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600000011

第11章 “民间想象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3)

苏童认为:“民间想象的最大特点就是跳出现实,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有实用主义的目的。强烈的情感色彩是想象力的靠山,首先它是以一种情感安慰另一种情感,目的在于排遣现实中的诸多不适感。所谓的民间生活不需要思考,却极其需要发泄,类似怨恨、愤怒、惶恐、迷惘这样的情绪累积在一起,使得生活沉重,生活本身不提供彻底排遣的出口,只有寄托在想象上,想象力可以否定一个无望的现实,然后制造出一个有希望的现实。”这样的民间想象一方面与民间底层的生活相联,另一方面又对抗现实中的不幸,依靠想象完成有希望的人生,浸透着浓郁的审美化人生精神。民间想象原型在中国文学的具体文本中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以汉民族为基础的民间想象原型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的,在前文中我们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二点所说的就是经验性与虚拟性的融合,譬如人、鬼、神可以相互转化,天堂、阴间、人世可以相互沟通,并且时空转换中出现的各类鬼、神形象都有人性化的特点,人正是在这种相互转换和沟通中,获得了对抗现实的审美化人生,实现了人的精神愿望和理想。在《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民间神话、传说中,都可以看到飞腾的想象力所张扬起的人的内在精神力量以及超越现实的阔大空间世界。到了新时期文学,民间想象力的传统开始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莫言的作品复苏了民间想象原型的力量,某些先锋作家在时空转换中的文学想象也潜在地承继着这一传统,想象力开始挣脱拘泥于“事实”的规范,由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拓展,想象的世界变得圆融开阔。新世纪以来,莫言的《生死疲劳》充分地发挥了民间想象力的作用,他把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传统小说中的阴阳两界、轮回转世等内容作为小说的整体结构框架,主要人物西门闹则在生与死、人与兽、人世与地狱之间穿行游走,不管为牛、为狗、为猪,还是为猴、为人,人有着兽的生活,兽也有着人的判断和道德伦理,这种表现当代生活、历史的想象方式,显然与现实主义的想象有了很大的区别,而有着中国式的民间想象形式,浸透着佛教、道教的某些文化因素。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新世纪文学的民间想象力还应提到苏童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碧奴》。苏童曾说:“《碧奴》的写作是我模拟民间想象力的一次实践,由于孟姜女哭长城的结果是眼泪哭倒八百里长城,哭泣和眼泪是想象力的核心……我后来的写作过程,其实一直在尾随那样的眼泪,比民间更狂热地描述那样的眼泪……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愿意服从来自民间的暗示,追随民间的动机……我其实是乘着民间提供的想象力的翅膀,能飞多高是多高,目的只是和碧奴一起到长城去。”这个想象力的核心就是赋予“眼泪”撼天动地的力量。莫言、苏童作品中的这种民间想象原型不仅与中国几千年的民间文化、文学传统建立起了新的意义关系,复苏了民间想象在新世纪文学中的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生活方式日益趋同的时候,挖掘和发现民族思维深处的想象力,有可能带来目前文学中新的审美因素,抗拒“欲望审美”、“经验趋同”过程中人们想象力的贫乏,复苏生命中的潜能和力量。

