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0400000023

第23章 鲁迅(6)

因为周作人轻信了有些神经质的羽太信子的话,终于把长兄逼入困境。兄弟的决裂令鲁迅充满了痛苦与愤怒,他默默地牺牲自己而帮助过的兄弟,竟会这样蛮横地对待自己,实在太出乎意料了。他不能忍受这无端的屈辱,决定搬出这个宅院。

他通过自己的学生许钦文租来了砖塔胡同61号的空房子,这时周建人也已经离开八道湾,去上海商务印刷馆工作了。这样,周作人一家就独占了鲁迅用巨款买来的全部房子。

鲁迅新租的小房子十分拥挤。他的母亲仍和周作人一起住,但虽然他们雇了几个佣人,老人却仍需自己料理生活。后来病了,周作人夫妇也很少照顾,周老太太哭着来找鲁迅,有时就在这里住下看病。由于心情不好,又得为生活奔波,鲁迅大病一场,就是在病中,也不能休息。老太太住不惯租来的房子,鲁迅就带病到处看房子,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房子,加上翻修,花了800元。这个价钱仅是原来八道湾房价的1/4,由于他手头拮据,还是都向朋友借的,一直到去厦门任教时才还清。

虽然他和周作人决裂了,但他因为周作人对新文化事业尚起一些积极作用,还是把私事放在了次要地位,继续与弟弟处于同一个文学团体中。而且,他还始终保有手足之情。

这一点,周作人也意识到了,后来他评价鲁迅的《伤逝》,是借男女爱情的悲剧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后来鲁迅又写了小说《弟兄》,实际上是在追念自己对周作人得病的忧思,表示只要弟弟有难,仍可以向他寻求帮助,周作人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自己说《弟兄》所写,“十分之九以上是‘真实’的”。

1925年,段祺瑞执掌了中国的政权,他对人民进行思想和政治统治,对外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北京以女师大学潮为中心掀起了斗争的风暴。

女师大的学潮起源于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封建家长统治,杨荫榆曾在美国得到过一个文学硕士的头衔,在她新派思想的伪装下,脑袋里却藏满了腐朽的封建观念。她让学生读四书五经,不允许参加爱国运动。她要把一群活泼的追求理想的年轻女子,变成死气沉沉和百依百顺的童养媳似的人。这个北京最高的女子学府,沉浸在一片阴冷和凄凉的气氛中。

在女师大国文系担任讲师的鲁迅,鼓励同学们走上解放的道路,对杨荫榆很不满。因为杨荫榆自己就是一个封建制度奴才的嘴脸,并且她还要扼杀年轻一代的生机和活力,也把她们变成奴才,所以鲁迅称她推行的政策为“寡妇主义”。

1924年5月7日,杨荫榆阻止学生们参加“国耻纪念日”的游行,引起了大家的公愤,纷纷要求撤换她校长的职务。初次闹起了风潮。这年秋天,国文系有三个回南方过暑假的女学生,因路遇军阀混战而晚归校两个月,杨荫榆平时对她们就不满,趁机勒令其退学。而哲学系两个无故旷课两个月的学生,却没有受到惩罚。学生自治会不满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要求她收回成命,她坚决不肯,还厉声斥责学生,使大家情绪更激动起来,风潮顿时扩大了。

1926年1月18日,学生自治会同全校学生一致决定驱逐杨荫榆,但她有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为后台,进行破坏活动,学校在她的扰乱之下,变得一片混乱,学生们很苦闷。

在苦闷中,学生们所渴望的一场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1926年5月,刚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禁止学生集会、游行和讲演,但“五一”和“五四”两天,进步的学生都集会了。杨荫榆则挑选5月7日“国耻纪念十周年”的日子,主持在学校的讲演会,以造成自己的合法地位。但自治会的学生却识破了她的诡计,在开会前,派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跟她交涉,劝她不要入场,但她竟无耻地冲进去,爬上了讲台。台下顿时一片唏嘘声、喧哗声,杨在台上大骂,学生在台下和她僵持,她的几个党羽还混在学生中为她助威。但最后,学生们情绪激昂,终于让她出了会场。

在这个小礼堂发生冲突时,北京城里也掀起了空前的学生运动。

5月9日,女师大的公布处贴出告示,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不许杨入场的学生。而学生们则在校长办公室的门上贴了封条,轮流看守大门,不许她进来,学生们还要求罢免章士钊。

鲁迅在5月8日写成《北京通信》,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集会,公开表示了对女师大学潮的看法,斥责杨荫榆之流威吓和开除手无寸铁的学生。他还号召学生们起来战斗到底。5月12日,鲁迅给学生两次拟了《呈教育部文》,要求迅速撤换杨,5月27日,与沈君默、钱玄同等几位教师,联名发表《对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坚定地站在正义的学生一边。

