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100000047

第47章 六十而惑(1)

恢嘉

孔子云:“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几千年来,孔夫子的这一人生体验一直被世人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天地悠悠岁月悠悠,人世风云变幻莫测,人与人不同,时代与时代有异,古圣先贤之言未必就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习焉不察信以为真的未必就一定是真理。几十年来孔夫子关于人生几个阶段的论断在心里早已深深扎根,从未怀疑过。尔今屈指算来,已近耳顺之年,将孔夫子所讲的公式往自个儿身上一套,忽然发现了问题:怎么非但没有耳顺,反而疑惑的地方更多了呢?难道是人的认识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南辕北辙,如今的人们非但不是“四十而不惑”,反而是“六十而惑”了不成?

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不惑”意味着成熟;对于思维已成定式的“奔六”之人来说,“困惑”则意味着落伍和不成熟,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是如此。

A君是与我同龄的老友,其远在国外的儿子的请教,使他体味到了这种“落伍”的困惑和尴尬。

时下已经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人们的智慧见识多在手指尖上显现出来。从前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如今是“一机在手掌,天下事全知”.这就是远非“紫衣黑袍”所能染饰得了的划时代的标志。A君的公子虽在国外喝了几年洋墨水,但读的书肯定没有A君多,A君和我一样,从儿时上学读书到年届六旬,一直都在和书本打交道。自谓回首平生,乏善可陈,唯一聊以自豪的,就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身上多了几许书卷气。不承想,他身上仅有的这一点儿优势,也几乎在其儿子的一次虚心请教面前丧失殆尽。

A君的儿子在国外学的是工科,读研究生选择的专业是什么“传感器遥控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人家几个同学一起发明了一项专利,是一项运用于手机客户上的专利。国内的市场优势不仅使任何人都不敢小觑,而且足以让任何人都动心思。这项专利问世后,发明者首先将眼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很短的时间里在上海牛刀小试,大获成功,于是便想迅速推向全国市场。儿子告知A君他想回国创业,与那项专利的发明者联手在家乡成立一个分公司,A君几乎是在一刹那之间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接下来的日子里,A君的头脑一直在为儿子感到困惑:在国外工作安定,收入不少,前景看好,回来冒那个风险干什么?现如今网络、手机方面的专利多如牛毛,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少?那个东西能有多大多久的市场?接下来,又发生了一种新的困难:想和朋友们聊聊,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方面知识的贫乏无疑意味着自己的某种“落伍”,因为“落伍”而产生的“困惑”,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挥之不去的“困惑”。接下来,A君只有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给儿子发微信,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盲点,爱莫能助,让他自个儿拿主意吧。

A君和我讲述这一无奈,我不由得想到自己正在思索的“六十而惑”的问题。在年届六旬之时,迫不得已而从内心深处承认自己的“落伍”,是一件很继续学习前进的事体,知耻而后勇嘛。

因为“跟不上”而落伍,固然使人困惑,因为“看不惯看不懂”而胆怯,同样使人困惑。

我原本是一个山里人。作为一个根在农村根在山区的城里人,必然会有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所不曾有的特殊体验。

我能离开农村离开山区而在省城安营扎寨,居有定所,完全是沾了三十多年前结束动乱、恢复高考的国运。和我的同龄人一样,四年的大学生涯改变了我的命运。那时候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于是,尽管我没有任何后门,也没有找过任何人,却被顺利地分到了省城。

转眼三十年过去,国家的发展变化之大,令人不敢想象。抚今追昔,倍感自己的幸运。那个时候大学生是香饽饽,国家包分配,到处受欢迎,不像如今完全市场化,毕了业得靠自个去找工作;那个时候到分配单位一报到就有单身宿舍住,熬它几年就能分到一套福利房,虽然面积不大,却不用花多少钱,不像如今住房得全靠自己想办法,而房价又近乎天价,让人看得眼晕头疼。在为自己赶对了年头而暗自庆幸的时候,山区老家的亲戚、朋友、乡亲们却先后找上门来,话题几乎都是托我帮忙给他们的刚毕业的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故老乡亲,看着他们诚实而又无奈的求助的眼神,想象着他们拮据紧巴而又谋求改变的家景,再审视一番城市接纳乡下人的现实,我的心头不由得一再收紧,为之迷茫不已。作为在共和国红旗下生长起来的新一代,小时候最让我们为之憧憬为之怦然心动不已的,便是美丽动人的“缩小三大差别”特别是缩小城乡差别。几十年过去,农村人想要转为城里人,简直是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单是几千元、上万元一平米的住房,对刚刚解决了温饱为了供孩子上学,他们已经花完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有的甚至为之举债。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把自己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成为和自己不同的城里人。

