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900000025

第25章 一曲悲笳吹不尽

晚清诗人龚自珍,他的诗“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是有清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但他的知名度高,比钱谦益、朱彝尊、纳兰性德的名字要响亮许多,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主席的抬爱,在文件中引用了他诗句的缘故。

我之所以离题很远地提到这位晚清诗人,就是因为他这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好是好,有见解,也有气魄,但想不到,恰恰是他的儿子,对他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石破天惊之语,作出一个彻底否定的回答。龚自珍的人才哲学,兑现在他儿子身上,猴儿吃麻花,满拧,这小子吃喝玩乐,在京城竟混不下去,跑到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最后成了一个地道的汉奸,这讽刺实在够残酷的。因为在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这场民族惨剧中,龚自珍之子龚半伦,是一个起到毁灭性作用的败类。

据《圆明园残毁考》:“圆明园之毁于英法也,其说有二:一为英法所以焚掠圆明园者,因有龚半伦为引导。半伦名橙,字珍子,为人好大言,放荡不羁,窘于京师,辗转至上海,为英领事纪室。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我们看过许多抗日战争的影片,凡鬼子进村,在队伍前边,总有一个戴着礼帽墨镜,穿着拷纱衫裤,挎着盒子炮的汉奸带路,龚半伦就是这一路货色。若以龚自珍的人才论,老天给中国降下这等从龚半伦到周作人式的汉奸,实在是国之大不幸呢!

道光十八年,林则徐赴粤禁烟,龚自珍致书请林严备重兵,以除烟患而御外敌,是一位有经世之志的爱国文人,想不到他的儿子却是一个引狼入室的洋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果龚自珍知道他的第二代就走向反面,也许他这首名诗又是另一种写法了。咸丰十年八月癸亥之谕里,有这样一段话,也足以佐证龚半伦为敌前驱的可靠性:“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而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逃到热河承德的咸丰,在诏谕里出现“汉奸唆使”之词,当有所指,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有头有脸之辈,除龚自珍之子这样的汉奸,还会有谁?

有鬼子进村,必有汉奸领路,有帝国主义侵略,必有假洋鬼子起来呼应。甚至在文学这一亩三分地里,几个拿了绿卡的小瘪三或老瘪三,作洋奴状,狐假虎威,也在那里指手划脚,这恐怕也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国人血管里的这种当汉奸的基因,可谓根深蒂固。及至到了无汉奸可当的今天,还有人跳出来要为老汉奸张目,近年来围绕着头号文化汉奸周作人的鼓噪,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第二个说法,很大程度是在为洋人涂脂抹粉了。“有谓京师既陷,文宗北狩,于是园中大乱。其初小民与官宦争夺之,其后英法大掠之。有谓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勿入,去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我怀疑这则史料,肯定出自具有汉奸基因者之手。因为只消读一读《1860年华北战役纪要》一书,便可知道此说之谬。

这篇文章的作者,为英国人施维何,当时任联军书记官,他的说法应该是最可信的:“当夕阳西下之时,有联军进园,时为门监多人所阻,乃格斗,杀门监,于是,一哄而进,散至各处,见陈设之华丽,器皿之珍贵,俨若一博物苑。及至一室,见1856年之中英条约,犹在书案上也。”这位英国人说:“同时,法兵则肆意抢掠,遇无数金表,好之者,以手攫之,不好者,则乱掷之,铿然作响。有法兵掠贯珠,珠大如石子,闻后至香港,出售银三千两。又有人掠一笔盒,其盖尽钻石镶成也。”从这里看到,所谓的“相戒勿入”,“去恐以失物索偿”,估计是那些持绿卡者为洋主子的粉饰溢美之词了。

也是这位英国人,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1860年10月7日,适逢星期天,联军司令下令田:‘入园劫掠勿禁。’于是英法军官与兵弁以及中国人皆杂沓而入,大肆劫掠,无论何人,皆可进园,全园秩序最乱,而各处殿宇,已焚毁不堪矣。”

所以,这就不能不钦佩法国作家雨果的良知,他在1861年11月26日谈中国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外一个叫做英吉利。”他还说:“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夏宫(指圆明园)的这些美伦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最后他的结论是:“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不过,他在这封信中说过的:“作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由从来没有做过强盗。”窃以为这很可能是大师不了解具体情况的结论了。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和构成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分子,是不能等同而论的。从上述引文中,所读到的“园中大乱。其初小民与官宦争夺之,其后英法大掠之”,“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中国人皆杂沓而入,大肆劫掠,无论何人,皆可进园,全园秩序最乱”,对这些所谓的“民”,也就是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中国同胞,在造成圆明园彻底毁灭性的灾难中,他们同样有难逃的罪责。

