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4500000050

第50章 文特·瑟夫:因特网TCP/IP协议的发明人

TCP/IP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好似天书中的符号。就是网虫看了,顶多觉得这几个英文字母眼熟,至于它在因特网中所起的作用,除了专业人士,没有人会去深究。不过,在任何一件对人类的生存形态与生活方式会发生影响的事件背后,总有人具有使命感。TCP/IP的发明人文特.瑟夫一直用心思索,怎样编写主机与主机之间规范语言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交流。在一次学术会议的休息时间,突然灵感骤至。瑟夫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出个草图。正是在这张普通的纸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Gateway)的概念,为TCP/IP协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瑟夫和另一位学者卡恩一起构建了TCP,后来又不断将其完善,使TCP成为标准,并走向世界。瑟夫与同仁的努力,为因特网插上起飞的翅膀。

文特·瑟夫出生于1943年6月23日。在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地区上中学时,他与斯蒂夫克洛克认识,并成为好友。两人都酷爱科学,周末经常泡在一起做三维棋盘成色彩观察实验。

1960年左右,虽然还在念高中,但斯蒂夫已获准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计算机实验室。周未,瑟夫就跟斯蒂夫去。一次实验室大楼已锁,只见二楼有扇窗开着。“接下去,我就知道文特已站在我的肩膀上。”斯蒂夫回忆道。

大学毕业。恰逢IBM招人,他就进了IBM洛杉矶公司,为一个分时系统搞系统工程研究。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肚里的墨水不够,瑟夫就投到他论文导师爱斯金的门下。当时爱斯金与ARPA签有研究协议,研制一台超级计算机,专用于监测另一台机器上的程序执行情况。这成了瑟夫的论文课题。1968年夏,斯蒂夫在UCLA和瑟夫一道工作,标志着他俩从此与计算机网络结下不解之缘。

1968年秋,该课题转至克兰罗手下,他用ARPA拨来20万美元设立网络测试中心,负责ARPA网计划中大部分机器性能测试和分析工作。克兰罗召集了40名学生为他干活,瑟夫和斯蒂夫无疑是其中的老大。另外还有乔波斯德尔。

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编写主机——主机规范语言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交流。1968年夏,ARPA网四个网点的一小群研究生聚在一起,谈论ARPA网。不久,他们开始自称为“网络工作小组”(NWG),聚集全国通信编程人员中的精英,为联网主机的操作规范达成统一意见。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新术语,比如“协议”(Protocol)。但前几次会谈并无实质性进展。

转眼到了1969年底,NWG还未拿出规范语言。为了在12月交差,小组拼凑赶制出一份Telnet,用于远程上网,但功能有限,比较基础。

真正的革命突破留给了瑟夫和鲍勃·卡恩。1970年初,他碰到BBN公司的主持中介信息处理器安装调试的硬件专家鲍勃·卡恩。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在UCLA做测试。卡恩需要什么软件,瑟夫马上玩命把它编出来。他俩为电脑网络间的协调问题绞尽脑汁,看怎样将不同的网络焊接得天衣无缝。

1973年春天,瑟夫去旧金山大饭店参加会议。在休息室过道里,等候下一轮会谈。突然灵感骤至,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起来。正是在这张普普通通的纸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Gateway)的概念,为TCP/IP协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时,他与卡恩就如何建造一个网中之网已谈了几个月,而且也与其他小组有许多交流。两人都想到用一个“网关”来帮助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网关”概念确立后,下一个难题是包传输问题。当时瑟夫的那张草图确立了技术的突破。

1973年底,论文大功告成,题目为:“关于包网络相互通信的协议”。在这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瑟夫和卡恩首次提出TCP协议。这就有了电脑网络“联合国宪章”。在署名问题上,俩人决定让上帝作主,掷了一枚硬币。结果瑟夫受到了垂青,他赢了。当然,他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个署名,而且后来一堆堆接踵而至的荣誉。

