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15

第15章 “品”: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批评范式(1)

一种艺术批评方式的产生,往往是人们对艺术本质的共同体认,是一定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积淀的产物。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们总是趋向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文艺鉴赏中,总是以把握艺术对象的整体生命为批评目的,在这种把握中常常又借助整体直观顿悟等方式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品评、价值定向,直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创造往往成为他们的批评工具或批评方式。这种有别于西方注重知性分析、注重逻辑演绎与推理的批评方式,使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与鉴赏更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体认与建构。因之,中国古代艺术批评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艺术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批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即鉴赏艺术的艺术。“品”作为一种批评方式,是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现象之网上的一个纽结,解开它,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批评观念与思维模式的认知和了解。笔者试图对作为一种批评现象的“品”作一番纵横方面的钩沉与梳理;对“品”作为一种批评模式所包含的基本思维特征以及作为艺术批评的“品”之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作一番探求。从中大抵可以看出:作为艺术批评的“品”,堪称一种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批评范式。

一、“品”作为一种批评现象

中国艺术批评的历史在消长兴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绵延、回转、跌宕了数千年。“品”作为一种批评范式,不仅能在漫长的艺术史画卷中钩沉出其固有的逻辑演化轨迹,即便考察艺术批评活动的共时性结构,同样也能梳理出其共有的审美联系。因此,只有对“品”做纵横方面的立体把握,才可能较为公允地评骘这种批评现象。

一般认为,“品”作为批评概念的出现,兴于东汉后期,盛于魏晋,而其余波流响又荡及整个南北朝。如果不单把“品”看做一种狭义的文学批评,则最早的品评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左传》中记载的季札观乐。季札观周乐,其实质就是“品”周乐。如品《周南》等曰“勤而不怨”,品《邯》等曰“忧而不困”,品《王》曰“思而不惧”,品《豳》曰“乐而不淫”等。历代文论家们的批评意识由于局限于从正统诗文理论角度来考察艺术现象,所以忽略了这一艺术批评史实。季札观乐是针对歌乐舞艺术而言的,在观乐过程中,不仅有听,有品味,还有评判。品评中不仅有情感的参与,如“美哉”“思深哉”“荡乎”“泱泱乎”等出自肺腑的赞叹,而且还有客观的评价,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弥而不逼”“远而不携”等。完全有理由说《左传》这一记载中就有最初的中国艺术批评活动的模式,只不过没有单独拈出一个“品”字而已。

东汉以降,品评活动最初迈在功利化道路上,其具体表现是人伦品鉴。它以儒家伦理为依据,以政治实用功利为目的,以人物德行操守和才能学识的高下为评判标准。随着政治上的“征辟”“察举”乃至“九品中正法”等选拔措施应运而生,臧否和品藻人物蔚成风气,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但这时的“品”尚未完成向艺术性鉴赏与批评的转换,尚未摆脱功利观念的束缚与笼罩,还潜藏着以“清议”相标榜的士大夫观风察世、攻讦朝政的暗流,因而缺乏作为艺术批评的自觉意识和独立品格而处于依附地位。魏晋以来,随着老庄思想的抬头,玄风逐渐兴起,对朝政的“清议”之风因现实的黑暗与恐怖而逐渐转为富于思辨色彩的远离现实之岸的“清谈”之风。对人物的品藻也由人伦品鉴或善恶价值评价逐渐转为对人物自身仪形、气度、风神及生命情调的品评。品评之风开始从政治、道德领域泛化到整个文化领域,而其焦点随后又集中在艺术领域。但这一转换阶段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还经历了对山水自然的品评和赏会。在世界多种文化系统中,也许难以再找出另外一种像中国这样人与自然有着异常亲和的关系的文化系统。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93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山水、自然成为中国艺术家精神得以自由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他们的精神归宿与家园。山水的空、灵、趣、媚最易诱发人的情感与想象,对山水的赏会也因之出现想象化、情感化等审美倾向。在赏会中,审美经验得到了积累,审美触觉得到了拓展。对自然、山水的品藻与赏会不仅启发了艺术家们从自然美中去寻找人格美的投影,也启发着批评家们将这种品藻方式嫁接到对艺术的品评中。汉魏六朝艺术批评的形象化、诗意化、美感化倾向,如果不到对自然、山水的品藻中去寻根溯源,只能是缺乏逻辑联系的三级跳而已。