就在这一天,教务主任薛培云悄悄地在国文系的点名册上,将刘和珍、许广平等6个学生的名字用墨汁涂掉了。愤怒的学生要把她驱逐出校。3天后,五卅惨案发生了,整个6月,北京的学潮都在进行着。

在五卅运动中,鲁迅撰文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心,要求中国的前途应由中国人自己选择。并且写了大量文章驳斥陈西滢等人对学生运动的诬蔑,对帝国主义的妥协。

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爱国主义斗争中时,8月11日在杨荫榆策划下,动用军警强行驱逐女师大的学生出校,8月18日又用不三不四的人洗劫女师大。鲁迅也因为以教育部官员的身份参加反对政府的学生运动,而被免职。

可笑的是,善于写文章的章士钊却在要求免鲁迅职的报告中出了个疏漏。免除鲁迅的理由是他于8月13日担任女师大校务委员,报告上的落款日期却是8月12日,未卜先知怎么可能呢?

善于斗争的鲁迅抓住了这一点,在好友许寿裳、齐寿山同进同退的支持下,向上控诉章士钊,终于赢了。

8月18日洗劫女师大的丑剧,激起了全国公愤,北大宣布与北洋政府脱离关系,与女师大并肩战斗的北京50多个学校还电通海内外,联合驱逐章士钊。

女师大的大部分学生团结在一起,另租校舍,筹备复校了。很少有学生去设在女师大原址的“国立女子大学”,复校的女师大学生向很多进步教师下了聘书,30多位教师踊跃受聘,声明义务来上课。9月21日,在同仇敌忾的气氛中正式开学,鲁迅参加了开学典礼,还发表了演说,鼓励同学们坚持学习,继续战斗。

11月,爱国将领冯玉祥支持革命,女子大学的校长潜逃了,于是11月30日傍晚,女师大的60多个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战斗的旗帜,步行回到原校址。一路上放着鞭炮,唱着校歌,冲破军警的干涉,走进了自己原来的学校。鲁迅和许寿裳,就并肩走在这个队伍里,亲自护送学生回校,分享着她们的喜悦。

但章士钊等人又撰文抨击五卅运动,鲁迅则写了杂文回击。3个月后,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使用了更残酷的手段,卫队向赤手空拳的请愿学生举起了木棍,射出了枪弹。政府门前,横陈着尸首,流淌着鲜血,有47个请愿者牺牲,200多个受伤,成为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屠杀。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也是其中两个殉难者。

听说了这件事的鲁迅,在愤怒中写了著名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又连续写了几篇杂文批驳诬蔑学生的文人,鼓舞真正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

段祺瑞政府在杀戮的当天,就下了通缉令,要捉没有在当场被枪杀的李大钊等群众领袖。不久后,又扩大了通缉名单,指名道姓地抨击过段祺瑞的鲁迅当然在列。但鲁迅在《京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又写了杂文在《京报副刊》上发表,继续指名揭露段祺瑞政府。

此时被北洋政府通缉的鲁迅,在亲朋的劝导下,避其锋芒,躲进了医院的地下室,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继续写作。

苏醒的爱情

鲁迅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在这群魔乱舞的北京呆下去了,恰逢此时,厦门大学寄来旅费和薪水,聘请鲁迅去任教,他立即就答应下来。他盼望着到南方去,去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

另外,还有一个令他心甘情愿去南方的原因。那就是他和许广平迅速增长的感情。

在女师大学潮中许广平崭露头角,她在1926年3月11日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向这位她一直敬爱的老师寻求斗争的指引。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写了回信,此后他们通信频繁,从开始到同年7月底,往返书信达40多封。

他们一起探讨工作、理想,鲁迅很赞赏许广平的才干和勇气,觉得她是个纯真、可亲的女性,在自己的心里,渐渐地留下了她的影子,只要几天没读她长长的来信,或者没有跟她说话,就觉得像是缺少了一些什么。

杨荫榆在开除许广平的布告里,说她是“害群之马”,鲁迅就用此给她取了个绰号——害马(即HM)。当教育部武装接管女师大时,鲁迅听到许广平失踪的消息,心里立即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赶紧托人继续打听她的下落。鲁迅在焦急地等待着这匹闯入他心中的“害马”的消息。

不久,许广平和朋友跑到了鲁迅家中,她们要在这里暂时躲避几天。见到了许广平后,鲁迅心里的乌云顿时消散了,他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老是大声说话,老是快步地走路。许广平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总是透出一种聪明的灵气,也有坚定和勇敢的意志,在这短短的几天中,鲁迅更感到了她的可爱。

但一想到此处,鲁迅的心又沉下去了,因为他和许广平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他们虽是能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知己,但他们不能在一起生活。他们相差17岁,一个已婚,一个未婚,许广平正值青春年华,难道能让她为自己牺牲了吗?自己还有一个母亲送的礼物朱安,她该怎么办?

