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09

第9章 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2)

从整首诗歌的结构上看,全诗共80行,介于短小的抒情诗和长篇的叙事诗或史诗之间。这样的篇幅只算是中等,一般用于颂诗,留下空间,有叙有议。如《秋颂》33行、《希腊古瓮颂》50行、《夜莺颂》80行。

全诗共四节,长度分别是16、24、16、24行,具有对称之美,形成四重奏,其中第一、二、四诗节都以“彻底变了: /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作结。重复的旋律构成诗歌的主调。第三节似乎游离于主题之外,构成的是副歌部分,相当于喜剧中的插曲,更多地表明诗人的观点,尤其值得注意。

全诗以抑扬格为主;押韵方式是abab(如第1—4行结尾词分别是: day, faces, grey, houses),唯一出现“破”韵的地方是第13行结尾的I和第15行结尾的utterly不一致(Being certain that they and I/But lived where motley is worn: /All changed, changed utterly: /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从而强调了“我”的“完全不同”,用“破韵”的方式巧妙地传达出主题: 作者并不认同烈士所选择的革命形式。

荷马在史诗中曾提到一个吐火的怪物凯米拉,具有“狮头、羊身、蛇尾”。如果把这首诗的前两节视为一部分(主角是他们)、第三节为一部分(主角是自然)、第四节为尾巴(主角为我),那么,这首诗兼具了民谣、颂赋和铭箴的特色。具体而言,《1916年的复活节》具有民谣体的节奏,具有颂赋体对自然的沉思和由此产生的洞见,具有铭箴体的简洁和警戒。显然,居于核心的是中间的“颂”。

民谣体格调轻快,使得整首诗便于传唱。借助颂赋,诗人能够“发乎情,止乎礼义……假象尽辞,敷陈其志”。同样,糅合进铭箴的特色也大有讲究。“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慎德。……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铭是用于褒赞伟业,昭示德性,箴是用来责人过失,防止祸患;两者都是为了垂鉴后世。这正好与《1916年的复活节》的写作意图十分契合。总之,从轻松的民歌,到悲剧性的颂歌,再到碑铭,符合全诗的氛围。

钱锺书说“易”一名而三“义”,变易、简易、不易。《1916年的复活节》其实也包含了“易”一字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关于生死的辩证。比较第一诗节和第四诗节,的确是“一切都变了,完全变了”。“灰色”的爱尔兰变成了“绿色”的爱尔兰;“鲜活的面孔”已经变成了石碑上凝固的人像;“黄昏”变成了“黑夜”(虽然没有见到“光明”,但走在“黑夜”后的“光明”迟早要到来);“我”与“他们”之间遥远的距离,变成了世界上最亲近的“母子”血肉相连的关系;“我”说出的“无意义的话语”,现在变成了永恒的“哀歌”和“不朽的碑铭”;“穿着花衣的小丑”变成了“民族的英雄”;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世界为他们而改变,“彻底改变了: 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

但是,诗歌在结尾的时候,留下了反讽的韵味。不是他们改变了世界,而是他们被这个世界改变(“They are changed, changed utterly”)。他们被改变,表明了他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力,表明他们不过是自然操纵的玩偶。正如他们成为“英雄”、“流芳百世”,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而是因为诗人的手笔。他们沐浴着“圣光”,进入了“殿堂”,但本质上是凡人。自然,并不因为他们革命的折腾,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而这恰是第二诗节和第三诗节形成的鲜明对照: 人事的纷扰,不过是自然中最卑微的一块石头,干扰不了生命的流泉。

叶芝在这些烈士的墓志铭上,只是喃喃念出他们的名字。至于他们的功德,他却一笔无所记。倒是他们的无知、鲁莽、空言留在这篇“颂歌”之中。他列举的四位革命领袖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四人的排列顺序(“麦克多纳和康诺利,/皮尔斯和麦克布莱”),正好印证了“无知的空言于前,鲁莽的行动于后”,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牺牲”,给爱尔兰独立革命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某种意义上,这的确不是真正的“悲剧”。

在诗歌前两节,叶芝多次暗示了这是一出“喜剧”。为什么是“喜剧”,而不是“悲剧”?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定义,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差的人,悲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好的人,悲剧的主人公多是高贵的人物,只是由于性格上的缺陷才导致了命运不可避免的逆转,让人看到人的命运;而喜剧产生于人自己的弱点,如说大话等。因此,《1916年的复活节》中所悼念的烈士,他们轻率的行动,是为了虚荣;他们为了行动的光荣,而不计较政治的后果;这恰是短视、缺乏政治远见的不审慎行为。在叶芝眼中,他们并非高贵的人物,因此只是对悲剧的戏仿。政治是一出戏剧。他们只是这出戏剧中的角色,与生活中的形象可以分裂。他们表演的成分多于责任的成分。他们注重的是表演的辉煌,而非政治后果的考量。

