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坏的学习习惯。惜时专注、注意观察、勤思善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标新立异,这是好的学习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大钟”,这是坏的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那就好好地享用这种“资本”的“利息”吧!
(1)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呢?
①坚决。汽车在启动时,所要克服的阻力,比它开动后所要克服的阻力大得多。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也是这样。因而,家长在养成孩子一种好习惯或改变一种坏习惯时,必须一开始就施以坚决强烈的力量,越坚决越好,越强烈越好。
②坚持。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长“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持到坏习惯土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
③坚定。家长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朝向目标的行动,都得当机立断,短期目标达到以后,可以回顾孩子所取得的“成果”,再订下一步目标,以利再战。当然还要预防反复的发生。
④坚硬。家长应告诫孩子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实际是用意志战胜惰性,战胜“旧我”实现“新我”的过程,说通俗点就是自己同自己作对。“理智的强者善于同自己作对”做理智的强者,勇于战胜自己,用坚硬的态度和理智去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意识地到城门上读书。便是一个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与自己作对、培养在嘈杂的环境下专心读书能力的典型范例。
总之,家长应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热心和坚韧的毅力。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2)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自主的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孩子依靠自身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能自主学习的孩子寥寥无几,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所致:
①乐不思蜀。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条件差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这样一种信念,一定要把书读好,看将来能否有出息,抓住“铁饭碗”,脱离祖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就为他们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家富裕了,人人生活改善了,至少再也不必为一日三餐而担忧,许多孩子因此而“乐不思蜀”,迷失了自身奋斗的目标。
②娇生惯养。现在的家庭,儿女少,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几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极乐生活,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会对他们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情而担忧呢?因此,多数的孩子也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③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少人这样说:读书已经没有用处。他们的依据是: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大学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孩子如果大学毕业了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且孩子考上大学,还要付几万元的学费,倒不如孩子不读书更省心,不是有好多书读不好的人也同样赚大钱吗?你听听,孩子如果听了这样的话,能不受到影响吗?势必使孩子失去奋斗的信心,没有了信心,就谈不上自觉主动了。
④有一部分孩子自以为聪明,认为只要课堂上听一听就什么都学到了,殊不知科学知识是无止境的,老师在课堂上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⑤破罐子破摔。有一些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不认真学习,没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中高年级,往往想学也学不进去,力不从心,自身又不主动补缺补漏,从而使学习更加一蹶不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自暴自弃,这样的孩子能自主学习吗?
孩子的自觉性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等等。但是,许多孩子都不能做到这些,他们总也玩不够,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干活,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
孩子的自觉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逐步培养的,首先要有兴趣和动机。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认字、计算、背诗、阅读,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占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想玩。有些家长让孩子除了学习就是练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使孩子生活在枯燥乏味之中,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还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其他一切都不要孩子去做,在物质上给孩子创造了特别优裕的环境,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结果孩子生活在富裕满足之中,缺乏吃苦精神和毅力,对学习目标没有什么追求。这些问题都使得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
除了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照顾、保护过多,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的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对学习以外的东西一窍不通,殊不知儿童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协调性都与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很懒很笨,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很多挫折,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更不可能自觉去学习了。
有的孩子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有学习能力,但就是自制力差,不能约束自己。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
①由于感觉综合失调,使得身体各部位不能听从大脑的指挥协调,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②家长对孩子管得太多,孩子生活在“他制”的环境中,当然无法形成自觉能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写作业可以用闹钟自我监督,要多鼓励,少批评。
③对孩子管理不要过分绝对化,例如:一开始家长鼓励孩子学电脑,但当孩子已经喜欢上玩电脑了,家长却突然意识到会影响学习,就严禁孩子上机,孩子当然会想方设法地偷偷玩了。所以,与其让孩子偷偷玩儿,还不如要求孩子自己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逐渐形成自觉性的。
2.让孩子自主的学习
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其实很简单,只要您少干涉就够了。因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的,只要您没有用不得当的办法去打断他们,他们会很专注地自主学习的。
比如:孩子在专心玩一个玩具的时候,您千万别拿着水果去要他吃等等。孩子有疑问时,自然会找您去解决,这个时候,你和孩子一起查书,翻资料,找到答案。这样时间长了,他遇到困难时,就会自己主动地去找书,寻求结果,而不是依赖于你的帮助了。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