母亲包办的婚姻,长期困扰着鲁迅,本来不幸的无爱的婚姻,却具有法律的权威和道德的约束力。况且,朱安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本身没什么过错。若是把她送回娘家,那么她必会终生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羞辱,在鲁迅的良心上是觉得过不去的。

鲁迅甚至想,就这么牺牲了自己的一辈子吧,用自己的奋斗,使下一代得到解放,使他们有美满和幸福的爱情也好。

1925年10月,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同行者》,热情地表示她要与他同行。这是他们的定情书,他们两个人,一个是青年人热烈大胆的爱情来潮,一个是中年人冷静的爱情的苏醒,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走到了一起。

可是,这个相互了解的战友,在战斗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真的就能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吗?虽然许广平表示合法与不合法,相当与不相当都无所谓,但鲁迅还是觉得那个名存实亡的旧婚姻是自己沉重的枷锁。

在鲁迅看来,生活似乎过于太现实了。他的心像被鞭子抽打一样,无法平静下来。他该怎么办?应该离开这个让自己的内心感到痛苦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让自己的心镇静下来,于是他决定南下了。

这个时候,刚好许广平从女师大毕业,经一位熟人推荐,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任职,他们就相约结伴同行。

在8月26日,鲁迅告别已生活多年的北京,与许广平一道,乘车南下。他回想着自己走过的路,盼望着未来的日子,内心既有辛酸,又有欢快,未来或许是有希望的。

1926年9月4日,鲁迅抵达了厦门。

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海风吹拂,四季如春。凤凰花火红耀眼,相思树翠绿欲滴,还有那挺拔的龙青兰,一丛丛,一簇簇,遍布在原野和山岗,宛如守护祖国海疆的哨所!给秀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威武,几分气派。这一切,同落漠旷远的北国风光相比,鲁迅顿觉耳目一新。

鲁迅来到了爱国华侨陈嘉庚筹资创办的厦门大学,他的到来,在青年学生中反响强烈,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好像海潮也在欢笑,树木也显得青翠了。外地也有一批青年,闻讯转学到厦门。学生们经常来看望鲁迅。自治会主席、共产党员罗杨才同鲁迅有密切联系,曾邀请他外出演讲。

在这里,他担任“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两门课程,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本来文科的教室,一般只有10来个必修的学生听课,很冷清的。可是鲁迅每次来上课,钟声刚响,教室里早就坐满了人,后来的只好凭窗倚墙站着听讲。当时不仅文科的学生来听,法科、理科、商科的学生也来听,甚至年轻的教员和校外的记者、编辑也闻风而至,簇拥一室。大家都说:

“文科今年有生气了。”

鲁迅的讲授,之所以特别吸引听众,是因为他态度认真,思想新潮,史料详实,分析透彻、精辟。他每周上4节课,有2节文学史需要新编写讲义,在厦大图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编写讲义,他常常废寝忘食,锐意索求。

他在用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的时候,能引证丰富而适当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扫除陈腐的观点,指出哪些可以汲取,哪些应该批判。听他讲课的学生,就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鲁迅的这些讲义,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先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讲过,后来整理在《鲁迅全集》,就是著名的文学史著作《汉文学史纲要》。

青年学生不满足于只听先生讲课,更愿意直接向他提出问题,寻求生活真理的指导。在鲁迅搬到集美楼后,来访的人非常多。这里是学校的图书馆,有两层楼房,晚上楼上空落落的,只有靠两头的第二个房子里,不时传出青年们兴高采烈的声音,传出鲁迅亲切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有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同他谈起当地的文学现状,感到很不满意。他们要求鲁迅指导,创办刊物,想要提倡本地的新文艺和白话文,与封建思想作斗争。鲁迅满口答应:

“好的好的,我一定帮助你们!”

