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5800000044

第44章 耶律楚材:满腹韬略的智谋名相(1)

耶律楚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9年),卒于蒙古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3年),字晋卿,系契丹皇族后裔。其父耶律履,系金代学者,官至宰相。耶律楚材从政30余年,历仕元太祖(成吉思汗)、元睿宗(太祖四子拖雷)、元太宗(太祖三子窝阔台)及乃马真后(太宗第六后)三朝四代,其德才得以淋漓尽致地施展。他披肝沥胆,为蒙古远征西域、用兵南国出谋划策,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智谋,对于元统一王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辅佐君主,锐意治国,在倡兴儒学,制定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和引导蒙古走向“汉化”方面,建树了不朽的功绩,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经济韬略;他忠心耿耿,事无巨细,只要与国与民有利的事,对君王他或强诤或巧谏,力争得以实现,为后人提供了对国事尽忠尽智的楷模。耶律楚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罕见的智谋名相。

耶律楚材三岁时,父亲殒命。其母杨氏知书识礼,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每天晚上都挑灯夜读,决不为贪玩赌棋而浪费时间,故很早就博览群书。及至青年时期,已在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等方面颇有造诣。他深谙儒学,修以佛道,还善抚琴,好吟咏,多才多艺。由于他出身于一个早已充分汉化了的封建士大夫书香门第,所以他很早就接受“汉化”,精通汉文,用汉字写作潇洒自如,而且文思敏捷,下笔为文,奋笔疾书,很少改动。他的这些渊博知识为他日后创建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耶律楚材生不逢时,他成长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元朝大统一前的列国纷争阶段,诸强对峙,战事频生。在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雄心勃勃,咄咄逼人,不断向金国发动进攻。在南方,偏于江左的南宋王朝,一刻也没有忘记北上收复失地,不时向金国发起挑战。在西方,立国甘陕的西夏也虎视眈眈,对称霸中国怀有野心,趁机与南宋结交,在金国的西北方向侵扰。而金国虽占据中原,统治着北中国,但国势日颓,早已力不从心了。耶律楚材从十七岁出仕到二十五岁金国燕京陷落,几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整整八年,虽怀凌云壮志,但难有作为。城陷之后,他眼看金朝大势已去,国破家亡,前途渺茫,便“将功名之心束之高阁”,空怀经天纬地的才智绝迹于世,弃俗投佛,拜万松老人(行秀)为师,学习佛理。他杜绝人迹,屏斥家务,专心一意,修身养心,虽遇大寒大热也不间断。终于参透了禅理,成了燕京城中著名的佛教信徒。三年的艰难时世,磨炼了耶律楚材的意志,树立了经邦治国的雄心。他作了两种准备:“否,则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以仁义之道治四海。”他等待着一层抱负的机会。

“困龙终有上天时”,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机会终于来了。成吉思汗既定燕地,极需各种人才。他听说耶律楚材是位博学多艺的难得的人才,便遣人前往礼聘,询问治国大计。过着隐居生活的耶律楚材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感到是一个图谋进取的极好机会,就欣然前往。成吉思汗了解到耶律楚材曾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世仇的原辽国宗室的后裔,便说:“辽金世仇,我要为你洗雪国仇家恨”。不料耶律楚材这样回答:“那是以前的事了,我的祖父已经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和君主为仇呢?”成吉思汗对他的十分得体的回答非常满意,认为此人重君臣之情,恪守信义,值得重用。再加上耶律楚材身材魁伟,髯长鬓美,极其英武,回答询问声音洪亮而流畅,成吉思汗愈发高兴,便把他作为自己的亲随,不离左右,很快,耶律楚材就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能,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宠信。成吉思汗经常亲切地称他为“吾图撒合里”(蒙古语谓“长胡子”)。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耶律楚材终于找到了施展盖世才华的机会。

然而,一个新来归顺的儒生想在以武力取天下的军事贵族中,取得充分的信任和巩固的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有个名字叫常八斤的西夏人,因善造弓弩而受到成吉思汗的宠用,这更增添了这位武夫的矜骄,他不把文人放在眼里,有一次竟然当着耶律楚材的面对成吉思汗说:“现在国家正是用武的时候,像耶律楚材这样的儒生,对打仗的事一窍不通,要他有什么用呢?”耶律楚材听了当仁不让,针锋相对地回敬道:治弓尚且须用治弓匠,难道治天下就不须用治天下匠吗?”成吉思汗听了这机智的词锋,巧妙的辩诘,从内心折服,更加重用他了。成吉思汗曾对其子窝阔台说:“此人乃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他处置。”

