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9500000007

第7章 负书而行(2)

此典出自清代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二:“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宋朝诗人陈师道赞扬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李太白。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的《诗醇》中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在《诗醇》中评论苏轼的诗时写到:“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意思是说:相信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是独立千古,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而宋代诗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起初学刘禹锡,晚期学李太白,这是对苏轼的诗了解不充分的说法。

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原意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现在则用它形容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

春秋时期,有一年,晋国大夫荀瑶带领军队攻打郑国。他把兵马驻扎在桐丘这个地方。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根本不是大国的对手,国君急忙派大夫驷弘到齐国去请求救援。齐国答应出兵援助郑国,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出征。

陈成子率领的齐国军队顺利地到达濮水岸。不幸的是,正赶上天下大雨,士卒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

“晋国的兵马就在眼前,我们郑国君臣盼望齐军早一点到达,以解困厄。如果现在被大雨阻拦住,可能会来不及解救郑国了……”

陈成子也焦急万分,他身披斗篷,拄着兵戈,站在山坡上指挥过河。战马看到河水吓得嘶叫,他便用鞭子狠抽,硬逼着它们渡过了濮水。齐军顺利地到达对岸,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担心,便与左右部将商量说:

“陈成子新近操持齐国朝政,国内百姓都非常拥护他,兵士也愿意替他拼搏,瞧他的军队那样整齐,可能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啊!”

他的部将也赞成他的看法,纷纷主张撤兵。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了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

“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完全是为了替你报仇,陈国被灭亡是郑国的罪过,而陈成子家族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可能也会为此忧愁吧?可是现在陈成子却恩将仇报,率军来攻打我们,太不知好歹了。如果陈成子认为陈国的灭亡是无所谓的事情,那么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这一番话,知道这是荀瑶编造的谎言,愤怒地说:

“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荀瑶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使者走后,荀文子向陈成子禀报说:

“有一个刚从晋军营里跑出来的人说,晋军准备调动一千辆兵车袭击我们的营门,要全部消灭齐军,你快拿主意啊……”

陈成子严肃地告诉他:“我出发之前国君就嘱咐过我:‘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兵马’。即使晋国出动两千辆兵车,我也不能避开它而不与他拼搏。我真没有想到,你刚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向国君禀报。”

荀文子又羞又愧,后悔地说:“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三项都要考虑成熟才能向上报告。而我在对这三个方面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妄加非议,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国外,都是因为我不懂策略呀……”

几天以后晋军撤兵了,陈成子也班师回国了。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玑,不可多得。

此典出自《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做生意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等到子楚继承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非常盛行,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方设法来巩固他的地位。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把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写下来。最后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题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表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晋朝有个名叫袁虎的人,少年时家境清贫,但学习却非常刻苦,从不懈怠。为了维持生活,袁虎常去帮人运货。一次,他帮人把船拉到牛渚,夜舶江边,眼见风清月朗,不禁感慨万分。他情之所致,兴之所发,于是吟成五言咏史诗一首,闻者皆奇。当时,西安豫州刺史谢尚正在牛诸江边,听说袁虎诗出不凡,遂同舟共论诗文。谢尚深爱袁虎之才,便推举他做了个参军。后来袁虎又到桓宣武府做记室,桓宣武对袁虎的文笔也十分欣赏。有一次,桓宣武出征,袁虎跟从。一天桓宣武令袁虎拟个公文,袁虎奉命后就倚在马旁,一会儿工夫就写满了七张纸。这篇公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文字畅达。

映月读书

“映月读书”形容勤奋读书、苦苦求知。

此典出自《南史·孝义传》:“江泌,字士清,……少贫,昼日斫屟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南朝齐江泌,年少时家境贫寒。白天,他要帮助家搞些手工业来维持生活。晚上,人们休息了,他却抓紧时间来学习。屋子里没灯光,他就把书本拿到屋子外面,利用月光继续学习。月光总要移动的,慢慢地西斜了,江泌就搬梯子来,搁在墙脚下,站在梯子上念书;随着月亮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他白天疲劳过度,晚上精神支持不住,念着念着书,人渐渐地迷糊起来,一下子,人从梯子上摔下来,江泌摔痛了,也摔醒了,神志顿时振作起来。于是,他拾起地上的书本,好像没这回事似的,身上的泥土也不挥掉,又连忙爬上了梯子,继续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朱衣点头