“不过,我们的作品多半是幼稚的,会使先生失望的。”一位青年半是高兴,半是羞怯地说。

鲁迅站起来,热情地说:“你们不要怕幼稚,成熟是从幼稚变来的,初学的人,也只能如此。”

在他的帮助下,成立了两个文艺团体:一个叫涣涣社,出版《波艇》月刊;一个叫鼓浪社,出版《鼓浪》周刊。

青年写的文章确实幼稚,其中有些内容也不够健康,但鲁迅仍然十分爱护这些幼苗。他亲自为青年审阅、修改稿件,有时还把青年找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还替青年联系刊物的出版,曾为此碰过钉子。后来他又把稿件寄到上海北新书局去,辗转周折,到了次年11月,草绿色封面的、精致可爱的《波艇》创刊号,才终于出版。

有些名人、学者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在小刊物上发表,鲁迅却相反,他把自己写的《厦门通讯》,同青年习作一起,登在这一期刊物上。

当时上海有一些刊物说,要把白话文写得好,先得精通古文,而且用了鲁迅的文章作为“论据”。当学生问他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的时候,他说:

同类推荐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本书介绍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司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现代公司的组建,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等。
  • 开阔眼界的动物故事

    开阔眼界的动物故事

    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寻找生命的轨迹,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动物没有思想,但不得不承认,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早地感知危险的能力。在动物的世界,他们所折射出的也是人类生活的轨迹。
  • 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本书利用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娓娓动听地向学生讲述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学生伴随着心潮的涌动,产生思想、情感、美感和良知,从而达到有话要说、要倾诉,要宣泄,要呼喊,要笼万物于笔端,以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从而意到笔随地挥洒笔墨,体现创造性写作的欢愉。
  • 优秀教师教与学的启示

    优秀教师教与学的启示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十九册,本书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大量生动形象、多学科的实践案例,对教师在教与学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启发,本书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各阶层教师的必备良书。
  • 语用学教程

    语用学教程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本书是在199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开设“语用学”课讲稿的基础上修订、整理而成的。本书除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之外,还可以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等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所有对提高自身言语交际能力感兴趣的人们的有益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葛上尘

    葛上尘

    古刹的菩提涤荡了滚滚浊浪,净池的青莲守候了千年灯火。曾经犯下天规的狐族公主跪坐蒲团苦求佛祖宽恕,用余生的光阴灌溉菩提古树洗去自己酿下的罪孽,换取儿子的安宁平顺。儿子为母偿债,游历佛国,为寺院用天泉净水描画菩提,并点下一盏由自己的血为引的长明灯,以燃尽自己生来的罪过。佛祖慈悲,派自己莲台下一名守灯童子下凡护佑于他。然却给这一程赎罪的旅途埋下了更深的祸根……
  • 源灵天书

    源灵天书

    一次意外,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逍遥世俗,红尘炼心,掌控命运
  • 冰鉴史诗

    冰鉴史诗

    一颗美丽的星球孕育了三种长相的文明生物,一副硕大的身躯一视同仁地托起了芸芸众生。一个致命的诱惑牵动着十余个国度剑拔弩张,一则万古流传的诅咒掀起了无尽的血雨腥风。一桩殃及千人的惊天血案最终能否水落石出?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腥臭味能否将心灵惊醒?一种晶莹的石头当真是一统天下的神明助力?一位获得圣石的不世雄主最终能否如愿以偿?一场因决死争夺而引来的阴霾最终能否消散?一个盛极而衰的国度天意能否使它有所保留?……一部看似美妙的史诗谱写其百年历程的沧桑!
  • 旧梦青春

    旧梦青春

    我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于是我有了生机盎然的世界。青春如一片丰收恬淡的庄园,硕大的希望与幸福等待着我的一闪而过而采撷满怀。青春中没有等待的果实,只有昂扬的斗志去收获,青春里的我们虽没有指点江山的豪迈壮举但也不乏为了薄发而厚积的深沉。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英雄们的战争

    英雄们的战争

    如果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小草,随意的就可以践踏、消灭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武器,默默的死在这个漫长遥远的征程之下。——陈东-波拿巴语录。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去过普罗旺斯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就像英国作家彼得梅尔说的:你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用优雅而浪漫的文字,带你感受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魅人风景。那里孕育了法国游吟诗人,诞生了塞尚,滋养过梵高,抚慰过毕加索……那里是浪漫而迷情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 相公,陪陪我

    相公,陪陪我

    身份卑微的罪臣之女黎若曦,成了当朝二王爷的心上之人。对未来没有希望的她,被王爷日日宠,夜夜宠,从此开始了逆袭之路,从性情温柔到狂拽霸气。“这个青瓷花瓶不好看,砸了吧。”“这是什么花,这么难看,放火烧了。”“你长的不错,你就把我妹妹娶了吧。”那位王爷眉头皱了皱“王妃都收拾好了吧,现在该本王收拾你了。”二人双双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