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另外一种想象力是个人化想象。但在个人化想象中我们也看到了民间想象原型的力量。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传统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作家不再依照对社会的共同理解来进行创作,而是以个体的生命直面人生,从每个人都不相同的个人体验与独特方式出发,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这种个人化的文学想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总体上有两种倾向:1、以韩东、朱文、林白、陈染等人为代表的个人化想象,他们将自己自觉地游离于“群体之外”,以“边缘化”的立场抒写自身生活经验与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了以往被宏大历史叙事所遮蔽的诸多文学经验;2、以张炜、韩少功、李锐等人为代表的个人化想象,这些作家虽然与外部社会仍然保持着深刻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以“个人”的方式实现的,个人化想象主要体现为个人对历史、社会的独特思考和表达方式。这两种个人化想象尽管有所区别,然而呈现出共同的特点:对个性化审美力量的重视。文学创作在本质上是个性化的,强调个性化的审美力量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也是艺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要求。这种个人化想象在新世纪文学中仍旧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白在19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是个人化想象的重要代表,那个时候由于一直拘泥于自己那种隐秘的内心体验和身边的人事,与外部世界处于紧张的、对峙的关系中,当个人经验不能在变化中更新时,文学写作的资源就会变得匮乏,就容易出现重复、雷同,这也是与她相类似的作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她在新世纪出版的《万物花开》却出现了新的气象,个人化想象中呈现出民间想象原型的特点。在《万物花开》中,想象的力量首先表现在人与万物之间的联系,主人公“大头”从房间来到了大地,跟牛、南瓜还有那些洋溢着自然本能的女人厮混在一起,他还借助于头脑中“瘤子”的特有功能,去探询万物生存的秘密,这个“瘤子”成了他触摸世界的神秘器官,也是想象力得以展开的前提,由此作品中出现了那么多飞腾的意象:“大头”和杀猪的人、制造土锍的人、幻想长出翅膀的人、烂货、妖精、蚂蚁、竹子纠缠在一起,世界不再逼仄、幽暗,而是他经历的事万物都经历了,万物就生长在他的身体里,又在身体里飞升,整个世界历历在目。“个人”就是这样与外部的世界融入一起,恣意地撕裂了内心的栅栏,生活就在这样的世界里闪现出了坚硬的质感和沉甸甸的分量。这种“质感”还在于林白想象的触角延伸到了他人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自我之外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外部的人、事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情感共存于想象的世界中,个人经验蕴含着现实变动中所传递出的丰富信息,记忆各色人物的内心秘密,构建了一个开放、灵动、富有魅力的艺术世界。

民间想象原型在近三十年来的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美学力量证明:真正的艺术想象力是能够带来文学力量的想象力,文学的想象不仅是在心灵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中产生的,而且也是在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联系中产生的,不然也就难以获得对世界的审美把握和内在的深度。

文本细读:《生死疲劳》与民间想象

莫言的《生死疲劳》无疑是近年出现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其重要性就在于体现出高度扩张的想像能力以及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独特叙述方式。想像力的扩张与叙述者是分不开的,叙述者的立场、身份及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角度直接影响着想像能力的发挥和想像世界的展开。《生死疲劳》的重要叙事者之一——西门闹,作为一个心地善良、为人厚道的“地主”被枪毙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蓝千岁,穿行于阴间与阳世,见证了世道人心、社会变化,打通了人与兽、物与灵之间的界限,灵魂在天涯时空中的漂泊,使小说的艺术世界呈现出浑圆一体的圆融和感觉恣意表达的丰富。这样极具个性特点的艺术想像能力在近年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它复苏了民间传说、故事的想像原型。

