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31

第31章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4)

从百年批评史的研究动力来看,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实现从古典形态的诗文评研究向现代形态的系统的批评史研究的转化,这其中当然有来自19世纪中下叶以来中国传统学者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水平上对传统文化(包括文学)进行质疑、反思和批判的这样一股“内力”,但这种转化主要还是在“外力”冲击下打破传统学术的封闭状况而得以完成的。熟谙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的人都知道,经过晚清维新运动,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文学)研究者大量吸收了西方思维方式、学术范式或学术体制。以文学史的编撰为例,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等都是西学东渐以及思想、文化变革热潮下的产物。自晚清以来的这股中国文学史编撰风气又直接刺激和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写。吴承学、彭玉平:《从古典形态的诗文评研究到现代形态的批评史》,《“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03—125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据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印的由陈玉堂辑录的《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称,1949年以前出现的各类文学史著作就达三百二十多种。郭绍虞先生就曾自称他原拟编写中国文学史,后来在整理材料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古典文艺理论的价值,才改写中国文学批评史。而郭、罗、朱、方诸前辈的批评史著述,无论是体例、方法、学术范式等都与传统诗文评研究相去甚远。究其实,他们的研究在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内在逻辑的描述、历史规律的总结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西方学术研究模式,以强化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现代性、思辨性和系统性。例如,郭绍虞先生就曾说“当时人的治学态度,大都受西学影响,懂得一些科学方法,能把旧学讲得系统化,这对人治学就有很多帮助。”郭绍虞:《我怎样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书林》,1980(1)。再如,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第七、九、十、十一章就分别用“唯美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西方文艺概念来概括中唐至清代不同阶段的文艺思潮的特点。这种引进和借鉴当然释放出学科解放的巨大潜能,但也给我们留下不少难题:由于西方近现代学术观念与研究模式的大量引进所造成的世界视野与传统学术之间的巨大反差,现在的研究者们深深感到了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之间的断裂。笔者并非是要“秋后算账”,只是想指出这样的一个严峻的事实:在内化了西方学术观念与研究模式将近百余年后,如果批评史撰写的体例或理念仍然为西方观念所支配或模式化的话,那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如何可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如何可能?转换的机制又如何确立?这些困惑恐怕也是我们应当加以深思的。

从地缘政治与学术研究的关联看,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已基本形成了由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西方等不同地域或群体组成的总体研究格局。这一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区域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表述方式已经逐步融入批评史研究中来,如何协调文化互融性与文化独特性的矛盾,实现跨文化理解,又成为摆在批评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丢弃本土特色搞“全盘西化”固然不对,在一种封闭研究中死死固守文化(或文论)的不可通约性而实行“关门主义”,同样也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依据本土经验和自身的智慧优势来清除和梳理传统中的阻碍因素,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既观察和反省自身,也倾听和过滤“他者”(theother)的话语。以中国内地的批评史研究而言,在近百年的时间中,尽管我们的批评史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文献资料的发掘、文论发展过程的历史描述、概念范畴之内涵的清理、文论家及其著作的评价等还主要是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来进行的,很少从“他者”的语境去进行反观和借鉴。在批评史研究中,我们“拿来”的不多,“送去”的则更少,以文论著作的译介为例,这一工作,中国内地的学者就极少去做(倒是台港地区及海外华人者如刘若愚、陈世骧、黄兆杰等走在了前面)。在一些基础性工作上,例如目录学方面,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就做得比较出色。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文学论著集目》(分正编和续编)搜集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英语世界研究古典文学论文和著作,目录索引达十四卷之多。日本在《文心雕龙》以及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文献目录的辑录编撰上也相当出色,如伊藤漱平的《近百年来中国文艺思想研究文献目录稿》、吉田诚夫等编的《中国文学研究文献要览(1945—1979)》,向岛美成的《文心雕龙研究文献目录初稿(1925—1982)》和安东谅的《文心雕龙论文目录》(《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纪要·人文艺术编》,1991年)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开放的眼光和学术研究多元化的精神,要想在一个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主流的现实条件下使传统文学批评研究有新的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整体组成来看,传统文论虽然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基本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总体上看,传统文论(或批评史)研究仍处于弱势地位。五四运动来,以理性为基础、以逻辑实证和知性分析为手段的西方知识谱系对中国传统知识实行了整体切换,人文科学的理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因而传统文论或批评史的清理与描述在当时基本上是以西方的“科学文艺观”为标准的。新中国成立前,郭、罗、朱、傅等前辈的批评史的著述体例和研究手段足以表明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后,马列文艺思想占据了文艺理论界的核心地位,传统文论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西方文论理念对传统文论的移植,新中国成立后则主要是传统文论向马列文论的“靠拢”或“看齐”。改革开放后,西方文论再一次大量引入,中国文论界甚至出现所谓的“失语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论这一工程并未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全部地展开。以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践而言,传统文论的智慧优势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很难看到以传统的民族的文论话语方式去评论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优秀范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笔者并非主张复古,而是认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学理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论长期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的这一局面是不利于上述建构设想的。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的动议已倡导多年,其实际效果并不大,或许同上述的认识模糊不无关系。如何真正摆正传统文论、马列文论及西方文论三者的地位,理清其相互关系,这也是值得深思的。

