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6300000006

第6章

141这本小说,除去无关的事件外,主要是从鲁滨逊在荒岛附近遭遇船难开始,到另外一艘船来带他离开结束的。在整个期间,我们都要考虑到,它是爱弥儿功课的素材,也是他游戏的素材。他的脑子里全是这个故事,他忙得不可开交,要盖自己的城池,照顾羊群,管理田地。他不是从书本上学习,而是从事情本身的细节学习这种情况下他所需要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就是鲁滨逊,他穿兽皮,戴高帽,佩大刀,鲁滨逊种种奇怪的打扮他都有。他就应该着急考虑该怎么办,需要这个或那个吗。他要检验男主人公的行为: 有没有疏忽的地方,有什么地方能够做得更好,他要留心错误,以免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中也犯同样的错误。

142你要知道,他正在给自己搭藏身之处,在他这样快乐的年龄,这就是他的城堡。孩子知晓的幸福,就是维持生存的物品和自由。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为了利用这样的机会,唤起他的一个愿望,手里就有了多少教育他的办法啊。一个在荒凉的岛上想盖自己的房子的孩子,想知道的比老师打算告诉他的多得多。他希望知道所有有用的东西,别的并不想知道,你要启发他,也要约束他。

143自然的技艺实践,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而由此衍变的工业技术,就要求许多人的通力合作。自然的技艺,隐士、原始人都可以应用,但是工业则只能在社会中产生,也正是由于工业,社会变得必不可少。你主要的目标是,不要让你的学生接触那些他并不理解的关于社会关系的概念。然而知识的发展会促使你让他去看人类是如何相互依存的。不要让他去看道德,应首先让他看产业,看机械工艺,是这一切让人们彼此有用。

144当你带着他从一个作坊到另一个作坊的时候,你要让他动手实践。不要让他袖手旁观,至少让他试试他感兴趣的东西。抱有这样的目的,你也需要动手,和他一起工作,给他做个榜样。要让他变成师傅,你就得当个学徒。他只要工作一个小时,会比你跟他解释一天知道的还多。

145在把我们的观点教给他之前,首先要教他判断这些观点的价值。你会把荒唐的看法当成智慧吗?若要明智,必须先分清楚善恶。你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别人的看法,也认不出错误的时候,怎么会认识人呢?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却无法区别这些想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不是很不幸吗?先教他事情实际的样子,然后再教他看起来的样子,他就可以比较流行的观点和真实的情况,这样他与庸常的大众有所区别了。但是,若你在教会他判断一个观点的价值之前,就开始向他灌输别人的观点,那么有一点我能肯定,不管你以后怎么做,他总是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根除这习惯了。因此,让一个年轻人有明智的判断力,你应当做的不是教给他你的判断,而是让他有判断能力。

146至此你都看到了,我一直没有和我的学生谈过人,要是他能听进去这样的话题,那就实在太聪明了。他还不能清楚体会到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所以也还不会自己做出判断。他唯一了解的人,是他自己,即使是对自己的了解,也是非常不完全的。但要是他对别人形成了少许看法,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他对他人的地位并不知晓,但知道自己的地位,牢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我们用来束缚他的,是强有力的自然绳索,而不是社会的法则,他并不懂社会的规则。

147他仍旧只是自然人,我们要这样看他,他对大自然的每样物质,或人的造物的判断都是根据它们对自己的作用,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舒适而做出的。因此,铁在他的眼里,远比黄金有价值,而玻璃比钻石更为宝贵。同样的道理,鞋匠和砖瓦匠比欧洲的珠宝匠更令他尊重。在他的心目中,甜点师傅才是真正的伟人,为了能换到街道上最年轻的点心师,他愿意把整个科学院都交出去。

148我的读者们,不要光看着我们的学生锻炼身体、做手工活,你们也想想,我们把他孩子气的好奇心引向了哪里,想想他学到的知识,他的创造精神,他的远见,他将会拥有什么样的头脑。不管他看见什么,或者在做什么,他都想了解其中的道理,想知道为什么。要是他看见弹簧,他就会想知道钢铁是怎样从矿中提炼出来的。要是他看见木板钉成箱子,他就想知道是怎么砍伐树木的。他工作的时候,他对每一样工具都会这样说,“要是没有它的话,我怎么才能做出一个类似的东西呢?或者没有它,我能做到吗?”