(1)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本来就应该是自主地。尤其从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早期的行为主义研究发现,动物和人类早期的学习心理,就是一种被动地强化;而后起的人本主义心理研究发现,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本质上就是学习是人的自觉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小学生中优秀学生和差学生的最大区别也就在于学习的主动性上。也就是说,只有主动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所以,要提倡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①家长必须相信:孩子的本性是诚实、善良的,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秀素质与天赋。
②孩子在本质上是自立的、能动的,其行为受自己的意见和价值观的驱动和维持,不受外来因素的支配。
③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是孩子成长发展最基本的需要,人天生就有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本能欲望,并且每人都有能力权衡利益,做出个人的决定。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发的自我指导者和自我实现者。
④孩子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孩子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样,顺理成章,家庭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应放在促进孩子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潜能上。
(2)为了能够让孩子自主学习,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职责表现为五个方面:
①帮助孩子弄清自己到底想要学习什么。当然,也不是随着孩子自己的意愿想学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可以运用追问法,引导孩子反复追问自己,弄清到底为什么要学,学了会有什么好处,引导孩子弄清真正的学习意图。
②帮助孩子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这不仅是在孩子学习之前的事情,更多是地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和学习一个阶段后的总结和体验,学习给他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
③帮助孩子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材料。这不仅是孩子的课本,可能更多的是家庭生活的内容。
④维持着某种滋育孩子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比如,孩子书房的装饰、家庭共同的学习时间、家庭成员相互讨论的习惯等等。
⑤家长自身也应作为可以为学生利用的资源,家长应当将本人的经历、本人的学习实际经验以及工作成就等等,当作资源给孩子加以利用。
(3)家长必须做到:
①充分信任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
②自身表现表里如一。
③尊重孩子的个人经验。
④重视他的情感和意见。
⑤深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⑥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家长只有以这些态度品质处理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才能免除孩子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孩子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的表现。
(4)家长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作为孩子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孩子情感的反映者,促使孩子自我指导,激发孩子自我实现的内驱力。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来来考虑:
①自主学习,首先可以说,生活即学习。这是陶行知老师生前所提倡的。孩子在上小学以前,其实已经就在学习了,而且都是在生活中的学习。我们发现孩子的长大,不仅是在个子和年龄上的长大,更多的还是在知识与能力上的长大,只不过没有考试罢了。这也是为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打下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基础。孩子上了小学后,只不过是增加了学校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但更多地还是生活中的学习。所以,家长一定不要以为,只有在学校里才是学习,在家里的生活就不是学习。同时也要意识到,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习。
家长现在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上的表现,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学习表现。
②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及学习心理特点。孩子能够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如何学,应该学到什么样的程度,都是需要依据其成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哪些地方不如意,就横加阻拦和指责,不仅能挫伤孩子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压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
③注重孩子的自我管理。从学什么,怎么学,到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孩子自己能够安排和控制。当然,这里需要更多的还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个人的活动安排、要做的事情、要实现的目标、需要的时间安排等等。这可能是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反复交流和探讨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靠孩子自己随意而为。
④以学习能力为核心。没有学习能力,就谈不上自主学习,当然,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能力也是局限在他的学习内容和范围中的。学习能力主要指的是:观察、注意、阅读、理解、记忆、模仿、想象、判断、书写、计算等等。这些内容在家庭生活的学习中也可以处处体现出来,比如,让孩子自己生一盆黄豆芽,并让孩子做好生豆芽的观察记录和体验。家长不仅可以和孩子一同享受其中的快乐,也可以指导孩子提高相关的学习能力。
⑤需要孕育新型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孩子不仅需要在学习上能够自我计划、自我执行、自我检测、自我反馈,而且在生活上,在很多的事情上都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当然,这个自由的空间并不是意味着就让孩子自己说了算,而是指导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以及和家长一起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这就需要在家庭中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如果你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述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的开头。
(5)新型的亲子关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①父母和孩子交流要真实、真诚或表里一致。不装腔作势,尽情表露瞬间的情感和态度。
②尊重,也称接受或认可。家长善于倾听孩子意见,重视孩子感情,欣赏孩子的优点,宽容其缺点,维护孩子的尊严与爱好,相信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③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种亲子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化倾向。
这样可能是不会适合于学校教育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还不是民主式的,大多还是官僚体制在教育教学上的延续。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多费心,研究一下如何把家庭中的民主体制与社会上的官僚体制接轨,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将来参加社会工作。
自主学习,体现更多的还是个性的培养。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家长管理省事,而是为了适合于孩子自身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的个性的人才。这同民主体制一样,也是不适合于学校的培养教育模式的。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级的一个学科,老师本身也没有多大的独立性和个性,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就只能会一刀切,这也需要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做好个性与全面、独立与合群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