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5800000032

第32章 诸葛亮:智谋化身的蜀国宰相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东汉徐州琅琊郡阳都县(山东沂南)人。

他少怀大志,虽隐居隆中(湖北襄樊北)躬耕于陇亩之间,却博览群书,关心天下大事,他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将相管仲、乐毅自比,可见其抱负所在。

诸葛亮自二十七岁起辅佐刘备创立基业,后为蜀国丞相,直至五十四岁病死军中。近三十年期间,他一直是三国中左右局势、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历史作用仅次于曹操、孙权和刘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卓越政治家,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的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东汉末年,封建王朝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已是摇摇欲坠,豪强地主,富室军阀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伐,混战不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怀有雄心大志但屡遭挫败的刘备在荆州新野地区聚集兵马,寻访人才。在名士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来相辅。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了著名的,后人称为“隆中对”(也叫草庐对)的战略。

诸葛亮首先概述天下纷争之势:“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指出:自汉室日渐衰微,群雄起而相争以来,曹操击破袁绍,平定北方,挟制天子,号令诸侯,已拥有百万之众,成为势力最强者;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其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有贤能之士辅佐,可以为援而不可相图。

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志,自然与曹操势不两立。只因曹操过于强大,暂时无法相争。而孙权虽不及曹操强盛,但其江东基业已成,不能与其为敌,只可结盟为友。诸葛亮在这里已确立了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战略格局,这一联合抗曹的战略格局是刘备利用曹、吴矛盾,争取自身生存的关键所在。此后能否恰当地处理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保持已经确立的战略格局,始终影响着刘备集团的兴衰存亡。

诸葛亮接着分析了荆、益二州的地理位置:“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位于南北要冲,交通便利,是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无力据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称为“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据此而成帝王之业。其主刘璋和北面汉中的张鲁昏庸软弱,那里的智士能人愿求明主。

诸葛亮选择荆州、益州为刘备攻取的战略目标是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地理、人物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做出的综合决策。以形势论,曹操和孙权所控制的中原及江南地区都是刘备无法与其争夺的。但荆、益二州却是曹操、孙权尚未抢到手而相对空虚的。以地理论,荆州连接四方易于向外扩展;益州土地肥沃便于建立基业;若将荆、益二州连成一片,进可乘势相攻,退可据险自守,足以与曹操、孙权相抗衡。以人物论,荆州之主刘表徒有虚名,益州之主刘璋,昏庸无能,汉中之主张鲁也难成气候,正是夺取其地的天赐良机。

诸葛亮最后说:“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指出:刘备有忠义之名,又求贤若渴,如能占据荆、益二州,安抚民众,励精图治,并与孙权结为联盟,待天下有变时,则以荆、益两路人马,兵分两路进取中原。

诸葛亮提出的这个战略规划是要刘备在曹操占天时,孙权居地利的形势下,充分发挥“人和”的长处,聚拢贤才,夺取荆益,内修民政,外结孙权,等待时机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一个具有初步战略体系的决策系统。有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益轻荆,导致了后来蜀国失去荆州拘于一隅而不能进争中原的局面。实际上,“隆中对”作为一个预测型的大决策系统,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不可能是非常精确的。从后来的战争进程看,应该说“隆中对”是当时刘备所能选择的最佳决策系统,是基本符合客观现实的。

对于实现这一战略体系的最终目标——复兴汉室,统一天下,“隆中对”规定了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联合孙吴,共抗曹魏;二是拥有荆、益二州及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实力;三是“天下有变”的可乘之机,这三者缺一不可。而在整个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从未同时具备过这三个基本条件。因此说刘备集团有夺取中原,统一天下的可能只是一种空想。至于荆、益二州孰轻孰重,谁正谁奇,只能待取得二州后再依势而决,因机而变,又怎可预先据此判定蜀汉一国的终局。