从蒙古太祖十四年到二十年(公元1219年—1225年),成吉思汗进行了著名的西征,其目的主要是对中亚的花刺子模用兵。出师的那天,时值夏六月,却忽然狂风骤雨,黑云密布,转瞬间大雪纷飞,深达三尺。有人怀疑用兵是否有利,成吉思汗也有疑虑,不知此为何兆?于是,立即把耶律楚材召至帐前,卜问吉凶。耶律楚材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他了解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可以测知月蚀之期和修订历法,但此刻他没有简单地按大自然的规律去解释天象,而是以一位精明的政治谋略家的思维,巧妙地利用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蒙古将士对天文、星象无知而又非常迷信的心理,以及蒙古军人对花刺子模国的行为义愤填膺、誓死雪耻的军心,毅然断言:“隆冬肃杀之气见于盛夏,这正是我主奉天申讨,克敌制胜的好兆头。”成吉思汗盼的就是这种吉相。于是,迅即发十万大军向花刺子模国杀去,1222年,蒙古军全部占领了花刺子模国和中亚。成吉思汗把这次西征大获全胜看作是耶律楚材的卜吉所系。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取道回归,为了对西征时西夏拒绝出兵和西夏与金国缔约进行惩罚,成吉思汗决定征讨西夏。1227年6月,夏主投降。城破之日,蒙军将士争掠女子、财物,唯独耶律楚材仅取书数部、大黄药材数担。当时,同僚们对他的行为甚是不解。不久,兵士们因历夏经冬,风餐露宿,多得疫病,幸得耶律楚材用大黄配制的药材救命,才得以生还。这再一次证明耶律楚材独具慧眼,见识深远。

西夏已亡,既解除了蒙古的西顾之忧,又使金朝失却了犄角之助。窝阔台汗三年(公元1231年),蒙古经过休养生息,又把南下灭金的行动提上了议事日程。蒙古大军围攻金国的汴京,遭到金兵的顽强抵抗,双方血战十六昼夜,城内外死伤者多达百万,汴京仍未攻下。后来,蒙军思得良策,联合南宋夹击金国,始得奏效。在汴京即将陷落前,蒙古军战将速不台特意奏请太宗窝阔台,要求破京屠城。耶律楚材闻讯后,急忙来到太宗的营帐奏禀:“军士连年征战,流血牺牲,目的就是要得到土地和百姓。得地而无民,那土地有什么用呢?”太宗有些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耶律楚材见正面劝谏未果,灵机一动,便运用一个谋略家智慧的另一面,巧借私欲来打动太宗,他说:“汴京是国都,能工巧匠、珍奇文物咸集于此。如果屠城,大汗您将一无所获。”太宗这才为其言所动,于是下令,进城后只捕杀金国皇族完颜一姓,其余一律赦免。这样,蒙军攻破汴京后,由于耶律楚材的智谋,使城中一百四十万居民的生命得以保全。自此以后,屠城滥杀之风,在蒙古军中得以废止。

蒙古灭金之后,三权鼎立局面结束,蒙宋战争序幕从此拉开。蒙古上层统治集团里,有入主张挑起汉人与西域回回之间的民族矛盾,使其两相攻杀,蒙古可坐收渔翁之利。耶律楚材通过认真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南宋与西域相去甚远,军队疲惫,水土不服,势难火并。灭亡南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集中兵力采取正面进攻和迂回包抄相结合的战略战术。耶律楚材还提出了一个成熟的灭宋方案。最后,蒙古军正是采用了他的方案,三军齐下,很快便形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包围,于公元1257年灭亡了南宋政权。

耶律楚材的治国之才,是在他经历了十年的西征,于蒙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结束战乱,返回燕京后,才得以逐步施展的。在此前,蒙古军事帝国因忙于西土战事,来不及制订规章制度,对那些业已归顺蒙古的州郡管理无方,因此,派去的官吏生杀任情,孥人妻女,掠取财物,兼并土地,无所不为。其中,燕京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为贪暴,杀人如麻,市场挂满了示众的人头。耶律楚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禁潸然泪下。从巩固蒙古国长期统治着眼,他立刻入奏颁布禁令:各州郡如果没有奉到盖有皇帝玉玺的文书,不得擅自向人民征收财物;囚犯需判死刑必须上报国家批准。违背这项命令的,其罪当死,决不轻贷。号令既出,各地贪暴之风有所收敛,社会秩序逐步安定下来。