面对这一切,我所能做的,就是不管他们心里是否清楚,也要一遍又一遍地陈说连自己也觉得枯燥无味的一定要直面现实、一定要考虑到以后所面临的实际的购房困境之类的话,劝他们是否考虑一下重新选择就业的地点,是否让孩子们回到家乡去创业。他们之中,有被我的言词所打动,深思熟虑以后退而求其次的,有不以为然、转而改求他人、最后折羽而归的,也有不管不顾不屈不挠就是要让孩子做城里人的。我心里清楚,不论是哪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们都会认为我和他们不是一条心,不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无论家长和孩子们作何感想,他们每个人的身影几乎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挥之不去。

不知多少次在沉睡中醒来,苦苦地想着这些人和事,几乎是越想越乱越没有头绪。城乡差别,古已有之,是否可以称之为于今为甚呢?似乎又不能简单地这样下断语。然而,那些置身于农民工、打工仔队伍中的老乡、亲戚们的身影,他们的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住宿条件,他们的付出和所得,他们的要求和期盼,却又让我不能不为之困惑。在潜意识的深处。我无疑是同情他们的;在自己的理想中,我以为社会应当支持他们的正当追求;而在实际上,我却又爱莫能助一筹莫展。看不惯也得看,看不懂继续想,人生是如此之无奈,又何来“耳顺”之清闲心境?

只是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未免有点絮叨。何不放开眼界,追寻一下古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枭雄刘备是被人们大书特书的大人物。不人的心目中,刘备也是一位公认的不世出的伟人。这个虽然说起来也是帝王后裔,但实际上早已经沦落到社会底层,只能靠“贩履织席”为业的体力劳动者,凭借其远大的志向、惊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过人的心机,历尽艰难困苦,形成自己的优势,争得了堪与曹操的“天时”、孙权的“地利”相抗衡的“人和”,终于出人头地,在四川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刘备称帝那年,史称章武元年,其时他刚好六十岁。在世人所谓的耳顺之年。刘备登上了皇帝宝座,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但是,做了皇帝以后的刘备,心境并不好,因为他的结义兄弟关羽关云长被东吴的孙权用计杀害了。为义弟关羽报仇雪恨,便成了蜀汉皇帝刘备念念在兹的第一桩心事。尽管蜀汉朝廷中的大小官员纷纷出面直言劝阻,刘备却根本听不进去。此时的刘皇帝,不仅未能做到“耳顺”,而且倒像是“耳塞”了一般,执意要起倾国之兵大举伐吴。多年跟随刘备忠心耿耿的大将赵云,再三进言,劝刘备分清国贼与私仇,以规复汉家天下大业为重,养精蓄锐,首先讨伐国贼曹魏,刘备置若罔闻;丞相诸葛亮心知多言无益,只能独自长吁短叹,哀伤同事法正死得太早,致使无人能阻止主公的一意孤行。

东吴国主孙权深知自己的力量不及蜀汉,得知刘备即将大举讨伐东吴,立刻派人前来求和,竭尽甘言卑词之能事。如果能做到见好就收,这无疑是刘备重新选择的一次绝好机会。但是,愤怒中的刘备根本不予考虑,以致又一次丧失了改正错误的机会。

刘备伐吴的后果众所周知:东吴启用陆逊为大将,火烧连营七百里,使刘备的复仇之梦彻底化成了泡影。随后,败走白帝城的刘备在悔愧交加之中重病不起,临死前最后上演了一次白帝城托孤。

刘备死于章武三年,活了六十三岁。就这个大人物而言,显然就不是什么“六十耳顺”,而是六十而刚愎自用。在人生的道路上,刘备一生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不知有过多少次九死一生,不论是袁术的大兵压境,还是吕布都能够从谏如流,因而便一次次化险为夷。回想刘备当年三顾茅庐、延请军师诸葛亮的虚怀若谷,联系刘备夺取蜀地之后重用法正等人,团结当地派系力量的言行举止、恢弘气度,很难想象几年之间刘备就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战战兢兢、临深履薄的当口由失败走向了成功,君临天下、一言九鼎的时候则遭遇了空前无法挽回的羞辱。究竟是巨大的成功让他忘记了轻重缓急,还是感情用事迷失了他的心智?对此,古人曾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的眼里,刘备不过是一个善于伪装自己、欺世盗名的伪君子而已,刘备称帝以后悍然兴兵伐吴,雄辩地说明了刘备尽管是中山靖王之后,尽管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压根就没有天下国家的意识。说穿了,刘备大举伐吴的困惑完全是缘于其成功后极度膨胀的个人私欲。然而,这真的是刘备年届六旬而犯下不可挽回之过错的根源吗?天知道!