“隆中对”作为一个战略决策系统,充分显示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在我国战略发展史上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诸葛亮出任刘备的军师不久,曹操即率大军攻取荆州,准备渡江灭吴。刘备败退到夏口,处境危急,诸葛亮前往东呈与周瑜、鲁肃一起,说服孙权结成联盟,合力抗曹。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随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取得了东吴的谅解,趁势攻取了荆州,接着又利用刘璋借兵之机,进军益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至此,刘备集团从“失众势寡无立锥之地”发展到雄据荆益,虎视中原与曹魏、孙吴相鼎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极为重要的一年,其风云变幻之莫测,形势转化之急速,都是令人惊诧不已的。试看:正月,刘备率军进逼定军山,老将黄忠力斩曹军大将夏侯渊,迫使曹操放弃汉中。七月,关羽领兵围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曾想“迁都”,以避其锋。

其时蜀汉大有西迫长安,东进许昌,扫荡中原,复兴汉室之势。但正当樊城危在旦夕之际,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仓促回防,已然为时过晚,终于败走麦城,被擒而死。荆州为东吴所占。

益州之军出秦川,荆州之兵向宛洛确是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规划,可这应在“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基础上实施。刘备攻取益州后,诸葛亮在“安民治蜀,足食足兵”方面很有成效。但对于荆州方面的处理却疏而不当,隐患极深。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魏、蜀、吴三方对此都很清楚。孙权曾听从鲁肃“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的主张,将荆州的南郡“借”与刘备,是希图刘备为东吴抵御曹操。后见刘备取得益州,已自成一方之势,孙权便要索回荆州。当“结吴为援”与“占据荆州”这两个隆中对策所要求的基本条件相互冲突起来时,如何使二者兼容并存,是刘备能否实现其进取中原这一最终目标的关键环节。由于存在着抗拒曹操这个共同点,而且东吴的主将鲁肃(其时周瑜已死,由鲁肃代之)也是极力主张联合的。所以如果处理得当,筹划巧妙,那么以共抗曹操来转化孙刘之间的矛盾,保住荆州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刘备诸葛亮却未能把握住这个关键环节,竟以取得凉州后再还荆州为借口拒绝了孙权的要求。同时驻守荆州的关羽对东吴的态度也十分恶劣,使得孙刘两家由相联变为相争。而对于战略格局的这种重大变化,刘备及诸葛亮又没有应变之策。等到孙权派吕蒙收降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及诸葛亮方才急忙率兵东下,欲与东吴争夺荆州,然而已是“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后果然因为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及诸葛亮恐益州有失,只得与孙权平分荆州。此后,孙权仍一直想将荆州全部夺回,刘备及诸葛亮也并非不知,但仍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反而在孙权伺机进兵,荆州地位未稳的情况下,让关羽攻打襄樊,犯了兵家的大忌。此是刘备之意?诸葛亮之谋?或是关羽自作主张?史无记载。

刘备在失去荆州后,决意东征伐吴。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允,结果在夷陵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回。蜀国自此元气大伤,刘备也一病不起。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将嗣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望他能辅佐刘禅完成大业。

刘备取得益州后,未能抚慰东吴,将其战略矛头引向曹操,同时对荆州的防务重视不够,留守兵力不足,先失三郡,后又轻率出兵攻曹,导致荆州失守,已是大错。接着刘备又率军伐吴,从根本上破坏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格局,更是错上加错。诸葛亮先没有补荆州之失,后未能阻东征之举,(史书上仅说他在伐吴失败后曾叹息:“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其间自有许多客观因素在内,或是违背他的本意初衷的。但无论如何,蜀汉希图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此夭折了。