我不禁想起“文革”过后不久,1978年5月,秦牧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鬣狗的风格》。早年在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对于文中提到的“海乙那”,并不了然。只能大致理解为一种很坏的动物。鲁迅先生形容:“他们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直到读了秦牧的文章,才恍然“海乙那”原来就是鬣狗。

在动物园里,见过这种来自非洲的其貌不扬的家伙,一副很萎琐的样子,不经意间,真会把它当成癞皮狗的。电视节目里,也介绍过奔驰在大草原上成群行动的鬣狗,它们紧紧跟随着狮子和老虎,等到这些猛兽猎食了斑马、羚羊、麋鹿扬长而去以后,就迫不及待地一哄而上,将那残存的皮毛骨血,吃个一干二净。联想1860年发生在圆明园的这场灾难,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毫无疑义为狮为虎,那么,像龚半伦之类,像那些冲进园里去,不抢白不抢,不拿白不拿的分不清是兵、是民、是匪的一群掠夺者,不就是吃尸肉的鬣狗吗?

试看这一段段记载,便知鬣狗或海乙那的行径了——

10月6日:“夷人烧圆明园,夜火光达旦烛天。”(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夷人至海淀,即招集畿辅亡赖,纵之大掠,遂至挂甲屯诸处。园闭,夷以巨炮击坏之而入,尽取其金宝以去。”(同前)

10月7日:“夷人二百余名,并土匪不计其数,同入清漪园东宫门将各殿陈设抢掠,大件多有损伤,小件尽行抢走。”(九月初三日宝 折)

10月8日:“八月二十四日,闻夷人已退,乘车回园寓一顾,则寓中窗牖已去,什物皆空,书籍字帖,抛弃满地,至福园门,则门半开,三天,书籍亦狼藉散于路旁。至大宫门,则闲人出入无禁。附近村民携取珍玩文绮,纷纷出入不定,路旁书籍字画破碎抛弃者甚多,不忍寓目。”(鲍源深《补竹轩文集》)

10月11日:“二十七日,闻圆明园被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金物,至挽车以运,上方珍秘,散无孑遗。”(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10月13日:“嗣因夷兵退出,旋有匪徒聚众抢掠。”(《夷务始末》)

10月15日:“谕,现在洋人已退至黑寺,自圆明园一带,以至黑龙潭、太子府、沙河、清河等处地方,土匪仍复肆扰。”(《清实录》)

抄到这里,看到这些全无心肝的国人,像一群鬣狗似的,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将国际强盗烧成灰烬的圆明园,挖地三尺,不加以彻底的捣毁,绝不罢手的狠毒,不禁发指,握在手中的笔,竟不由得颤抖起来。1949年,我到北京的西郊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曾在暮色苍茫中走进一片废墟的圆明园,时值冬日,福海成了一片结冰的稻田,东宫门有了炊烟袅袅的村落,园中的断垣残壁,颓砖废瓦,石阶败柱,木绘藻井,俯拾即是,取舍自由。中国人之不珍惜自己古老的文化精华,在这个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民族了。

本世纪初,李大钊先生凭吊圆明园残址时,曾写过一首诗。诗前有序,序曰:“夕阳影里,笳鼓声中,同友人陡高岗,望圆明园故址,只余破壁颓垣,残崎于荒烟蔓草间。欷嘘凭吊,感慨系之。”诗为:“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我想,目睹这份园林残状的李大钊先生,“感慨系之”之中,除了对于罪魁祸首英法帝国主义侵略的切齿痛恨外,对于那些像鬣狗一样的食尸者,也一定会愤然于心,难于平静的。

圆明园再也不会重现当年盛景了,但像非洲鬣狗般的食尸者还在,他们是永远也不会绝迹的。国人中间这种趁他人灾难之日,雪上加霜地制造痛苦,获取快乐;以落井下石的卑鄙,对失败者反噬一口,从中渔利;于危难中见死不救,还会踢一脚甚至捅一刀以邀功;见了弱者不欺侮不凌辱,就觉得不革命地非要施虐,以示进步的等等丑类之表演,不但是这座皇家园林再也不能回复的缘故,也是所有善良的人经常受到磨难的原因。多少年来,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这班嗅到血腥气的鬣狗,也就是海乙那,就会围上来,咬啮我。

这多年来,对这些“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的嘴脸,我们见得还少吗!

