杀者就在背后,流下贪婪的口水。明明近在咫尺,却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无穷迷雾和恐怖,把你重重包围——欢迎来到迷雾之都!
  • 三国之毒活

    三国之毒活

    颍川书院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人自天外来,天道不存于世。”乱世将临,刘夏不能独活,故而毒活。
  • 火影之狂风里拥抱

    火影之狂风里拥抱

    被族长虐杀致死的她重生在新世界,漫天黄沙中她与我爱罗相遇,从此决定为他而活。本文女主强大,不喜慎入~
  • 书怀瑾握瑜

    书怀瑾握瑜

    网配大神遇上游戏大神,谁才是最后的爱情赢家?先动心的人不一定是输家,不是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高校生

    异能高校生

    他是一个无人在意甚至时时受人欺负的学渣屌丝,可当某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又将演绎怎样的传奇……我本柳下惠,奈何桃花运难挡;我本一学渣,无奈神技太牛叉;我本无杀意,你却咎由得自取。为了爱和正义,他!敢于与世界为敌。
  • 镜如晰

    镜如晰

    第一次逃家就被抓去当替身,具体还是个挺牛的,最重要的是——人家和太子有婚约啊!其实说真的,我挺感谢大婚当天的刺客,让姐的未来风流潇洒,改天请你去我家玩哈。(刺客:不用了,你家不是狮子就是老虎,谁敢呐。。。。。。-_-!)姐的这一生很传奇,去逛窑子捡了个“黑炭”,买包子救了个神仙,说修仙却是牵红线,随便溜溜就拜了几个把子,各个还身份奇葩:喜欢习武善于用鞭子的公主殿下、专门给皇子们背黑锅的丞相之女、不想受宠却可以预知未来的娘娘、一心想化成人只为吃糖果的龙女、和一位很帅的上仙有娃娃亲的女侠。。。。。。反正好像就我一个比较正常,好吧,有一点点不正常,你问我哪不正常?哎呀!自己看自己看!别问我!
  • 豪门隐婚:神秘夜帝宠妻365天

    豪门隐婚:神秘夜帝宠妻365天

    女:"我今晚要吃红烧鱼,帮我挑鱼刺。″男:"好。″某女见他应得如此爽快,警觉到忙开口:.算了,不吃鱼了,吃排骨吧。还有我那什么来,今晚好好睡觉。″某人嘴角勾起一抹笑。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苏贝贝与神秘夜帝的婚后小甜蜜。【这是一篇宠宠宠的宠文】
  • 凶灵主播

    凶灵主播

    学校的公寓,午夜十二点已经熄灯了,然而我们宿舍的几个哥们儿还坐在电脑跟前,聚精会神的等着看直播。就在这时候,惊悚的一幕出现了……
  • 最后,一个神仙

    最后,一个神仙

    一种很老套的写作手法,一个很热血的冒险故事。修仙修道,修魔修心,三界之中,闯荡四海。他必须要走遍人魔两界,才能找到属于“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