1916年的复活节是4月23日,而4月23日正是莎士比亚的诞辰日和忌日,也是华兹华斯的忌日。叶芝以隐晦的方式指出了他与这两位前辈的关联: 在他们身后,他是他们的“灵魂转世”?!完全有理由相信,叶芝在写作此诗的时候想到了这两个伟大的诗人。我们在诗歌第四节可以看到其中的印记。但叶芝不是以显白的方式,而是以隐微的方式进行书写。

我们首先来看叶芝如何影射莎士比亚。这中间的联结点就是“诗歌的力量”。英雄行动中的光荣,无论怎么推向极致,并不引起造化的注意,得到造化的赞美;无论平淡还是轰烈,造化同样漠不关心。那些受光荣驱策采取政治行动之人,光荣早就离他们而去。他们的光荣需要诗人来确认。因此,如果没有诗人铸造的言辞,英雄的业绩和帝王的丰碑,迟早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湮没无闻。西塞罗说,“我的诗歌将与青铜一样久远”;帝王将相,红粉佳人,都成白骨青山,但诗作永恒。

强调诗歌具有战胜时间的力量,是莎士比亚的拿手戏,比如: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枯萎,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仪态;

死神不能夸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Sonnet 18)

白石,或者帝王们镀金的纪念碑

都不能比这强有力的诗句更长寿;

你留在诗句里将放出永恒的光辉,

你留在碑石上就不免尘封而腐朽。

毁灭的战争是会把铜像推倒,

也会把巍峨的大厦连根烧光,

但战神的利剑或烈火毁不掉

你刻在人们心头的鲜明印象。

对抗着消灭一切的无常和死,

你将前进;人类将永远歌颂你,

连那坚持到世界末日的人之子

也将用眼睛来称赞你不朽的美丽。

到最后审判你复活之前,你——

活在我诗中,住在恋人们眼睛里。

(Sonnet 55)

呵,但愿我无声的诗卷能够

滔滔不绝地说出我满腔的语言,

来为爱辩护,并且期待报酬,

比那能言的舌头更为雄辩。

试读缄默的爱所写下的作品吧;

用眼睛来倾听爱的睿智的声音吧。

(Sonnet 23)

当叶芝以自信的笔调为《1916年的复活节》作结的时候(“我用诗把它们写出来——/麦克多纳和康诺利,/皮尔斯和麦克布莱,/现在和将来,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佩带绿色的地方,/他们就被改变,彻底变了: /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他的潜意识里,一定有莎士比亚的精神支持。在那一刻,他融入了伟大诗人的信仰之海: 相信诗歌征服一切的力量,“现在和将来,无论在哪里”。

叶芝对莎士比亚的隐射,还暗示于诗歌最后一节对哈姆雷特“生死问题”的回应。伟大的忧郁王子有过以下著名的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去死,去睡,去睡,也许会做梦!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真得想一想,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谁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侮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脱了。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了,宁愿忍受着目前的苦难,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朱生豪译)

如果我们将以上独白与《1916年的复活节》中这几句诗行(“呵,什么时候才算个够?/那是天的事,我们的事/是喃喃念着一串名字,/好像母亲念叨她的孩子/当睡眠终于笼罩着/野跑了一天的四肢。/那还是不是夜的降临?/不,不,不是夜而是死;/这死亡是否不必要呢?/因为英国可能恪守信义,/不管已说了和做了什么。/我们知道了他们的梦;/知道他们梦想过和已死去/就够了;何必管过多的爱/在死以前使他们迷乱?”)加以对照,很容易看见其中的相似性,最突出的当然是“梦”与“死”的主题。这里,其实相当于诗人自己的独白。表面上,他用了一连串的疑问句,传达出了他的疑虑。但实际上,叶芝的口气透露出他对答案的自信,正如他在回答“那还是不是夜的降临?”时,他的口气斩钉截铁:“不,不,不是夜而是死。”表面上看,这些革命烈士没有受到哈姆雷特“生死问题”的困扰,他们选择了行动的人生,是值得敬佩的。但叶芝并不赞同他们的选择,他认为他们选择了一条“死”路,而不是“生”路。同时,他也否定了哈姆雷特独白中将顾虑视为行动负面因子——“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的看法,认为,顾虑,并不是懦夫行为,而是审慎的表现。

