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500000005

第5章 客观规律幽隐存在需要感悟

老子又感叹起“道”这个管理的理论基础来了。“道”岂止是管理的理论基础,老子认为它是指导思考一切问题,指导研究一切事物,指导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它幽隐虚缈而又确实存在,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子也困惑不解,不知它来自何方。如此议论,旨在希望管理人认真深入探索、感悟。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②。

渊兮③,似万物之宗④;

挫⑤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⑥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⑦之先。

“注释”

①道冲。何新《老子新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何新解”):道冲,有三解。“冲,读为盅,空也。”此与四十五章“大盈若冲”相吻合。

②盈。满。也与上句合。

③兮。马王堆甲、乙本作“呵”。加上如前所述加“也”,可见汉代语言有点口语化。

④宗。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任继愈《绎读》”):字义原为祭祖先的神坛,可译为“祖先”。

⑤挫。马王堆甲、乙本作“锉”。

⑥湛。何新解:久也。久而长存。湛音通神音。

⑦帝。任继愈《绎读》:上帝,从之。《诗经·大雅》有“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帝谓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译文”

“道”本是空虚的,而用它则不可穷尽。它是那么渊深,像是万物的祖业。锉掉自己的锋芒,解除自己的困扰,含蓄自己的光芒,混同自己于尘世。是那样幽隐虚缈而又确实存在。我不知道它为谁所生,在上帝诞生之前就存在了。

“解说”

老子对“道”即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感悟至深,觉得“道”幽隐而客观存在,虚无缥缈而就在身边。当时没有科学实验设备,也没有今天如此发达详备的语言,对“道”这个东西只能通过观察和感悟,要说清楚也不容易,怪不得他在一章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他这样说,一方面确实如此,另一方面要表现他感悟到了“道”且是永恒之“道”,以及其对管理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他并非为研究哲学而大谈其道,而是为研究和服务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人民。

西方有一个《哲学家和船夫》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哲学家过河时在船上与船夫闲聊。闲聊中哲学家问船夫:“您懂哲学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您就失去了世界的一半。”又问:“您懂数学吗?”船夫又说不懂。哲学家又说:“那您就又失去了世界的一半的一半。”忽然,狂风大作,船被掀翻,他们双双落水。船夫问哲学家:“您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您将失去整个世界。”

这个寓言一般被用来证明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哲学家和船夫头脑里关于世界的不同理解。显然,哲学家把精神世界看得非常重要,认为哲学是世界的一半,甚至把数学又看成世界的一半的一半。过于强调精神且并未将实践置于第一者当然是不对的。但是精神世界确实存在,哲学和数学这两个最抽象的学问确实存在,也是很正确、很了不起的。老子的目的是要让管理人懂得“道”这个当时的哲学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要管理人懂得他宣传的“道”这个可用于管理的哲学确实幽深并存在着。

“道”的概念来源于古代,“道”的认识和体悟要靠自己。“道”存在于天,也存在于地,以及万事万物。庄子对此感悟甚深。《庄子·知北游》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说了这么一件事,东郭子问庄子:“所说的道,存在于何处?”答:“无处不在。”东郭子说:“一定要具体说才行。”庄子说:“在蚂蚁那里。”“怎么这样卑下?”“在野草那里。”“怎么又更加卑下?”“在瓦块砖头那里。”“越说越不像话!”“在屎尿里头。”东郭子不说话了。庄子说:“您的问题,问得就不对……您一定要我说出道在哪里,说明你觉得道是脱离物的。”显然,庄子认为“道”确实无处不在,物物有“道”,不离于物,这与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说,从任何命题开始均可探索到辩证法,如“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树叶是绿的”这些命题里都存在辩证法,即有“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的辩证关系。

思老子在这里特别强调了“道”的客观性。目的是要告诉管理人,“道”不是人造的,更不是老子所臆造和杜撰的。“道”是“万物之宗”,与万物同在。在还没有人类和“上帝”这个概念之前就有了,在未有中子和质子之始,在只有目前技术所认识的最小粒子夸克时就有了。因此,永远应根据和遵循“道”(规律)来行事和从事管理,并深入探索。老子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后面所传之“道”来之不易,是研究感悟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诗赞”

去无踪迹来无影

含蓄光耀混于尘

摸不着也看不清

感觉渊深又幽隐

上帝尚未诞生

道已天马行空

万物诞生是按道而诞生

道就在万物之中生存

老聃已破此难题

道并非谁的作品

同类推荐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翊殇:彼岸花开

    翊殇:彼岸花开

    “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什么狗屁正道,今天我林轩对天发誓,我定要灭了你们少年走道冰床前,看着眼前那位美丽女子轻轻说道:“这一世,我等你可好”
  • 兔子的故事

    兔子的故事

    一只兔子修真的故事,快来看一看瞧一瞧。。。。。。。。。。。。。
  • 御鬼高手

    御鬼高手

    儿时看到鬼对自己笑,从此踏上了不归路!人有人道,鬼有鬼路,人鬼不殊途,御鬼先生逆道而行,御百鬼!别人除鬼降妖,我收鬼为奴!
  • 嘿亲爱的你

    嘿亲爱的你

    默默喜欢一个人的滋味到底是怎样的?从前的她不懂,等她懂了,那人早已离开。有人问起她:“你现在懂了?”她笑笑,“懂了。”“怎么样?”“痛彻心扉。”他曾经说过:“这世上,最大的勇气莫过于等待一场看不见未来的爱情。”
  • 华山剑仙录

    华山剑仙录

    九天之上,有仙者。何谓仙?修炼得道,超脱尘世,神通变化,长生不死之人视为仙。仙人或竦身如云,不翅而飞;或驾云乘龙,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茹芝草;或入人间而人不知,或隐其身而莫能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骑青鸾驾白鹤而云游太空;乘竹笠蕉叶而稳渡江河;墙檐挂月,光照航程;银簪钉日,留住时光;葫芦装酒,千饮不尽;异方花果,招之既来;更有鞭龙下雨,或叠驴成纸,或掷双履而成飞燕,或搓竹叶而为金钱……自盘古开天,乃至三皇五帝,神仙之说,便已在天下间广为流传,后经方士大力宣扬,更是影响了整个神州大地。那不食五谷,餐饮风露,不死不灭,而能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的的神仙之体,正是所有凡人都梦寐以求的。古时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派谴使者寻访长生仙药,而世上求道、修仙的门派更是林林总总、多不胜数。华山派便是这无数修仙门派之一……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邪帝的白痴妃

    邪帝的白痴妃

    混沌神尊遭人陷害,重生在废材花痴的龙家小姐身上,从此走上了一条暴汗的白痴路程。虾米?炎神族后裔?中州神龙家族?水神族圣女?西域天族?厉害吗?敢抢走老娘的亲人,老娘一个个收拾你们!且看她如何一步步变强,重回神界复仇。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4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本愿药师经古迹

    本愿药师经古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