在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是有一种对抗现实功利和物质欲望的激情的。在当下的文学情境中,这种激情尤为重要,它能够把人从消费文化所构建的“物化交往环境”中解放出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进而以自主的独立思想去认识和理解历史。莫言在《生死疲劳》的开始就把叙述者西门闹处理成一个满含冤屈的角色,与现实的社会构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另外一个重要的叙事者蓝解放,坚持自己“单干”的信仰,与现实社会也构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叙事者这种独立的、不屈服于现实利益的立场,使其不会在利益的诱惑下,把想像物质化,功利化,而是关注与人性、社会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际上,叙事者的这种立场也是莫言的立场,当从这样的基点上来理解《生死疲劳》想像力的时候,我们看到作品飞扬不羁的想像力与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独立视角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说所有具有理解历史的独特性视角都能带来飞扬的想像力,但飞扬的想像力与独特的史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生死疲劳》中,用一种怎样的独立视点来展开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呢?莫言选择了“坚持单干”的蓝解放和不断轮回转世的西门闹,特别是西门闹在超越时空的灵魂漂泊过程中,与其所纠缠在一起的人与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关系,这种独特的艺术关系恰恰构成了其想像世界的丰富和复杂,换句话说正是这种丰富的想像才显示了历史的独特风貌,具体地说这种独特风貌呈现为这样几种想像关系:(1):人与兽的关系。人与兽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相互依存而存在,但灵魂之间细微之处的交流是有深深的隔膜的,在《生死疲劳》中人兽之间的关系完全被打破,兽有着人的灵魂、感觉和判断,并且其行为方式也有人的逻辑在支配,已有的人兽关系在想像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阳世与阴间的关系虽然在民间信仰、传说中两者是可以沟通的,但在《生死疲劳》中两者之间几乎是没有太多区别的,并且西门闹的转世带有了有目的“去恶”的行动,他成为见证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变化的重要人物之一;(3):在人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上,除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以及出人意料的情节之外,在《生死疲劳》中,人的感觉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释放,那奇异的感觉混杂着对于“物”的体验,使世界具有了多侧面的立体感,并通过这种感觉渲染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有氛围。如上几种想像关系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想像力的世界。那么,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想像关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他对于“历史”与“人性”的深切思考,“历史”与“人性”是一个常常被人言说的话题,但在莫言的小说中常常展现出独异的风貌。莫言在言说1950年代直至今天的历史时,他以人与兽的转世轮回来展现“历史”的进程及人性与兽性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兽”所体现出的“人性”内容以及人所体现出的“兽性”内容相互联系呈现出时代变化中人性的复杂。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年代里,转世为兽的西门闹在对“人事”的体验和理解过程中有时反而有着“人情”的温馨,而所谓的“人”倒有着“兽”的残酷,这虽然是在以往的小说中已经被表达过的主题,但是在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当他以丰富的想像力把“人间”与“阴世”、人与动物联系在一起时,这样的主题就有了具体、生动、可感的内容,并且“兽”所具有的“人性”体验功能更反衬出了人世的混乱,不管西门闹为牛、为狗、为猪还是为猴,他都有着为“人”的那份心肠,即使饱含冤屈,但伦理的情感始终让他与人世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人”与“动物”之间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样一个圆融贯通的想像世界,使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莫言的这种想像力在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莫言的《生死疲劳》呈现出的是民间想像原型的特点,这种民间想像力的传统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过程中是被部分地遮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在写作时,都认为自己的创作和西方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学的想像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的创作中,他们的想像方式基本上是对于现实生活秩序的重构,他们的想像力是由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所支配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这种特点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文学精神资源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被政治化,成为大家要遵循的创作原则时,本土原有的民间神话、传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说创作传统就被部分地忽视了,虽然在政治意识的倡导下,也曾出现过大跃进民歌运动,也曾提倡文学创作向民间学习,但从想像力的角度看,民间想像力的传统在大部分作品中体现得是不充分的,在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却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文学现象呢?我想以周作人对文学与民间文化、文学的看法来进一步地说明这一问题。周作人在1920年代不仅研究了神话研究的学派、神话、童话的起源及特点,而且认为神话、童话、传说、民歌等是民族文学的根基。从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内容中发现民间文化与个人文学创作的关系是周作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过程都不能与民族的、本土的、民间的精神割断联系。他在《神话的趣味》一文中,讲了“天狗吃月”的这类传说,当天狗吃月时,家家击锣打鼓,以为把天狗惊吓跑了,月亮就能复圆,从前的人很相信月亮真被天狗吞了,所以便造出许多的神话来,流传至今成为乡俗。又讲中国小说如《聊斋志异》里面记载鬼狐的故事很多,并且相信人也可以变成狐狸精。在此周作人说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文学现象,传说变为乡俗、文化现象,又体现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学的独有风格和特点,在《抱犊固的传说》中,他又讲了绍兴城内“躲婆弄”的来历和贺家池的传说,认为这些传说并不是没有意思的东西,实际上《世说新语》和《齐谐记》的根芽都在这里面。莫言小说中呈现出“民间想象原型”的特点,也证明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山之南 水之北