在最后一个诗节中,我们还看到敬畏与僭越、儿童与成人的主题。在此,可以看到华兹华斯的影子。华兹华斯在其著名的《永生颂》中有个短小的题词,其中有这样三句:“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 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贯穿着天然的孝敬。”然后在正文中,华兹华斯进行了如下的演绎:

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我们身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那本是我们的家园;年幼时,天国的明辉闪耀在眼前;当儿童渐渐长大,牢笼的阴影便向他渐渐逼近……明辉便泯灭,消融于暗淡流光,平凡日月。……你的外在身形远远比不上内在灵魂的宏广;卓越的哲人!保全了异禀英才,你是盲人中间明眸慧眼,不听也不说,凝视着永恒之海,永恒的灵智时时在眼前闪现。超凡的智者,有福的先知!真理就在你心头栖息。……孩子啊!如今你位于生命的高峰,因保有天赋的自由而享有尊严,为什么你竟懵然与天恩作对,为什么迫不及待地吁请年岁早早把命定的重轭加在你身上?快了!你的灵魂要熬受尘世的苦难,你的身心要承载习俗的重负,像冰霜一样凌厉,像生活一样深广!

(杨德豫译)

在《1916年的复活节》中,叶芝的儿童观与华兹华斯截然不同。这些儿童在“野跑”,他们因为得到“过多的爱”而“迷乱”。他们不是“卓越的哲人”,而是“幼稚”的“无知”之徒。因此,不应该对他们保持“天然的孝敬”,而是需要管束和教养。他把复活节的烈士比喻成孩子,对于他们的死亡,他是既哀痛,又为他们无知造成的牺牲而惋惜。这样的儿童观,我们在叶芝的其他诗歌中可以得到印证:

长时间沉默以后讲话了;对,另一些情侣疏远了或者作古,灯罩掩藏了并不友好的光辉,窗帘挡住了并不友好的夜幕,我们正好议论了又重新议论艺术和诗歌这个至高的题旨: 身体的衰老是智慧,年纪轻轻,我们当时相爱而实在无知。

(《长时间的沉默以后》,卞之琳译)

虽然叶子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的说谎岁月在阳光下摇曳我的叶子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成真理。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沈睿译)

我欣悦于眼睛的充实或耳朵的聪敏,欣悦于变得智慧,因为人随着岁月长进。

(《人随岁月长进》,沈睿译)

“真理”与“智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岁月中历练而得。时间是最好的温床,“人随着岁月长进”。叶芝将自己置于民族“母亲”的地位,将这些起义的烈士看成“儿童”,曲折地传达出“真理”和“智慧”在他这一边。

还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叶芝写作的时候心目中想到了华兹华斯。《1916年的复活节》写于同年9月;而在1802年9月,华兹华斯也写了一首诗,题名就是“1802年的伦敦”。

比较一下标题,即可见出二者的相似性。在《1802年的伦敦》中,华兹华斯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弊端百出,“成了死水污池”,“世风日下”,他希望重新出现“弥尔顿”那样的革命诗人和战士来力挽颓风,涤荡污秽。他隐隐以当代的“弥尔顿”自许,“把最为低下的职责引为己任”。在那里,华兹华斯呼唤的是革命。而在《1916年的复活节》中,叶芝呼吁的是要冷静,谨防革命的暴力美学,要谨慎节制。要保持自然之流,不能因为一心想着革命,将心变成石头,不懂得权变,而权变正是政治的智慧之所系。一心想着的是政治行动之美、光荣和荣耀,而忘记了政治行动的后果,可能为革命事业带来灭顶之灾,从而非常可怕。

当然,审慎,说白了是哲人的天性。在另一首诗中叶芝也写下了审慎丧失的后果,这恰是“一种可怕的美”的“诞生”,那就是在“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的《第二次降临》。

有人也许会说,叶芝是不是被流血牺牲吓破了胆,才故意贬低英雄行为,才故作审慎、节制。这可能不无道理!但我更愿意相信,叶芝诗歌中体现出的审慎,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来自于他心智的平衡。他力图透过历史的雾霭,寻求诗歌的真实。他的人生既是诗意的,也是勇敢的。最为知己之言,还是毛德·冈。叶芝写完这首诗给她看了之后,她说:“我们从此分手,我的生活道路通向了监狱,而叶芝的生活道路却是外表恬静而内心矛盾的道路,这条路更加艰险。”