“朱衣点头”表示文章被考官看中入选。

此典出自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人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宋代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公元1030年,他考中进士,从那以后,他就在地方和中央轮流做官。他在要求改革弊政的同时,又准备改革文风,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阳修做主考官时,每当科举考试后阅读考生的卷子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坐位后边站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时时点头。凡是他点了头的卷子,必定合格。开始时,欧阳修怀疑是侍吏在背后捣鬼,待他回头看时,根本没有人。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同僚们,大家不免为之再三感叹。所以,后来曾有人吟下这样的诗句:“唯愿朱衣一点头。”

捉刀代笔

“捉刀代笔”指替人代写文章。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有一次,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但他觉得自己相貌丑陋,不能够在匈奴使者面前显示威武,就让崔季珪代替他去接见匈奴使者。这个崔季珪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三国志·魏志》说他“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有四尺,甚有威重。”

到了接见这一天,崔季珪穿戴起曹操的衣帽,而曹操自己却握刀站在崔季珪的旁边。接见以后,曹操派人去问这个使者:“您觉得魏王(曹操)这个人怎么样啊?”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的威望很高,不过在座位旁边握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曹操听了以后,就派人杀掉了那个使者。

自出机杼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一切事贵在独创,做事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编卷二》:“昔王丹吊友人之丧。有大侠陈遵者,亦与吊焉;赙助甚盛,意有德色。丹徐以一缣置几而言曰:‘此丹自出机杼也。’遵大惭而退。”

今学士之文,其能为王丹之缣者几何哉?

这段话意思是说:

从前,王丹去悼念友人。大侠陈遵也参加悼念;陈遵资助的东西很多,因而流露出骄傲得意的神色。王丹慢慢地把一匹细绢放在几上,向友人的灵位拜着说:“这是我亲手从织布机上织出来的。”陈遵觉得自己的礼物没有一件是自己做出来的,就羞愧地退走了。

现在学士们的文章,能像王丹自织的细绢一样的又有多少呢?

束之高阁

束,捆扎。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弃置的人或物。

此典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庾翼传》。

殷洁是东晋时出身于名门贵族的名士,他从小就喜爱虚无玄妙的老庄之学,读了许许多多有关玄学的书。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名扬四方了。

一次,有人问殷浩:“将要赴任当官的人梦见棺木,将要得到钱财的人梦见粪土,这该怎样解释?”

殷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官职和钱财,本来就是腐臭和粪土之类的东西,所以得官得钱的人都会梦见这类东西。”

殷浩的回答成为当时名士表示清高的名言。从此,人们更加看重他了。甚至朝廷的一些要员也来向他请教,他成了有名的玄学家。当时正力图收复北方的大将庾翼,请殷浩出任司马。殷浩自命清高,没有接受。庾翼再次邀请,他仍然拒绝。还有一个叫杜义的名士,与殷浩一样,也很清高,不愿当官为朝廷出力。

庾翼对杜义、殷浩两人从内心里瞧不起,认为他们虽名冠天下,其实是徒有虚名,起不了什么作用。他常对人说:“杜义、殷浩这类人,只有把他们像东西那样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不去管它。等天下太平了,人民安居乐业了,他们可能才愿意出来做事。”

百年树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辅助齐桓公改变行政区划和赋税制度,并施行一切措施富国强民,使齐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并首先称霸。后来,出现了《管子》一书,相传是管仲所作,其实是后人托名管仲编撰的。书中有《权修》一篇,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大意是:希望一年就有所收获的,就种谷子;希望十年以后取得较大收获的,那就种树;希望受益终身的,那么最好是培养人才了。因为种谷子一年就可以收获;种植树木,十年也可以获得利益;如果培养一批人才,就能长远地取得利益。培养人才,这是君王称霸天下的必由之路。

管仲说出了取得短暂利益和长久利益的不同,及其艰辛的不同,所受磨炼越久,才干也就越杰出。要使国家强盛,改革成功,必须注重对人材的培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不会落后挨打。

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怎么样,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服口服。

学海无涯,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有多么的广博,也不可能无所不知。在求知的过程中,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人有贵贱、愚智之分,而知识并没有界限、等级。睿智的人总是把知识凌驾于面子之上。

同类推荐
  •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内容决定语言表达的形式;思维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由贺永立、张万仪编著,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教学的成果,原书首次出版之后得到了学者和语文老师的认可,本书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创新思维的要素、思维定势及分类、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优化及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收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在这些环节中的运用。中间穿插了很多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
  •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本书内容共分16章,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物流事业发展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从基本理论入手,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物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本教材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加了物流管理案例阅读与分析,供学生课外阅读或师生共同分析,课后练习题中部分习题略有一定难度,意为促使学生阅览参考资料。本教材意在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课程”教材做一实验性探索,在编著过程中,既满足高职高专理论的“适度够用”又重点突出“实操与技能”;既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又不失继续发展的“潜能”.
  • 相信自己是雄鹰