从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属性来讲,它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对象领域,一个由概念、命题、描述、判断所组成的复合体,一种话语活动形态,从根本上讲并不是具有普遍确定性和绝对客观性的知识或真理体系形态,它永远只是某个时期、某个学术团体或某种意识形态条件下的产物。换句话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分析、界定或描述与我们自己历史的现时性、知识的阶段性、理论原则的意识形态性和可逆转性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就历史的现时性或知识阶段性而言,最近上海博物馆在战国竹简解密中,首次公开百枚竹简,其中31枚提供了孔子怎样向弟子讲诗和从未见于今本《诗经》的佚诗以及古代诗曲弦歌的音调等内容。在这31枚竹简共九百八十余字的《孔子论诗》篇中,第一简就提到“孔子曰:诗亡(毋)离志,乐亡(毋)离情,文亡(毋)离言。”这些材料不仅填补了历史文献上的空白,就批评史的书写而言,它还有可能使某些已有的诗学结论受到置疑。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还不仅仅在于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整理,或者内在逻辑脉络的钩沉与梳理,而是需要我们作更深层的追问和思考。例如,批评史的撰写是否考虑到主体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对批评史的陈述或分析是否以某种合法的学术权威来进行的?批评史建构是否暗含某种特定时期、特定意识形态条件下的“真理意志”甚至“个人意志”?批评史建构主体作为理论形态的总结人、文论文本的权威阐释者或文学思潮与规律的代言人与预言家,是否扮演了绝对真理拥有者的角色?批评史建构在何种背景下或以何种意图开始的?在面对语言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特征时,批评史的建构与表述是否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未来的批评史研究更需要一种对自我意识超历史的普遍性和完美性幻觉的深刻批判,以加强和提升批评史研究者的自我反思能力。

就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特征看,作为一种历史科学,要想避免静态的线性的因果系列的描述或文献资料的机械堆积,我们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批评史“断裂处”“不连续处”以及历史“偶然性”因素中继续寻找其合理关联,有意识地去改变因袭已久的线性因果观或静态历史观,并充分意识到“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一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这样说道:“历史的首要任务已不是解释文献,确定它的真伪及其表述的价值,而是研究文献的内涵和制订文献,即历史对文献进行组织,分割、分配、安排、划分层次,建立体系,从不合理的因素中提炼出合理的因素,测定各种成分,确定各种单位,描述各种关系。因此,对历史来说,文献不再是这样一种无生气的材料,即历史试图通过它重建前人的所作所言,重建过去所发生而如今仅留下印迹的事情;历史力图在文献自身的构成中确定某些单位、某些整体、某些体系和某些关联。应当使历史脱离它那种长期自鸣得意的形象,历史正以此证明自己是一门人类学,即历史是上千年的和集体记忆的明证,这种记忆依赖物质的文献以重新获得对自己的过去事情的新鲜感。”[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6—7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就批评史而言,如何使批评史文献不至于变成一堆毫无生气的材料?如何选择和安排批评史文献使我们重新获得对批评史过程的一种“新鲜感”?这些也是对批评史研究者历史观的考验。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晋江海港琐记

    晋江海港琐记

    本书关于晋江古港的历史掌故和文化随笔集。《晋江海港琐记》凡20余万字,60则,分为“海港形胜”、“海交贸易”、“海上屏障”、“海峡对渡”、“海滨风习”5个部分。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与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征博引,互相印证,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或物华天宝、或风光绮丽、或波澜壮阔的画图。
  • 十六夜膳房