魏晋南北朝是人和“文”的自觉时代。“文”的自觉促进了批评目光对艺术领域的关注。这时,对文学艺术的品评进一步摆脱人伦品鉴的影响,并开始与山水品赏相脱离,出现了讨论文学作品本身、探讨创作规律、研究创作主体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专门论著,如《诗品》《文赋》《文心雕龙》等。品评活动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如品诗中,还体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出现了画品、书品等。虽然人物品评的风气还影响着对文学艺术的品评,但新的品评活动已开始注意把人物的个性精神风貌同艺术的个性精神风貌联系起来,使得品评活动具有明显的审美倾向和独立的批评品格。它不但促成了魏晋六朝艺术批评的兴盛,而且基本确定了中国传统批评方式的审美化特色。“品”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经历了品藻人物——品赏山水——品评文学艺术的三个基本阶段;从对人物的品藻到品赏山水的会心适意,再到对艺术的审美品评,相应的也经历了体认人格美——自然美——艺术美三个基本过程。这种发展过程逻辑性地说明了中国审美意识的不断自觉与深化,而“品”这种批评活动正是这一深化过程的表征形式。

作为具有独立批评品格的艺术批评,“品”不仅表现在从其逻辑演化轨迹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意识的自觉与深化,同时还体现在它将触角伸入到艺术的各个门类的批评活动中并获得了回响。《左传》中已记载有季札品乐。文学中品评诗歌的首推钟嵘《诗品》。《诗品》以纯艺术鉴赏态度三品论诗,置品级,辨流派,溯渊源,改变了传统的以史证诗、以意逆志、注重真善而忽视审美的批评方法,并把诗歌的韵味作为品评的标准,品评诗人达一百二十多位,开创了以审美鉴赏为中心的批评方法之先河。至唐代,司空图以二十四品论诗的风格,标举“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创立了独具风貌的诗歌风格美学。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之《诗评》中,也不乏见解独到之处。清代袁枚惜“司空表圣《诗品》”“只称妙境,未写苦心”,续诗品32首以传世。刘熙载《艺概》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被看做是集诗品、文品、赋品、词品、曲品、书品于一炉的品评大制。当今尚有中国大陆的二十四剧品与中国台湾的二十四品论小说各擅其美。仅文学领域里,品评之风就久倡不衰。绘画领域中,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宋代徐浩《画品》等画品著述名世。直到清代,姚最以《续画品》名世。黄钺则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作《二十四画品》,谓“涂抹余闲”而“专言林壑理趣”,列举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澹逸等二十四品例品评绘画的风格,虽然不乏仿袭司空图之处,但审美触觉之敏锐不比司空图逊色。书品则有梁庾肩吾《书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唐李嗣真《后书品》等很多著述传世,品及许多有名书家及其作品。唐代张怀瓘论书立神、妙、能三品,可能脱胎于钟嵘以三品论诗,品及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等数十人,内容可谓繁富。在他看来,“方类相袭,且或如彼,况书之臧否,情之爱恶,无偏乎?”(《法书要录》卷九《张怀瓘书断下》)对评书之道的不一致还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到明代,随着戏曲的兴盛,戏曲批评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吕天成《曲品》以右“神、妙、能、具”四品作《旧传奇品》,又“僭分九等,开列左方”作《新传奇品》;卷上、卷下不仅品作者,也品作品,不仅品传奇,还品南剧和散曲,可以说是明代戏剧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另外,当时剧论家祁彪佳还有《远山堂剧品》和《远山堂曲品》传世。纵观以上这些品评著作的问世及品评活动的丰富多彩,“品”这种批评活动从最初的人物品藻已经多方位地移植到艺术各门类的批评当中。如果说品评活动的逻辑演进轨迹从纵向上体现了中国审美意识的自觉与深化,那么,这种多方位的移植则从横向上说明了中国审美意识的敏锐与高超。正是在这种历史嬗变和多方位移植的过程中,“品”逐渐获得了作为艺术批评的独立品格,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意蕴的批评范式。