    相信自己是雄鹰

    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
  • 感恩故事大全集

    感恩故事大全集

    程帆主编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精选经典佳作,篇篇震撼心灵。言简意赅的阅读感悟,拨动你的心弦。丰富、精美的插图,非凡的视觉享受。 父爱、母爱、亲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当你翻开《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你会被或真情流露、或清新流畅、或委婉含蓄的作品感动:在文字的流淌中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愿你与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真情,聆听人间大爱,拥有感恩之心。
  •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以人为本,促进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实现组织持续创新的关键。本书从人是管理的核心入手,紧紧围绕着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循序渐进地以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展开对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本书根据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效性的训练,将工作情景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改善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创造创新型组织。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全面考虑组织中人的各类心理表现,既从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心理预测行为,又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人的心理微妙变化以及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心理与个体心理表现的不同,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心理与行为的。
热门推荐
  • 艺止禅

    艺止禅

    春又来,人已去,忘不掉,人长叹。我拥有的人和物很少,从小到大接近的不过两人,师傅,顾六亭。一个人对我真心,我看不到;一个人对我假意,我信以为真。师傅说,顾六亭是我一生的劫,我不信,发出狂言,就算是劫,我也要让它灰飞烟灭!后来我明白,我错了,劫就是劫,破不掉,逃不掉。或许还会时常想起那片星空下,阵阵箫声;荷塘边,漫漫萤火和树干上的马蜂窝。可惜,顾六亭不在了,连带着我也不在了……不会有人再提起这个名字,也不会说起,艺止禅。
  •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小爱看着谨熟睡的面容,微微一笑,说:“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来。”说着,小爱将手指放进嘴中,狠狠一咬,在空中画出一个符,用自己的鲜血将她和谨连在一起,下辈子我去找你,你不可以不认识我哦,还有,下辈子我会用我的一生去爱你。”说着小爱的泪又流了出来,滑过脸颊滴到嘴里,嘴边还挂着苦涩的笑,又喃喃的说道:“如果你不要我的话我会缠着你不走的,如果你喜欢上别人的话,那我就会活不下去的,我的魂魄会散的,所以,为了我的安全你也不能喜欢上别人,知道吗?”小爱说完后,灿烂的一笑,转过头,用手摸着谨的脸,在他的嘴上印上一个甜蜜的吻。慢慢的小爱身体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透明,直到最后消失不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涩光年

    青涩光年

    流淌的时光就像指尖划过的句子,一字一句都刻在彼此的记忆里。每一段都是遥不可及的彼岸,已成往事。所谓经历,也不过是三月的微风拂面,八月的桂花点点。时光偷走了我们的岁月的歌,剩下一片空白。《青涩光年》将时光剪影,记忆碎片融入诗的一字一句,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丝淡淡喜悦,一丝淡淡忧伤。年少我们都不懂青春是什么,十六七岁的我们或许还太懵懂……
  • 一念成魔:她于我共度一生

    一念成魔:她于我共度一生

    讲述了轩雨寒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妻子被害死。从小就没有父亲的陪伴长大的轩雨寒,在接受村里的选择后,离开了这个平静又安详的家后,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当轩雨寒再一次回到自己家的时候,他的一声都变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
  • 交织在一起的梦

    交织在一起的梦

    梦里梦见梦不到的梦,习惯了不该习惯的习惯,我和你,不过是青春的一场邂逅。终究会散,莫强求,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再次选择你,再次爱上你。我的那个他,回头,我就在我身后;我的那个她,转身,我就在你身边……
  • 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世王妃(完结)

    混世王妃(完结)

    乞丐变公主,麻雀变凤凰,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这更好得事情!想我肖喜喜一辈子最大得梦想就是混吃等死,居然真得美梦成真!但是,等等,怎么一转眼就变俘虏了?还变宫女,变王妃!!不要不要,还是让我做乞丐吧!
  • 《和尚修仙传》

    《和尚修仙传》

    一个普通和尚的修仙之路,一个与众不的传奇。冥冥中总有属于你的机缘,一步成仙,一步化为尘土。和尚的机缘是什么?期待与你共同探索。
  • 淡月梅花

    淡月梅花

    用笔来记述美丽的往事,用心来回忆美好的过往。在淡月文学社,我们用文字对话,敞开心扉,创造一个美好的文学天堂。淡月文学社全员写作,文章。(注:退群想删的在评论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