    山之南 水之北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热门推荐
  • 邪尊独宠:腹黑萌宝俏娘亲

    邪尊独宠:腹黑萌宝俏娘亲

    苏墨染,21世纪古武世家天才捉妖师,还没来得及一展抱负,就莫名穿越到玄幻大陆。成了一个毫无灵力废材大小姐也就罢了,还未婚先孕!差一点就被逐出家门。你们问我孩子爹是谁,我也想知道好不好?苏墨染发誓她真的不是在袒护那个不知道是谁的奸夫好不好!什么套路,什么剧情?!炮灰一般的二小姐也就罢了,怎么长老族亲斗对她意见那么大?她竟然还成了捡来的孩子,而一个邪魅魔尊死不要脸的贴上来认亲戚又是什么鬼?说好的逆天改命,装逼打脸走天下,就这么搁浅了。打不过逃不掉,还被吃了豆腐。她咆哮一声,邪尊你够了!他邪魅一笑,娘子,再来千万次如何!好吧,就当是多了一个打手。邪尊在手,天下任她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归来:陌路情殇

    千金归来:陌路情殇

    前世识人不清,惨遭暗算。今世重生回两年前,她只为复仇而来,再不会再轻易相信他人。曾经害她的、欺骗她的,她一个都不会放过!但,有个男人,冷漠孤傲的总裁,却对她百般温柔,一直为她保驾护航!
  • 战尽天涯

    战尽天涯

    大陆二十一州,得七州可称帝国,得二十一州者,古之未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时代到了,战云将起。
  • 右下角的签名

    右下角的签名

    他们都说高中的爱情是最美好,最纯洁的。时间匆匆,宁愿笑看过去,也不后悔。
  • 反派的快穿之旅

    反派的快穿之旅

    看一个神秘的妹纸和一个模糊的系统如何祸乱各个世界领域。-------------简介无能,入坑查看,请相信我^o^
  • 生死之魔咒

    生死之魔咒

    莫氏家族的女人活不过三十,男人活不过四十,千百年来,莫氏家族的人就如惊恐的老鼠一般活着这个吸血的魔咒之中。今天,是莫氏家族九小姐莫妮书十二岁的生日,确也是莫氏家族三当家享年三十九岁的忌日。她被逼无赖,踏上了寻找魔灵灯之路。魔灵灯!万魔的灵魂聚会之灯!不解的生死魔咒!传说,要降服魔灵灯必先成吸血之魔,或成吸髓之妖,亦或成万神之神。千百年来,寻找魔灵灯的人都是有去无归的。寻找魔灵灯的莫氏家族之人更是死得凄凄惨惨,惨惨戚戚。她莫妮书一介女流如何降服魔灵灯?如何破解不解的生死魔咒?可她不得降,不得不解。从此,莫妮书踏上了一条万劫不复之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萤火虫的港口

    萤火虫的港口

    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灰姑娘遇到高富帅。没有一直挂在嘴边的爱,可是爱,从来就在身边。秦臻:格格,我一直在你身边可以吗?滕格格:那么能不能让我这辈子也一切如旧。不求一切圆满,但求,你们一直在我身边不离开。好吗?苏烨:哥哥,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没资格管我应该接受谁。滕何其瞳:滕非。我这辈子疯狂了一回,也只会疯狂这一回,那就是嫁你。旋一:那时候啊,不过是年少不懂事……
  • 浮生微雨燕双飞

    浮生微雨燕双飞

    这是一个在疲疲奔命的过程中遇见白马王子两情相悦的故事;这是一个遇见各种武林高手最后自己也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平行时空的穿越,陌生的国度,如履薄冰的日子,江湖中亡命天涯。我,是秦小蒙,还是张心遥?终于有一天我自己都分不清了。
  • 循环新世界

    循环新世界

    新世界与现实的循环,通往时间的路上,超越,超越。终点的空间,归来,归来。是否,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