同类推荐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朱自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心中有鬼,误入妻途

    心中有鬼,误入妻途

    和我一起长大的闺蜜死于非命,却在我乘坐的末班车上纠缠上了我。最悲催的是,和她一起找上我的还有个男鬼!从此以后,午夜凶铃,邪灵入体,黄仙警示,曾经我一直觉得是鬼谈的东西真实的在我身边上演。无形中好像有一把推手,不断的将我拉入未知的世界中去。而他始终在我身边一路保驾护航。我以为他会是我的良人,即便是鬼,我也想与他一起共度余生,却没想到,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 安得云开见月明

    安得云开见月明

    乔冰镜对于十七岁最深的记忆莫过于云开强买强卖的可耻行径。乔冰镜对于十八岁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宁安遭遇死缠烂打后的一声猫叫。家人抛弃,寄人篱下,刻骨分离都不算什么,只要最终的最终一切是她想要的样子就好!PS:云开的追妻策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子若不走,将子拖走。宁安的逃避策略:你到底喜欢我哪里?我改还不行吗?(文案仅供参考,亲们不要太较真哦!(⊙o⊙))
  • 公子宠妻:公主殿下,就缠你

    公子宠妻:公主殿下,就缠你

    她,江湖赫赫有名的雪女他,官场上的风流才子她身负血海深仇,却爱上了他他和她两种人,却纠缠不清……
  • 总裁爱啃窝边草

    总裁爱啃窝边草

    “你在干嘛?”“行使我的权利……”某只饿狼凶残地扑倒了某只小白兔,对其上下其手。履行了十年的义务,这权利自然也得好好行使。第一次见面,就被这大叔夺走初吻,第二次见面,却被告知是一家人,第三次见面,直接被威胁住进了他家,还睡了他的人。谁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了,他家这衣冠楚楚的总裁大人,却偏偏爱啃窝边小嫩草。就算大叔多金帅气功夫好,她也要翻身把歌唱。不管,你在下,我在上,否则罢工!
  • 蔑世神妃:腹黑王爷杀手医妃

    蔑世神妃:腹黑王爷杀手医妃

    简介:她是曾家族的弃子,反败为胜后自愿魂穿后,却成了另一世界的幸运儿,她以为自己不会爱,没有爱人的心,却会为他心动。他是是桀骜不驯的皇子,决战天下,以一人之力,独闯龙潭虎穴,却遭人谋害,变成植物人,他恢复后,可以有万千女人,却独宠她一人。当她以皇命为由,拒绝家人为她找公道,嫁给他时,她没想到她从此以后脱不了身。当他在昏迷期间,娶了她、见到她,便决定,溺水三千,只取一瓢。她是众人所不耻的废物,无法修炼玄气,却有这家族完美的保护以及宠爱他是众人仰望的神一般的存在,小小年纪天赋异禀,直到昏迷后,被人渐渐地忘记。他是真昏还是假昏,她是废材还是假意掩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和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吧!
  • 古墓中的恋人

    古墓中的恋人

    她只是一名武将,驰骋的是沙漠;捍卫的是祖国的疆土与最心爱的妹妹.....爱情是什么?她懵懂地以为自己经历过也伤过,但其实属于她的爱情比她想象还要轰烈和久远.....甚至历经3千年的等待,但......3千年后的爱情还能否完整?她爱的人、爱她的人是否依旧?爱情的夕阳后是永远的消逝还是如沙子般恒久就在《古》中一一诠释吧......
  • 游荒异闻录

    游荒异闻录

    一个苍老的孩童,怀着对外界无限的好奇和慎思,一步一步走了出去。他的周围环绕着无数爱他,敬他,服他,赖他的小伙伴们。践道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他终于看到了整片荒野大陆上的真相时,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做出了怎么样的选择,是悲是喜……
  • 黑腹老公:你有本事别爱我

    黑腹老公:你有本事别爱我

    无论他对我做什么,我都能够原谅他,因为我爱他。直到有一天,他让我去堕胎。那一刻,我对他所有的爱都消失殆尽了。我说:“韩焱,你信吗?我从前有多爱你,此时就有多恨你……”他不信,薄凉一笑道:“你以为我韩焱是你想爱就爱,想恨就恨的男人吗?”我爱你时,你不珍惜,待我不爱时,你又来撩我?
  • 前进吧地球

    前进吧地球

    地球纪2130年,各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太阳突然以每年极快的速度靠近地球,一项震惊世界的计划随即展开,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