讲到古人的六十之惑,就不能不提及才华横溢而又仕途多舛的大文豪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不朽词作脍炙人口,早已经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符号。而这里要说的,不是苏轼的豪放,而是他的苦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苏轼用黄州、惠州和儋州这三处流放贬黜之地,总结了自己多舛的人生。由于政见不同,苏轼一生饱受坎坷,屡经流放。且说年过半百的苏轼流放到惠州以后,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诗作,其中有这样两与权贵不屈不挠相抗争的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据说这一深受人们喜欢的诗作不胫而走,很快便传到了宰相章惇的耳中。苏轼的不屈不挠,立刻引起了章惇的强烈反感。于是,哲宗绍圣四年(l097年),苏轼又被流放到了海南儋州。这年,苏轼刚好六十岁。

如今的海南已经是国际旅游观光之岛,人流如织,寸土寸金,而在宋代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发配流放犯罪官员的蛮荒之地。素来豪放不羁的苏轼在接到流放海南儋州的圣旨以后,也顿时心灰意冷,以为自己此生必将葬身海南,了无生还之望。在与朋友王敏仲的书信中,苏轼毫不掩饰地写下了自己真实的心境:“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这里,苏轼的心中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困惑,而是彻底的绝望,心里所思所想的,只有死亡一件事。你看,他在与长子分手之时,已经处置了后事,无疑把这次分手视作最后的生离死别;来到海南,第一件事便是购置棺材,第二件事便是为自己选择墓地打造坟墓。这不是彻底的绝望又是什么?

为人豪放的苏轼是大宋王朝真正的忠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道理他不会不懂。为什么一听说贬黜到海南便万念俱灰呢?孔子云:“六十耳顺”,在苏轼身上,人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景。

人是环境的产物,苏轼也不例外。出生在相对富饶的四川的苏轼,多年来对于孤悬海外的荒岛海南岛心中一直存有莫名的恐惧,而宋代也把放黜海南作为对犯罪官员的最严厉的惩罚。于是,一向达观的苏轼至此也不能免俗,只能做好最坏的准备。人们的彻底绝望,往往是在遭遇躲不了又解不开的大困惑产生出来的。

苏轼在海南居住了三年,又为海南的淳朴民风所深深感染,以至于在他被获准离开海南时,又动情地写下了《别海南黎民表》一诗:“我本海南民,寄身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优劣。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这时的苏轼,又已经把自己看作海南的一分子,竟多少有点儿依依不舍了。由苏轼而想起了另一位大文人,他就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虞翻。虞翻不仅才高八斗,在文坛享有盛名,而且武艺高强,健步如飞,可日行二百里。早年追随小霸王孙策,在山中遇险,虞翻把马让给孙策,自己徒步追随保护,令孙策感佩莫名。孙策死后,虞翻因为性格的原因,几度得罪了孙权,在奔六十岁的时候,被孙权流放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交州。虞翻当时的处境,大概和苏轼流放到海南时的处境相似。

虞翻固然认为交州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埋骨之地,但是却没有彻底绝望。到了交州,他立刻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到训注《易经》《老子》《国语》和收徒讲学上,醉心学问使他的生活紧张而又充实。

《虞翻别传》载:完成《<易经>注》,虞翻专门上表,称述自己为《易经》作注的动机。从家学渊源谈起,道其视为《易经》作注为使命,并指出“索览诸家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而郑玄“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百六十七事”,若任由其“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臣窃耻之”。虞翻动情地说道:“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自不恨。”

公元222年孙权称帝,虞翻上疏祝贺,文字不长,铁骨铮铮,沁人心扉:

陛下膺明圣之德,体舜、禹之孝,历运当期,顺天济物。奉承策命,臣独抃舞。罪弃两绝,拜贺无阶,仰瞻宸极,且喜且悲。臣伏自刻省,命轻雀鼠,性輶毫厘,罪恶莫大,不容于诛,昊天罔极。全宥九载,退当念戳,频受生活,复偷视息。臣年耳顺,思咎忧愤,形容枯悴,发白齿落,虽未能死,自悼终没,不见宫阙百官之富,不睹皇舆金轩之饰,仰观巍巍众民之谣,傍听钟鼓侃然之乐,永陨海隅,弃骸绝域,不胜悲慕,逸豫大庆,悦以忘罪。

