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内容结构和情感表达貌似调和的梦里,梦主人常常相信自己的情绪的确是由显梦引发的。难道不是么,否则怎么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天衣无缝呢?在一个梦例中,梦主人作为一名指挥官,在看见司令员死去之后并未表现出惊慌,而在看见军舰时却产生了恐惧情绪。梦的工作使梦的内容和情感产生了表面关联——一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的确无须因为看见上级的死亡而恐慌,而当敌舰来袭,倒的确可能惊恐万状。这是梦精心设计的“骗局”,其真实想法是,梦主人潜意识潜意识中在为家事担忧,生怕自己过早去世而无法照顾家庭。所以梦中恐惧的情绪是指向自己的死亡,梦将梦者本人替换成了司令员,又将这一恐惧原因移置移置到了别处,让敌舰取代了它。
同类推荐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