二、“品”作为一种批评模式

批评模式的确立意味着批评活动的鉴赏心理机制和传达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品”在漫长的批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固有的批评模式。虽然“品”不像西方文艺批评那样具有理论上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像西方文艺批评在操作程序上注重对类似“语境”“情境”“视角”“能指”“所指”“距离”“符码”等艺术元素、艺术结构、艺术功能、艺术系统作知性分析,但它作为颇富东方思维色彩的批评,本身自有其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有三。

同类推荐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带笑的匕首

    带笑的匕首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多篇作品,内容包括:欧洲人晒骄傲、司马迁三回邮件、李真阎王殿争辩、局长的背影等。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热门推荐
  • 蒹葭苍苍,伊人为霜

    蒹葭苍苍,伊人为霜

    她,自幼丧父丧母,靠乞讨为生,后遭人算计被贱卖到青楼。他,身份高贵的君公子。第一眼,他看中了她的练武奇才的骨骼。第一眼,他是她的救命恩人,沉沦在他的温柔中。他训练她成为最顶尖的杀手,利用她。明知他是烈火,她还要奋不顾身的扑上去,只为心中的情愫和感激。当她躺在血泊中,鲜血染红了她的裙摆,他却依然是她眼中唯一的萤火。当一切繁华褪尽,他终于看清自己的心,却猛然发现早已是物是人非。蒹葭苍苍,伊人却早已为霜。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交际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吗?对,但又不全对!交际除了是一种交往之外,更是一门学问,它有自己的一整套理论。而且这些理论我们其实在人际交往中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着,尽管我们不知道它们叫什么,不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玄机,但是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作用力。它们就是“交际学定律”。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 重生之苦尽笑颜

    重生之苦尽笑颜

    上世她好吃懒做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嫁给了同村的薛军她是喜欢薛军,但薛军对她并没有感觉,他还愿意娶她,这是她一直费解的,结婚后,他们形同陌路人,他从来没有给个好脸色,没有关心,没有爱,后来许林的出现,他的甜言蜜语和关爱关心,让她心身满足,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和薛军离了婚,和许林走了她的悲惨人就来了,被他卖掉,逃出来后,又被骗了做卖淫,好不容易不做,却又得了那种病没想到她死了既然重生了…
  •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她,华夏百年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参加婚礼,一场车祸断送性命,穿越到灵灵大陆,一个草包小姐身上。拥有百年世家的中医知识,于是各种病手到擒来!你不会治的病,本小姐会治,你不会炼的药,本小姐会炼,本小姐是绝世天才炼药师!他是一世邪王,无上尊者,是这大陆的主宰,拥有万千子明对他俯首称臣,却为了救她甘愿舍弃一身修为为她续命,就为她活过来!“夜轻尘,只要有了你,我就有了整个世界!只要你能醒过来,放弃我的一切,我甘愿!”邪王抱着她悬浮在半空,宠溺的眼神看着她,温柔的语气响彻天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洋大盗

    江洋大盗

    江湖!是腥风血雨?还是刀光剑影?或者是大侠无敌?武功轻功超凡入圣?......此江湖非彼江湖,在这里不再是武功内功的天下,在这里传承者才是最强的,武功内功之流只能沦落为三流势力...
  • TFboys之凯源玺之晴

    TFboys之凯源玺之晴

    我因为我的闺蜜而女扮男装,加入TFboys,为我闺蜜报仇。可是,我却爱上了他们!把我的未婚夫遗忘了!............(之后!我奇迹般的成了女配!原来我的妹妹才是女主!只是比我晚出来!仅此而已!王源晴!)
  • 都是寂寞惹的祸(完结)

    都是寂寞惹的祸(完结)

    没有任何征兆菡被男朋友甩了,只因为那个女人可以为他而死。岱的女朋友则找了一个有车有钱的男人嫁了。在地铁转公交车的站台上,菡和岱两个失意而寂寞的人相遇了,他们能安慰着彼此,爱上彼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