同类推荐
  • 枯杨生花

    枯杨生花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文学的熏陶可使青少年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性情和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交汇之处,可以从文学作品的阅读开始。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梦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梦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停下脚步,一切就不会改变,就能留住我们珍惜的人和回忆。实际并不是这样,不会改变的东西,只有死亡。生命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哪怕是在深沉的梦中,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很多东西,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东西,原来坍塌只是一瞬间……
  • 洪荒葫芦证道

    洪荒葫芦证道

    当你成为了洪荒的葫芦,你该何去何从,看作者如何带你演绎太古神话
  • 纯情宝贝:逸少,哪里跑

    纯情宝贝:逸少,哪里跑

    她潜入当今亚洲第一首富慕辰逸家里,没想到,刺杀不成反而被吃干抹净?好,很好!慕辰逸,你死定了!第二次潜入他家,她改变策略,改头换面,没想到,他居然认出了她。某无良男:“小丫头,上次没好好痛惜你,这次我好好补偿你。”某纯情女:“唔。。。别碰那里。。。嗯啊。。轻点。。。坏蛋。”【大宠小虐+腹黑+大黑狼小白兔】
  • 道斩天

    道斩天

    “生者依旧,残魂知否,不过月肥星瘦!”老乌龟慢慢的说“生者无愁,死者无忧,当是寒门星宿”满脸老人斑的老人也冒出来一句,然后闭上了眼睛。“轰”他所在的黑屋瞬间变成了废墟。“最是人间留不住,罪族寒门由何路”拿着乌龟的老人留下泪水。“我的时间都不多了”树洞下趴在老人手中的乌龟声音穿到虚空的另一段鹤发童颜的老不死耳中。“多久”“两百年”"为子夜换天?”“只是瞒天。”
  • 医妃倾城:残王不服来战

    医妃倾城:残王不服来战

    丞相府二小姐,众人眼中的废物、丑女。长得丑,她被人唾弃、厌恶,被太子悔婚。皇上用她羞辱凌王,被冤枉是刺客内应遭人鞭打致死。同名同姓不同灵魂,现在的苏婠央是国家特种训练的药剂师。天下没有她解不开的毒,治不好的病!王爷你嫌我丑?没关系,那我蒙着脸。然,皇上寿宴,那想要羞辱她的人在扯下那从不离身的面纱之后,看到的是天仙亦不可媲美的美人儿。太子后悔了?恩恩,让他后悔去吧。王爷心动了?嘿嘿,殿下,您不是说您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么?
  • 风起青萍之末

    风起青萍之末

    我本是无忧无虑的猫儿一只,机缘巧合之下到了地府,无意修得九尾。本以为得成大道,却原来一切是为了复活冥王,这是宿命,只可惜了那一场爱恋,只不过是风起青萍之末。
  • 人生那点事

    人生那点事

    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金钱的短缺等一些一生活的琐事而烦恼。人的一生没有平平坦坦的路。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两难境地。在狂热和理智之间,在浮躁和平静之间,在放纵和收敛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善念与邪念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活得明白点。明白人生那点事。人生其实就那么点事,就是那些一我们常唠叨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交友婚恋、幸福成功等俗事。
  • 陛下咱们生猴子

    陛下咱们生猴子

    “颜书玉,你还压榨的朕不够吗!?”某皇帝欲哭无泪的大喊着,怎么娶个如花似玉的皇后回来是压榨他的?她想要啥啥都有,他想要干什么门都没有!“不够!”史上最牛掰的皇后一手抓住了某皇帝,吼道:“你还有什么值钱的都给本皇后交出来。”娶个彪悍女子进宫来,国库已空,没错,是压榨他一个一国之君而得来的,某皇帝只想说有苦说不出!看到某只活泼乱跳的皇后朝这里跑来,某皇帝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就被扑倒:“陛下咱们生猴子。”
  • 完美仙域

    完美仙域

    这是万族林立的时代,群雄四起,神魔争锋,挥手间天翻地覆,弹指间山河破灭,日月星辰指掌之间,万族一战唯争仙域,回眸之间累累白骨.......一少年从十万大山走出,斩神魔斗诸圣,乱世之争,只求一朝成仙,举族飞升。
  • 那年王俊凯你是我的梦

    那年王俊凯你是我的梦

    她一个十年的梦,她很高兴,她和他认识了,但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