149我们去一个富豪家参加宴会,到的时候发现一场盛大的筵席已经准备妥当。有许多客人,许多仆人,丰富的菜肴,以及精美宜人的餐具。要是没有习惯这样的场合,这一切为取乐和狂欢而做的准备是会让人陶醉的。我明白这对我年轻的学生会有多大的影响。宴会进行的时候,菜一道接一道地端上来,客人在我们的身边大声喧哗,我凑到他耳边低声地说,“你能不能猜出来,这些东西到桌子上之前,经过多少人的手?”

150这短短一句话,会在他脑海里引出多少想法啊。兴奋之情立刻就烟消云散,他思索,他想像,他计算,他感觉焦虑。你要观察他从自己的观察中,私下得到的是什么结论。要是你不若我设想得那样仔细,也许他的思路就通向了另外的方向。他兴许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的头等要人,既然他看见了有这么多人劳作,为他准备午餐。要是你发觉他的想法可能变成这样,就可以轻松地防止,无论如何都能迅速地抹掉这错误的印象。

151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切,都要用起来,要用我们的好奇心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工具,但还不知道哪些能用得上。也许我们不再想要的工具对别人还有用,也许我们也需要他们的工具。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交换的用处。不过为了交换,我们必须了解彼此的需要,要知道别人用的是什么工具,他们愿意如何交换。就这样,在真正成为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之前,社会关系的观念就渐渐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爱弥儿明白了自己要使用工具,别人也有工具,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交换使用。我轻松地让他感觉到了交换的需要及好处。

152爱弥儿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时候,刚开始我最重视的是教他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区分地位、级别、职业或者财富,以后也不必去区分。人何种职业都一样,富人的胃并不比穷人的更大,消化也不会更好,主人的胳膊既不会比仆人更长,也不会更强壮,伟人也并不比普通人高大,自然的需要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此范围内,满足需要的方法也应当是平等的。应当让一个人的教育合适他真实的自我,而非那些并非他本身的东西。难道你看不出来,奋力让他仅仅适应一种身份,使他不能适应其他的一切,乃至于命运反复无常,你的努力可能会害了他?命运变换的时候,谁能放弃不再属于自己的身份,谁就是快乐的。

153切记,我要求的不是才华,而是一门真正的技艺,完全机械的技术,更多的是动手而不是动脑,这门技艺不能带来财富,但能使人不依赖于财富。在一些并无衣食之忧的人家,我见过几位有远见的父亲,他们除了普通的教育以外,还传授如果发生意外所需谋生的知识。这些父母觉得他们自己做得相当了不起,其实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幻想用来保护孩子安全独立生活的资源,仍旧是依赖于命运的。所以除非他们的环境合适于他们展示才华,若没有这样的环境,他们一样还是要饿死。

154我要求爱弥儿学一门技艺。你说,“要学就学诚实的职业。”你所说的诚实是什么意思?有用的工作不都是诚实的吗?我不会让他去做年轻绅士,也不会让他当音乐家、演员,或者作家。除了这些,他可以任意选择他喜欢的技艺。我的意思并非是干涉他的选择,我宁愿他去当个鞋匠,也不愿意让他去当诗人。我更愿意看他去铺马路,也不想让他在陶瓷上画花。你会说,“警察、间谍、刽子手也有用呀。”这种工作,要是没有政府就没用了。不过光是诚实的技艺是不够的,还要这门技艺不至于培养乖戾的性情,与人性不谐调的品质。言归正传,我们需要选择一门诚实的技艺,没有用处的技艺就没有诚实。

155选择一门诚实的技艺,这不是我们的选择,是他的,因为他接受的教育使他轻视没有用处的东西,他绝不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虚荣的工作上,他所选的手艺,即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用得着。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自然的作品和艺术的作品时,我们引起了他的好奇。跟着他的好奇心,我们就有大把的机会研究他的趣味和倾向,观察天赋最初的火花,看看他有什么样的天才。

156不过你必须十分地警惕,不要犯常见的错误,就是把环境的影响说成是天赋的暴发,明明是攀比和模仿心的刺激,却认为是某种先天的才艺。这样的模仿之心人和猴子都有,他们本能地重复别人的行为,却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世界上有太多的工匠乃至艺术家,所谓的在童年早期召唤他们的艺术天赋并不存在,往往不是其他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就是错把他们的一时热情当成了天赋,而本来这样的热情也可以使他们去从事他们所见的其他艺术的。这个人听到了鼓声,就幻想自己是个将军。另外的人看见了房子,就想当建筑师。每个人都会受眼前所见的诱惑,只要他觉得这令人尊重。