1974年5月,论文发表。就像7年前罗伯茨勾勒出ARPA网初步设想一样,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论文描述了传输控制协议(TCP),还介绍了网关的概念。有了TCP,跨网交流才成为现实。如果TCP足够完善,任何人都可以建造起任意规模和形式的网络,只要网上有能为信息包作解释并选择路经的网关机器,人们通过它就能与任何一个网络交流。TCP成为开拓世界的技术,为因特网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当然,瑟夫是TCP的真正推动者。他和卡恩一起构建了TCP,后来瑟夫又不断将其完善,使TCP成为标准,并走向世界。就这一点来说,瑟夫是真正的“因特网之父”。

1972年,瑟夫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计算通信大会上,他作了公开演示,使公众第一次看到包交换技术和远距离计算机交互技术。这一年,他离开UCLA,加入斯坦福大学,担任该校的计算机和电气工程教授。

1974年论文发表后,瑟夫继续深入研究,将TCP变成更详细的规范使人们可以为它开发多种软件。1976年,他离开斯坦福大学,加入ARPA。在1976年至1981的任期内,他在因特网与网络相关数据包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大部分工作是测试、分析、规划、组织集体讨论,然后又回到制图板上。

1977年7月是重要的里程碑。在南加州大学的信息科学研究所(ISI)里,瑟夫和卡恩等十余人举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试验。当时全美国有三个电脑因特网,第一当然是阿帕网,另外还有两个,一是无线电信包网,一是卫星信包网。瑟夫他们的试验就是要通过电脑“联合国宪章”把三者联起来。一个有数据的信息包首先从旧金山海湾地区,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跨过太平洋到达挪威,又经海底电缆到达伦敦,然后通过卫星信包网,连接阿帕网,传回南加州大学,行程9.4万英里,这次试验没有丢失一个比特的数据信息,瑟夫和卡恩他们一举成功!

1978年初,瑟夫在ISI主持召开TCP会议。会议间隙时,他和波斯德尔、科恩及另一个同事,在走廊交流。“我们靠着走廊的几个大纸箱站着,一边就在纸箱上画起图表来。”当继续开会时,他们就向小组提交建议:将传输控制协议中用于处理信息路经选择的那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因特网范围协议,简称IP。1978年,TCP正式变为TCP/IP。

初期,“Internet”意指任何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而“Internet”则专指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由许多使用TCP/IP的公用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到80年代中期,欧洲、加拿大也开始与美国政府主持的网络互联。于是“因特网”(Internet)开始意指这个松散广大的世界性TCP/IP因特网络。

1982年初,瑟夫遇到一位MCI公司的经理,此人负责MCI的信息开发工作。“他想建立一个数字式邮政服务,我立即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因此他宣布离开DARPA,加盟MCI,去担任MCI数字信息服务的副总裁。他的离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一位同事甚至为此而哭了。“文特是我们无形中的头儿,我们需要他。”另一位同事说。

瑟夫在极为关键时刻离开的ARPA网准备正式转换成TCP/IP系统,据传国家标准署考虑为网络互联建立一套新标准,取代TCP/IP,这就是OSI参考模型。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是由地位巩固的官僚们,居高临下甚至是蔑视一切的情况下发布的。他们认为TCP/IP和因特网只是一种学术玩具,但瑟夫等人坚持反对OSI,因为它划分过细,十分复杂,而且仅仅是个设计,从未试验过。“OSI的一切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究气十足。他们所用的语言浮夸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简直读不下去。”

而TCP/IP是实践的结晶,也是合作研究的产物,不是像OSI那样在一大堆委员会里产生出来的“大骆驼”。OSI经常举办国际会议,对瑟夫等人来说,真是一番痛苦的经历。“我在会上不停地写反对意见。”

因特网的魅力在于交流规范的简单方便,而瑟夫的魔力在于:他美言善诱,软硬兼施,最终让用户采用这种规范。

1983年,瑟夫曾劝说让IBM、DEC、HP支持TCP/IP,但都遭拒绝,而采用了OSI。他们认为TCP/IP只是一项研究试验。不过最关键的是,国防部选择了TCP/IP。