刘备去世以后,其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诸葛亮执掌军国大事。时值蜀军新败,国弱兵疲,刘备身亡,人心恐慌。而且外有魏吴相伺,内有南中,(即今云、贵、川交界处)叛乱,正所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面临危局,处置有方。他练士养民,不动干戈。对内采取抚安劝降的政策,希图和平解决南中叛乱;对外实行联吴抗魏的方针。遣使修复吴蜀联盟。蜀国的局势得到了稳定,国力逐步有所回升。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决定南征平叛。他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降服了蛮族首领孟获,平定了南中地区,改善了民族关系。随着吴蜀联盟的恢复,内部统一的加强,经济力量的发展,诸葛亮开始作北伐的准备。“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夏,魏帝曹丕死。秋,孙权亲率大军围攻江夏,又遣诸葛瑾出兵襄阳。而魏新城太守孟达也有叛魏归蜀之意。诸葛亮认为时机已到,向刘禅上“出师表”。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亲率大军进驻汉中,相机北伐。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不用将军魏延奇兵出子午谷攻长安之策。命赵云、邓芝据其谷为疑军,与魏军曹真相拒。诸葛亮自率大军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降蜀,关中震动。后因马谡失利于街亭而退军。当年冬天,诸葛亮得知东吴陆逊领兵大破魏军曹休于石亭,魏军东下,关中虚弱后,上表说魏军“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遂即率军出散关,围陈仓,久攻不下,粮尽而退。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蜀国诸臣认为蜀汉是正统,要与吴国“绝其盟好”。诸葛亮力排众议分析得失指出:“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于是遣使至吴庆贺并订立攻魏盟约。由此可见,联吴抗魏是诸葛亮一贯的指导思想。从蜀国方面看,荆州失去后,欲取中原,只能吴、蜀联盟,东西并举。当时蜀有诸葛、吴有陆逊,皆具谋略。若能联合攻魏,且以吴军为主力,尚有成功的希望。但一来双方虽是盟国,却各有猜忌疑虑。二来,诸葛亮以北伐中原为己任,而陆逊以稳保江东为其责;所以吴蜀两国空有“共交分天下”的盟约,可从未真正进行过有统一计划的联合作战。即使形成夹攻之势,吴军也是稍有失利便收兵罢战。因此诸葛亮只能以吴国作为“犄角之援”而满足。

后来诸葛亮又几度率军北伐,创制了木牛流马转运粮草,并“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间虽有取胜之役,但始终未能击败魏军进入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后人评论不一,有“以攻为守”之说,有“疲师劳兵”之说,都有一定的道理。简要的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准备比较充足,同时魏国曹丕刚死,人心慌乱,而且外有东吴相攻,内有孟达反叛,正是所谓“天下有变”之时,诸葛亮如能迅速进兵,与孙权、孟达相呼应,并采用魏延兵分两路,直取长安的作战计划,形势可能会有转机。但蜀国后来的几次北伐都不具备应有的条件,一是魏蜀实力强弱悬殊;二是蜀攻魏守,劳逸不同;三来魏国司马懿老成持重,深谙兵法,所以诸葛亮已尽心而为,却难以取胜。徒耗国力,无所成就,从战略全局看,是得不偿失的。明知无成功之望,仍要报“知遇之恩”,这正是诸葛亮的悲剧所在。《后出师表》是这个悲剧最清楚不过的自我解说。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黑塞传

    黑塞传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赫尔曼?黑塞的传记。作者带你浏览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德国学者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心灵的轨迹,让你了解艰难的时世和对哲理的执着思索,如何成就一个诗人、散文家、心理学家、社会批评家、预言家、人道主义卫士、和平主义者……与独立的人格为友,与优雅的格调为友,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 梅花上将张自忠

    梅花上将张自忠

    本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写了张自忠将军亲身经历的“北京政变”、中原大战、长城抗日、卢沟桥事变等重大事件。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热门推荐
  • 纵横前世今生

    纵横前世今生

    主角在远古修仙时代为神宗之少主,自幼身世无人知晓(因为知道的人大部分都死了)。在一次神宗宗主外出偶然遇见8岁的主角。他跪在一个年轻人的旁,很显然年轻人受了重伤,活不成了。年轻人很想的用自己无力的手,去抚摸那个小孩的头,可是他做不到了……年轻人几乎是用恳求的每一举动看着刚来的宗主。用尽最后一口力气对宗主到;前辈求你,收下我弟弟吧。让他拜在你的门下,求你,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报答前辈的恩德。说完,年轻人又看了一眼跪在自己身旁一言不发,一滴眼泪不掉的弟弟。轻声在他耳边道:做的好,大悲不可悲,大痛不可伤!这才是天子!猛然的站了起来,一把用手按在了弟弟的肩上。把自己所剩下的所有灵力和精气给了他。……
  • 明日报社