157在爱弥儿去学他的技艺时,我也应当和他一起学习。我深信不疑,若我们不能一起学,他是永远不会学得非常好的。所以我们一起当学徒,我们不需要绅士的待遇,我们是真正的学徒,并不是为了好玩才去学的,怎么我们就不能老老实实做学徒呢?彼得大帝还在船上当过木匠,在他自己的军队中当过鼓手。至少一位王子论出生和身价不会低于你吧?这一番强调,我并不是对爱弥儿说的,而是对你说的,不论你是谁,我都要这样讲。

158可惜的是,我们不可能把时间全都用在工厂里。我们不但是学做木工活的学徒,还是“学做人”的学徒,“学做人”的学徒期比所有学徒期都漫长,而且艰苦。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难道要像你跟舞蹈老师学习那样,和木匠师傅学几个小时怎么用木板?不,我们的志愿不是当学徒,而是要学习木工工作,让自己变成木匠。所以,我们每星期至少要在师傅家完整地待一两天,他起床的时候我们也要起来,他还没有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工,和他一起吃饭,听他的吩咐干活儿,如果愿意的话,荣幸地在他的饭桌前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硬床上睡觉。用这样的办法,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同时也掌握了手艺。

159不要去讨论那些他已经明白的东西,而要让他安静地学习。让他做自己的作品。不要让他只有工匠的名义,而要让他真的能干活。要是到现在,我已经讲清楚了我的意思,那么你应当已经明白我是怎样让我的学生在锻炼身体和做手工劳动的时候,无意识地养成思考的习惯,以消除他可能因为还没有对人的判断力,也没有欲念而导致的无所事事。不想让他像原始人那样游手好闲,就要让他像农民一般劳动,像哲学家一般思想。而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心智和身体的锻炼互相调剂。

160要提防那些需要更多心智才能理解的提前教育。爱弥儿做工人不久就会体验到他之前并未察觉的不平等。他会想诘问我曾告诉过他的,他完全能理解的准则。当他了解了穷人的遭遇,就会想知道为什么我不那么像穷人。他也许会突然严厉地质问我,“你是有钱人,你告诉过我,我也知道你是。既然人都应该为社会工作,有钱人和其他人也一样,你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呢?”那么,一个好导师该怎么回答呢?我不知道,也许他会跟孩子谈起对他的教育,这可够傻的。我会这么回答,“亲爱的爱弥儿,这是个好问题。如果你能为自己找到满意的答案,我就答应为我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期我会留意把时间分给你和穷人的,我每个星期做张桌子或凳子,不让自己变成没用的人。”

161开始,我们的学生只有感受,只能感觉,现在,他有理性了。比较几种连续的或同时的感觉,就产生了判断,由此触发的混合的或者综合的感受,我们称之为观念。正是观念形成的方式赋予人心以特点。从事物的真正关系中获得观念的心灵是健全的,而从表面关系中获得的观念是肤浅的,能看出真正关系的人,心智是有秩序的,而做不到就会混乱。编造想像中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关系的,是疯子,根本不观察任何关系的则是傻子。聪明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就在对观念的比较和对关系的发现能力的高低上。“大自然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欺骗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162既然我们所有错误都是由于判断而来,那么很明显,如果不需要判断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学习,也就不会自欺欺人了,那么无知无识就会远比有知识更快乐。有知识的人并非更接近真理,他们愈是前进,便愈远离真理,因为他们判断的自负比知识的增长快得多,每得到一个真理,就能得到一百个错误的结论。人人都知道,欧洲的种种知识团体都是谬误学院,一个科学院的错误,比所有美国印第安人所犯的错误加起来还多。

163尽管我们有让一种感受确认另外一种感受的习惯,我们还是必须学会由每种感官各自独立确认它自身的经验,不需要求助于其他的感受。这样,我们的每种感受都能变成一种观念,而这样的观念往往是与真相吻合的。很少有老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使用这样的教育方法,然而不具备耐心与细心的品质的话,学生永远也学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了。比如,若学生被表象骗了,以为水中的木棍是断的,你就急着把木棍从水里捞出来,你也许确实并没有骗他,可是你教了他什么?远不如让他自己着手去发现真相。为了更好地教育他,就不能这样急忙地纠正他的错误。

164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做有学问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假装自己什么都知道,所以不会急着做判断的。有证明的时候,他才会有判断,而现在,他还没有证据。他知道错觉,知道表面现象是会欺骗人的。他从经验中得知,我每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即便他目前还不知道目的何在,所以他不会有立刻给个傻乎乎的答案的习惯。相反,他小心谨慎,回答之前必要仔细地思考。