当时的燕京城,虽为国都,但社会秩序异常混乱,每天傍晚,尚未天黑,就有一些盗贼驾着牛车闯入富家,搬取财物,如果反抗不与,则杀人劫货而去,谁也不敢阻拦追究。看来这些盗贼决非一般普通人物,处理起来可能棘手。睿宗对此亦有所闻,认为只有耶律楚材可以处理此事,于是特派耶律楚材和中使塔察儿前往究治,耶律楚材经过仔细察询,了解这些盗贼的姓名,原来都是留后的亲属和势家子弟。耶律楚材毫不手软,将他们一网打尽,投入监狱。这些人的家属贿赂中使,企求从轻发落。耶律楚材知道后,晓以利害祸福,中使害怕了,只得听耶律楚材的意见,依法处理,最后结案,将十六个罪大恶极的首犯,绑赴刑场,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巨盗绝迹,燕民始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顺利实现帝位交接,作为一个有智谋的良辅,耶律楚材颇费了一番心思。自成吉思汗逊位后,依照蒙古国惯例,先由其四子拖雷代理国政,但太祖的遗命是将帝位传给三子窝阔台。耶律楚材清醒地认识到,汗位的虚悬或错置,都将与国与民不利。古往今来,在最高权力面前,骨肉之间萁豆相煎之事不乏先例。于是,他敦促窝阔台尽快召开“库里尔泰会”,决议汗位。会议开了四十天,仍是议而不决。耶律楚材觉得会议不能再拖下去了,便亲自力谏拖雷:“推举大汗,这是宗庙社稷的大计,应该早日确定。”拖雷仍说:“意见不统一,是否再等几天。”耶律楚材听罢,十分坚定地表示:“此期不可变,一过此日,再也没有吉祥的日子了。”耶律楚材巧妙地利用了蒙古贵族迷信的弱点,终于促使拖雷决定了窝阔台登基的日子。

同类推荐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弗洛伊德钦佩于她的才华和智慧,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这门学说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热门推荐
  • 超凡狂兵

    超凡狂兵

    兵之极致者,狂也!传承家族使命,一代超凡兵王,利刃出鞘!他是隐伏在暗夜中的王牌杀手,为国生,为国死,是他的终极使命!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献给那些有热血的人!
  • 圣邪对抗十万异能者

    圣邪对抗十万异能者

    一夜,出现了十万个能力者新的规则,新的团队,新的敌人邪灵的席卷,圣灵的对抗这场圣与邪的对抗,王晟和他的同伴将何去何从最终的战斗,最终的任务,最终,这个“游戏”的真面目,真的那么简单吗?
  • 我为妖族

    我为妖族

    在不为人知的村落里,有着一群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村民一名少年无意打开尘封的龙王庙,探寻出这千年来的秘辛历史的画卷由此展开...
  • 游龙志

    游龙志

    修道之路苍茫众生厮杀不断众生伤众生何算输赢?
  • 壁花小姐奇遇tfboys记

    壁花小姐奇遇tfboys记

    3个女孩和3个男孩之间的事情分别是王俊凯,易烊千玺,王源。而女主是夏颖沫,浅千羽和蓝羽欣他们在偶然间遇到了当红组合tfboys然而她们无意间从女校转到了男校后果怎样我不多说,喜加q:1950693074不喜请不要骂人
  • 三龙至尊

    三龙至尊

    风云际会,三龙出海。叶凡、古力飞、贝努,三条巨龙相聚于蔚蓝的星球,组建战神小队,斩魔神,诛邪君!从此一起踏上了一条漫长的不归之路。面对魔族的疯狂打压,夺命杀手组的重重阻挠,以及长生界的危险历练……大闹灯塔节,勇闯鬼之都……三个少年肝胆相照!突破重重危机,勇敢进击!
  • 你是我寻不到的天堂

    你是我寻不到的天堂

    很多的青春年少,大抵都是都被溃烂在时间丰沛的雨水里。很多的少男少女都习惯怀念在红日下走过的红绿色操场,很多远去的声音都消失在天空上面,然后朝着地平线迅速下沉过去,很多个日升日落都变成了世间离散的月光,而在岁月的脸上,忽明忽暗的闪着洁白的泪光。一如当年,停在半天的云,和一张脸渐渐变红。一如当天,凝在江心的水,和一双眼渐渐变冷。一如过去的每一年,秋凉铺向了每一条大街,停在了每一个窗口,缠住了每一根琴弦。只是,我已不是那条白裙的主人。你也不是堤上看风的那个忧伤少年。
  • 十城传

    十城传

    一段征程,一段血泪,千华术法,坎坷人生,解开迷途,成史之道。
  • 迷你咖啡店

    迷你咖啡店

    这是一本关于一间咖啡店的事情,是由WYW.TS出版社出版,每一天都会更新,希望大家喜欢。(WYW.TS出版社)
  • 襄公

    襄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