1983年1月1日,ARPA网正式转换成TCP/IP系统。这次转换具有里程碑意义,恐怕是此后几年中因特网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有了TCP/IP,网络可伸展到任何地方,数据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一个网络送到另一个网络。

1988年,也就是5年后,ISO终于制定出开放系统网络互联标准。连美国官方也将OSI作为官方标准。欧洲更是趋之若鹜。看来,OSI要想压倒TCP/IP,但是借助Unix的威力,TCP/IP已无所不在。凭着它无声而凶猛的冲击,TCP/IP击退了ISO的强攻。“标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颁布”,这就是因特网的新规则。

1989年,瑟夫向Interop展览会场走去,他第一次感受到因特网被科学界和研究界以外的世界所欢迎。“我们注视着这一切,感到我们手中握着一枚火箭。”

ARPA网不再是中心,因特网已变成了网状结构,辐射全球。一场革命一触即发,瑟夫幸运地站在了这场革命的中心。

同类推荐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曹雪芹

    曹雪芹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热门推荐
  • 如果再爱一次

    如果再爱一次

    我只想知道,如果再有一次,你会不会让我离开。我们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在如今的天翻地覆之后,我知道我只是想与你相守。这是个两个男女找到自己,找到他们之间真正爱情的故事。
  • 早安,男神

    早安,男神

    竹马表示:二十年前抱大腿求嫁的青梅居然不认识自己了,求破!青梅表示:要贴身保护男神了,我该怎么做?急,在线等!——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就是,我爱你,恰好你也爱我。
  • 无双逆天系统

    无双逆天系统

    触电也能穿越?好吧,穿越就穿越吧,还赠送一个系统,赵逸表示,我喜欢。
  • 等你开口,等你伸手

    等你开口,等你伸手

    青春时期的爱恋总会让人磕磕碰碰,但是遇到了对的那个人,说什么也不能放手。一个闪亮耀眼,一个沉默稳重,他注定是她的依托。
  • 夜

    一夜浓缩一生,五十年跨越两个社会,是一部台地村人的生存史,也是整个中国的农村人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生存奋斗的缩影。
  • 末世棋盘

    末世棋盘

    人生如棋,棋盘上黑与白的交接,便是世间生与死的交融。在传说中的末世将近之时,各方不甘于命运的执棋者,以世界为棋盘,遍布棋子,以图超脱。……一个少年被卷入世界棋局旋窝的中心,摆脱身为棋子的命运,由棋子变为下棋者!
  • 一颗开花的树

    一颗开花的树

    她是一个孤儿,只因旁人的几句闲言碎语,便被父母抛弃。在她绝望之际,他拉起了她的小手,带她去看那颗开花的树。哪怕那颗树早已不再开花。
  • 世界的悲歌

    世界的悲歌

    西元1487年,东方古国幽胤战败于塞维斯供奉院的“曦夜”军团的进攻下,国都洛川被付之一炬,,其领土被吞并。三年后,在已经沦为殖民地的一座叫做赤陵川的城市,一场名为溯源之战的神秘战争掀开了帷幕,疑似当年曦夜军团军团长的安辰羽卷入了这场战争,主宰战场的天启机甲,在梦境中屡次出现的金发少女,来自浩瀚远古的魔法,在这血脉的世界,缓缓展开,少年能否逃离梦与现实的边缘,谁又可知。
  • 极道武颠

    极道武颠

    一个武极天才,受尽荣耀欢呼,然而有一天,天才陨落,仇人崛起,面对这一切,他该如何成长,成就极道武神。
  • 网游之圣之系统

    网游之圣之系统

    我将现实当游戏,又将游戏当现实;超脱自身宇宙,立于苍茫之巅峰,游戏、科幻双结合……(《圣王诞生:预言之子》,新书出炉,欢迎大家搜索观看!!!)欢迎加入凡丽书友群,群号码:6124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