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同一种质地和成色的黄金,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也不相同,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投资者要抓住先机,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递非常灵敏,这种差价不会长时间存在。抓住先机的投资者,要果断决策,在价格低的地方买入黄金,然后在价格高的地区抛出黄金,只需要一笔流动资金很快就能赚得大量的利润。
在黄金市场上,金饰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者投资。金饰品是规避风险的保值措施。一般来说参与投资的金饰品大都是由不低于58%的黄金材料加工而成的。
但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金饰品的保值功能和实用价值大于投资价值,因为首饰经过佩戴使用后会产生磨损,这样使初次买入价往往大于以后的卖出价。再者,因为有艺术加工和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在内,金饰品的黄金含量与其购买价格不对等。实现投资增值的几率远远小于金条,但就保值来说,购买黄金首饰也是一种不错的投资。
在当前缓慢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选择黄金投资是个不错的增值保值策略。
对黄金首饰的生产企业而言,也应改变原来不以为然的心态,进行黄金投资,参与黄金市场的运作,从而保证生产、销售的正常进行,加强对成本盈利能力的合理控管。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保险
李先生是搞物流起家的,刚开始做物流时规模不大,保险公司请他入保险,他还想不通,对保险员非常不礼貌,他说保险员无非就是为了拿提成,诚然,李先生的说法没错,但他仅仅从保险员的角度考虑,却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后来他跟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说你做物流太应该入保险了。当保险员再次来给他做工作时,他就接受了保险员的推荐,给自己和所有员工都入了保险。后来有一次,他的员工送货时与一辆大车相撞。幸运的是,车毁人平安,虽然该员工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住院治疗,而且需要做一个内脏移植手术,手术费当然不在少数,李先生的小物流公司如果承担这笔手术费用后,正常运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是工伤,该费用必须由公司承担。这时,他想起了保险公司,于是李先生赶紧申报,请保险公司确定赔款事宜。结果,大部分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承担,李先生只承担极少的一部分。李先生心里暗自庆幸:幸亏当时入了保险,看来以后应该年年入,保险公司分担了风险,我的负担小多了。“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词,仔细一想还真对,李先生给员工入保险仅仅交了一小部分钱,但该员工出事后,保险公司承担了绝大部分。随着保险的深入宣传,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这一说法已为人们所熟知。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
平时我们所说的保险是指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的一种保险。
商业保险确立的首要条件必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合同关系。在这一条件之下,投保人按年度或者按合同约定日期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当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并造成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进行赔付。
比如小郑5年前入了一份疾病保险,但一直很健康。今年12月份到外地出差,结果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胃炎,立即住院治疗。按照规定他的家人在规定时间内通知了保险公司,小郑出院后,在保险公司领到了应得的赔款。
任何事物、行业或特定领域的条款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商业保险也不例外,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该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经营运作的。比如,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泰康保险等等。
(2)商业保险合同体现了商业保险所反应的关系。保险双方以合同为准确立一定的保险关系。
(3)商业保险的对象分为人和物两大类,保险对象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包括财务、疾病、利益、人的生命以及信用和责任等等。
除了商业保险,保险还有很多其它的种类,比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按照保险的被制约性,保险还可以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自愿保险的被制约性为零。是指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双方完全自愿订立保险合同后,建立的保险关系。
强制保险的被制约性为100%,比如机动车保险被规定为强制保险险种。另外,我国《保险法》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保险公司和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
随着社会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保险行业也日趋专业,并更加人性化。对保险公司来说,应该更加专业化的宣传保险,慎重录用员工,比如把责任感和效率作为录用员工的考察标准。只有员工的专业性增强了,保险才能宣传到位。而且,员工的责任和素质关系着人们对保险行业的认同程度。
对于被保险对象或目标对象的主体来说,要对保险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人们总是希望生活顺风顺水,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虽然我们期待平安健康,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并通过保险公司分担个人风险,是一种客观合理的做法。
越吹越大的肥皂泡——泡沫经济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本来是用来说个人的,该句话在果戈理的戏剧《钦差大臣》里是这样说的,“上帝要让一个人疯狂,一定会先夺走他的理智”。人有失去理智的疯狂,市场同样也有。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当时,日本经济一片繁荣,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狂。四年间,土地价格翻了几番,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一些做事业的公司也加入到炒地和炒股的热浪中来。
美国土地是日本的25倍,但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日本整个经济大潮波涛汹涌,土地和股票市场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
当日本全民都沉醉在喜悦和幸福中时,灾难也悄悄靠近了。以1990年为起点,日本股市和土地价格就像从高空抛下的铁球一样猛跌不止,一夜暴富转瞬成了过眼云烟。数家企业关门倒闭,将近40家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爆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土地和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极度繁荣的市场轰然崩塌,美丽的光环惨淡落幕,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这一说法源于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这一公司颇有实力,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并对外鼓吹其利润在高速增长,因此很多公司和个人都争相抢购南海股票。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一段时间之后,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下跌,就像泡沫一样,飞快的膨胀又飞快的破灭。
在经济学中有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之说,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比如股票、债券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资本。
现实资本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当现实资本大于或等于虚拟资本时,市场经济处于实体经济状态下,经济会健康稳健的持续发展。当虚拟资本大于现实资本时,经济发展就会步入一种虚幻的状态。
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因此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它起源于金融领域,并且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每次经济泡沫的出现都会与地产泡沫的产生相伴。
如果一个经济体系中整体的经济增长很快,随着社会总需求的不断增加,商品供给弹性越小,价格增长就会越快。在房地产或股票市场上用来交易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众多投资者发现这一要素时,就会蜂拥而至,将资金投资在这些有限资源上。又因为这些资源供给弹性小,所以价格上涨速度比很快,超过预期价格。越是这样,越是有大批的投资者加入进来,从而导致价格的循环上涨。
价格的迅速上涨是价格和商品价值量远远脱节。从而加剧了泡沫剧的膨胀。比如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经济系统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格泡沫,泡沫的破裂又导致了银行的巨额坏帐,最终使整个经济体系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国际化,致使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小则损及整个国家,或整个联盟的经济体系,大则波及全球,影响到全世界的各个经济角落,危害到国计民生。面对泡沫经济导致的金融危机,处理对策更加复杂。因此投资者要理性认识地产和股票的投资,当市场过热时,应该适量投资或者回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