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到底要什么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假如这个时候孩子向父母哭诉,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你真没用,还敢哭”,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安抚他、给予些亲情慰藉,相信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如今,孩子可以说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真是“唯命是从”,无论是吃、穿、用、玩,父母都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无休无止的要求。可惜当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了,父母们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孩子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到头来却收获寥寥。有的父母,还因为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反而惹得孩子对自己反感,甚至因此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这可真让父母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他们不得不疑问:“现在的孩子,到底你想要什么?”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们对孩子的理解太少了,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以大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儿童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对于儿童的种种物质的要求给予尽量地满足,但父母们给予的,往往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所以仍然不能够使儿童快乐。
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孩子有时是期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沟通,希望与父母一起游戏、游玩,但是这些却被丰富的物质满足所代替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所需要的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关怀,而这一切却是我们的父母所忽视的。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1)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
尽管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一直是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大多数的父母可能工作很忙,在大人忙的时候,往往孩子就被忽视了,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希望父母亲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陪他们多玩一会。他们不是要父母亲心不在焉地坐在那里,而是要父母亲给予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抱怨父母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对他们注意不够。父母都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但这种关注应该是持续的,要让他们经常感受到被注意、被重视。
(2)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
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孩子们需要有形的方式来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而这不单是指让孩子吃饱穿暖。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是否感受到了呢?又有多少父母会花时间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呢?久而久之,父母成了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地,而不是爱的源泉。对孩子的爱就应该让他感受到,经常给孩子鼓励、赞扬的表情或亲切的微笑,对他提出的正当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友好的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诸如亲吻等一些示爱的小动作也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3)孩子喜欢和全家在一起。
孩子们喜欢固定的家庭活动,因为他们可以有一种盼望的心态,当孩子们谈到家庭活动时,他们并不是指那种大把花钱的大场合,孩子们流露出他们是多么喜欢那些平常的、反复举行的活动。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每星期全家聚在一起,租一部录像;意味着爸爸每星期从一套系列故事中给他读上一章。当孩子们讲述这些情景时,你可以从他们的脸上读到快乐与放松。
(4)孩子不喜欢你们大声叫嚷。
当父母亲对他们叫嚷时,孩子们的感觉会很不好,虽然他们也认为有时候叫嚷是必需的,有几个孩子甚至承认,“大声叫嚷是唯一让他们听话的方法。”但是频繁的叫嚷——特别是在父母亲失去控制以后的叫嚷——使孩子很难受。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这种怒气还具有传染性。
孩子们都渴望着与父母更多地沟通,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是我们无法不重视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健康的未来,请真诚地和孩子们交流吧!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好好表达内心情感,哪怕只是谈谈自己的心情都有好处,这样,不但有助于帮助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心。
相信多数父母都在心里爱着他们的孩子,却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没有让孩子很好地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所以,在家庭生活中,你应该很懂得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爱他。千万不要犹豫,不要使孩子对你的爱产生一种迷惑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尊重孩子,我们总是挂在嘴边,可是谁又这样做了呢,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些,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没去理会孩子的感受。也许就是在很多个不经意间,我们与孩子越离越远。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也怕伤害,父母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要好好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
2.家长该如何做
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训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
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美国父母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分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孩子虽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对于不同特点的孩子,取得他们的信任有不同的方式,作为家长,应平日多观察孩子的习惯行为,多了解他们的心灵接受方式和程度。这样在孩子有心事的时候,让他能感觉到你能理解他,能明白他的意思,并可以帮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1)当孩子闹脾气批评一顿不妥。
过去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闹脾气,一般都会狠狠地批评一顿,非要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不可。看到孩子沮丧的样子,总会批评孩子,非要孩子装出一副“笑容”不可。这些沮丧的孩子,本来心情就不好,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点支持和安慰,殊不知却多受一次奚落,心情比原来更加糟糕,孩子内心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谁都爱自己的孩子,哪家的孩子病了,做父母的有几个不是细心照料呢?孩子出门,哪个母亲不是左叮咛右嘱咐要穿够衣服呢?但光是这些生活上的照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呵护。
(2)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不要老怪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作为长者,比少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应该跟你的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就要让他(她)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而不是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迫使他(她)顺从你,这样的话你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扭曲。
(3)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没面子”。
所以即使知道自己不对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非要坚持到底不可。为何他们不好好想想,究竟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你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要?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你孩子的前途重要?
(4)别怪孩子不如自己优秀。
不要怪你的孩子愚笨。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评论某人:他(她)的父亲(或母亲)那么能干,为什么他(她)那么糟糕呢?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点也不奇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是他(她)长辈没有被人看到的隐性基因(暗的一面),那也是父母遗传的结果。不要老埋怨你的孩子像他(她)爸爸,那不是孩子的过错,是父母把他(她)生成这样的,谁叫你不能把自己的“优秀品质”遗传给他(她)呢?
孩子的性格、心态与父母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长期在批评声中长大、连随便讲一句话都要受到奚落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领导才能的人。一个长期积怨的人,他(她)又怎么去爱别人?作为父母,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与你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你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每一个年龄阶段,父母们都要学一点心理知识和情绪辅导知识,让我们身边的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②要注意亲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③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④无条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⑤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⑥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