    明日报社

    一次偶然的机会,心理学本科生祁时得到了一份月薪5万的工作机会,这家公司名叫:明日报社。谜一样的社长和总编,时常微笑着的员工,位于高塔顶楼的办公室,还有办公室里的暗门……这一切把祁时带到了一个神秘机构的核心。CP手拉手去明天查案喽!双男主,科幻、悬疑、侦探,不是小H文!
  • 三界之大武侠

    三界之大武侠

    韩叶为了让父母复活,妹妹苏醒,为了成为天下第一,来到了大武侠世界且看他如何在这武侠江湖的泥沼中成为天下第一佛说:“施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派说:“维护武林安危,我们武林正道必杀你。”魔说:“杀了这个兔崽子!“韩叶只想说:“杀!杀!!杀杀杀!!!!“
  • 天人的权杖

    天人的权杖

    两根先秦时期出现的神秘权杖,引发了千百年来拥有者和寻找者之间的恩恩怨怨,亦真亦幻的西域记忆,惨烈的汉匈战争,诡异的现代探险,佣兵间的激烈角逐……到底权杖来自哪里有何功能?寻宝队伍的结局又会怎样?一切答案都将揭晓……
  • 宠物小精灵之十岁的小孩

    宠物小精灵之十岁的小孩

    左持无敌大宝剑,右握坑爹精灵球。乱七八糟的穿越,胡乱瞎搞的设定。坑你没商量。
  • 君临天下:邪王霸宠妃

    君临天下:邪王霸宠妃

    她是新世纪的人偶,从母体内开始植入芯片改造成为新新人类,她所具有的只有冷酷。一场意外,她恢复所有情感,为了报复,她选择自爆。她却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废物?七系天才让你跪下唱征服。容貌丑陋?揭晓真颜让你无地自容。惨被退婚?哦~抱歉那是她自己去退的婚。召唤兽?神兽跪下给她捏腿。丹药师?抱歉你认知里最厉害的丹药师是她徒弟。且看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如何创造自己的奇迹,虐亲爹,虐后母,虐亲妹。
  • 游戏扩散者

    游戏扩散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天生对游戏敏感的人,他们借助于游戏联盟,从而激活身体内部的“概念回路”,这些人被称为游戏之心持有者。其“回路”来源于本身在无界游戏中的角色选择和感悟,游戏之心持有者皆可使用自身原始“回路”,在表面上平和而实则混乱与黑暗并存的世界上,他们充当着怎样的角色?游戏联盟又为何要大费周章的选择这些游戏天才呢?洛夜因为老人的一席话语走上了游戏人生,挫折与喜悦并存的道路上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若曦的命运又将如何,洛夜是否能寻回初心?神圣之光的计划会不会得逞?洛夜能否拯救丝雨?且看游戏扩散者为你一一揭示,这个烦乱的世界,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 你好,我的上司邻居

    你好,我的上司邻居

    逗趣妹纸搞定高冷男,尴尬的开场,没有戳破的装睡,我就笑笑
  • 异世之侠士无双

    异世之侠士无双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我来自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世界,虽是废才,却有一颗天才的心,身负未知使命,但不知路在何方,前世屌丝一枚,今生无悔无悔刘季,一个小市集的一个小混混,因为触碰到一些大帮派的利益,刘季遭到暗杀,坠落山崖却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 穿越之狂妃无敌

    穿越之狂妃无敌

    苏冷冷只是个商业奇才,没想到就这样死于非命。妈的!到了地狱我也要把阎王爷的钱全刮来!没想到这地狱也太差了吧!哎,这是穿越了?!管他呢!在古代她也能纵横天下!身为将军府嫡女却过的不如下人,这小姐也真是倒霉!哎,皇上,既然娶了我,总得给我发工资是吧?摊上这么一个穷鬼皇帝她也是可怜,还的自己挣钱养家!还好自己还是个业余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