虞翻在交州生活了十多年,最后死在了交州,享年七十岁。相形之下,虞翻既没有苏轼的绝望,也没有苏轼的困惑。苏轼是典型的文学家,虞翻是坚定的思想者。

同类推荐
  • 紫葡萄绿葡萄

    紫葡萄绿葡萄

    李凌,男,汉族,陕西临潼人,1936年生,笔名野木、荒沙,号风竹斋主。1959年毕业于西安美专中国画系,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作品曾多次展出,发表在省、国家级的展览会和报刊杂志上。曾随作品赴新加坡、香港展出,被国、内外许多朋友收藏。出版有连环画《黎园红哨》、《杨贵妃》书画册。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作者用易懂的白话文形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浅显易懂,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读者的。
  •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们的爱情,是灯火阑珊中的惊鸿一现,忽闪忽灭;她们的爱情,是清寂禅寺里的钟声,惊心动魄,使人无法忘怀;她们的爱情,是响在窗外的铃声,岁月只是匆匆过客;她们的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欲说还休。究竟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是悲是喜,是欢是愁,是鲜花,还是沼泽?
热门推荐
  • 玄界大镖客

    玄界大镖客

    还未出娘胎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神帝的男人告诉陆幽,你要去走一趟镖,不走的话只能活三十年。“什么镖?”“收集天下玄功。”“好,怎么收集?”“打败他们,就能够得到修士的无上玄功。”“那我一定是视金钱如粪土,杀人如探囊取物的大侠吧。”“不是,你就是个平凡的山村少年,身无长物。”“那我一定有很多宝物护体,还有随身老爷爷提携,各种奇珍异兽相伴吧。”“不好意思,你只有一把杀猪刀!”“……老王八蛋,给我滚”PS:微信公众号:奥丁的花园,qq群:87311004。
  • 圣凌云天

    圣凌云天

    在玄地成云、迷境繁多、强者林立、无奇不有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背景、不起眼的小人物,一步步纵横天下,闯荡成圣之路。
  • 心诱泠熙

    心诱泠熙

    许是嫌她太沉闷,所以老天爷让她在天崩地裂中魂穿一回体验人生?穿了还不成,还得自幼长大享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关怀爱戴?看她一副懒散做派,又整了些满城逗比来给她的生活添了无数的料...哎,她到底能不能静静地一个人长大啊,呃,刚才是晴空霹雳么?原谅她是个珍爱生命的好孩纸,好吧,她会乖乖觅一个人,然后,静静地过一辈子,这样可以伐,亲爱的老天爷?唔,难为她小小年纪就为自己的终生大事开始操心了,只是,觅谁好呢?她也不懂情啊爱啊的,硬要说有个人留在她心间,就是那个在生死关头喊着她的名字说以后都要陪着她的人,只是,你是不是也穿越过来了,穿越到谁的身上了呢?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血炼星河

    血炼星河

    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一切凡夫,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一切圣人,则已从此岸,渡烦恼河,到达彼岸。所谓修行,无非是欲从生死此岸,渡烦恼河,到达涅槃彼岸,永离生死之苦,长享无为寂静之乐。如是而已!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真幸运我爱你

    真幸运我爱你

    他含有一万资产的男人,仿佛是上帝的宠儿。而她,只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儿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安暖儿来到韩国度假,却怎么也想不到会遇见他而且还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了。。。
  • 我这肤浅的一辈子

    我这肤浅的一辈子

    水深火热的年少时光,如诗如画的爱情悲歌。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不完美的人生应该有多少苦难。社会的变迁与生活会有多少牵连,乡土文化的农村生活正在遭受怎样的灭顶之灾。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生,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一个不完美的人生,一个缺憾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艰辛与不易,80后晚期的一代人,生活在时代的夹缝中,有过尴尬,有过迷惘,但一路走来,还是依然坚强的抗争着。这个时代赋予了这代人怎样的意义。
  • 恶魔校草:笨蛋,你是我的

    恶魔校草:笨蛋,你是我的

    "哼,误入了我的禁地就想这么算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唔‘(卧槽,老娘辛辛苦苦赞的十七年的初吻就这么没了?,蓝亦夏你个混蛋)........
  • 腹黑蛇殿戏萌妃

    腹黑蛇殿戏萌妃

    【本文绝对宠文,大宠小虐,绝对不坑】蛇殿;本殿下居然被父王用雷劈受伤掉下凡间,偶遇本殿下的小萌妃。魅若离;呜呜呜,偶然捡到一条小白蛇,可是小白蛇居然是妖怪,还要人家给他生蛇宝宝,不过他真的很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