    十六夜膳房

    本书巧妙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孟婆、忘川等元素,以生死之命题搭建美食于情感之间的桥梁,将现代都市人的诸般情感体悟作为丰富食材,烹制出各类让人或感动、或失落、或悲戚、或愉悦的人间料理。你我的失措、爱恨、遗憾、生死,都蕴于每一道食物之中,杂陈人生百味。它在试图还原一个热气腾腾的真相:只要心怀温柔,每个人都会活过很好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后羿奔月

    后羿奔月

    后羿奔月,来到广寒宫寻找嫦娥。但是,一去不返。他率领的登月舰船与飞控中心失联,音信全无。多年以后,一个绰号小悟空的男孩偶然发现死亡谷停留着一艘飞船,正是多年前失踪的登月舰船。小悟空揭开了被封印的飞船,舰长陈后羿不知去向,只有三个钻石灵魂。他们告诉小悟空,登月舰舰长陈后羿已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航天员在月球上遭遇了什么?登月舰船为什么会出现在妖精世界?舰长被谁打入十八层地狱?随队女医生哪里去了?三个航天员怎么成了钻石灵魂?事件扑朔迷离,行动一波三折。小悟空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亲情的渴望、凭着找回爸妈念头,竟然一步步揭开了二七号登月舰船封印之谜。
  • 白狐修炼手册

    白狐修炼手册

    一只小白狐的升级之路,从人间,到狐族之地,到她的身世等等,每一次的苦难都是一场蜕变!
  • 黑道女王:老公,洗白白

    黑道女王:老公,洗白白

    她,叱咤风云的黑道女王。她,懦弱无能的大国公主。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她。既是女王,岂容尔等放肆!揍渣男,踩渣女,顺便调戏小正太……不想,半路拐个美男充填后宫,还会把心弄丢……不定时更新,随时弃坑可能。
  • 末日超神联盟

    末日超神联盟

    六道虽裂,但轮回不止六道化六剑散落在世界各地,六道之间的战斗神秘的身世,神秘的少女,神秘的魔兽,诡异的暗影之力,曲折的人生背后的阴谋是什么,且看一少年一剑一步一步解开谜团以吾之名,屠戮人间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道智慧,可以让人在困惑无助时,愤怒而不可控时,悲伤而难自抑时,落寞而萌伤情时,对生命的一切变化,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有所顿悟和释然。有了现实世界与心灵家园之间的张力,人的心灵中就有了理想驰骋的空间和不甘沉沦、自我拯救的渴望。谈佛说道,体味佛道这伟大生命智慧的含义和价值,就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重生之妃本平常

    重生之妃本平常

    木青清被丈夫与其姘头联手杀死,乃至于毁尸灭迹,一睁眼竟回到几年前家中一贫如洗的时候,望着眼前健在的父母和可爱的弟弟,木青清决定首先要把生活过好,其次要把渣男整倒!为了这些个愿望,木青清开始奋起。但是计划总快不过变化,面前这个一身白衣的“鬼”是怎么回事?他跟着俺们回家是几个意思???
  • 梦幻三生

    梦幻三生

    当初不论高到云端,又或低为蝼蚁,都奢侈的想要活的更久。可为什么现在一想起他,都痛不欲生。
  • 枪神赵羽

    枪神赵羽

    本小说由电视剧《武神赵子龙》扩充改编而成,但没有重复情节。故事讲述赵子龙弟弟赵羽赵子璘得前秦枪圣梁成真传,苦练枪法,进行扩充,并成功收复神兽白泽为坐骑,创造新一代汉室王朝的热血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
  •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身为少爷的他们会如何与身为小姐却不娇气反而直率的她们擦出爱的火花?几对冤家在感情之路上的挫折会如何解决?经过考验的爱情才最坚固、最终长久!
  • 花未至

    花未至

    “喂,你不要总在集灵的时候躲我身后。”“人……人家怕鬼啊!”“呵呵,那下次集灵你自己去吧。”“不要啊言大大!”世界上仅有的两个集灵家族:千家和言家。在千家长女千允离和言家长子言洛的“合作”下,前途堪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