同类推荐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王俊凯我曾爱过你

    TFboys之王俊凯我曾爱过你

    王俊凯,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错过自己。过去的故事,你欠我一句:珍重。
  • 我的特工美女上司

    我的特工美女上司

    极品兵王秦宇,带着神秘任务归来,机缘巧合之下邂逅美女上司,卷入一场场危机,为了亲人,他不惜挑战权势,为了红颜知己,他不惜身陷险境,一手医术,更是独霸都市,且看他携手美女军团,一步步踏上都市巅峰。
  • 绝色魔妃:无良大小姐

    绝色魔妃:无良大小姐

    热情如火,冰冷如山,冰火能否相融?他,宁负天下也只唯宠她一人,不管是当初还是如今,他的心中只有她,若谁敢伤她一丝发丝,他必诛之!她,嗜血归来,本以为此生依旧冰冷谁都无法走进她的中心,却变萌系萝莉?伤她重要的人,他定要让他(她)生不如死!灭门之仇,断灵之痛,二人携手来报。某妖孽男“小玥儿,为夫饿了”某玥淡定的撇了一眼“饿了就吃饭”某妖孽男风骚一笑“想吃你”“……”说好的高冷魔少呢?这风骚少年谁家的!众人齐声“你家的”
  • 齐天大圣之大闹天宫

    齐天大圣之大闹天宫

    《西游记》想必大家都看过吧?反正我是看过无数遍了,国产电视剧那叫一个经典,当然了新版本人并不感冒,至于原因嘛,不用说大家也应该清楚。另外《西游记》原著我也看过一两遍,可以说它是陪伴着所有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一起成长的,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会怎样呢?我想很多人都没有试过吧?那么现在我就鼓起勇气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不过在此声明,希望看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水或者吃东西哦!
  • 呆萌仙妻抱回家

    呆萌仙妻抱回家

    六界流传着这么一首歌: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两个活上仙,一个严肃又勤奋,一个活泼又懒惰,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在那一片广阔的仙山里。上仙一:嗯,无聊之作。上仙二:说谁懒呢!一番相爱相杀过后……一朝渡劫,某位懒仙被劈成了一个凡人,要从最基本的修仙重新练起。“偶遇”损友,某上仙觉得人生充满了苦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笨丫头的霸道少年

    笨丫头的霸道少年

    在A市的时光小镇,有点小糊涂的沐子瞳遇上了家里有权有势又有点霸道的南宫瑾。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又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本书稿是在深入研究百年剑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心选取剑桥百年积淀、代代相传、引以为豪的最核心教程——剑桥人生哲学,并将之与精彩的人生故事进行有机的结合,叙述生动活泼,剖析鞭辟入里,不但可以轻松舒适地阅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激发孩子对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轻人立足社会的能力。它既是父母的教子真经,又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人生向导。
  • 兼职死神

    兼职死神

    商狼,一名普通高中生。一次意外车祸后身亡,被迫做兼职死神,负责猎杀怨魂。商狼:“让我做兼职死神?要不要那么拉风啊。”“死神只是阴界的仆人。”商狼:“……那有工资吗?有保险吗?毕竟我是给你打工。”“没有,而且你死后会被当做怨魂击杀。”商狼:“…………不做死神行不行?”“行,现在击杀你。”“…………”
  • 蓝翎沐风

    蓝翎沐风

    一直在国外念书的蓝湘翎,因为老爸的一时起意转入了传说中的贵族学院——私立银苑学院……本想着安安稳稳的做个不引人瞩目的普通人,谁知开学第一天就差点儿成了全学校的公敌,屋漏偏逢连夜雨,竟然还跟传说中迷倒万千少男少女的天才少年银沐风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眼见着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蓝湘翎忍不住哀嚎:上天啊,请把她普通人的身份还给她啊喂……1.1V1;高智商VS高智商2.女主有颜*有才*有主见*有钱*还努力的非人类稀有物种3.男主帅气*多金*IQ爆表*专情的21世纪新新好男银【本书为“银苑学院”系列第一部,第二部《萌少女的酷王子》,喜欢的直接搜书名即可。】
  • 证道破天

    证道破天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天道就存在,天道无情却公平,天地之生灵都在天道掌管之下,且看主角携带各位佳人如何道破天地,逍遥于天地之间。